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163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空降1630-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比如?”高峻山问。

    田瑞龙道:“首先,我们在南粮北调的问题上,存在着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我们的江南一带也是产粮区,但是从缅甸过来的大米,被分配到了江南,而江南的大米又被调往北方,这样来回的倒腾,就会浪费大量的运输力量,已经在运输的过程中损耗大量的粮食。”

    高峻山赞许地点头:“你说得很好,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很多的粮食,就可以浪费。”

    田瑞龙继续说道:“第二,我们内地的产粮区是有很大的增产的空间的,由于我们现在有了暹罗、缅甸等地的大米來源,据我了解,湖广、四川、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又倒退到亩产一百八十斤的地步。”

    高峻山急切地问:“为什么会减产?原因在哪里?”

    田瑞龙答道:“因为我们有大批的粮食从暹罗、缅甸运过来,我们有些官员对粮食的生产就不是很热心了,使得农民也不把提高粮食产量放在第一位,这才造成现在这样的结果。我们粮仓满库其实是个假象,万一哪一天粮食的运输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们就会面临没有饭吃的困境了。”

    高峻山明确指出:“关于粮食减产的问题,你们农部要负主要的责任,农部的所有官员都必须自省,要把增产粮食放在第一位置。李部长,朕认为你的责任最大,你必须给朕写一份深刻的检讨。”

    李部司脸色通红,道:“皇上批评得很对,我一定写一份深刻的检讨。”

    “希望你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高峻山说完又问田瑞龙:“那么,有什么措施可以提高粮食产量?”

    田瑞龙道:“农部应该继续向农村派驻技术工作小组,指导地方的农田生产,在选种、育秧、合理种植、合理施肥等方面,给产粮区农民予以正确的指导;此外,在多建化肥厂,我们的农田目前使用化肥还不普及,每到开春季节,我们的化肥总是供不应求,急需增加产量。”

    高峻山道:“你们向首辅打一个报告,在江浙、湖广、四川这些产粮区,再建设一些化肥厂,具体细节你们认真地研究研究,需要建什么类型的化肥厂,需要多少间化肥厂,做一个统筹的计划。回头朕给百里沙打个招呼,给你你们下一个批文。”

    田瑞龙道:“感谢陛下对我们农部的支持!”

    “吃饭的问题,是全国老百姓的问题,不是你们农部的问题。”高峻山站起身来,准备离开,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又停下脚步补充道,“你们还要打一个增加建设大型粮仓的报告,粮食增加了就要进行妥善的保管,浪费粮食是最大的犯罪。”

    李部司道:“我们一定按照陛下的旨意去办。”

    高峻山还是不放心,道:“你们吧粮仓的管理制度送一份到养心殿来,朕要亲自去粮仓核查一次,看看你们到底有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管理粮仓。”

    李部司道:“陛下,您就不必亲自去粮仓了吧,我们一定会严格按照规章来办事的。”

    高峻山道:“粮仓的管理不是一件小事。我们的粮仓必须管理制度化。等我们八条铁路线全线通车之后,我们的粮食将会源源不断地从南洋运过来,只有合理的管理,才能把如此多的粮食储存好。”

    三位部长齐声回答:“我们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高峻山向门口边走边道:“今天是3月6日,正好是惊蛰,农谚道‘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希望你们农部从今天开始,把春耕生产重视起来,争取今年的秋收粮食亩产达到二百斤以上。”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切为了粮食() 
    目前来说,研究无线电和内燃机技术已经是势在必行了。派驻仰光的石油工作组已经探测到了石油,南洋的石油开采条件优越,其油层浅,地层单纯,气候条件良好,是高峻山优先考虑开采的石油。

    有了石油,研制内燃机就有可能了。

    科技院的工程师们把电子三极管和五极管都研制出来了,很多种类的电子元件也能够投入批量的生产了,其中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等等。

    电子管发报机的研制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关键的问题还是生产工艺没有很好的解决,工程师们正在日以继夜地解决生产工艺上面的难关。

    随着形势的发展,一百台微型发报机明显已经不够用了,要想走向海洋,研制电子管发报机已是刻不容缓。

    石油开采之后,炼油厂也必须上马建设了,工部已经招募了一批新工人,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炼油技术的培训,这些工人只等着炼油厂建起来之后,就可以开工炼油了。

