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的意思是,李东阳善谋,刘健擅断,谢迁嘴炮一流
谢迁这个嘴炮且不去管,李公谋和刘公断就比较重要了。这有些类似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朝的房谋杜断。有这样的内阁大臣,加上弘治帝比较善于接纳大臣的建议,弘治朝自然比较不错了。
实际上,弘治朝的天灾人祸也是不断,虽然没有明末崇祯朝时期天灾那么厉害,但因为弘治帝知人善用,且有李东阳、刘健和谢迁这样的良臣辅佐,加上自己也比较能够接受大臣的意见,总算是熬了过来,还整出了个“弘治中兴”。而崇祯呢,虽然不是坏人,可能力差太多了。首先,眼瞎他一开始重用东林党,被人玩弄于鼓掌后期发现了东林党的坑属性,可也晚了
因为眼瞎,没有选对大臣,导致最后崇祯自杀的时候,只有王承恩一个太监陪着赴死。至于他选择出来的满朝文武,全特么投降了
当然,以上都是题外话。公元1506年秋,也就是正德元年。内阁首辅刘健,率另外两位内阁大臣李东阳和谢迁,因为看不惯大太监刘谨等人忽悠皇帝玩耍而懈怠朝政,不断上疏请求除掉刘谨、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邱聚、高凤、罗祥等八位近臣(正德八虎)。
可正德每次总是表面答应,但事后一转头就当做啥事也没发生
无奈之下,三位内阁大臣以辞职要挟,逼着正德皇帝除掉“八虎”。然而,这却惹怒了熊孩子朱厚照
正德帝朱厚照眼下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如果搁在后世,正好是中二的年纪。中二少年最是容易叛逆,加上从小被父母娇惯坏了。于是,朱厚照这熊孩子直接发飙了——你要辞职是吧?好,准了
然后,一干大臣傻眼了偶们只是吓唬吓唬你,你居然当真了?
好在朱厚照没有彻底中二,最终,他准许刘健和谢迁两人辞职回家,但挽留下了李东阳就这样,曾经弘治朝的“铁三角”,就剩李东阳一个光杆了
李东阳之所以被留下,是因为,李东阳这个人是三个人中最圆滑的,不像刘健和谢迁每次都当众指责正德帝的过失,而是背着人劝解小皇帝,算是给了小皇帝面子。
而对刘健和谢迁两人,小皇帝朱厚照就是怨气满满了——我不要面子的啊?你俩每次都当面打脸,我这皇帝的脸往哪儿搁?
所以,三人一起辞职的时候,朱厚照唯独留下了比较给面子的李东阳,而让刘健和谢迁回老家了
刘健和谢迁被准许“告老还乡”后,空出两个内阁大学士的位置来。然后,朝中大臣和以刘谨为首的阉党为这两个位置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刘谨想扶持他的政治盟友焦芳上位,可廷推(就是大臣们公开推荐投票)的时候,朝中大臣一致推荐之前参与了上疏请诛“八虎”的直臣王鏊
最终,焦芳和王鏊都入了阁。但是,王鏊不受皇帝和阉党喜欢。因此,内阁三辅臣,王鏊是最没话语权的那个
另外,在这个时期,大明朝内阁的地位虽然上升了不少,但还没有完全凌驾于六部之上,只是地位比六部高,却未必能指挥得动六部。
更何况,毛澄领衔的礼部,乃是六部之首,底气非常足。而王鏊虽为阁臣,但却排名最低。李东阳好歹兼职吏部尚书,管着天下官员的官帽子,自然底气十足。可王鏊除了内阁大学士外,只兼任一个吏部左侍郎,面对毛澄这个礼部尚书,底气很是不足。
因此,面对王鏊这个懂军事的阁老的质疑,毛澄鸟都不鸟,依然把马林进贡的枪炮当做废铜废铁,丢在了礼部的库房内,不管不问。至于马林请求成为藩属国的请求,因为材料不足,也不给办理
王鏊去求助首辅李东阳,但李东阳这个人比较圆滑。而且,他也不确定这批枪炮是否真的给力。因此,他并不愿意为了这点“小事”得罪礼部尚书毛澄。
至于另一位阁老焦芳,压根和王鏊就不对付。而且,焦芳此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仇视南方官员。这货属于典型的地域黑,就是看不惯南方官员。只要是南方官员认为好的,他一定会认为不好。要是南方官员倒霉,他则会拍手称快
这批枪炮是廣枺颊镜纳蛉窈土趺细愠隼吹模蛉袷墙闳耍趺鲜歉游魅耍际悄戏焦僭薄K裕狗冀垢罄希苯诱镜搅肆饺说亩粤⒚嫔稀彩悄戏焦僭彼岛玫模囟ㄋ祷稻褪钦饷雌孑
所以,无人能阻止毛澄毛尚书的倒行逆施。而马林进贡给大明的枪炮,暂时被封存在礼部库房内吃灰了
第755章 新式双桅纵帆船()
就这样,马林因为华夏灵魂的缘故,献给大明朝帮华夏强军的枪炮,就因为某个高官的个人偏见,被放到库房里吃灰了。至于什么藩国资格和朝贡贸易,更是没影了。
