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移民全球- 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有了。”小元低下头说道。

    “王家寨还有她外婆家,今年接济了我们两次,山药棒子就是他们送的。”老人低下了头,讪讪的说道,只是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你爹娘呢?”

    小元突然用手捂脸,哭了,好半晌才说:“前年眉县闹民变,叔叔和伯伯都被杀了,爹也死了,我娘气的吐血去世,我家的地被强大爷没收了,县里给我们指定了住在这里,永远不能离开这双头沟,我。”

    “怎么会闹民变的?”

    老人家在旁边苦涩的一一道来,事情很简单,前年收成不好,税增了四成,一斗麦子卖两百五十文,而官府的征的是三十四文。

    以强大爷为首的这些豪绅趁机上下其手,本来该他们出的钱粮,却转嫁到小老百姓头上了,他们不但没有一点损失,反而大挣一笔。

    而县里给出的说法是,因为这是魏忠贤公公的新政,老百姓必须服从,他们那管得了粮户们的死活?

    就这样,一催二逼便出了人命,出了人命,粮还是纳不出,这一来,强大爷亲自上门,说动魏公公的督税署出动大军催缴,不甘饿死的人被迫逃亡,然后有人反抗。

    显然,小元她家就是属于奋起反抗的那拨人。

    而新政风波还波及了陕西的临童、咸阳、长安、咸宁、蓝田、兴平,六县饥民集体涌入府城请愿,派父老向秦王府诉冤,这样一来,惹火了陕西镇守太监,他下令大军出动扫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卫家本是眉县的富户,二年折腾下来,变成了贫民,他的三个儿子全部被杀,老人家和一些人被指定搬到双头沟,并且永远不得离开此地。

    就这样,一个好好的家庭被毁了,她家的田地房舍充了公,祖孙俩只好在这里搭茅棚栖身。

    因为强大爷借助官府的名义不许他们迁徙,想逃走却又怕被捉回编为垦奴,这条山沟里,住草棚的可怜虫不止他们一家,这里住着不下二十余户,十天半月就有丁役来查一次户口,少了人丁随时有横祸飞灾。

    “老人家,这种日子还要过多久?”陈远宏面容肃穆的问道。

    “她外婆家捎了口信来,让我们耐心等待,只要有机会,就来接我们逃到别的地方去找活路,唉!谁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到来?”

    “如果你们现在有银钱,会不会好一点?”

    “那当然好,她外婆家有人,可是。”

    “没有银子?”

    “是的,他们也顾不了自己。如果有银子,我们可以补缴罚税,找强大爷的人讲情,除了罪就可以赎回房产田地。”

    “唉!那有什么用呢?以后还是一样,一年比一年穷,要不了几年,还是要被赶出来挖草根树皮充饥,或着替那些可恶的人做隐户、当奴混日子。”

    “况且就是有了银子,以小老儿这副穿着打扮,又无靠山,能拿出那样一大笔银钱出来,那就是祸事,怎么横死都不知道!”

    陈远宏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给他们一大笔银子,那和直接杀了他们没什么区别。

    “大哥哥,没用的,你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哦!对了,大哥哥,你姓什么?家在那里?”

    “我姓陈,家也在这山里,离你们不远。”

    老人在旁边絮絮叨叨的说道:“如果没有魏太监这个断子绝孙的阉人想出来的新政,该多好啊。”

    陈远宏听了这话,只能苦笑了,这能怪魏忠贤吗?恐怕也不尽然吧,明末这个世道,不是一两件事情一两个人造成的,这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问题,全部凑在一起了,才形成了明末这个末世。

    首先,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全国各地水旱天灾频繁,粮食减产。

    中国的几大粮仓,浙江江苏,湖北地区,湖南地区大面积的种植棉花丝绸,因为丝绸棉布这种经济作物比种粮更赚钱,又导致了耕地减少,这又造成了粮食大面积的减产。

第151章 触目惊心(三)() 
而此时的东北,既没有后世开发出来的北大荒粮仓,也没有后世大面积砍伐森林的造田运动,加上天气寒冷,后金那点人连自己都养不活,还要频繁来的中原抢劫粮食,和通过山西商人走私粮食来缓解缺粮的危机。

    草原上也是天灾频繁,朝廷也时不时的要接济一下,或者卖粮食给他们,就这样,蒙古人还时不时的来打草谷。

    而此时中国的人口有多少呢?根据利玛窦的利玛窦札记、中华大帝国保守估计有接近3亿人,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芮乐伟韩森写的开放的帝国———1600年前的中国历史认为明末有3。1亿人。