    这段时间,高峻山针对上面的这些项目,在技术上给予了讲解,虽然他不是这些方面的专家,甚至只是知道一些皮毛,但是,经过他的提示,崇文弟子们便开动了他们的脑筋,把这些项目进行得有色有色。

    这天,高峻山又把刘芳亮召至他的养心殿书房。

    高峻山在自己的书房,穿的是便装,他斜靠在太师椅上,正在看他儿子高红兵发来的电报,这时,刘芳亮进来了。

    “陛下,您找我?”刘芳亮一进来就坐在了高峻山对面的椅子上,他因为跟高峻山关系不一般,所以面见高峻山的时候,如果没有旁人,他会比较随便,高峻山也不会和他计较。

    高峻山放下手中的电报,问:“你们都察院派驻各部的检察官,有没有撤回来?”

    刘芳亮不禁紧张起来,心想,皇上怎么问这个问题呀?难道是谁又在皇上面前参了我一本,说我都察院干预行政?

    他没有急于回答高峻山的提问,先是看了一下高峻山的脸色,才放下心来答道:“我们正准备撤回这些检察官,只是最近忙于禁赌,才把这件事耽搁了下来。”

    高峻山问:“谁让你们撤回检察官呀?”

    “陛下,您不是这个意思呀?”

    高峻山严肃地说道:“都察院派出去的检察官,没有朕的旨意,不许随便调动。”

    “遵旨!”

    高峻山问:“你们派驻农部的检察官有多少人?”

    刘芳亮禀道:“具体数字我也不大清楚,回头我给您送一份名单过来。”

    高峻山道:“名单你暂时不必送了,你回去之后,重新布置一下,都察院的工作重点放在农部,你们加派人手之后,再做一份名单,送到首辅府备案。”

    刘芳亮好像嗅到了些什么,小心翼翼地问:“陛下,您是要整农部吗?”

    高峻山不高兴了,拍着案几道:“你这是什么话!?你们都察院必须时时刻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整治朝中的贪腐行为,无论农部、商部、工部还是户部,那里的大小官员都要给朕随时的监督起来,履行你们的职责。”

    “一定,一定。”

    高峻山用手招刘芳亮靠近点,然后轻声说道:“农部掌管着华夏国的粮食命脉,特别是掌握着向农民发放大米的权利,你们都察院要向农部增派人手,防止农部的官员克扣百姓的大米。”

    刘芳亮禀报道:“陛下,查处克扣大米的事,现在是通事局在管,我们都察院不好插手呀!”

    高峻山道:“通事局监管的是交趾、暹罗、缅甸三地大米进入内地的监管,都察院负责内地分派大米的流向的监管,你们两家分工不同。”

    刘芳亮道:“陛下,您还是交给我们都察院的任务给明确下来,否则,我们会跟通事局产生误会,影响了工作就不好了。”

    高峻山认为有必要这样做,于是他让李德容去把主管通事局的田芳、田正春,和通事局新任局长赵明远,副局长白慧元、傅云龙请到书房来。

    这五位都是崇文子弟中,从事刑侦、谍报方面的佼佼者,因为他们的功勋,被高峻山提拔了上来。

    人到齐之后,高峻山给他们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并告诫他们,农部的官员有工作散漫的倾向,要他们严厉地查处一批不作为的官员,同时,对大米起贪腐之心的官员,必须严惩。

    最后,高峻山希望都察院和通事局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消除不必要的矛盾。

    高峻山不是对农部不放心,而是因为粮食关乎到国家的命运,他必须对粮食工作严格认真。

    他桌面上放着的那份电报,也是关于粮食问题的。高红兵在电报中向他汇报,南洋的粮食堆积如山,因为全靠水路运输,粮食运输缓慢,又因为南洋天气潮湿,好多稻谷都在谷仓里面发霉了。

    高峻山相信,只有火车全线通车,粮食运输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从平户从来的消息,对岛国的谈判已经有了实际性的进展,只要双方签署了有关协议,五百万岛国的劳工就可以派往铁路建设工地,全国铁路建设的工程可以继续进行了。

    就这样,高峻山一边在京城讲学,一边等待着马关谈判的结果。

    江国荣果然不负重望,以他为代表的华夏国谈判团,一行一百五十三人,从九州岛门司港起程,渡过关门海峡,在山口县马关港登岸,并在马关与岛国派来的谈判代表酒井忠胜,进行为期三十七天的谈判,双方于1656年4月17日,在马关的春帆楼,签署了一份停战条约,因为是在马关签署的,这份停战条约就叫着《马关协约》。

