“希望如此吧,今天他帮了我,将来我登入青云的时候就不为难他。还有,名臣包拯也没你想的那么好,他骂名也很大,也是很猥琐的一个存在,如果张叔夜像他,我八层要栽。”高方平转身出门……
史文恭已带队前往郓县,高方平麾下的高手和班底几乎走空,现在只有一个燕青,还有梁姐了,所以梁红英很紧张,觉得自己的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
来至开封府侧门,把拜帖递进去,片刻,叔夜的老管家出来引路。
依照惯例给他的孙儿二十个羊肉包子作为贿赂,于是老管家很高兴,低声对高方平道:“小高大人等会说话小心,老爷子的心情不是太好。”
进入书房,张叔夜在灯下读书。
他似乎知道高方平回来,放下书卷笑道:“你来了,坐下,茶叶恰好没了,简单明了的说完你要说的。”
高方平知道张叔夜就这德行,所以也直接,抱拳道:“留守相公当初的教诲如醍醐灌顶,小高现在也明白了,想离开京城避祸,请叔夜相公抬举。”
“想去哪?”张叔夜直接的令人发指。
“郓1城。”高方平低下头。
张叔夜眯起眼睛看着他许久,说道:“果然所有人都被你算计了,老夫当时就觉得奇怪,陶节夫入京有些不同寻常,捧日军第八阵剥离去郓县驻波也有些奇怪,果然是你小高在一步一步的引导推进。那么如此说来,时文彬忽然绕过济州府,一封文书进京,此事也出于你的手笔?”
高方平尴尬的道:“好教留守相公知晓,时文彬县爷文书进京,乃是因为他忧国忧民,还因八百里水泊确为我朝心腹之患。国家内忧外患,经受不住折腾。时文彬能看到此点。”
张叔夜叹息一声,觉得这小子很可怕,可惜他偏偏做的是正确的,说的也有道理,想到八百里水泊,有过山1东执政经历的张叔夜总觉得背脊发凉,那的的确确是应该派狠人治理的地方。
寻思了许久,张叔夜道:“老夫原本和宗泽商议过,有意把你推上江南龙游县,可惜……”
高方平道:“其实下官也曾经想过去江南做一番事业,那里不但是国朝最重要的产粮地,也是隐患所在,还是我小高的知己佳人李清照栖身的地方。但是江南乃是蔡京朱勔一党国贼的后花园。您也知道,以我小高的能量没可能把永乐军调往江南,江南是蔡京系根据地,已然变为一个大坑,而没有永乐军的情况下小子能力有限,断不可能单枪匹马的在那种大环境下有所作为。小子断言于此,江南那个巨坑,可以坑了任何人。等我有能力经略江南的时候会去填坑,能爬出大坑的人,就会拥有登入青云的资本威望。”
张叔夜拍案道:“好志气!你小子心黑手狠,好,老夫也怕你了,真不想你在京城添乱了。今晚你也说服了老夫,行,出任郓1城这事对老夫的确不难,特别在时彦回来出掌吏部的情况下更简单。但你怎么报答老夫?”
高方平道:“三年时间,我还您一个稳定的水泊!以及丰厚的财税,就此于您处私下立下军令状!”
“笔墨伺候。”张叔夜也不客气。
现在是整个局面的最后一步,临门一脚,所以要动真格的下猛料了,否则张叔夜不出手,基本就栽了。
老张也没说错,时彦是个关键人物。在大宋的部委里,其实真正掌权的未必是“尚书”,而通常是二号人物左侍郎。张叔夜是户部左侍郎,等于是“常务副部长”,那是真正主持工作的人。
尚书更有点像是朝堂上的宰相意味,定个大方向挂的名,尚书的职责主要是和宰相和皇帝沟通。
大宋流行叫宰执,宰是宰相,执是执政。其实严格讲这应该是两个分开的职务。以前的蔡京是尚书左仆射,是宰相。但是真正的执政、执行者是中书侍郎和门下侍郎,秘书长是尚书左丞。
这些相爷们领袖时间长了后,慢慢抓权,变法,这才出现了所谓的“宰执”合一,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首相。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次相。
在部委中,张叔夜这个左侍郎就是执政,具体主持工作的人。换现代,常务副部长虽然主持工作,但签字还是要找正部长的,但是在大宋,不是天大的事张叔夜自己签字就行了,一般不请示户部尚书。最多做错了被叫出抽一顿,但以他张叔夜的威望,其实等于他就是尚书了,户部尚书已经像是无能的张康国一样,也被张叔夜架空了,是个摆设。
从广1州知州调任吏部的时彦也一样,填补一个知县实缺的话,其实他直接签字下文就行,可以不用和谁沟通。
