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一进来便扛不住想要跪,但总算没忘记自己学官的身份,勉强行了一礼,便等待着厄运的降临。
相较起来,李昂倒镇定得多了,冲知府知县各施一礼,便稳稳站定。纵使心中七上八下,表面也不露出分毫胆怯来。这是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他虽然不是专业的,但看得多,懂得多,也上过几回镜,勉强算个“小特”,有台词的哦。
见他不跪,知府倒还没说什么,范知县却手指一弹:“跪下。”
“恕学生不能。”
“嗯?为何?”
“学生先前考席与夫子殿正对,每每经受不住毒日烘烤时,抬头一看,便觉得圣人在鼓励自己。此刻,学生满脑子都是圣人音容笑貌,只怕这一跪,亵渎了圣贤。”
范同万没料到他说出这话来,一时有些诧异,真的假的?
那知府相公闻言细细打量,见这厮真真生了副好皮囊,只可惜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生在书香门庭,怎就不知珍惜?
范知县见康知府没表态,也不好强求,便冷声问道:“你便是府城南郊小溪村,上户李柏之子李昂?”
“正是。”
“这人你认识么?”
“素未谋面。”李昂如实道。“但先前听人呼为‘学谕’,不知可是与家父同门的蒋师叔?”
范同虽有些意外,但你既然自己承认了,也省得费我口舌,顺着他的话道:“没错,他便是县学学谕蒋谊,与你父亲受业时份属同门。你参考的浮票,就是他开具的,你知道这事么?”
“知道。”
“那你今日之前,来过学宫报名么?”
“没有。”
话音未落,便见蒋谊身形一阵摇晃,几乎不支。这蠢货啊,你怎么跟你老子一个德性?此番苦也!
范同看他一眼,笑道:“蒋学谕,李昂连面都没露,你为何开具浮票啊?学谕之职,乃是以圣人之学教导诸生,你就是这么教的?这学谕还想不想干了?”
蒋谊终于跪下去了,满头大汗,一言不发。
李昂暗骂一句怂包,倒也利索地跪在他身后。
一直没说话的康知府此时问道:“你不是满脑子圣人音容么?怎么又肯跪了?”
我是穿越者,我有优势,管他什么紫袍高官,都是小学生!这么一想,稍稍镇定,吞口唾沫,李昂硬着头皮道:“学生胆小,一吓哪还记得圣人音容?师叔既跪了,学生怎敢站着?”
“不要一口一个学生,你也配?神童诗都背不利索,还敢来参加县考?”范同深知要想收拾了这小子,就得先把他“读书人”的皮给扒掉。
李昂也听出来了,稍稍整理思绪,便冲范同一揖:“没请教这位官人”
“哼,本县到任两载有余,你居然不认得?可见非但不读书,便连见识也没有。”
“学生多在乡里活动,因此无缘得见尊颜,还请莫怪。”
这话一出口,范同表情便有些不自然,小东西这是在讽我怠政没下过乡啊。好好好,凭你牙尖嘴利,有你哭的时候!
又听李昂继续道:“学生虽然浅陋顽劣,但于读书求学一途却是从来不敢马虎。因此,不知神童诗一说,学生实不敢认。”
神童诗是哲宗元符三年进士,汪洙所作。二十多年来传诵南北,虽还没有普遍作为蒙学教材,但就连贩夫走卒都能吟上一段,你一个书香门庭的子弟,连这都不会,与白痴何异?
范同见他狡辩,也不理会,转向康允之拱手道:“知府相公,事情已经明了,这是下官御属不严,还请知府相公发落。”
第五章 意外收获()
因此时的知县们,几乎都带着“管勾专切检察学事”的头衔,名义上是县学的直接领导,所以他称“御属不严”也说得过去。但都知道康允之自到任以来,崇儒兴学,府学县学一把抓,范同此语,也有替长官背锅,讨好卖乖之意。
可在康知府听来,对方这话却无异于在打自己的脸。一时不语,瞥见蒋谊手中还拿着李昂的试卷,便道:“拿来我看。”
蒋谊仍跪着,只是双手展开卷纸高高举起,心道只要知府相公看见那笔字,便万事俱休。
果然,康允之只看了一眼便有些不喜,怎么一笔字写成这样?耐着性子看内容,倒又觉着有几分意思,不但对经义理解得透彻,更加以引申发展,抛开文采不说,立论本身还是很有格局的。
再看那首命题诗,虽说浅显直白,但也算合题。考县学而已,不作过高要求。
又一想,这题是自己临时更换的,不存在提前泄露的可能,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答完,说明还是真读书的,不似范择善说的草包一个。
一念至此,康知府便带着疑惑问道:“李昂,你既有真材实学,为何不循正途报考,而要托请于学谕?”
