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163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降1630-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马展开了厮杀,贺人龙的五千骑兵绕道继续向随州进发。

    贺人龙的第三旅天亮后便到了三道河,他把队伍安顿下来休息,命令部将周国卿率一支探哨四处打探。

    下午,周国卿回来禀报,东南方五六十里外,发现一支千余人的明军,其他地方未有敌情。

    贺人龙命令周国卿严密监视这支明军的动向,又令族侄贺国英、贺国贤前往随州打听情报。

    吃过晚饭天就黑了下来,贺人龙让队伍在三道河过夜,等天亮后再向随州进军。

    第二天,贺人龙的人马恢复了体力,正在整队出发,负责监视明军的周国卿回来了。

    “大帅,我已经探听明白了,那一千多人是副总兵杨世恩的人马现在正往我们这边来。”周国卿马都没有停稳,就大声向贺人龙禀报。

    “狗日的球!”贺人龙骂道,“难道我们被发现了?”

    “我看不像。”周国卿下了马,来到贺人龙身边,“他们行动散漫,不像是发现了我们。”

    “你能确定他们是来我们这里吗?”贺人龙问。

    “确定。因为只有一条路。”

    “只有一条路?”

    周国卿加重语气:“就一条路,再没有其他路可走。”

    贺人龙兴奋道:“好!狗日的球!老子在半道给他个伏击。”

    “好主意呀!大帅。”

    贺人龙跨上了战马,对周国卿道:“走,咱们一起去勘察一下地形!”

    贺人龙到了一个叫平头山的山上,这座山是一座石头山,山头寸草不生,山头距山下的道路只有三里路,骑兵一个冲锋就能够杀到路面,且山坡斜度平缓,很适宜骑兵冲杀。

    贺人龙决定把他的部队放在平头山的后面,等杨世恩来了,对他们进行伏击。

    贺人龙的将令一下,部队便迅速地行动起来,当贺人龙的骑兵刚刚埋伏好的时候,杨世恩的一千多人也到了平头山。

    贺人龙大喊一声:“都给我冲!”

    他第一个冲下山坡,瞬间,数千匹战马如滔滔洪水涌向明军,卷起尘土三丈高。

    明军守备猛忠骑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也是最先看到铁流般涌来的贼寇的第一人,他大喊一声:“贼寇来也!”,便率先策马冲向山去,想以他的身躯阻挡这股洪流。但是,他想错了,凭他的肉体怎能挡住贺人龙的冲击?结果只是白白地葬送了自己。

    “贼寇来也”是他最后留在人间的声音,他被冲在前面的贺人龙一枪洞穿左锁骨,贺人龙将其高高挑起,重重地摔在石头上,猛忠便呜呼哀哉。

    游击童维坤眼睁睁地看着猛忠被贺人龙挑下马,“贺疯子!”他惊呼。

    “什么?贺疯子?”副总兵杨世恩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没说错吧,是贺人龙?”

    童维坤用肯定的语气道:“是他,就是他。我还和他一起杀过贼寇呢,杀起人来就像个疯子,所以都叫他‘贺疯子’。”

    杨世恩倒吸了一口凉气,知道自己是干不过贺人龙的,他眼珠一转,便对童维坤道:“你既然认识他,你就去劝劝他,要他不要助纣为虐,站回到朝廷这一边。”

    童维坤受命便率领他的部下往前杀去,杨世恩带了几个亲兵拍马掉头溜了。

    童维坤冲到贺人龙面前,大喊:“贺疯子!杀贼寇!”

    贺人龙见过的人多了去了,不知这个喊他贺疯子的人何许人也,但他知道这是明军的将领,是他的敌人,所以,他不答话,一枪把此人扫落战马,童维坤倒在地上,挣扎着要站起来,没能如愿,被后面上来的战马踩踏而死。

    杨世恩跑了,明军失去了战斗意志,没有被杀死的,统统放下了兵器,做了贺人龙的俘虏。

    再说曹文诏在孤山与承天巡抚王扬基的大队人马遭遇,王扬基麾下二万余人马,两军交战杀了个天昏地暗。

    第二旅因为经过一夜行军,已经十分疲惫,加上是仓促应战,杀了半个时辰就有点支撑不住了,曹文诏只能且战且退,等待援军。

    王扬基下令秦翼明追击,总兵秦翼明也杀得很艰难,因为他对阵的是曹文诏,如果两军处在同一条件下,败下阵去的那一定是秦翼明。

    现在,秦翼明面对的是曹文诏的疲惫之师,他才有了占据上风的机会。

    “弟兄们,贼寇想逃跑,不能让他们逃掉,追呀!”秦翼明高声大喊,王扬基在后面擂起战鼓助威,明军这边是越战越勇,把曹文诏赶去十里地远。

    就在此时,只听一声炮响,左有马元利,右有张化龙,张献忠的数万援军及时赶到。

    曹文诏来了精神,他命令麾下杀回头去,两军再次发生剧烈碰撞,明军哪里在敢抵抗,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扭头就逃,可怜秦翼明被人斩成肉酱。

