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带了几大车的银子,都装在箱子里,由护卫们亲自押送,没经手别人。这些银子,都是用来贿赂刘谨等人的。
原本,马林想多贿赂几个人的。但后来一想,刘谨一党的人,都是以刘谨为马首是瞻的,。只要刘谨点头,其他人不敢不附和。
至于刘谨一党的其他人不满?等刘谨倒台后他们也会跟着倒霉。所以,无需在乎他们的想法。
同样地,刘谨对立面的那些官员,也不需要贿赂。因为,他们目前也没话语权。
但是,正德八虎的其他人,却是不得不贿赂的。因为,虽然目前刘谨权势最大,可其他人也不差。最重要的是,刘谨倒台后,就是这些人翻身的时候。现在不贿赂他们,等刘谨倒台了,肯定给你穿小鞋。
而且,太监最记仇。要是你无视他,最容易被记恨。因此,别人可以不贿赂,但正德八虎一个跑不了,都得伺候到位。
当然,太监高凤已经退休回家养老,那就不必贿赂了。还有邱聚,已经被发配南京,也够不着。至于去安化(庆阳)安抚民心的张永,虽然人不在,但马林也必须送礼。不然,回来后被张永惦记上,绝不是好事。而且,因为揭发刘谨有功,张永后来很受重用的说。
不过,想要贿赂这些太监,大白天的拖着大箱子上门好像不雅,会为人诟病。可是,晚上京城有宵禁,也不能随便外出。还有,这个年代钱庄也尚未兴起(钱庄票号要到嘉靖朝后期才会兴起),那么多银子难以兑换成方便携带的银票。所以,马林悄悄通过锦衣卫,联系上了刘谨,说要晚上登门拜访,请他帮忙搞定宵禁问题。
刘谨自然知道马林是要上门贿赂了,自然高兴。而且,权倾朝野的他,搞定这事也是一句话的事。
然后,一小队锦衣卫被派到了会同馆,来协助马林。然后,马林还穿上了一件锦衣卫服装(并非飞鱼服,飞鱼服不得赏赐不能乱穿),装作和锦衣卫一起晚上外出办案的样子
至于马林手下负责搬运装白银的箱子的侍卫,也换上了低级锦衣卫的普通服装。
然后,在几名正式锦衣卫的引导下,当晚,马林和几个手下,押着几箱银子,来到了刘谨在宫外的府上
“北海国国主马林,见过刘公公!”
来到刘谨府上客厅后,马林见到坐在主位上的刘谨后,赶紧躬身施礼,是标准的作揖礼
事实上,此时的大明朝,刘谨权倾朝野,大明的普通的公侯伯,见到刘谨,不但要行礼,甚至要下跪。
但马林是外藩国主,本就是“不通礼仪”的“蛮人”。所以,刘谨也不会太过计较。更何况,马林是来送钱的,是财神爷。而且,马林也不乐意跪一个太监啊,太丢人。给正德皇帝下跪也就罢了,给个太监下跪,那可是大笑话。所以,他直接装傻,刘谨也不方便公开要求一个外国君主给他下跪。
刘谨随便哼了声后,示意自己知道了。然后,他把目光就投向了马林带来的几个箱子
马林顿时会意,让手下打开了箱子
然后,借着灯光,亮闪闪的白银出现在了刘谨眼皮子底下
马林一共带来了五个箱子,每个箱子里面有一万两白银。饶是刘谨见多了金银,对于这五箱子白银,也是比较满意的。毕竟,马林不过是个番鬼国主,能给他送这么多钱,还是让他满意的。
“马公爷请坐!”刘谨见到钱,态度立即好了很多,乐呵呵地请马林坐下。
“多些刘公赐座了!”马林乐呵呵地坐了下来,陪刘谨唠嗑。
“不知马公爷的北海国离大明多远,国土方圆几许?人口有多少?”刘谨开门见山地问道。对于马林,刘谨是抱着高高在上的心态的,也懒得客套,直接询问。
“敝国离大明陆路大约两万六千里以上”马林想了想后世亚欧大陆桥的长度,就直接套用了。
“但陆路上很不安全,沿途强国众多,还有蒙古这样的骑兵众多的强横势力。所以,一般人不会走陆路。否则,半路就被这些草原蛮子杀了。”
“那走海路呢?多远?”刘谨饶有兴趣地问道。
“大概三四万里吧,要走整整一年多。但走海路也不太安全,若是遇到飓风,必然会船毁人亡。所以,来大明,其实就是赌命!”
刘谨点点头,倒也认同马林的看法。作为明朝太监,郑和绝对是大明太监的偶像。而郑和航海的事迹,刘谨自然也了解过,知道马林所言不虚。南海之上,就经常闹飓风(台风)。船只若是遇上,绝对跑不了。
“那贵国的国土和人口呢?”