范同怀疑自己听错了,他有真材实学?我怎么没看出来?想到这儿,便伸长脖子要去看试卷,不料,蒋谊也跟他想到一处去了,见知府相公已览毕,便把卷纸收回来,偷偷瞄着。
李昂按捺住心头的一阵悸动,知道能不能过这一关就在接下来的几句话之间了。所以一时不答,思索一阵后,才俯首道:“回知府相公,学生之前不慎落水,一直在家休养,实在无法到现场报名。”
“那再等一季报考又何妨?就这么急着想免役吃粮?”康知府说话间想起这回征急夫,不少人想投身官学逃役,一时怒从心头起,语气便重了。
李昂听得一惊,赶紧道:“学生固然想免役吃粮,但更多是因为实在不想再等下去了。”
这话康范二位都没听太明白,便连那撅着大腚的蒋学谕也暗暗着急,快编,接着往下编!
“这是为何?”
“今春二月,金虏虽已班师北返,但我之虚实,彼已洞悉殆尽。眼下已是七月,再往后秋高马肥,金虏必定卷土重来!”
只一句话,便唬得在场所有人为之色变!
“到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我辈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学生虽不才,也早怀报国之志!然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读书,不投考,不得功名,谈何报国?情急之下,只能求告于师叔,而师叔念我一腔热忱,也甘险风险开具浮票,请相公明察!”
这一通话说得是冠冕堂皇,再配上激昂的语气,合适的语速,以及悲愤交加的表情,活脱脱便把一个怀着拳拳报国之心的赤子形象烘托出来。
范同听他先把老子摘了出去,又替师叔开脱,企图塑造自己忠孝的形象。心说小王八蛋可以啊,我看走了眼啊,你这道行不浅呐。
虽然恨得不行,却不急着说话,先看看姓康的是个什么态度。
然而康允之却沉默了,他是以“天章阁侍制”的身份出知寿春,官作到这个级别,在京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故旧的,凡朝中有明显的举动,虽远隔近千里,但他还是可以得窥一二。
你道现在朝廷忙些甚?不是加强河南防务以备金军再来,而是在落实割地!天子亲下诏书,苦口婆心地劝自己的子民向女真人开城投降!有史以来,何曾见过这般荒唐之事?
想一阵,胸口都痛。
抬起头来,再次审视着面前这少年,见他神情不似作伪,稍一斟酌,吩咐道:“你们暂且回避,我有话问李昂。”
蒋谊起身一礼,忐忑不安地出了公房。再把李昂那试卷扫几眼,又想起那小子方才的说辞,暗想着这一关莫非能过?
里头,康允之稍作等待,便把目光投向范同,你还坐着干啥?
范知县一时没会意,直到知府相公的眼睛变得狭促起来他才如梦方醒。起身抬了抬手,满心尴尬地朝外边去,不想走到门口,还被康允之吩咐一句把门带上。
当屋里只剩下两人时,康知府的语气和缓了不少:“起来说话。”此子虽然巧言令色,但从方才的言行来看,还算个忠孝之人。
李昂起身谢过,心知还不到过关的时候,能作到知府的人哪个没有两把刷子?于是越发谦卑谨慎起来。
康允之哪知道他心思,只当他是被吓着了,遂宽慰道:“你不必太过紧张,左右不过是三年之内不许参加县考,以你的底子,扎扎实实学三年,莫说县学,府学也不成问题。”
心内暗松口气,对着知府一揖:“学生谨记。”
“嗯,我问你,你如何断定金人必定卷土重来?”
这时候本该显出自己的见识来,但李昂琢磨着,既然你关门问我,就说明你自己多多少少也有这想法,我何必装那摇羽毛扇的人物?想清楚这点,便苦笑一声:“连我都明白的事,学生不信知府相公会看不清。”
果然,这话听得康允之一声长叹。
是啊,连这乡野少年都知道的事,官家和朝臣怎么就不明白?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且金人还挟灭辽之威,有什么理由放过你?
嗟叹一阵,看李昂越发顺眼了,本想叫他坐下,但话到嘴边顿了顿,改成发问:“那依你之见,朝廷该如何处置?”
“这哪是学生能说得清的?”
“无妨,只当假设一番,说错了也不怪你。”
不管自己说什么,康知府做什么,都改变不了即将发生的事情。与其作无用之功,不如放眼将来。且自己作为一个乡村读书人,连寿春府都没出过,若真把肚子的货都倒出来,反而惹人怀疑,容易让人往玄幻的路子扯。
打定主意,李昂诚恳道:“学生理解相公忧国忧民之心,但军政大事岂是我辈坐井观天之徒能够明白的?”