    ……

    却说张献忠第二天酒醒,知道了昨晚高峻山替他发号施令,心中多少有些不快,但碍于自己已经发话,便没有再说什么。

    他亲率马元利、张化龙诸将充当先锋,直奔随州。不是他想枪这个头功,他是要第一个杀进随州城,抢占随州美人,他不能让罗汝才抢先。

    “报——,高峻山的前锋,在孤山与明军交上了火。”探马向张献忠禀报道。

    张献忠发出一阵冷笑:“哼哼!这个峻山老弟还给我暗藏一手。”

    他命令探马:“再探!”

    不久,探马再报,曹文诏兵败,正往这边撤,张献忠命令马元利、张化龙伏于左右,等待官军到来。

    王扬基一看局势不妙,领着万余人逃离了战场,回承天去了,秦翼明和他的一万官军全部葬身在义军的刀枪之下。

    张献忠丢下王扬基不管,直接带兵杀入随州城。

    高峻山得到战报,他下令曹文诏、贺人龙原地休整,等待高峻山的大军到来。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二月八日,高峻山的大军在随州城外扎下了营寨。

    之前,张献忠已经攻下了随州城,杨世恩带百余残兵败将逃回随州城,与知州王焘一同在城上负隅顽抗,被张献忠一举攻破,杨世恩在城头拔剑自刎,义军乘胜追击,杀入城中,焚烧州署,烧死知州王焘,占领全城,张献忠如愿以偿囊括随州美人。

    楚十五家在随州聚首,他们是:八大王张献忠、秦王高峻山、曹操罗汝才、老回回马守应、闯塌天刘国能、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改世王刘希尧、乱世王蔺养、四天王李养纯、蝎子块拓养坤、一字王拓先龄、满天星张大受、整齐王张胖子、一只虎贺双全。总兵力达到三十二万之多,比荥阳大会的十三家七十二营还要牛逼。

    此时的李自成接收了高迎祥的残部,并被推为“闯王”,在四川、甘肃、陕西一带征战,其兵力也发展到十几万人。

    义军的兴旺导致了明廷极大的恐慌,朱由检再加派征剿兵力十二万,国库原本就空虚,他还是为杨嗣昌增加了二百八十万的军饷,又调福建巡抚熊文灿,熊文灿在福建讨海贼有功,大言“自诡足办贼”。

    朱由检传下谕旨:“流寇延蔓,生民涂炭,不集兵无以平寇,不增赋无以饷兵。勉从廷议,暂累吾民一年,除此腹心大患。其改因粮为均输,布告天下,使知为民去害之意。”

    这意思就是限洪承畴一年内,务必荡平匪患。

第七十七章 小二,来四碗酸浆面!()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春,李自成的大军正在陕北,因为陕北的官军先后奉调南下,所以李自成大军在陕北如入无人之境,他们一直来到米脂,方扎下营寨。

    李自成在此休整了半个月。高迎祥被杀之后,其残部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也由闯将,荣升为新闯王。

    他现在也可以称得上是战将如云,手下有七员大将:刘宗敏、高一功、李过、田见秀、袁宗第、刘芳亮。又有战将:张鼐、党守素、辛思宗、谷可成、王文耀、任继忠、李弥昌、吴汝义、马世耀、刘体纯、刘苏、刘虎、刘希尧等,堂侄李遵、李遒、李暹、李适、李通、李达、李逸、李迪、李友、李牟,堂孙李时亨、李运亨、李其亨都在他军中效力。

    他踌躇满志,率领大军转战在甘肃、四川一带。

    ……

    高峻山在随州,没有随张献忠他们东下应城,而是又返回到了枣阳,他似乎是对枣阳有缘,竟然在此驻扎了三次。

    虽然来了三次,但前两次都是驻扎在城外,这一次,高峻山把老营安排在枣阳县衙里面。

    高峻山之所以要和张献忠分道扬镳,主要是看不惯张献忠的匪性,杀人越货、烧杀掠抢、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他实在是不愿与之为伍,所以不得不找借口,回师枣阳。

    在枣阳安顿下来之后,便接到冯双礼、田芳送来的情报:

    张献忠他们在麻城、黄冈一带遭到明军重击,队伍溃败为四支,张献忠、罗汝才、马守应、刘国能各领一支,一支走罗田,一支走团风镇,一支向蕲水,一支趋岐亭。

    其中刘国能部又分两路至江北,一自桐城入庐江、舒城,一由光、固踰霍山、六合东行。

    田文居听到这个消息,感叹道:“秦王果然有经天纬地之才,算无遗策。随州分兵我还不理解,现在理解了,理解了!”

