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峻山最后不得不用最简练的语句来结束这场对话:“就是直接感受到的。”
“看来我要多多向秦王学习了。”刘鸿儒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诸葛在世也不过如此呀!”
高峻山困了,经过一天的车马劳顿,他想早点睡上一觉,便伸了个懒腰,道:“时辰不早了,我们有时间再聊。”
第二天,乌力吉派出的探马还没有回来,高峻山安排红军友的虎豹军担任警戒,又派庄有福外出打野菜,草原上的发菜是个好东西,这次派给庄有福的任务就是去弄发菜的。
又过了几天,派出的探马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原来,额哲不敢与多尔衮交战,往青海方向逃跑,在古浪河一带被多尔衮截住,两军正在古浪河对垒。
刘鸿儒骂道:“额哲这小子还真能跑,几天功夫就跑出了好几百里地。”
高峻山命令部队向古浪河方向前进。
在向导的引领下,他们行走了三天,高峻山的表盘上终于能够看到许多的红点,他知道已经接近敌人了,于是命令部队停止前进,让乌力吉把几个探马叫来询问。
“你们几个把额哲和多尔衮所处的位置再给我描述一下。”当乌力吉把七八个探马叫来的时候,高峻山如是说。
于是,这七八个人用树枝在地上比划起来,你一言我一语,高峻山很快就弄明白了敌人的大致方位,他满意地要这些人回营休息。
初步掌握了鞑子的方位图之后,高峻山又花了二天的时间,带着白文选、庄有福、沙伊尔和乌力吉几个人,每人两匹快马,深入多尔衮的营地,利用生物感应仪避开敌人,基本摸清了多尔衮兵力部署。
额哲的人马有六七万,在河岸这边只有万余人马,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渡过了古浪河,看起来他们是准备往青海方向逃跑的。
多尔衮的人马约三万,成品字形布局,与额哲的人马对峙,而他的后方屯粮之所却离的比较远,距前方战场有五十里之遥。
这一点高峻山是注意到了,他决定先打击多尔衮的后方基地,捣毁他的粮草。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避实就虚,攻其最薄弱的,而多尔衮的后方,就是他最佳的攻击目标,因为后方鞑子并不多,高峻山估计不会超过五千人。
曹文诏的三千重骑兵担任主攻任务,贺人龙的二千轻骑兵负责火烧鞑子的蒙古包,红军友的四千虎豹军作为预备队使用。
刘成功没有分到任务,跑来找高峻山:“秦王,我们火箭骑兵队什么时候出发?”
“你们没有任务。”高峻山语气坚决,“命令你的人马不要下马,随时准备转移。”
高峻山计划打完就跑,他不想拿整个队伍与多尔衮拼杀,毕竟自己没有和鞑子交过手,不知道其实力如何,不能硬碰硬,反正自己不愁没饭吃,可以慢慢来。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曹文诏这个关宁铁骑的总兵可不是白当的,他带出来的兵还真个个是硬汉,只一个冲锋就把这些鞑子给冲垮了,后续跟进的贺人龙二千轻骑,个个手举火把,冲向蒙古包,将多尔衮的后方烧的是浓烟滚滚。
高峻山骑在马上,一边眺望着天空滚滚的浓烟,一边观察表盘上西面的动静,只要多尔衮回援,他就下令全军撤退。
一场战斗,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如果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你不想赢都难。
多尔衮不好彩,今天,幸运地天平倾向于高峻山一边了,风向偏东,风力虽然不强,五十里外的多尔衮绝对闻不到一丝烟味。
鞑子的蒙古包有近五千个,贺人龙他们烧毁过半之后,高峻山决定把红军友的虎豹军也投入战斗,以加快这场战斗的结束。
他再次看了一下表,认定多尔衮的援军还没出现,这才对身边的红军友下令:“红军友听令!”
红军友听到高峻山向他下令,知道是他上战场的时候了,浑身像打了鸡血般的兴奋:“秦王你就下命令吧,末将听着呢!”
“带着你的虎豹军,把眼前的鞑子一个不剩地全都杀光!”
四千虎豹军猛虎般地扑向了蒙古包。
“秦王,我们火箭骑兵队呢?”刘成功见红军友都出击了,他也上来要任务。
“待命!”高峻山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他知道,多尔衮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出现,部队必须保证能够迅速脱离与多尔衮交战的态势。
虎豹军出击一个时辰之后便胜利归来。回来的时候还带来了一万匹战马。
红军友一身血迹地在高峻山面前拱手道:“秦王,虎豹军出击归来,不但完成任务,还赶回万匹战马。”
“很好!”高峻山满意地点头,然后不由担心问道,“怎不见曹文诏和贺人龙的人马回来?”