    高峻山虽然远在京城,但是,通过电报来往,高峻山及时的掌握着谈判桌上的动向,并给予江国荣及时的指导。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

    岛国向华夏赔偿军费库平银五亿两;

    岛国割让平户岛、九州岛给华夏,割让仙台以北给朝鲜;

    岛国向华夏开放横滨、静港、滨松、名古屋、神户、高知和西条七处通商口岸,并负责华夏国在该七出口岸驻军所需之军费。

第三百七十七章 《马关协约》() 
    1656年4月18日,高峻山接到了江国荣发来的《马关协约》正本全文,其内容如下:

    华夏国皇帝陛下及倭国皇帝陛下为订立和约,俾两国及其臣民重修和平,共享幸福,且杜绝将来纷纭之端,华夏国皇帝陛下特简华夏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华夏**政院总参谋长驻倭副总司令江国荣大将、华夏国钦差全权大臣华夏国第二军团长驻倭南方军团总司令贺人龙大将、华夏国钦差全权大臣华夏国第八军团长驻倭北方军团总司令李定国上将、华夏国钦差全权大臣华夏国之朝鲜驻倭北方军团副总司令朝鲜汉阳总兵官李贤泽上将、倭国皇帝陛下特简倭国全权办理大臣德川幕府大老酒井忠胜、倭国全权办理大臣德川幕府老中松平信纲、倭国全权办理大臣德川幕府会津藩主保科正之为全权大臣,彼此校阅所奉谕旨,认明均属妥实无阙。会同议定各条款,开列于下:

    折叠第一款:

    倭国将以下属地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华夏国。

    第一、平户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归属华夏国;

    第二、九州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归属华夏国;

    第三、本州岛之仙台以北归属朝鲜。

    折叠第二款:

    前款所载及黏附本约之地图所划疆界,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两国应各选派官员二名以上为公同划定疆界委员,就地踏勘确定划界。若遇本约所约疆界于地形或地理所关有碍难不便等情,各该委员等当妥为参酌更定。各该委员等当从速办理界务,以期奉委之后限一年竣事。

    但遇各该委员等有所更定画界,两国政府未经认准以前,应据本约所定画界为正。

    折叠第三款:

    倭国愿意交付五亿白银给华夏国,用于赔付华夏军费。

    第一,倭国将库平银2亿两交与华夏国,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五千万两,应在本约批准互换六个月内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十二个月内交清;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其法列下:第一次平分递年之款于两年内交清,第二次于三年内交清,第三次于四年内交清,第四次于五年内交清,第五次于六年内交清,第六次于七年内交清;其年分均以本约批准互换之后起算。又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但无论何时将应赔之款或全数或几分先期交清,均听中国之便。如从条约批准互换之日起三年之内能全数清还,除将已付利息或两年半或不及两年半于应付本银扣还外,余仍全数免息。

    第二,倭国每年派出五百万劳工,无偿为华夏国修建铁路,为期十年,作为倭国赔付华夏国3亿两白银的劳务输出,倭国不收取任何的附加费用。如果劳工在中途逃亡、病死、不服从管教而死、因劳作不慎跌死、摔死及各种死伤,华夏国均不服任何责任,倭国必须补齐因死伤而造成的劳工人数的差额,确保在华劳工五百万人的数目。

    第三,如果倭国一时拿不出所还2亿数目的银两,华夏国允许倭国用大米以市价抵债,倭国必须承担跨海运费。

    折叠第四款:

    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限二年之内,华夏国准许倭国让与地方人民愿迁居让与地方之外者,任便变卖所有产业,退去界外。但限满之后尚未迁徙者,酌宜视为华夏国臣民。又,平户岛应于本约批准互换后,两国立即各派大员至平户岛限于本约批准后两个月内交接清楚。

    折叠第五款:

    华倭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倭国约俟本约批准互换之后,速派全权大臣与华夏国所派全权大臣会同订立通商行船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倭国与泰西各国见行约章为本。又,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新订约章未经实行之前,所有华夏官吏臣民及商业、工艺、行船船只、陆路通商等,与倭国最为优待之国礼遇护视一律无异。倭国约将下开让与各款,从两国全权大臣画押盖印日起,六个月后方可照办。

    第一、见今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华夏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所有添设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