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为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平淡为官- 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说是有着连锁反应的,同时原本只是徐清拿走了自己的权利,自己要拿回来只是得罪徐清一个人而已,大不了就是连带着他的党羽和门徒而已。

    可现在徐清把权利下放到地方,无论如何,地方官员肯定会对徐清感恩戴德,到时候自己若真的跟徐清在明面上撕破脸,那么自己遇到的阻力将会更加巨大,这也让赵昕倍感压力,他从来不觉得徐清是好对付的人,但却没想到,徐清竟然能够想出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的夺权做准备。

    但赵昕也不是普通人,面对徐清的稳扎稳打,赵昕也立刻宣布了自己的命令,那就是扩军,而且不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军,而是从各支军队中选派精英进入汴梁城,然后再从天下两家子中选择健壮忠贞之士进入军队之中,组建起一支全新的部队,赵昕为他取名,羽林军。

    这是当年汉武帝给自己的军队起的名字,是希望羽林军可以成为王者的羽翼,所向披靡,这个称呼后来被历代沿用,但到了宋代,已经是不用了,如今徐清重新复活了这支部队,自然在朝野之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朝廷对此也不能做什么,毕竟作为皇帝,组建军队是赵昕的权利旁人无从置喙,且这支部队的经费并不由朝廷来出,而是皇帝自己出钱,这就更不能让他们说什么了。

    这个世界毕竟还不是现代社会,在那个世界,作为英女王自然是不能拥有私君的,日本的王也同样不允许拥有,君主立宪,权归议会,名归国王,这才是立宪制度的根本,但宋朝如今并不是立宪国家,皇帝依旧掌握有庞大的权利,他也可以抛开朝廷重新组建新的部门机构,这都是他的权利,组建东厂便是如此,群臣最多只能劝诫,但想要阻止,除非赵昕自己放弃,不然他们也没有任何的理由。

    谁叫中国的皇权思想,早已经是根深蒂固,皇帝的话语对于许多百姓来说,跟神明的话也没什么区别了,尤其是随着工业运动的大成功,皇帝在许多人的心中已然跟圣人差不多了,再加上老百姓自古以来的习惯,就是听从皇帝的命令,百官也只是代皇权执政而已,归功到底,权利还是属于皇帝的,根本没有什么主权在民的想法,自然也就别提反对的基础了。

    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三观还处于封建时代的三观,所以妄图希望他们去理解君主立宪制度,是很难的,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这个土壤,千百年来,皇帝大权独揽,早已经让人们习惯了,现在想要让他们改,自然是不可能的,而没有民众的支持,再加上赵昕的所作所为也确实没有逾越的地方,所以徐清即便心中不满,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看着赵昕自己组建自己的军队。

    不过还好,赵昕虽然有钱,但奈何皇室的开销也不小,除了自己的宫中花销之外,还有逢年过节送给官员们礼品,以及自己家的喜事也都是需要给钱的,这些都是皇帝自己出,所以每年能够结余的钱,大概也就四五十亿贯左右的钱,这些钱看起来很多,但想要养军队可也养不了多少。

    如今的军队一个士兵一个月大概就是二十贯左右,军官则是六十贯,到年终则还要有年终奖,大概相当于四个月左右的工资,一年算下来,一支百人队,大概就需要七十万贯左右,这还仅仅只是工资而已,若是武装水平与禁军平齐,一支百人队大概就需要一百三十万贯左右,四五十亿左右的钱,能够武装起来的部队,也不过二三十万而已。

    当然,赵昕也不可能立刻武装起二三十万的部队,毕竟朝廷也不会让他那么干,朝廷的部队已经很多了,再多出二三十万的军队,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尤其是在汴京城的周围,安插上二三十万的军队,这会给徐清所率领的朝廷带来巨大的威胁,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赵昕虽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但他毕竟天下表率,所以对于群臣的物议也必须要有所衡量,不然若是一意孤行,朝廷也有朝廷的办法,让他的这支军队离心离德,所以最终经过商议,羽林军的规模被规定为十五万人,驻扎在汴京城西侧,与裴德衍所率领的禁军遥遥相对,互为掣肘。