红军友禀报:“重骑兵和轻骑兵正在割人头。”
“割人头?”高峻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目光移向了刘鸿儒。
刘鸿儒两手一摊,表示他也不明白。
红军友道:“等他们两个回来,秦王自然就会明白的。”
这时候高峻山发现了表盘上的异常,多尔衮的人马已经出现在离这里二十里的地方。
高峻山当机立断,命令红军友和刘成功的队伍往苦水河方向开拔,他和白文选、庄有福三人留下等曹文诏和贺人龙。
除了高峻山,无人知道多尔衮已经向这边驰援,这些人接到高峻山的命令,也不着急。看到这种情况,高峻山下了死命令,要大家火速撤离,红军友和刘成功那敢怠慢,立即沿原路奔苦水河去了。
队伍走完之后,曹文诏和贺人龙才兴冲冲地返回,只见他们人人的马上都挂着几颗人头,曹文诏和贺人龙来到高峻山面前,下了马,他两手中每人提着五六个人头。
曹文诏一见高峻山就兴奋地说道:“秦王,这一仗打的痛快,斩获鞑子人头八千余,从来都没有打过如此痛快的战。”
高峻山沉下脸问:“你们提着这些人头干什么?”
“记功呀!”贺人龙抢着回答,说完他就将手中的人头往地上一扔,五个血淋淋的人头在地上像西瓜一般地滚来滚去,这些人头不是五六十岁老者的,就是十四五岁年少的。
战前高峻山已经明确规定,任务完成立即撤回,现在这些人是为了军功而延误返回的时间,高峻山的心中一下就燃起了怒火。
曹文诏也没有看出高峻山已经生气,他将人头置于地上,笑呵呵地从腰间抽出一把腰刀给高峻山看:“秦王,你看,这是一把世之罕见的宝刀,我是从鞑子的主将身上找到的,这个鞑子的主将被我挑于马下,一命呜呼,这把宝刀献给秦王!”
第四十六章 太极腰刀()
高峻山没有去接曹文诏的递过来的宝刀,而是愤怒地一脚把一颗滚在他脚边的人头踢得老远:“你以为我稀罕这些人头?你们把我的命令当成耳边风!我不是朱由检,我不会用这些人头来给你们记功的。我们是为谁而战?我们是为我们自己而战,是为我们的华夏子民而战,不是为了升官发财!”
曹文诏和贺人龙没见过高峻山发这么大的火,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两人像木桩似的杵在那里不敢吱声。
高峻山发了一通火之后,也知道这件事不能全怪罪他们,他们毕竟是从旧军队过来的,用人头做升迁的垫脚石是旧式军队普遍的做法。
高峻山的语气缓和了下来,命令道:“立即丢掉这些人头,多尔衮很快就会赶到这里,我们必须马上撤离。”
“秦王……”曹文诏还想说什么,高峻山阻止了他,让他立即收拢队伍出发,有什么事情,路上再说。
曹文诏和贺人龙命令他们的部下将所有的人头都丢下,一时间,八千个人头弃了一地,这些人头大多是老年人和小孩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高峻山这次对付的只是一支弱旅。
高峻山心里一点都没有为这些死去的人而惋惜,他心里清楚,这些人是该杀的,特别是这些年少的,再过十年,他们必将是鞑子的生力军,也必将是涂炭我华夏子民的刽子手,现在多灭他们一个人,将来我百姓就会少遭一份罪。
“我们今天灭了他八千,都是些老弱?”高峻山指着一地的人头问曹文诏。
“嗯……,可以这么说。其中女人也不少。”
高峻山告诉曹文诏,这些人该杀,他们都是我们华夏子民的罪人。
空气中弥漫着烟草味,远处的黑烟还在不停地升腾。高峻山的队伍已经启程,他的马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一支向东北行进。
在高峻山后面的曹文诏一挥马鞭,超过高峻山一个马头,然后与高峻山闲聊:“秦王,这些鞑子里面也有几个能打仗的,他们的主帅就是个难缠的家伙,我与其交战了三十几回合,才将其挑于马下。”
“你可别小看这些鞑子,”高峻山道,“他们善骑射,不是一天二天练出来的功夫。”
曹文诏道:“奶奶个熊!我曹文诏不怕他,不就是会骑个马嘛!”
高峻山知道曹文诏的马上功夫也是了得,所以没再说什么。虽然在与曹文诏闲聊,但他还是会注意表盘上的变化,就在他用余光察看手表之时,发现有一支百人的小队正尾随他们而来。
“停止前进!”高峻山突然下令。
曹文诏和贺人龙同时勒住缰绳,并传下停止前进的命令。
“秦王,发生了什么事情?”贺人龙询问道。
“我们后面有追兵。”
“呀?”曹文诏和贺人龙都颇感意外。
“不过人数不多,我估计是多尔衮的探哨,我们就此埋伏,将其歼灭,你们说好不好?”