“敝国国土面积,大约和浙省的面积差不多大”马林想了想,好像北海国德意志本土的面积大概在6。5万平方公里的样子。但新到手的苏格兰高地有两万多平方公里,加上南部边境省以及英格兰诺森伯兰郡和爱尔兰的威克洛郡,加起来绝对超过10万平方公里了,基本赶得上浙省。
“人口嘛大概不到200万吧”这话其实有水分。北海国本土人口150万左右,但苏格兰高地等地人口稀少,诺森伯兰郡、苏格兰边境郡和威克洛郡人口也不多,离200万还差不少。但明朝人又没办法求证,自然随马林吹牛了。而且,马林吹得也不是太过分。
“哦,还挺大的嘛看马公爷出手如此大方,莫非贵国有银矿?”刘谨是个贪婪的家伙,显然,这货打起马林的主意了,想要得到更多。
马林自然不能傻不拉唧地说自己钱多,于是他开始哭穷
马林表示,这些钱都是北海国国库里的全部家当了。若是能得到大明允许,能买丝绸等大明物产回国贩卖,才能收回成本。否则,就会破产了
刘谨听得不耐烦,但也打消了继续敲诈马林的心思。在他看来,番邦蛮夷,都是穷乡僻壤,来大明朝贡,都是来想讨要更多赏赐的。因此,他倒也相信北海国没钱。
看在马林送来这么多银子的份上,刘谨还是答应了帮马林说话。
然后,马林又借机请刘谨继续帮忙,让他去其他几个太监的府上去送礼。而且,马林还故意让刘谨知道——其他人他只打算送一两千两银子意思下
刘谨果然心情大好,同意帮忙。而且,马林这一手,也让刘谨确信马林的确没什么钱了
而事实上,5万两银子不过相当于4。3万多金币,马林随便卖一批粮食就十几万金币了。这点钱,马林并不心疼。当然,他也不想当冤大头继续挨宰。所以,才故意让刘谨以为自己没钱了的
第1134章 贿赂文官的必杀技——抄诗()
马林找刘谨帮忙,刘谨答应了下来,继续让那队锦衣卫陪着马林晚上去拜访“八虎”的其他几个太监。
只不过,那队锦衣卫是刘谨的人,自然很注意马林送礼的数量。所以,马林也不好多送。否则,送多了,就是得罪刘谨了。
因此,马林就按照跟刘谨说的那样,给每家送了两千两白银。两千两白银在正德皇帝面前的红人们面前,真的不算多。谷大用、丘聚和马永成等几个大太监并不怎么满意。毕竟,他们可是皇帝跟前的红人,眼光都有些高。
但是,因为几人没有像刘谨那样掌控朝政,也没太多人贿赂他们。而且,凭良心讲,2000两白银也不算少了。那些地方官员送给刘谨这样的扛把子的见面礼,也不过千两起步。但刘谨是掌控了朝政的,尤其是掌控了吏部(吏部尚书张彩是刘谨的党羽),所以那些官员也不敢不给。而谷大用、丘聚和马永成等人,因为没啥实权,给他们送礼的人不多,两千两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了。
马林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些人的不满足。所以,在离开前,马林暗示几位——八月份还会有第二批银子奉上
八月份是杨一清和张永从安化(庆阳)回京的日子,到时候两人会弹劾刘谨。刘谨一倒台,马林送其他人就没啥顾忌了。现在送,会有得罪刘谨的嫌疑。
听说还有第二批银子,这几个大太监都开心起来。毕竟,太监不能人道,也就这点追求了。而且,分批送银子,不但避免了得罪现在如日中天的刘谨,还能给其他几虎“自己手头有点紧”的印象,免得几个家伙以后敲诈自己。
给几个大太监送完礼后,马林并未停歇,而是继续施展贿赂。不过,这一次,对象换成了文官。
首先,自然是内阁首辅李东阳了。李东阳从刘健被刘谨斗败后,就一直担任内阁首辅。虽然被刘谨把持朝政,但不代表李东阳没能力。事实上,李东阳只是比刘健圆滑。而且,刘谨虽然把持朝政,却也不代表李东阳没话语权。只是,刘谨把持了吏部,掌握了百官的官帽子,更加有话语权而已。
而且,随着八月份刘谨的倒台,之后就是李东阳的时代了。毕竟,正德皇帝并不怎么喜欢管事。
但问题在于,李东阳这样的文臣,普通的财货是无法入其眼的。而且,李东阳本身也不缺钱,你送他钱,他未必要。
马林想了半天,决定来点文雅的
一开始马林打算花重金买些名家字画送去,可是又觉得不妥。为何?因为他若是花重金买名家字画,那么刘谨肯定会得到消息,其他“八虎”成员也会得到消息——好嘛,原来你还有钱,不肯送给我们啊
因此,花重金求购名家书画这一条行不通。但是,若是不花费重金,又买不到上档次的名家字画。字画不上档次,好意思再大明帝国首辅面前拿出来?
