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缜李昂两个都听傻了,念的什么玩意这是?不止他俩,围观百姓也都暗暗吃惊,心说到底是官家诏书,不同非响,愣是听不懂!
那位也越念越不自信,正不下来台时,听一个洪亮的声音接过道:“已降指挥,来年正月锁院。缘巡幸非久居,盗贼未息灭,道路梗阻,士人赴试非便,可将省试合取分数下诸路,令提刑司差官于转运司所在州类试”
人们寻声望去,见是学谕官人家的蒋二郎。而他身边站着那位也有些眼熟,好像是小李官人?
而李昂丝毫没有察觉到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全部注意力都在那告示上头。
蒋缜念完,伸手碰了碰他,低声道:“真让你说中了,不止来年正月开考,而且还是类省试。”
李昂不言语,将包含诏书内容在内的通篇告示全部记下后,拉了蒋缜就走。
回到家,进了自己房中,将身上皮裘一脱扔在椅子上,便陀螺似的转个不停。蒋缜看得头都晕了,一屁股坐下去翘起脚,笑道:“至于么?你又不考,倒比我还高兴。”
“谁说我不考?”李昂总算停了下来。
蒋缜一怔,虽见对方神情不似伪作,但仍旧不肯相信:“真的?可是你哦,对了,你有免解资格。不过兄弟,是不是太急了点?”
这话已经有很多人说过了,李昂也不多作解释,直接坐到皮裘上问道:“子丰兄,你详细给我说说这‘类省试’的名堂。”
所谓类试省,顾名思义,就是如同省试一样的考试。一般用在特殊时期和特殊区域,允许通过解试的“正奏名举人”于户籍所在地考试,合格后即给予出身。
比如四川地区的士人,就曾经因为道路难行不便赴京,而在本地参考。随后,所有通过类省试的“正奏名进士”,一律被赐“同进士出身”,连殿试都免了。
当然,也有自认为学问足以名列前二甲的四川读书人,拒绝发展前途相对较差的同进士出身,愿意跋山涉水,不避艰险前往京城参加殿试,朝廷亦听其自便。
李昂听罢蒋缜解释,质疑道:“那这回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而是在全国范围内举行,官家总不可能把天下所有通过类省试的全部赐予‘同进士出身’吧?”
蒋缜一想也对,如果朝廷真这么搞,那全国士人还不得闹翻天?琢磨一阵,猜测道:“估计行朝现在也没个准备,要等类省试结果出来以后再说。也有可能直接按照各路类省试的成绩排甲第。”
李昂听到这里突然想起康允之之前告诉他的一件事情。
赵构在南京即位后,当月便给予南京应天府所有的“特奏名举人”以“同举人出身”,允许他们参加下科省试,还让当地凡有“免解”资格者皆免省试。
也就是说,如果李昂户籍在南京,那半年前就已经是进士了,只是还没有甲第排名而已。要是赵构再仿四川先例,那不得了,这个连一场国家正式考试都没有参加的家伙,直接就成了第三甲同进士,可以开始作官了。
而李昂却不想要这种恩典,原因很简单,不管什么东西都一样,太容易得到的不值钱。
此次开科,如果最后真的没有殿试这个环节,那不管是一刀切全给“同进士出身”,还是如蒋缜所言以各路类省试成绩排甲第,所有被取中的人都将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
那就是“戊申科”将成为大宋科举历史上最水的一科,绝大多数该科进士恐怕都受不到重用。
当他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时,蒋缜登时就怒了:“那怎么行?我们寒窗苦读十数载,最后就是让人恶心笑话的?真要是这样,那这一科我宁愿不考!荩臣,你也别考,再苦读几年,怎么也得弄个二甲以上!”
“什么二甲以上?”李柏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站在门口问道。
两个小的急忙起身,李昂把位置让给老爹坐了,蒋缜便将先前的议论讲给伯父听,想让这位科场前辈给出出主意。
“你们啊,还是太嫩。”李柏搓着有些僵硬的手轻笑道。
“请伯父赐教?”
“我问你们,自太祖皇帝‘陈桥受禅’开始,一百六十余年来,可有哪代官家把读书人耍着玩的?”
这根本不用想,大宋历代君王都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虽然性格各异,功过有差,但还没出过违背祖训,离经叛道的。
见二子都摇头,李柏又道:“这就是了,官家初登位,正该大力收笼人心之时,怎么可能拿为国求贤的大典作儿戏?你两个只管放心去考,朝廷必有妥善安排。”
听他所言确实有几分道理,但李昂蒋缜却宽不了心,毕竟事关前程,怎敢马虎大意?
李柏仿佛知道他们还不信,问道:“子丰,往科春试一般都是什么时候锁院开考?”