没办法,威望这种奇妙的东西,它就是存在。赵挺之没有威望,所以他就是做了宰相,能做的事也不多。王安石还只是个知县的时候,能耐却比赵挺之还大。
目下的宗泽还不算真正崛起,威望还不足。清流党的威望张叔夜第一,毕竟是东京留守啊。其次是时彦,上一任开封府大吏。唯一不好的在于,高方平没记错的话,时彦也和赵挺之差不多,历史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会病死在任上。
在私下、于老张这里立下的所谓的军令状做做样子后,高方平回家洗洗睡了,现在叔夜相公答应,就一定能办到。
蔡党应该不会猛烈的阻止,他们也想高方平离开京城,只要不作为钉子安插去江南去搅局就行,北方原本就不是蔡京的地盘,他们现在也顾不了。
当初蔡京好容易尝试性往北方布局,安插梁子美去大名府,王黼去济州,但运气不好,遇到星变借口被官家罢相了。结果现在老梁骑墙观望,新一代的奸臣王黼也被高方平怂恿清流党推倒在地猛踩,大阉人童贯被高方平施展大奸臣术定死在西北做。六贼之一的梁师成,被高俅弄回来的张商英追着打,还被高方平勒索敲诈个不亦乐乎。
奶奶个熊,前阵子高方平也算是跪过低过头的人,遇到常维张商英之流,被他们欺负得很没有脾气,现在不敢惹那些相公们,但是这些亡国之臣和阉人也敢来跳?不狠狠反击的话就不用混了,嘿嘿……(。)
第153章 天师教主进京()
♂,
梁姐干脆不睡觉了,守在高方平的门口那也不去。她觉得里面那个坏小子得罪的人实在太多,要保护好。
今个见小高相公离开开封府的时候心情不错,梁红英不懂大道理,却知道此劫无忧也。
让燕青进房间去陪高方平,燕小乙咬死“坚决不和人渣同房”,就算被梁红英暴打了一顿,小乙哥依旧不去。
然后梁姐以安全总管身份,把贾晓红打包扛来扔进高方平的房里,燕青就屁颠屁颠的跟进房间里守着去了。
梁红玉小萝莉也被燕青抱来了,但看到小高相公一边吃水果一边摸贾晓红的屁屁,又吓得燕青捂着梁红义的眼睛,最终只得把小萝莉送去睡觉。
燕青发现自己再聪明也是斗不过高方平,因为高方平不要脸,没法正常交流……
最近这阵子听说许多大人物都被高方平坑了,梁红玉觉得特别的得意,戴着虎头帽,燕青陪着她去茶坊听三国的时候总是趾高气扬。
小萝莉的虎头帽乃是这时代最独特的动漫风格,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至少赵佶险些连高方平都忘了,却记得虎头玉。
所以官家偶尔看到他的女儿们,就会想起参与陈留县平乱的“小女将”,便会让高俅抱着小萝莉进宫去玩耍一番。
梁红玉每次都带着不多的奶糖和猪肉松去,打算给小帝姬们吃,但是每次至少被赵佶亲自“试毒”一半。对此梁师成悲痛欲绝,觉得被边…缘…化了。
张商英这样的清流大儒也很急,觉得坏了规矩,然而他不敢打梁红玉,不敢打皇帝,所以有机会就抓着太监打。
大宋的先例就被这样开了,殴打大太监变为了一件正常事,赵佶都见怪不怪,习惯了。一但习惯就成自然。当然了,也只有张商英和高方平这两流氓会这么干,其他的目前还不至于。
这个先例的始作俑者是高方平,打梁师成不是目的,为的是一种大环境,一种铺垫。
当皇帝习惯,其余士大夫认可后,童贯就没有威胁了,回朝后照样可以怂恿张商英们去殴打童贯,不会闯祸。当然了,老张肯定打不过童贯,必须加上陶节夫那个胖子,联手围攻才有胜算。
当然这样做也有副作用,那就是作为弄臣的高俅老爹,影响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没办法,世事总是不会完美……
汴京城真的已经变为了一个大欢乐。全被高方平搞乱了。
地痞混混们正在转行种田,规规矩矩做人,读书人和良民们整天吵的鸡飞狗跳。
街市上,百姓间的猪羊肉之争还在持续升级。张商英家里的羊肉贩子们,经常被极端群众提着脚扔池塘里。张商英非常恼火,却不好意思赤膊上阵找老百姓麻烦,于是整天到处寻找高方平,却是找不到那小子。
国子监的那些文青最近不怎么逛青楼了,学术氛围很浓,然而素质越来越低,经常围绕高方平的三篇策论展开争论,通常一言不合就掀桌子打架。
所以这些天,开1封县衙拘留房里的常客,不是以往那些欺行霸市的混混,而是豆娘这样的街坊,以及时静杰这样的读书人。