    这样的安排,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妥协,虽然看上去汴京城周围的军队变多了,但局势却也算是稳定住了,起码在军队面前,双方都更加倾向于和平的去谈,而不是发动什么宫廷政变,或者朝廷政变之类的事情来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汴京城周围这总计七十万的大军着实让人烦恼,毕竟这支军队常驻在汴京城周围,除了他们自己之外,军人家属自然也要靠近过来,一个人娶一个老婆便又是七十万人,若是他们生的孩子再算上,就算一户人家生三个,那就是二百一十万,加在一起就是三百五十万人。

    这对于本来就人口拥堵的汴京城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灾难,人口超过千万显然也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了,面对这样的状况,高层建筑也只能不停的修建,城区的面积也不停的扩张,吞噬这周围的农田,地铁线路在地底不停的穿梭,从最开始的一条,开始慢慢变成三条,五条,到如今即将开通的第七条和第八条。

    但对于汴京城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人口依旧再以飞速增长着,整个汴京城中的农田比例已经下降到只剩下百分之五十左右,也就是说汴京城,开封府行政区范围内,百分之五十的土地都变成了城市,这可都是平原,看来像日本东京那样,建成一个巨大无比的都市群也是指日可待了。

    (本章完)

第575章() 
    这样的城市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相比起种地,用来建设城市无疑是更加适合的,唯一的担心就是粮食不足的问题,但对于宋朝来说,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凭借着化肥提高的产能,在宋朝本土人口超过四亿之前,并不会造成粮食短缺的问题,而如今宋朝的人口才一亿而已,即便是随着环境和医疗条件的提高,导致未来五十年内都将是生育儿童的高潮,对于徐清来说,也足足还需要大概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才会到需要紧张粮食的地步。

    而到了那个时候,世界其余地区也应该普及了化肥的使用,凭借着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武力,从国外进口粮食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毕竟宋朝是第一大国,起码在未来接近两百年的时间内不会改变,并且在两百年之后,只要宋朝的统治者脑子不出大问题,就算总是出小问题,也不会影响到宋朝的统治地位。

    纵然当不了第一,也能维持发达国家的体面,就像英国、法国、德国这些列强,原本每一个都是世界的一极,而现在即便被美国取代了自身的地位,但依旧可以维持住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时代的积累,虽然每年的增量被其他国家所赶超,但是百年来的积累,让他们依旧可以比许多国家过得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是根本,工业则是基石,两个何在一起就是基本。

    但归根到底,工业始终是要比农业重要得多了,只要你的工业够强大,就可以造出无可匹敌的武器,而凭借这些武器,即便本土不生产一粒粮食,又有谁敢不卖给你呢,就像当年的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人口也是爆发性增长,从原本的五百万人口一路飙升到十九世纪末,接近五千万的人口,英伦本土也无法供养这么多的人口,因为那只是一个岛,面积狭小,且大多数土地都是丘陵和山地,就跟日本一样,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平原,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的人。

    但作为日不落帝国,英国从来没有因为粮食而发愁过,唯一一次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几乎饿死整个爱尔兰接近一百万的人,还有上百万人逃离本土,前往美国求生,最终整个爱尔兰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损失,称得上是列强之中,为数不多的粮食问题最为严重的一次了。

    但是爱尔兰大饥荒其实跟英国的实力并没有什么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次大饥荒,主要原因是英国根本没有把爱尔兰当做本土来看待,而是当做了殖民地,对于爱尔兰出现的饥荒问题置若罔闻,根本就不管不顾,甚至就连那些人道主义援助的物资,都对此进行阻拦,完全是在屠杀爱尔兰人。

    当时的奥斯曼苏丹阿普杜莫西德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立即宣布他以人道主义的名义向爱尔兰再去捐献一万英镑作为资金,来买一些粮食给爱尔兰人民,让他们可以稍微吃到一点东西,当时的一万英镑可比中国的银子都要值钱,差不多五两银子才能换一枚英镑,这样一笔钱对于人道主义来说,已经是不少了。

