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拍卖举行之前,那些钱币的统计总算完毕,然后,就等拍卖会正式开始了
第917章 第一场拍卖()
在这个年代,欧洲是没有全国性的银行的。往往,银行的经营范围,都只限于某个大城市。当然,也有跨城市的银行,但最多跨几个城市,而且都是大城市。
就目前而言,意大利地区的银行业是比较发达的。比如,威尼斯的银行规模就比较大。但是,也仅限于在威尼斯共和国境内。出了威尼斯,影响就不大了。最多,在一些大城市还有些影响。
当然,也有一些规模和影响比较大的银行家族。比如,支持哈布斯堡家族的富格尔家族,他们家族的银行影响就比较大。甚至,罗马的枢机主教们都认富格尔家族的银行汇票。
但是,那些大银行,往往只在大城市设立办事处。比如,在罗马,在维也纳,在米兰
像埃姆登这样的没啥名气的小城,是没有那些大银行的分部的。而且,马林也不会允许外人在北海国设立银行,套取北海国的现金。
事实上,马林是打算自己成立银行的。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没有组建成立。而且,就算他组建了北海国的官方银行,充其量也只能针对国内。想要扩大到别国范围,难度不小
所以,埃姆登的这场拍卖会,资金的携带和验证,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埃姆登没有那些著名银行的分部。那些个参加拍卖的人,很多人干脆带着现金过来参加拍卖。但马林为了方便,还是从汉堡和科隆等地邀请了汉萨同盟的一些银行代表,给那些携带汇票的参拍者提供结算服务。但很多人不知道马林邀请了那些银行代表啊,为了能顺利拍到自己想要的货物,他们干脆带了大量金银币过来。
而为了清点这些金银币,并开具票证,也是让北海国上下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为了帮忙清点那些金银币,马林从各地调集了大量的税务官,前来帮忙清点货币数量。
其实,但是清点数目的话,还是很简单的。但问题是,各国货币的价值不等啊!
且不说别国货币问题,但是神罗内部的货币,就非常复杂。因为皇帝是选出来的,之前的皇帝,为了获得选票,就授权那些诸侯们可以自己铸币。然后,神罗的货币乱套了
金币倒还好,大家都使用高纯度黄金铸币。而银币就比较乱来了
同样是芬尼小银币,有的诸侯国银币含银量高,有的则含银量较低。像是奥地利和波西米亚,因为银矿较多,铸造的芬尼银币,含银量都不错,能达到一半左右。萨克森的银币,因为经济发达,也能达到40%左右。但有些经济不好的诸侯国,就比较乱来了比如特里尔大主教国,他们铸造的芬尼银币,含银量估计连四分之一都不到,而且还比别国的芬尼小银币要轻
因此,清点银币,是最让人崩溃的事情。参与清点的官员们,不但要计算货币数量,还要根据各诸侯国银币的含银量,进行汇率计算,很是繁杂
一直到拍卖会前一天,那些可怜的税务官们,才把所有参拍者的资金计算清楚,并发给了票据证明。然后,这些参拍者,拿着票据证明,去拍卖管理处,领取了参拍的号牌。
第二天,万众瞩目的拍卖会终于开始了
模仿后世专业的拍卖行,马林特地找来了能说会道的拍卖师,并给了他一个小木槌,好让其“一锤定音”
实际上,这个年代,还没有正规的拍卖行。历史上,正规的拍卖行,貌似是18世纪才出现的。当然,拍卖叫价,倒是很早就出现了。只是,没那么正规而已。
马林给每个参拍者都分发了用来“举牌”的带木柄的号牌,还根据身份地位和参拍自产的多少,派了席位。一般而言,地位尊贵的和带钱多的,就安排在前排,而地位较低和钱少的,则排在后排
然后,在展台设计上,马林也费了心思——这年头并没有电灯,所以灯光效果难做。但马林利用镜子,传播了户外的阳光,并让专门的“灯光师”,举着铜镜,把光芒照向展台,落在拍卖品上而且,这些“灯光师”必须随着太阳的高度,不停地调整镜子的角度
然后,当拍卖开始后,买家们惊愕地发现——被摆上展台的瓷器,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亮眼
“这是来自古老神秘的东方帝国的精美瓷器一件,起拍价10个金币,每次加价0。1个金币。现在,请拿出你的热情,开始叫价吧!请先生们注意,每次叫价,请先举起牌子。而我在倒数三二一后,落下槌子,才能确定由您拍到心仪的货物!那么,现在开始竞价吧!”拍卖师兴奋地喊道。
事实上,最先拿出来的瓷器,都不是精品,而是普通民用品,每件成本绝不超过0。1两白银(100文)。
但在场的欧洲土鳖们不知道啊,他们跟着拍卖师的蛊惑开始嗨起来。然后,他们纷纷叫价:
“我出10金币!”一个管家服饰的胖子叫道。但是,这位却忘了举牌。显然,他还不适应这种新的拍卖模式。
拍卖师皱了皱眉,但还是很客气地说道:
“这位客人,请先举牌,然后再叫价!”