康允之却不放过他,摆摆手道:“哎,只当是书生纸上谈兵嘛,你能肯定金军必来,说明是费了心思的,大胆的说。”说到此处,语气忽又变得捉摸不定起来。“你若执意不肯讲,难道是心虚?”
“既如此,那学生冒昧地说一句。”李昂知道不拿出点干货来,肯定是混不过去的。
“只管说来。”
“学生虽不懂军国大事,但也明白一个道理,不在其位,难谋其政。相公虽可一本上疏直达天听,但又能说什么?调边军勤王?请圣上离京巡幸南方?”
康允之听罢,一声长叹。
李昂等一阵,见他不言语,便大着胆子问道:“莫非,相公已就此事上过书?”
康知府苦笑不答,只是叫他坐,显然被说中了。
李昂却不肯坐,追问道:“那朝廷总该给相公回句话才是?”
“泥牛入海,杳无音讯,京里的宰执大臣们怕是顾不上搭理我一个外官。”
听他话中有气馁的意味,李昂本想宽慰他几句。但转念又一想,这淮西地区历史上是南宋与金军交锋的前沿,河南那边一完蛋,淮西岂能置身事外?思量再三,劝道:“相公千万振作,此番若有剧变,寿春百姓可就全仰仗相公周全了。”
康允之初听时心中落寞,但很快体会到他言下之意:“你是说寿春也难保?”
“非是学生危言耸听,东京一旦有事,溃兵、流民、贼寇必然纷起侵扰州县,大乱将至,还请相公早作准备。”李昂说罢,深深一揖。只盼他能听得进去,否则这寿春便呆不了了。
他低着头,看不到康知府面上神情一连几变,最终,归于落寞。
听着外头聒噪的蝉鸣,李昂保持着深揖的姿势,心里并没有作为一个穿越者,显摆了自己预知历史之后的快意。
过了许久,才听康允之道:“难得,难得,难得你年纪轻轻便有这般见识,更难得你身居乡野却知赤心报国。”
李昂这才直起腰来:“赤心报国,人之本分。”
“很好。”康允之再次打量着他,目光中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你暂且回去,今日你我之间的谈话,不要对任何人提起,明白吗?”
“学生明白。”
“好,去吧。”
“学生告退。”李昂行一礼,心知这关算是过了。
康允之看着他躬身后退,将要退到门口时才道:“哦,对了,你回去准备准备,到日子便来学校读书。”
这可是个意外收获,李昂心头暗爽,却嘟囔着:“可学生不经报名”
“这个你不用管。”
“那还有帘试”
“本府这不是试过了么?”
这回不用装,李昂是真有些感动了,又深施一礼,沉声道:“定不负相公所望。”
“但愿吧。”康允之笑了笑,又挥挥手。“出去时,顺便把范知县和蒋学谕叫进来。”
第六章 谁也不信()
李昂再施一礼,退出了公房。古代中国,礼仪之邦,果真名不虚传
听得门响,外头不远处三个背向公房的人齐齐回头,见他神情自若,并无如丧考妣之态,范同眉头一紧,蒋谊心头一松。
“知府相公请知县相公,学谕官人进去说话。”
一听康知府竟还叫他代为传唤,范同心下疑惑,蒋谊更是如获大赦,既然他没事,那我再惨也不至于砸了饭碗。
范知县眯瞪着眼将他从头打量到脚,阴测测地笑道:“好,很好。”说罢,拂袖就走。
蒋谊等他走得远些,便低声问道:“知府相公那里”
“不要分辩,多说多错。”李昂也小声提醒道。
“嗯?”蒋谊一时难以会意,也来不及多想,便叫对方自去。
李昂应了一声,目送他们进了公房后,这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就方才在里头那么一阵,却好似过了几年一般,连腰都快弯折了。现在出来重见天日,再沐阳光,也感觉不是那么灼热,甚至还有一种如在母亲怀算了,这日头铁打的身子也特么扛不住!回村!
却说范蒋二位进得房来,范同自有知府赐座,蒋谊却犹豫着要不要再跪下。
“择善,你看这事如何处置为宜啊?”
一听康知府唤自己的表字,范同有些号不准脉,便推托道:“一切听凭相公裁夺。”
“嗯。”康允之倒也不谦让。“我看那李昂性本忠孝,学问也还不错,就取了他如何?”
也是范同年纪还不大,否则真要说一声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