时家名气大了,时静杰也隐隐约约成为国子监的一个势力的小领袖,有次带头殴打张商英的侄子,被开1封县请去喝茶,结果又被张叔夜放了。但是他“爷爷”时彦,把时静杰捉去吊起打了体无完肤。
学子们最近被虐的惨了,就算是猪肉党的人也在狂骂高方平瞎搞,妈的汴京满地走的“忠臣清官”,就是高方平的手笔。这些个酷吏,在任何时代都是纨绔子弟的克星。所以学子们当然日子难过了。
认真来讲的话,这个时代的纨绔子弟连高方平都只算半个。真正的纨绔其实是国子监的那些人,读书哪有那么容易,能进国子监的人,家势方面时静杰算中等。
将门子弟最近也不在汴京打架斗殴逛窑子了。他们比鬼还精,知道汴京现在的时局一不小心会死人,所以没有免死牌的将门要低调些。于是这些以往犹如肥猪一般的将门子弟,成群结队的带着家丁护院远行。
听说去各处侦查地貌,查探各山各寨各土匪情况。他们打算汇编一本《大宋山贼启示录》,记录下来重要的势力和地方,将来交给高方平。
大家都明白,高方平的悍兵永乐军已经驻泊郓1城。若无意外,高方平也快要上任。
把山贼势力整合出来,那就方便高方平这个酷吏去绞杀。然后将门的这些纨绔子才有人头买,才有军功和爵位。妈的这些祖上神气过的将门子弟们,最怕的是土匪,他们自己就算做都监也不敢去绞杀的。比如孟州的那个曹忠,听说他正在给许多山头的土匪上交保护费。他祖上曹彬多牛啊。
唯一敢剿匪的将门子弟是高方平。陈留一役近乎为零的战损剿贼七百,做到这种神迹的那只军伍现在开往郓1城。东山地界多强人,于是汴京的将门子弟非常热衷,开始大肆侦查山东的土匪,制造各种将门子弟出现山东的理由和铺垫。
他们准备好支票,小高相公一到任,山1东地界就会人头飞舞,然后在永乐军挂名的将门子弟就有军功和爵位了。对此他们拥有盲目的信心,人家叔夜相公都放话了,在小高那个流氓治下做土匪,属于投错胎的那种。
高方平目下就有这么大的威望,把汴京颠覆了,以往的废材子弟们为了名声爵位升官,漫山遍野的侦查匪情为国效力。以往儒雅的读书人天天被请去开1封县喝茶。混混们低头做人,良民开始上街斗殴……
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进京了。
这消息对于其他大多数人其实很普通,但是得知了后,高方平却紧缩着眉头。
这人可相当不简单,乃是道家当今的领袖人物,上清观的道祖。在一般朝代他也就是一个宗教首领,道家也是温和教派。但在宋徽宗时期,妈的赵佶都自封教主道君皇帝,皇宫的一角也被赐名上清宫,就可以想见赵佶这文青有多迷信,多喜欢道教。
所以张继先目下有点国师的意思。
历史上的崇宁年间,赵佶命人拨付大量钱粮给张继先,于龙虎山重建上清宫。算时间倒是差不多是现在,所以张继先进京了。
国家内忧外患,户部钱粮消耗殆尽,高方平为了不丢国土而怂恿种师道发动兵事、却都被张叔夜请去喝茶。也不知道张天师进京,是否是怂恿道君皇帝扩建上清观?如果是,张叔夜恐怕从此就和道教结仇。
龙虎山最不简单的在于,施耐庵笔下的水浒,开局就隐射了它的重要性。这些东西未见于正史,但龙虎山在道君皇帝时期的确牛,施耐庵说梁山108个头领,是从龙虎山镇妖井之中跑出来的妖星,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
妖星天罡地煞什么的,高方平是不信的。
但是历史上的张叔夜尤其见不惯梁山众,绞得他们哭爹喊娘,除了是为国剿贼之外,老张的作为似乎也充满了个人情绪。
于是历史和现在似乎有那么一点隐约的契合:兴许历史上的张叔夜在怀疑,梁山的起事幕后推手是龙虎山的天师教造势。
很显然,眼睛揉不得沙子的张叔夜,目下执掌户部已经焦头烂额。兴许他和张继先的仇恨,便因为目下张继先进京蛊惑陛下要钱要粮开始的。
老张那是真的狠,所以高方平敢得罪蔡京,却自始至终在避免把张叔夜惹毛。
夜下的书房,高方平挑灯夜读,一边思考着心中猜测,一边查阅天师教历史和典籍。
某个时候再也压制不住恼火,一言不合就把书桌给掀了。
如今的小高相公威严日盛,那是连梁红英都怕他,见他忽然就生那么大的气,燕青和梁红英姐妹也吓得大气不敢喘。
“世道越来越乱!妖孽横生!”高方平背着手走来走去的,喃喃道:“南边明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