    而葛剑雄教授认为1600年明朝约有1。97亿人,不知道他们算没算上隐户的人口,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人群,通过这些人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保守的估计,此时的人口应该有2。3亿至3亿人口。

    陈远宏自己更倾向于有差不多3亿人,那么问题就来了,有如此大的人口,而种粮食的耕地不增反减,加上天灾频频,粮食大面积的减产,那么必定导致国内问题重重。

    首先,满洲鞑子和蒙古鞑子因为天灾而频繁进入中原抢粮,而国内百姓为了不至于被饿死,各地的起义此起彼伏,朝廷自然要派兵迎战,平定叛乱,大军一动,粮草先行,这必然要导致粮食严重紧缺。

    而朝廷为了防备他们,编制了十三个边镇,万历一五七三年到一六二零年为止,官兵的编制与粮饷,达到了惊人的七十万人,军费高达八百多万两,如此巨大的一个包袱,足以拖垮任何一个大帝国。

    为了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此时的银两值多少钱呢?明朝万历一五七八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

    当时一石约为现代的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按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等于人民币660。8元。

    也就是说一两银子,约等于人民币660。8元或700元,那么八百万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大家可以算一算。

    因为战乱,老百姓要么成为逃人、流民,耕地抛荒,这样耕地又减少了,一边是耕地减少,天灾频繁,粮食大面积减产,一边是人口不断增长,这个问题简直是无解。

    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读书人一毛不拔,不完粮不交税,还大量的收隐户、隐田,此外还有亢官,藩王,内府,这样算下来,简直是多重伤害啊,不推倒重来,就是神仙来了也没办法。

    看着眼前的祖孙俩,陈远宏在心里下了一个决定,马上成立一个人口救援部,就从救援搬迁这里的棚户开始,自己必须尽一切能力,救援明末的流民,一些人把人口当做包袱,其实人口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基,他们是财富的创造者,国家土地民族的守护者。

    其实按照此时明末的生产力来计算,一个成年人,大概每年能给朝廷创造的价值是六十两至一百两银子,而且,从结婚生小孩到抚养成人,国家和个人在一个小孩子身上的投入是巨大的,死的人越多,国家和个人损失越惨重。

    自己以后要殖民移民全球,没有巨量的人口,怎么可能?而且时间不等人,等自己统一了全中国,大概要到一六四几年去了,到时候人死的差不多了,只有几千万人口,还殖民移民个屁呀,自己国内的坑都填不满。

    而且人口要爆发式的增长,恢复到现在的人口规模,至少要八九十年的时间,等到那个时候,殖民地已经被各国差不多瓜分完了,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说,人口才是最大的财富,老人家不是说过吗?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存人失地,人地两得,我认为这是最精辟的注解。

    卫老人看着陈远宏在那里发呆,小心翼翼的咳嗽了几声,见陈远宏回过神了。

    他才期期艾艾的说道:“公子是个大好人,看您这谈吐行为,应是富贵人家,我这个小孙女很懂事,望公子行行好,收下她做个粗使丫鬟或婢子,有口饭吃就行。”说完后,他忐忑不安的看着陈远宏。

    陈远宏笑盈盈的说道:“您老怎么看出来我非富即贵?”

    “嘿嘿嘿!”老人家干笑几声,“公子的气宇风标,非同凡俗,而且谈吐不俗,只要眼睛不是瞎了的人,都看得出来。”

    打定了主意后,陈远宏点点头道:“行,你们都跟我走吧。”

    卫老人大喜过望,起身招呼小孙女一起,就要给陈远宏磕头,陈远宏赶紧制止了他。

    其实老头也没抱多大希望,只是看着陈远宏好说话,试探试探,没想到这事儿居然成了,毕竟这年头,谁管他们这种老弱病残的死活,在一般人眼中,他们就是属于赔钱货一类的。

    “老人家,这山谷里有多少人?”

    “二十三户人家,五十六口人。”

    “行,明早你通知他们,全部都跟我走。”看着卫老人一脸的淡定,陈远宏心里不仅暗暗称奇,这老头的胆子也够大的,看来他非常相信自己的眼光,一旦打定主意,不该问的绝对不问,这老头是个人精。

    “您老看我这身穿着打扮?在山里走村串寨可不可行?”