胖子脸一红,这才举起牌子,重复说道:
“我出10金币!”
他的话音刚落,旁边一个人也举起了牌子:
“10。1个金币!”
“很好,49号客人出价10。1金币,还有没有”拍卖师兴奋地大声喊道。
“10。2金币!”另一个人也举牌。
“36号客人出价10。2个金币”
“15金币!”坐在最前排的一位管家模样的人不耐烦道。对于那些人0。1金币一加慢慢加,他可没那耐心。
“好的,尊贵的10号客人出价15金币了,还有没有更高的出价?”
“17金币!”忽然,前排的另一个人也出价了。显然,前排的都是大佬,加价都不带小数点的。
“17。2金币!”忽然,后排也有人加入进来。显然,后排那位虽然身份不高,钱也不多,但真的很想得到这个瓷器
然后,拍卖会出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前排加价都是按整数金币加价的,而后排都是按小数点加价的
最终,第一件普通的瓷器,拍出了33。2金币的高价,比孔泰在葡萄牙里斯本拍卖的最高级瓷器的均价还高。但是,这一开始拍卖的瓷器,都是最普通的货色啊
然后,随着瓷器档次的逐渐提高,瓷器价格也直往上飙等拍到第500件瓷器(也就是最好的那件瓷器)的时候,单价居然达到了97个金币,是里斯本拍卖价的三倍还多
这大概就是宣传后的效果吧,总之,这次500件瓷器的拍卖,均价高达46个金币。其总价,达到了2。3万金币之巨。而在广州,这500件瓷器的采购价,绝对不超过120个金币。也就是说,如果不算航海成本的话,其利润,高达191倍。即使刨除航海成本,也有百倍的暴利!
接下来,丝绸的拍卖,倒没有瓷器那么火爆了。毕竟,欧洲也是产丝绸的,只是质量一般而已。而瓷器,这个年代是华夏的独家供应,自然更为稀罕。
最终,丝绸的利润,大概只有十倍左右,远不能和瓷器相比。但是,这也让马林赚翻了。因为,丝绸的量更大些。主要是,瓷器的装运比较麻烦。毕竟,瓷器时空心的,比较占空间。而且,需要特制的木盒固定,避免打碎。而丝绸,则可以较为密集地塞在船舱里,因而量比较大。
所以,这次埃姆登的拍卖会,让马林狂赚5万多金币的暴利。想到还有吕贝克、沃尔姆斯、罗马、巴黎、巴塞罗那和伦敦等欧洲大城市还有机场拍卖要搞,马林已经期待更多的金币了总之,这几场拍卖会下来,马林赚的钱绝对有二十几万金币了
第918章 铜币和零钱()
这次的拍卖会上,还出现非常有意思的一幕——马林收到了不少自己铸造的假银币
这些假银币,主要来自德意志西部靠近法国的诸侯国。他们和法国贸易频繁,收到的法国银币自然很多。而且,相比较之下,那些假银币,才更像是真银币。而真的银币,则糙太多了,像是假的。
这还是马林让铸币厂的师傅们把钱模子弄得粗糙点了,要是采用更好的模子,估计能把正规的法国银币甩几条街。而且,马林也看得出来,那些西部诸侯,也没有意识到这些是假币。
也难怪,法国本身的银币含铜量就超过白银,银币变得很硬。你要是想用牙齿咬,铁定崩牙。而马林做出来的假银币,外表看起来和真银币差别不大,而且这个时代也没别人知道锌和镍的存在。若是用锡和铜混合,得到的青铜,而不是发白的类似银币的东西。因此,居然没人辨别出真假来。
马林在收到这些假的法国银币后,心里有些发苦。毕竟,这算是搬起砖头砸了自己的脚。不过,既然没人发觉是假币,马林决定——将这些收到的假银币,尽快拿去法国用掉,用来购买夏洛莱牛和贝尔修伦马等优良品种的牲口
但马林不知道,他弄出来的假银币,因为没人能认出来是假的,因此,根本没必要那么急拿去法国用掉。
古代辨别钱币的真假,无非是通过手感,对比大小,以及称重量计算密度等手段来辨别钱币的真假。若是金币,还可以咬一咬,看看软不软。银币就不行了,因为银币掺铜太多,肯定是咬不动的了。但这些手段,完全对马林弄出来的镍白铜银币无效。马林这个半吊子文科生,居然连密度都弄得和法国真银币差不多,你说还怎么辨别?无论从外表、密度,或是钱币耐腐蚀性上看,马林做出的镍白铜银币都不亚于真的法国银币。因此,那些假银币,在法国市场上流通得很欢畅呢,都流入德意志境内了。要不是科勒的手下知道假银币比真银币看上去更真,可能连这些假币都不能发现