“二月上旬,这一点伯父可比小侄清楚。”蒋缜答道。
“不错。”李柏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那为何这回提前到正月锁院?”
“可能是因为此番不必赶往东京或扬州省试,所以提前?”蒋缜试探一句。
李柏却摇头否定道:“不,是因为行朝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随后的殿试,所以才把类试提前。”
李昂蒋缜对视一眼,转过头来异口同声:“果真如此?”
“嘿嘿,不信咱们打个赌。按惯例,二月省试,四月殿试,但这回殿试一定会延期,原由就是我方才所讲,扬州那头需要时间准备。”
第四十九章 落第有升()
虽然对宋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详细的典章制度方面,李昂到底还是有所欠缺。见李柏如此笃定,也就不再恶意猜度行朝君臣是否在敷衍天下士子,转而询问起此次考试的注意事项。
既然是首次全国范围内的类省试,那跟往科相比,定然有诸多不同之处。
这时,家里有科场前辈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李大官人虽然屡试不第,可五次取解,四次赴省,经验那是相当丰富。当下就把省试从报名到答卷的所有流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不分巨细地告诉了两个后生。
“另外,今天已经是腊月初八,离开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淮西转运司在庐州,此去少说要四天,而且还得提前个七八天出发。所以,从现在开始,你们就得准备相关文书和考试所需物品,不然到时保准抓瞎。”
蒋缜露出难以置信之色:“伯父,庐州相邻,何必提前七八天?再有那考试应用之物,到当地采买就是,又何必从寿春带去?”
李柏笑得直摇头:“不懂了吧?这回咱们淮西所有举子都要到庐州参考,除了他们本地的,少说也还有二三百人吧?想想。”
蒋缜闻言一思量,立时动容道:“哎呀!到时酒楼客店之类的必然爆满,文房器具等物也肯定脱销!”
李昂也点头道:“不错,真要抵近正月十八才去,恐怕连试都考不上。”
李柏把脚一翘,十指一叉,继续点拨道:“还有一桩,庐州我去过,那贡院只有寿春一半大小,这意味着什么,再想想?”
这一句唬得两个小的变了脸色,寿春贡院有五百多间考舍,庐州贡院只一半大小那岂不是有人得露天考试?李昂顿时想起当初考县学的痛苦来,但县学只考半天,这省试可得连着考三天!
李大官人很满意两个晚辈的反应,看着他们就仿佛看到了自己首次参考时的鸟样。犹嫌不足,又道:“此次类试虽由提刑司差官主持,但庐州举子肯定比外地的先呈牒,你们若去晚了”
蒋缜终于扛不住,苦着一张脸道:“伯父,别说了,咱明天就出发成么?”
李柏见状,也怕把他两个吓坏了,这才道:“那倒不必。这样,你回去跟你父亲说说,正月初六就出发,争取初十赶到庐州。如此,便有充裕的时间安排食宿,呈验解牒文书,说不定还可以顺便再去凭吊包孝肃。”
包孝肃,即包拯,字希仕,庐州合肥人。
蒋缜一听,哪还呆得住?冲他作个揖,再跟李昂打个招呼,转身就走。
“二郎哪里去?我锅里做着热汤饼,你吃了再走啊。”
“谢伯母赐饭,侄儿还有要紧事,改日再来叨扰。”
孟氏站在门外擦着手,随口问道:“你们爷子三个说什么体己话呢?蒋二郎怎走得这般匆忙?”
李柏长叹一声,看着儿子,又是欣慰又是感伤:“孩儿们也要上考场了”
此后一连数日,这位素来万事不操心的人都在为儿子的参考手续奔走。
一是保状,与读县学的本家尊属保状不同,参加正式科举考试,需要“什伍相保”,说简单点就是你户籍所在地的左邻右舍,由他们来担保应试之人不在“七不准”之列,出了问题大家一起连坐。
二是解牒,也就是应试举人通过解试或免除解试的官方凭证。
三是家状,亦即个人资料,除填写姓名、年龄、籍贯外,还要注明是否成婚,父母是否健在,参加科考的次数,以及从曾祖父到父亲的仕官情况。
宋初曾规定,有官人应锁厅试,先要由所属长官奏名,得到皇帝许可后才能取解。不过李昂不但有官,还同时被免解,也就不必走这一流程。如果有人非要较真为难,直接出示赵官家封赏的敕书即可。
手续齐全后不算完,还得准备衣物、文具、药品、被褥,甚至炭火林林总总不下数十样,李柏唯恐到了庐州后这些东西有市无价,便和孟氏一股脑全备齐,并不许儿子插手分毫。
李昂则利用这段时间作最后的突击,当然,都到这时候了,再关起门来苦读意义已经不大,主要是和师长同学切磋交流。
新任知府罗兴为表重视,还专门组织了几个文会,请境内的饱学之士,科场前辈之类出来给菜鸟们指点一二。
有位致仕的枢密都承旨看了李昂的文章后评价说,即便过省,也不会有好的甲第和名次,充其量也就是四五甲的同进士,建议再磨练几年。
直到春节当天,李昂才掩了书卷,和李柏一起隆重祭祖,正式向先人通禀即将赴考,乞求祖先庇佑。
看得出来,李大官人在对儿子寄予厚望的同时,也着实担心他这次贸然参考难有好成绩。除夕夜,李昂睡得迷迷糊糊便被父亲拉了起来,让到东禅寺抢烧头炉香,争取在祖先和神佛双重加持下,踩****,撞大运,能侥幸通过省试。
至于过省后能名列第几甲,李柏根本不敢奢望。
当睡眼惺忪的李荩臣出现在东禅寺大殿前时,又一次产生时空错乱之感,这真的是宋代?