为此,马林非常发愁呀
然后,马林就看到了刚吃过饭正在剔牙缝的丢勒这个二货
好嘛,刚才还发愁没有好字画呢,这不有个活的画家?
于是,马林直接拽上丢勒这个二货,去了李东阳府上
不过,到了李东阳府上,马林才发现——自己好像两手空空啊
虽然丢了画技不错,但空手上门,的确很不妥
于是,马林站在李东阳府邸大门前,临时想了个借口:
“麻烦通报一下,就说北海国国主马林前来拜访李阁老。听闻阁老诗书(法)双绝,乃大明文坛领袖,特来求墨宝,作为北海国镇国之宝!”然后,马林悄悄把一个小银锭塞在了门子手里。毕竟,宰相门前七品官嘛。
尼玛,这借口马林不禁想要给自己点赞
明朝文人最是喜好名声,李东阳当首辅期间,因为刘谨的霸道,其实政绩并不亮眼。但是,李东阳喜欢作诗和书法,号称文坛领袖。马林这一借口,简直就是搔到了对方痒处啊
而此时,丢勒在一边背着个画夹,带了笔墨和纸张,真的很像上门求墨宝的
很快,门子就来请马林去李府后花园去见李东阳。
而当马林带着丢勒抵达李府花园时,李东阳正好戴着一个斗笠坐在池边的一个小舟上垂钓。因为天空下着细雨,他还在肩上披了一件做工精致的蓑衣防雨。
古代文人喜欢舞文弄墨,同时也有很多人喜欢垂钓。因为,据说垂钓能修身养性,是隐士高人的做派通俗地讲,垂钓也是文人的一种装比手段
马林虽然贵为北海国国主,可在大明朝的人眼里,并不算什么。更何况,李东阳可是大明帝国的首辅。因此,马林来了后,李东阳也没起身,只是神情淡然地点头示意了下,然后邀请马林在池边的凉亭里先歇会儿。看来,他是打算钓完这一局再招呼马林了
马林坐着无聊,于是干脆让丢勒打开画家,开始画速写画。画油画是不可能的,画油画设备太多,而且耗时很长。所以,画速写最好。
丢勒摊开画纸,用羽毛笔吸了点墨水,就开始按照马林的吩咐,开始快速绘画李东阳头戴斗笠、披着蓑衣坐在池边小舟上钓鱼的画面了。
不过,为了增强效果,马林让丢勒把李府花园里的池子这个背景,换成了一条大河。毕竟,在大河上孤舟垂钓,逼格更高些
丢勒没见过江,但见过莱茵河啊然后,李东阳在花园池子里垂钓的画面,被他画成了坐在莱茵河上垂钓——李东阳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出了一趟国不过,好在丢勒没有太过仔细描绘莱茵河背景,因此,倒也可以通用
丢勒画得很快,李东阳一竿没钓完,丢勒已经画完了,不愧是速写
但光凭这速写画,是不够格贿赂大明内阁首辅的。无他,逼格太低了点
所以,马林想了想,决定使用穿越者的必杀技——抄诗
于是,他学着里文人作诗装比的桥段,忽然大喊一声:
“有了!”
这一声,喊得中气十足,吓得李东阳手里的钓竿差点扔出去
李东阳没好气地瞪了马林一眼,淡淡地问道:
“不知马公爷有什么了?”
马林不要脸地道:
“晚辈刚想到了一首好诗,正好契合李阁老雨中垂钓的雅致景色!”
“哦?不妨吟来一听。老夫浸淫诗坛久矣,虽无甚传世佳作,但品点一番,还是可以的。”不过,观其神色,并无什么期待之情。也难怪,马林毕竟是个番鬼,番鬼能作诗?能作出一首押韵的打油诗就不错了
但马林一开口,立刻暴击了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啪——”李东阳手里的鱼竿,这次真的被吓得扔掉了
第1135章 一招鲜,吃遍天()
被吓得扔掉鱼竿的李东阳猛地站起来,来到凉亭里,拉着马林的手急声问道:
“这是哪位大贤的佳作?”显然,李东阳不相信马林一个番鬼能作出如此惊才艳艳的佳作。所以,直接当他是从哪里听来的了。
事实上,李东阳猜的也没错,马林哪有这样的本事?别说马林了,在后世,马林虽然是文科生,可老师从来不教如何作诗。不像明朝,不但教如何作诗,还教任何对对子呢。
可以说,明朝随便拉一个秀才出来,作诗能力都完爆后世的中学语文老师。甚至,大部分文学教授,在他们面前都是渣渣。
别看百家讲坛上历史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