“狗日的球!这些鞑子一定是跟着我们的脚印过来的,我看这些鞑子是活腻了。”贺人龙道。
曹文诏也道:“听从秦王调遣。”
高峻山开始布置任务:“曹将军与我在此等鞑子前来,贺将军率领轻骑绕到鞑子的后面,我们给他来个前后夹击,一举将其歼灭。”
“遵令!”二人齐声回答。
贺人龙领命率二千轻骑离开后,曹文诏开始向他的部将曹变蛟、冯举、平安下达任务。
高峻山看着表盘上移动的红点,估计这些尾随者没有一个时辰是到达不了这里的,趁此时还有空闲,高峻山要曹文诏拿出刚刚缴获的腰刀出来见识见识。
“秦王,这把刀可真是一把宝刀,文诏不敢归为己有,”曹文诏从腰间取出那把腰刀递给高峻山,“献给秦王,镇邪驱妖。”
高峻山接过腰刀认真端详,刀鞘由铜鎏金、木材、线绳、鲨鱼皮复合制成的,尾端随刀锋略呈弧形,刀柄是用黄金、精铜合成。
“锵——”高峻山抽出宝刀来看,刀长约三尺,寒光闪闪,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满文他看不懂,只看懂了“太宗文皇帝御用腰刀”九个字。
“这确是一把宝刀。”高峻山点点头,将其收入囊中,然后对曹文诏道,“看来曹将军所杀的这个人不简单,这把刀是黄台吉为了表彰他的战功授予他的。”
曹文诏遗憾道:“可惜不知此人姓谁名谁。”
战场上杀一个普通的将领算不了什么,如果是斩杀了对方一员名将,那么这位杀人者的声望会大增,这就是曹文诏略感遗憾的原因所在。
高峻山安慰道:“没关系,等一下鞑子来了,我们留一个活口问问,就清楚了。”
由于是骑兵对骑兵,速度相当快,两军一接战,一刻钟的时间,战斗就结束了。此战打的毫无悬念,五千对一百,而且高峻山手中还有超时代的武器。
这一仗高峻山的中微子能动手枪,灭掉了一个鞑子的百夫长,也是这支小部队的头目,在加上二个彪悍的鞑子,一共是杀死三个鞑子。
这支小部队是多尔衮的精锐之一,个个都是身披重甲,特别是这个小头目一身的披挂。
他所穿铠甲为蓝色缎面,由上衣、下裳、左右袖、左右护腋、前遮缝、左遮缝组成,纽扣及带子连缀成一整体,内敷铁叶一百八十六块,护腋、前遮缝、左遮缝均彩绣火珠,袖外连缀弧形窄铁叶若干片。下裳分左右,从上而下缀铁叶五重,每重三十八片,左右共计铁叶三百八十片,每重铁叶间以镀金铜钉相隔。
他的胄为铁质,顶盘,前后梁、护额等均饰铁洌Ы鹪屏换は睢⒒ざ⒒ぞ泵婢抖校闲寤鹧妗B蛊だ铮喽性担诰惴筇叮布迫蹇椤�
当然,他这身盔甲与高峻山的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高峻山并不感兴趣,到是曹文诏看得十分的细致,很想拥有这样一副铠甲。高峻山很大方地将这副铠甲赐给了曹文诏,以表彰其斩杀满珠习礼的战功。
至于曹文诏所杀之人,是从那个留下活口的鞑子嘴里所获知的,据鞑子交代,多尔衮带着他们从沈阳出兵的时候是三万人,号称十万。由于岳托在来的路上患病,只好中途领着他的兵马返回,实际上他们只有二万七千人,而真正可以上战场的还不过万。
鞑子还说,额哲已经跑的不见踪影,多尔衮的粮草被高峻山烧了之后,只能杀马充饥,他们急需去固原抢掠粮草。
去固原抢劫?高峻山心里盘算着,多尔衮能战之兵不过万,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完全可以拖住他,甚至将其打垮,阻止他抢劫的行为。
高峻山想到这里,心中有了主意,于是下令道:“曹文诏、贺人龙听令!”
二人连忙上前,听候高峻山差遣。
“贺人龙带领轻骑前往多尔衮的营地进行骚扰,”没有沙盘,高峻山蹲在地上用树枝比划着,“你们原路返回,马尾上绑上树枝,将动静闹大,激怒鞑子,只要鞑子来追,你们就跑,引其来战。”
贺人龙道:“我明白,只许败不许胜。”
高峻山摇头道:“你们不要与其交战,只是骚扰,激怒他。把他引到这里来。”
“遵令!”贺人龙引兵而去。
“秦王,那我呢?”曹文诏问。
高峻山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