    “如果公子不乔装易容,大部分村寨公子是进不去的,就算进去了,他们也不会和公子交谈的,山民们很封闭保守,聚在一起的大寨子、大村子,一般都只有几个姓氏,他们对陌生人无比的警惕,小村子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哪些人能进入这些村寨呢?只有那些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儿和货郎比较受欢迎,如果是陌生人的话,免谈,不被人打出来就算好的了。”

    就这样说说谈谈到亥时中,大概晚上十点多钟,他让老人睡下,自己坐在棚屋内调息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三人简单的吃了早饭后,卫老人去挨家挨户的通知所有人,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山沟内欢呼声起此彼伏,不少人跑到陈远宏面前,非要给他磕头下跪,都让他一一制止了。

    小孩子们则在远处啜着手指看着他,都不敢靠近,脸上的表情,既兴奋又紧张,还有害怕,那是对未知的一种害怕。

    陈远宏从百宝囊里掏出讯号烟花,这玩意儿在他最危险的时候都没有拿出来放过,只是今天为了这些百姓,他破例了,对着天空放出烟花后,他悠闲的背着手,在山谷里四处逛了起来。

    山谷里除了小孩子,就是老人了,青壮年几乎没有见到一个,不管老人和小孩子,个个都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可想而知,他们平时过的是什么日子?如果今天不是遇到陈远宏,在这个冬天里,这些人会全部冻饿而死。

第152章 触目惊心(四)() 
隔一刻钟,陈远宏就会放出信号烟花,当放完第二支烟花,也就是半个小时的样子,山脚下奔出两个青衣猎装的青年人。

    两人飞快的来到陈远宏身边,二人先是抱拳一礼,其中一个精悍的黑脸年轻人率先开口说道:“属下雷霆小组第七组组员范飞、刘洋前来领命,请公子示下。”两人一前一后的说道。

    陈远宏还了一礼,指着山坳里的老弱妇孺说道:“把他们安全的送到我们山寨,让刘甲好好照顾他们,先调养一段时间身体,等我回来再行安排,去吧。”

    陈远宏叫来卫老人,让他带着大家跟着范飞刘洋走,搞定了这里的事情之后,陈远宏径直向眉县疾驰而去,他已经想好了,把自己乔装打扮成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

    然后靠着这副行头,走遍这片山区,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只有了解了最真实的情况,心里有了底,他才能逐步实施自己的计划,陈远宏大摇大摆的走进了眉县,眉县,是一座历史优久的名城,虽然城名不知改了多少次。

    旧石器时代,眉县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常兴镇的杨家村多次出土的铜鼎、编钟、陶瓷酒器,说明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悠久;遍及全县的三十二处原始社会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证实远古人类在此活动的足迹。

    县的建置,始于春秋,原名郿县,今眉县,在夏商时,渭水南为微国,渭水北属邰国(系炎帝之后,姜姓所封)。

    这是座大山中的小城,别看眉县小,但它的位置非常重要,特别是眉县的营头镇,它位于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建镇于入山通蜀谷口要冲,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来为安营扎寨之地,故称“营头”。

    但这座山中小城只有三座城门,因为一面靠山,而它高不及两丈的土城墙,使这座小县城,看起来像一座大型的土寨子。

    陈远宏是巳牌正(早晨九点钟左右)进城的,天色尚早,阴天下的眉县,在街市上活动的百姓们,似乎欠缺一份活力,一个个提不起劲。

    明显可以感觉出一股不正常的气氛在流动,这种气氛似乎是惶恐,或者是紧张,前者的可能性大些,因为如果是后者,紧张应该显露出活力,而百姓们却明显地可以看出欠缺活力。

    陈远宏知道其中的原因,多半是因为自己引起的,他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看来强大爷在眉县的影响力不小啊。

    他悠闲的走在县城的主街道上,沿大街寻找一些杂货铺,好采买一些东西,以便于走村串寨用,街上行人众多,谁都没留意他。

    身后脚步声急促而轻灵,有人在跟踪监视他,而且不只是一个,陈远宏也懒得管他们,强大爷现在肯定躲在哪个秘窟里疗伤,陈远宏不相信他能躲一辈子,只要他一出现,自己就有能力干掉他。

    陈远宏选购了一些红砖糖和姜糖,又到盐店买了一百斤盐,让盐店的伙计给他写一张证明,证明这盐是从盐店里买来的,不是私盐,免得到时候惹麻烦,店伙计脸色古怪的给他写了一张证明。

    这个时代想要买卖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搞不好就要被人污蔑为贩卖私盐,买卖一百斤食盐,被官府抓到了,这是要杀头的,以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