    “你理解个屁!”刘鸿儒嘲讽道,“当时你不是很羡慕人家去麻城吗?”

    田文居道:“文轩,不可粗口。我当时是羡慕人家来着,现在我不就理解了嘛!”

    百里沙道:“秦王看问题是着眼与天下,不像某些人,看到一些蝇头小利就像苍蝇见到屎。”

    田文居赶紧捂住鼻子:“我要去秦王那里告你们两个,说话不文明。”

    “谁说话不文明啦?”高峻山迈着方步来到他们中间。

    田文居正要告状,百里沙抢先对高峻山说道:“秦王,听说枣阳的酸浆面很不错的,就在街东角有一家饭庄,那里就有酸浆面吃。”

    高峻山来了兴致:“好,我们一起去!”

    刘鸿儒一语双关地问田文居:“你去不去呀?”

    百里沙、刘鸿儒之所以这么说田文居,是因为田文居在随州的时候,不愿意回枣阳,他坚持要跟着张献忠去麻城,高峻山坚决要回枣阳,他才很不情愿地跟着回了枣阳。

    田文居一脸尴尬:“去,我当然去!”

    高峻山一行四人出了衙门左转,没走几步就到了百里沙所说的那家饭庄,饭庄的门楣上一块牌匾,上书“阳东饭庄”四个大字。

    四人上二楼雅座,包了一个包间,别的什么都没点,光要了四碗酸浆面。

    一盏茶的功夫,跑堂的端来了四碗酸浆面,一碗一碗地摆好在客人面前,然后问:“客官,请问听小曲吗?”

    高峻山不知哪来的心情,他高兴地说道:“好呀好呀!我很想听听你们这里的小曲。”

    跑堂的道:“请客官稍候。”说完就一溜烟地出了包房。

    酸浆面是用面条煮熟后冲凉烫热,加配料及酸浆汤拌和而成,汤面内绿、白、红各色搭配,显得十分雅致。

    看到如此诱人的酸浆面,高峻山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面滑又爽口,酸辣之中,带有暗暗的香味,不油不腻。

    “好吃,十分的好吃。”高峻山一边点头赞叹,一边对三个谋士道,“你们也动筷子,别光是我一个人吃。”

    于是,四人稀里哗啦地吃起了面来。

    吃了一半,只见三个唱戏的进来,其中一人道:“客官,你们要听什么?”

    高峻山看他们三个都是男人,一个小生,一个老生,一个丑角,便问他们:“你们能唱什么?”

    那个老生道:“一百单八将,随便你选。”

    “你说的是梁山好汉吧?”高峻山问。

    丑角拉长了声音,用戏曲语言道:“正——是——”

    高峻山道:“那就来一段逼上梁山吧!”

    “逼上梁山?”小生有些犹豫。

    高峻山问:“不会吗?”

    老生连忙解释:“这位客官,不是我们不会,而是缺一个花旦,唱不了。”

    高峻山道:“那就来一段过景阳冈。”

    “好咧!”丑角说道,“咱就说一段武松打虎。”

    三人便敲敲打打地说开了,原来他们唱的是接近河南梆子的地方小调。

    对于高峻山来说,武松打虎早已是看烂了的情节,从小就通过各种媒体看过无数次,所以他一点都提不起精神,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吃的上面。

    倒是那三位谋士,听得是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摇头晃脑,跟着哼几句。

    一段唱完,老生问还要不要听,三位谋士把目光投向了高峻山,高峻山问他们:“你们还想听吗?”

    “想,想听!”三人争着回答。

    高峻山点点头,问这位老生:“请问这位先生,你可愿意上我府上去唱?”

    老生道:“求之不得呀!这位客官。”

    高峻山道:“我告诉你,我就是秦王,我要请你在我的军队专职唱戏,我们供你吃供你用,你可愿意?”

    “这个、这个——”老生犹豫起来。

    “嗯!”田文居瞪着眼站起身来。

    一边站着的丑角连忙解释:“各位大爷请别误会,不是我们不愿意,这要问过我们的东家才行。”

    “你们的东家是谁?”高峻山问。

    老生答:“就是东阳饭庄的老板。”

    “小二!”高峻山向门外高呼。

    跑堂的跑了进来:“这位客官,您有什么吩咐?”

    “把你的老板请来!”

    “是,是。”跑堂的退了出去。

    不一会,一个胖家伙屁颠颠都进来:“哪位客官要找我?”

    田文居问他:“你听说过秦王吗?”

    胖家伙道:“这位客官你说笑了,在咱们枣阳,谁不知道秦王的呀?”

    田文居道:“站在你面前的就是秦王。”

    “啊!”胖家伙很是吃惊,他急忙在高峻山面前跪下,“小的不知是秦王驾到,多有得罪,请大王饶我一命!”

    高峻山把这个胖家伙扶起:“你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