    但当时英国的统治者维多利亚女王在听说了这件事情之后,却写信给苏丹,告诉他只需要捐款一千英镑就可以了,因为女王本人才不过捐款两千英镑,苏丹的捐款超过了她,自然引起了维多利亚女王的不满,苏丹听到这个要求之后也是觉得匪夷所思,毕竟同为英伦三岛的人民,英国在爱尔兰的统治早已经超过了五十年的时间,任何外人看来,爱尔兰人已经跟苏格兰人,威尔士人一样,成为了帝国的核心民族才对,却没想到英国人压根就没看得起爱尔兰人,而是继续把他们当成殖民地人民来看待。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但迫于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威望,奥斯曼苏丹最后也只能接受了维多利亚女王非人般的要求,但在此之后,有私自购买了三船粮食,用来支援爱尔兰人的饥荒问题,除此之外,美国的印第安部落乔克托部族也筹集了七百五十美元捐款给了爱尔兰人民,可以想象,当时的爱尔兰人到底有多么的悲惨了。

    而这甚至还给美国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为本土无法生存,所以大量的爱尔兰人只能选择移民,而当时能够移民的国家不像现在有那么多的选项,首先欧洲国家是不用想了,毕竟这些国家是没有胆子收留英国殖民地百姓的,这等于是直接挑战英国人在全世界的权威,至于那些殖民地地区也更是不可能的了,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如今世界上的热门移民国家,在爱尔兰的名单上更是不可能存在,毕竟这个时候,这些国家还是控制在英国人手里的,逃到这些地方,面对的将是英国人继续的奴役,所以当时他们的选择只能是美国人。

    上百万的爱尔兰人背井离乡来到美国,这对于当时人口不足一千万的美国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劳动力,这些爱尔兰人因为没有什么文化,一开始只能从事最低贱的工作,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人口慢慢增加,最终在美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实力,如今的美国,爱尔兰裔大概有五千万人左右,是美国重要的政治力量,美国的所有总统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拥有爱尔兰血统,这就是爱尔兰在美国的影响力,可谁又能想到,这都是源自于一起巨大的灾荒的,在当时,对于爱尔兰人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了。

    而除此之外,列强的本土几乎从来没有见到过大规模的饥荒,其主要原因便是他们的手中握有枪炮,他们可以随时从自己的殖民地上掠夺走自己所需要的物资,这个过程可以用钱,也可以用战争,不一而足,但总之是不会有粮食这个问题的。

    就像后世的日本也同样是如此,日本本土因为地缘的关系,土地狭小,平原稀少,根本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机械化养殖,只能搞精工细作,但即便是如此,日本的粮食产量也并不高,毕竟他们的土地有限,即便是再用功,也不可能提高太大的产量,所以整个日本,几乎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是一个极度缺乏粮食的国家,但靠着强大的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日本愣是通过这些进口,维持住了自己上亿人口规模的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是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当然,与宋朝不同的是,日本依旧不是那个世界的最强者,所以为了从外部购买到粮食,他就必须要考虑清楚国际上的局势和状况,这也是他为什么必须要和世界的最强者联手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出口国,凭借着北美五大湖和中部广袤的平原地区,美国可以完全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块上帝赐予的肥沃之地,这就让美国几乎获得了世界上最多的粮食,而美国的人口才不过三亿多一点而已。

    所以大量的粮食得以出口,这些粮食是无数国家的命脉,也是美国霸权的保证,但对于宋朝来说,这就很困难了,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口大国,而国内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土地是丘陵,这两样直接导致中国只有可能出现粮食紧缺,而绝对不可能有粮食多到吃不完要拿去卖的地步,这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不可能的。

    两个国家的情况不同,自然思考的方式也就不同了,首先便是凭借着高人口的数量,宋朝完全可以把那些殖民地通过租界慢慢同化成为宋朝的本土,或者干脆就变成一个汉人国家,就像当年英国在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做的那样,建立起了一个个的类似英国的国家。

    而宋朝的人口要远远超过了英国,自然能够同化的国家也就更多了,首先便是南洋的一票国家,这些都是非常容易同化的了,毕竟这些地方从唐朝开始便有移民定居,里面本就充斥着大量的汉族,而当地人对于汉人的文化也并不陌生,许多人甚至也会写汉字,这些无疑是非常好同化的,而非洲则是第二个好同化的地方了。

    因为这里的文明并不深厚,虽然说有古代埃及这样的古老文明,但毕竟已经逝去了,而整个撒哈拉以南的地区,更是非常的蛮荒,许多种族依旧以部落的形式维持着生存,人口也并不多,大多数一个殖民地下也不过两三百万人口,其中很多还不跟人类进行任何的接触,在这种状况下,想要同化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就算同化不了,赶尽杀绝这一点,宋朝完全做得到,当年欧洲在美洲采取种族屠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