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帝一看转移注意力大法被破解,只好无奈狡辩:
“那啥朕也是见猎心喜,所以才迫不及待试炮的”
第771章 枪管是个技术难点()
“见猎心喜?陛下,这可不是玩闹啊!炮者,国之重器,岂能轻易动用?更何况,是在这皇城里?”
“要知道,刚才的炮响,让很多大臣还以为发生了兵变呢!差一点,就出大乱子了!”
“不至于吧”正德帝小声道。
“怎么不至于?陛下难道没有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这皇城炮响,和周幽王点燃烽火,有何区别?”
“臣敢肯定,此时京中很多文臣武将都想着要来救驾呢,还请陛下赶快派人安慰众位臣工,否则,京中必然产生混乱。”
“这样的事情若是多次出现,必然会像周幽王那般,若是有真正的叛贼携炮反叛,到时候反倒无人理会了”王鏊发挥了王大喷子的战斗力,卖力地喷着小皇帝。至于李东阳,喷人的段位不够,于是干脆当起了王鏊的啦啦队。他虽然圆滑,可在这个问题上,他还是坚定地支持王鏊的。
半天后,小皇帝的脸上,满是王鏊的口水。偏偏,犯错的小皇帝还发作不得。刘谨一看,忙掏出手帕,跪着上前给小皇帝擦脸。
然后,王喷子顿时找到了新目标:
“你这阉贼,定是你蛊惑陛下在皇城内开炮的!陛下,请诛此贼!”
小皇帝虽然胡闹,但人还是很讲义气的。而且,这事的确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刘谨之前还劝过他呢。于是,他挥挥手道:
“王阁老,此事和老刘无关,是朕坚持要在这里试炮的。不过,听王阁老一番教导,朕也是幡然悔悟。所以,朕决定,把试炮的场所,搬到西山大营去。那里人烟稀少,正好适合试炮。”
“您还试炮”
“王阁老”正德正色道。
“难道您没看出此炮的优秀远超大明火炮吗?大明火器不如蛮夷,乃是我大明的耻辱。所以,朕决定仿制此炮,也算加强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也算维护天下的安危,这难道有错?明日早朝后,朕决定去西山大营继续试炮。另外,朕会带上内廷兵仗局和工部军器局负责造枪炮的官员和工匠,让他们好好看看,以便学会这两种犀利火器的造法。若是大明也会制造这两种犀利的火器,必定能强军”正德帝满脸认真地说道。熊孩子虽然有些胡闹,但是,却不是不懂道理的人。
此番道理说出来,王鏊也深受震动。沉默了一会儿后,王鏊忽然道:
“那么,陛下,明日去西山大营,请带臣一起”
然后,王大喷子这个军迷,就暂时偃旗息鼓了而熊孩子,也意识到错误,连忙派手下,去京中四处辟谣,以免人心惶惶
不过,这事没完。第二天早朝,满朝的喷子都激动了。王喷子偃旗息鼓了,可毛喷子毛澄还在啊
然后,以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一大群号称忠臣的清流文官,特别是那些言官,跟打了鸡血似的,轮番上阵,狂喷小皇帝在皇城开炮的恶劣行径。
然而,熊孩子也是个滚刀肉。在正德帝执政前期,也就是权威尚未建立的阶段,熊孩子对付群臣的招数就是——坚决认错,死不悔改
也就是表面上认错态度非常好,但一转眼,什么谏言全忘了
当然,大事上熊孩子也不糊涂。之前在皇城内开炮也是他一时冲动,这次以后,他肯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然,肯定又会被狂喷一波。
就这样,第二天的早朝,就在大臣们组团狂喷小皇帝的浪潮中度过了。好在,小皇帝是坐在龙椅上的,离大臣们比较远。要是靠太近,大臣们的口水沫子估计能把他淹了
散朝后,正德帝先吃了午饭。午休后,他直接派人去工部,通知工部负责制造枪炮的军器局官员和最好的造枪、铸炮的工匠,偕同内廷负责枪炮制造的太监和最出色的工匠们一起,奔赴西山大营。当然,王喷子也跟着一起去了
西山大营在山里,此时这里空旷无比,想怎么打炮就怎么打炮,不用顾忌什么扰民。因为,这里根本就没啥百姓。
所以,正德玩得更大,让40门青铜炮一字排开,使劲轰。结果,地动山摇,场景极为壮观虽然没有像后世炮兵训练那般削平小山头,但也把靶场前面的树林,砸断了好多树木
“果然是利器啊!射速还很快!”军迷王鏊抚须赞叹道。