你看看那三教九流,不分贵贱的人们,扛着高香排着长队,哪怕冻得呵手跺脚流鼻涕,也丝毫不见退缩。此情此景,与九百年以后有什么区别?
终于,时间来到了大宋建炎二年,正月初六。
一大早,孟氏和杨氏就再三检查行装,生怕缺漏一样,特别是放钱的包袱,连换了三个地方才稍稍安心。
等到李昂起床,她就搜肠刮肚专捡吉利话说。比如仰面洗脸时,要说“抬头就见喜”,掀帘过屋时,要说“举手已过省”。
可毕竟不通文墨,李昂吃饭时掉了筷子,她一紧张,愣把一句“及第有望”说成“落地有声”。
李柏气得须发皆张,落第就够惨了,还要有声?你是不是亲娘?
李昂急忙劝住,说不是“有声”,而是“有升”,意即哪怕落第,也还有升上去的时候。
李柏这才消停些,只是再不许浑家说话。
刚吃完饭,蒋家人就到了,又说会子话,租用的车也准时到达门前。
第五十章 先来后到()
“行了,宜早不宜迟,你们上车启程,穿州过省。”蒋谊到底是学谕,说起吉言来也不肯落俗套。
李柏却是满心纠结,忍不住对两个“正奏名举人”道:“我还是陪你们去吧,有那不周不到之处,多双眼睛也好。”
李昂苦笑一声:“不是早就说好了么?爹当年四次赴东京省试,有谁送过?”
蒋谊也从旁劝道:“师兄,孩儿们不小了,作父母的还能护着一世不成?由他们去吧。”
李柏闻言也不好再坚持,只是焦眉愁眼的显然放心不下。
两个小的上了车,被逼着再清点了一遍行李后才出发。孟氏和蒋母沈氏追在车旁声声叮嘱,不外乎都是吃饱穿暖,早日归来云云。
驴车拐出巷子,蒋缜探出头一回望,见两家父母都站在原地没动,自己的母亲甚至抹起泪来
缩回头,闷坐片刻后叹道:“如今方懂孟东野作游子吟之心境,真真叫人断肠啊。”
李昂极少见他感伤,打趣道:“幸好你我都还没成家,否则父母悲,妻子恸,这一趟还去不去了?”
蒋缜是个心大的,闻言便笑了起来:“也对,且休作小儿女姿态,此去庐州,惟愿顺利过省。到时殿试传胪,说不得有那簪缨巨富之家争相捧了金银,要把娇滴滴的小娘子嫁我。”
“我爹说过,你这厮虽然嬉笑戏谑没个正形,但学问却是极扎实的,很有可能一举过省。”李昂认真说道。
蒋缜都不知道该哭该笑,郁闷道:“要没前半句多好,唉,人无完人,看来我也是有缺点的。”
兄弟俩说笑着出了城,到城郊长亭时,早有三个愿提早同去的坐了车在此等候,大家互相勉励一番,便启程前往庐州。
一路寒冷颠簸,辛苦自不必说。
好在朝廷优待士人,凡取解赴省者官府皆给“驿券”,凭此券可食宿于驿站。不过,一些实在太过偏僻,连驿站官道都没有的地方,应试举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就这么晓行夜宿,一天也未曾耽误,但等到了庐州治所合肥县城时,也已经是正月十号下午了。
想来因为局势混乱,地方上也不太平,又正值类试将在此地开考,合肥城把守极严,再加上他们早到,在城门口被盘问了好大一阵才得以放行。
进城后,一行人便问明贡院所在,就近找客店投宿。
虽然早有被宰的心理准备,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