严格来说,在美洲金银大量涌入欧洲前,欧洲各国都是缺乏铸造货币的贵金属的。而货币不足,带来的问题就是市场活力缺乏。甚至,会导致以物易物的原始贸易流行。因此,马林给法国铸造了大量的看不出问题的假银币,不但没坑到法国,反而促进了法国国内市场的钱货流通。当然,他也不是没坑到人。比如法王路易十二,他的铸币税暴利,就被马林赚了去
事实上,这个年代的欧洲,因为贵金属的缺乏,导致物价偏低。而物价偏低,带来的后果,就是钱币难以找零。
比如,德意志地区,一个男劳力每天的工钱是2个芬尼银币。可问题是,芬尼是这个时代德意志最小单位的货币了,没有比它更小单位的零钱了。
这就造成了,你想去买货物,使用芬尼小银币的话,对方很难找零。为此,现在德意志地区的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使用黑麦和盐当零钱的办法。或者,采用记账法,等达到了1个芬尼的整钱后,再收取货币。但是,这还是很不方便。
事实上,马林曾经想过使用铜币。而且,这个时代,南欧的西班牙,已经开始使用一种叫马拉维第的铜币,作为最小单位的货币。
可是,马林也有他的顾虑。他的主要顾虑是——当前欧洲铜价过高,导致铜币的价值也虚高。
比如,现在欧洲银铜比价是1比15。也就是说,1个纯银币,才可以换等重的15个铜币。可问题是,目前欧洲银币含银量普遍很低。像是法国和西班牙的银币,铜的含量已经占了一大半了。比如西班牙铜币马拉维第,本来其实是一种类似芬尼的小银币。可随着银含量的降低和铜含量的提升,后来,西班牙人干脆把马拉维第铸成了纯铜币,不再掺杂白银。
这就导致,现在西班牙,一个银币,才能换几个铜币,铜币的币值过高了点。
而马林想推广铜币的初衷,就是给银币搭配零钱来着。可是,一枚银币才能换几枚铜币,实在算不上什么零钱。
只有像华夏那样,一两银子可以换1000枚铜钱,铜钱才能担当零钱的作用。像欧洲这样,一枚银币只能换取几枚或十几枚铜币的,很难用铜币来充当银币的零钱。
打个比方,我们姑且把德意志男人一天2个芬尼银币的工钱比作后世的100元。那么,一个芬尼银币,就相当于50元。
可是,若是兑换成铜币的话,以欧洲当时的铜的高价格,加上银币含银量较低,一枚芬尼银币,只能换几枚铜币。这样算下来,一枚铜币的价值,差不多相当于10元左右
也就是说,即使使用铜币,它的币值,依然高达10元左右。可马林很明白,即使后世华夏物价大涨,也是用一毛钱充当最小的零钱单位的。而一毛钱和10元钱之间,还有5毛、1元和5元共三个币值单位
如此算下来,现在在欧洲推广铜币,也无法达到作为最小值的零钱的作用。除非,铜价大跌
如果铜价跌到1比100的银铜比价的话,那么,铜币作为银币的零钱,它的作用就能完全发挥出来了。1枚相当于50元的芬尼银币,如果按照1比100的银铜比价兑换的话,可以兑换100个小铜币。而一枚铜币,就降低到差不多相当于5毛的水平。虽然还是有点不足,但用来担当零钱,却是足够的了
但那也只是假设而已,现实情况是——欧洲铜矿缺乏,导致铜价高昂,马林的想法,很难实现。
而铜币价值太高的话,是很难充当小额交易的媒介的。如此,商业就难以活跃起来。
其实,马林还考虑过使用纸币。但是,左思右想后,他还是放弃了。因为,现在缺乏有效的防伪技术。那么,纸币的伪造,就会十分容易。要是被人伪造了大量纸币,那么,经济很可能会崩溃的。
不是纸币不够好,而是纸币在古代,很难推行。且不说民众不一定肯接受,光是无法遏制伪造这一点,纸币就不太容易推广。而且,马林很难保证,自己的后代会不会滥发纸币,导致经济崩溃。毕竟,他的后代不是穿越者,可没有他的谨慎心理。就像这个年代的大明朝,官方就滥印宝钞,导致宝钞价值大跌。即使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