“那么,我大明能制造吗?”正德帝满脸认真地询问工部军器局和内廷兵仗局的管事官员和太监。
然后,工部军器局的官员和内廷兵仗局的太监纷纷叫来属下的铸炮熟练工匠,询问他们是否能做到。
这些老牌工匠们凑在一起商量了好一会儿后,回答道:
“能,但是子母铳契合较为困难,可能报废率较高”
在古代华夏,工匠们可是没有什么统一标准的,也没有游标卡尺严格控制产品尺寸。所以,铸造枪炮有点跟着感觉走。但这也造成了枪炮的口径不一。(也不是一直没标准,秦军重用墨家的时候,制造器械非常严格。但儒墨两家有仇,墨家后来被儒家干掉了,标准就没了。)
而马林早早地在北海国推广了游标卡尺,并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验体系。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加上游标卡尺的推广,使得工匠们能够加工出比较精密的部件。
比如,佛朗机炮的子母铳。单独造可能很简单,但是想要造出非常契合的子母铳(也就是子铳和母铳契合很好,不怎么漏气),却是很难的。因为,大明工部没有制定严格的生产标准,也没有游标卡尺。所以,工匠们说,想要造出相契合的字母铳很难,报废率高
事实上,佛朗机炮在大明最终被前装的红夷大炮取代,就是因为明朝工匠制造的佛朗机炮字母铳之间契合度太差,导致漏气严重,大大影响了佛朗机炮的射程和威力。而红夷大炮这种前装炮,炮身是一体的,自然不存在什么漏气。当然,导火索的那个孔是不算的,那是必须的
然后就是测试火绳枪,同样地,正德帝让500杆火绳枪一起使用,排成三排,使用三段击
500支火绳枪使用三段击,情景何其震撼?远不是几支火绳枪的表演能比的。懂兵事的王鏊可以肯定——管你武功再高,在如此密集的枪弹下,也绝难幸免。除非,对面的是骑兵
事实上,冲在最前面的骑兵也是难以幸免火绳枪的打击的。不过,骑兵速度快,在牺牲了冲在最前面的炮灰骑兵后,后面冲上来的骑兵就可以冲入火枪兵阵中,随便砍杀火枪手了
这一点,后来的满清就是这样做的。清军也知道面对明军的三段击,前排的清军骑兵肯定难以抵挡。所以,他们想了个办法——每次大战前,派部队去东北深山老林里抓捕野人女真(实际上就是野人,鬼知道是哪个民族的)。然后,在打服了野人后,就给他们提供装备和马匹,忽悠他们冲锋在前,去挡明军三段击的枪弹
野人们比较傻,被满人一忽悠,就自以为开挂了,然后冲锋在前,替真正的清军挡了子弹当然,那些侥幸活下来的野人,也成了清军重的重要力量
等到真正的清军冲入明军火枪手阵中,那就可以大肆砍杀了。毕竟,在刺刀出现之前,火枪手面对冲上来的骑兵就是送人头的
不过,北海国显然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和这批火绳枪一起的,还有一些拒马,专门防备骑兵冲锋的。
按照马林的设计,火枪手列阵后,先在前面丢拒马,丢完拒马才会准备射击
事实上,这只是简化版本。马林真正的防骑兵冲锋的完整版本是——除了拒马,还会丢成串的扎马钉(扎成串是为了方便收回)除此之外,还会挖一两道壕沟,壕沟里插满尖桩
拒马、扎马钉,加上插满尖桩的壕沟这种阵型,简直就是骑兵克星
当然,教给明朝的,只有使用拒马这一招,但这也比较够用了
试完火绳枪的威力,自然就是询问能否仿制了。
可是,工部军器局和内廷兵仗局的王牌工匠们凑在一起商议后,竟然表示——长枪管非常难造
明朝火绳枪制造技术其实是葡萄牙人输入的,不然,单单是贿赂两广官员,他们也不大可能得到在澳门登陆经商的资格。正是因为贿赂,加上积极提供佛朗机炮和火绳枪的制造技术,他们才获得了在澳门经商居住的权力。所以,在此之前,明朝是没有制造细长枪管的技术的。目前明军流行的三眼铳和火炮,都特么有短粗的特点。所以,如何仿制火绳枪,难度反而比佛朗机炮更大
“这我天朝无人乎?连个火枪都造不出?”熊孩子有些傻眼,而且自信心也遭受了打击。
“陛下,无需担心。等到下次北海国使臣再来,我们准许他们朝贡就是了。当然,前提是他们要提供工匠,教会大明工匠学会打造细长枪管”王鏊建议道。
“如此,只能这样了”
第772章 转移注意力()
虽然内心已经作罢,但第二天的早朝,小皇帝还是把工部的一干官员狂喷了一顿,让满朝文武都有些愣。
“曾尚书(曾鉴),你们工部是如何当差的?区区一杆火铳都仿制不出来,真是尸位素餐啊!”
曾鉴被小皇帝喷得有点懵——不是该大臣们喷你在皇城打炮的事情吗?怎么扯到老夫头上了?老夫只想打个酱油啊
同时,那些打算继续喷小皇帝的清流言官们,也被小皇帝这一手给镇住了。
事实上,朱厚照就是故意的。他知道,自己在皇城打炮的事情确实荒唐,免不了要被清流文官们喷上一段时间。所以,他决定转移大家的注意力。然后,老实巴交的工部尚书曾鉴就无辜躺枪了
小皇帝喷完不过瘾,还让人拿来一杆火绳枪,让太监送到曾鉴手里,然后继续喷到:
“你看看,就这么简单的一杆火铳,工部上下居然没人能制造出来!曾尚书,这难道不是工部之耻?”
曾鉴一脸懵逼地捧着那杆火绳枪,也没看出这杆火枪有啥特别之处啊。要说和大明火铳有啥区别,大概就是枪管好细长。不过,曾尚书也不懂技术啊
虽然是工部尚书,可曾鉴也是正儿八经的儒生啊。之所以担任工部尚书话说明朝除了儒生,有墨家子弟当官吗?外行领导内行,在儒家一家独大后,不是很正常吗
所以,老曾看不出这根枪管有啥稀奇之处,满朝文武看着那根长铁管,也不觉的有多难啊
事实上,满朝儒学门徒,又不是没见过细长的铁管铜管。不过,他们不懂火枪开火,火药爆燃的力量,需要非常结实的铁管。而明朝的铁管和铜管,多半为铁皮或铜皮卷制而成,根本没啥抗压能力。
但满朝的儒生都不懂啊,于是,他们也附和道:
“曾公,看来工部需要内部整顿一番啊!必是工部有人尸位素餐,不然,区区铳管,还能造不出?”
满朝儒臣一致认定——肯定是工部里面的关系户太多了,需要清理一番。不然,何至于一根铁管都造不好?
可曾鉴作为工部尚书,比其他儒臣还是要懂得多点的。毕竟,他很清楚,昨天跟着一起去西山大营的,可是工部军器局的一群老铁匠,最是擅长打造火铳。他们说造不出,肯定有理由。
但是,在众位外行大臣面前,他也不好驳大家的面子。于是,他只能顺着大家的意思说:
“多些众位同僚的提醒,鉴回去后一定整顿工部,清退尸位素餐者,给陛下和各位大人一个交待!”
不过,内阁大学士王鏊昨天可是亲历现场的人,自然知道此事没那么简单。于是,他出列道:
“陛下,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昨日同去的铁匠可都是工部手艺最好的火铳铁匠,他们说难,必然有其原因”
“王阁老,这话下官就不爱听了。区区一根铁管而已,很难造吗?以下官看,还是工部需要整顿一番!”一名清流官员站出来反驳道。
王鏊顿时瞪了那家伙一眼,心说——麻痹,就知道嘴炮,你行你去造啊
不过,我们的王阁老却没想过,他本身也是一等一的嘴炮专家
小皇帝看到转移注意力成功,也就不再为难曾鉴这个老实人了。于是,他挥挥手道:
“曾尚书,朕不是针对你。你的兢兢业业,朕也是看在眼里的。可是,如此铳管,西洋小国都能造出来,而我大明作为天朝上国,诸邦宗主国,连一根铳管都造不好,难免为外人耻笑。”
“陛下英明!”满朝文武都非常认同正德帝的这句话。毕竟,当老大的不如前来投诚的小弟,的确好没面子啊
“所以,朕令你,在京师的军器局以及南京工部的军器局,甚至是全天下的工匠官署中,招募擅长制造火器之高手。若是能够自己制造出合格的铳管,也可为我大明保留颜面!”
“善!大善!”群臣皆认同这一观点。
“另外,若是有大明的工匠能够仿制出和这个火绳枪一样的铳管,朕从内库拨赏银千两,并赠锦衣卫世袭百户衔!而举荐此工匠的官员,朕也有赏!”
对于正德帝开出的封赏,群臣也没有意见。毕竟,锦衣卫是皇帝的家奴,皇帝赏赐工匠锦衣卫的职务,他们也没啥意见。只要不是封侯这种大事,他们一般不会反对。而且,赏银也是内库掏钱,不是户部出钱,大家才不关心呢。
“如此,先退朝吧,曾尚书,此事就有劳您了!”
“臣惶恐!”
就这样,一场本来是大臣们组团喷小皇帝的早朝,就被熊孩子取巧给避开了
散朝后,群臣中才有人反应过来——哎呀,我们不是准备了好多话准备喷小皇帝的吗?怎么就忘了一时间,很多清流文官懊恼不已
而三位内阁辅臣,也在讨论着小皇帝:
“陛下真是聪慧啊,居然用火器之事,转移了所有人的目光。不然,今天早朝肯定热闹得很。”走在回内阁办公地点的半路上,李东阳笑着说道。
“哼,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