也算马林倒霉,毕竟,他想要的朝贡贸易,正好是特么的礼部主管的。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马林正好撞到相关部门的枪口上了,也只能自认倒霉
若是这批枪炮直接送到熊孩子朱厚照手里,事情也许会有转机。毕竟,熊孩子朱厚照,是个好战分子,最是喜欢武器了。
可惜的是,这批枪炮送到京师后,直接进了礼部库房,都没机会拿出来。所以,熊孩子朱厚照自然就不知道了。
若是马林知道这批先进的枪炮被当破铜烂铁扔进礼部库房吃灰了,肯定会气得吐出一口老血,然后会提刀不远万里来找毛澄pk
当然,马林是不清楚大明朝这边发生的事情的。毕竟,现在没有互联网和电报及时把消息传回欧洲。别说他现在不知道,就算哥伦布的船队返航了,他也不会知道。因为,哥伦布的船队也不知道他们离开广州后大明的消息啊此刻,哥伦布的船队,正在南海上一路向南呢有了满船的货物,哥伦布和孔泰等人回去,也算有交待了,而且还算是立功
就在马林给费丽斯的第二胎孩子想出了马云这个吊炸天的中文名后不久,埃姆登造船厂那边忽然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舵轮研发成功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马林立即骑马,奔向埃姆登,来到了埃姆登北边的军用造船厂,现场参观新研发成功的舵轮
舵轮的最上面部分,也就是手扳动的部分,和后世的舵轮差不多。毕竟,马林是画了图样给那些工匠的。
而下面部分,则是由一系列的青铜齿轮和铜棒做成的传动杆制成的。当需要转向的时候,水手转动舵轮,带动下面的多个齿轮,驱动铜棒,使其利用杠杆原理,拨动水下的平衡舵然后,在平衡舵的作用下,船只完成了转向
不过,这套舵轮系统,并未达到马林要求的“一人轻松完成转舵”的要求。经过测试,这个舵轮系统,需要一个力气很大的水手才能完成转动。或者,需要2个壮年水手,才能在高速行驶时完成舵轮的扳动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新的舵轮系统,已经比老旧的直舵杆要好太多了。而且,老的直舵杆最多能使船舵转向5度。而新式的舵轮系统,可使船舵转向30度这大大地提高了船只转向的速度,加强了船只的灵活性
因此,马林不吝赏赐,给每个参加研究的工匠,都奖励了1000金币,以犒劳他们的贡献。
不过,马林同时也表示——舵轮系统其实还可以进行改进,最终使得舵轮可以一个人完成转向的操作。如果,这些工匠能够做到将舵轮改进成一人完成操作,那么,马林许诺——还会给每个人奖励1000金币的巨额奖金
除了舵轮系统被研发出来,上缘斜桁帆的操作,老水手们也表示很熟练了。毕竟,这段时间,经常有老水手驾驶着挂了上缘斜桁帆的船只出海,以摸索上缘斜桁帆的操控之法。如今,那批老水手也摸索的差不多了。为此,他们也得到了马林的奖励虽然没有那些工匠们的多,但也足以让那些老水手们惊喜万分了
毕竟,在欧洲,水手的地位是远不能和工匠相提并论的。严格来说,工匠们,尤其是厉害的工匠,人们称之为大师,非常尊重。而水手们除了那些船长和大副,谁特么理会你一个卑微的水手啊?哥伦布发现美洲大家都知道,也许有些人还知道哥伦布的副官或大副。但是,谁特么知道每一个跟着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水手的名字?
因此,水手是卑微的,而工匠大师是高贵的。给工匠大师奖励,马林需要每人发给1000金币(其实这也算重奖了),给那些老水手,每人几十个金币,就能轻松打发了,还会让那些水手感激涕零
眼看着两方便的研发和测试都基本完成了,于是,马林决定让工匠们把舵轮和上缘斜桁帆两种先进科技,都糅合到一艘船上去
最终,研发团队以一艘250级武装商船为母船体,改装出了一艘双桅纵帆船
不过,在改装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上缘斜桁帆不能做得很高
为啥呢?因为眼下的帆布材料质量一般。若是做得太高太大,在升帆后,一兜风,就容易导致船帆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撕破。
另外,船帆做的太长太高的话,升帆时,上缘的三角帆就会因为承受不住下边的上缘斜桁和主帆的重量,而导致帆面撕裂
毕竟,这个时代的帆布,主要是亚麻布,承受的力道比较有限。超过这个拉力范围,帆面就会撕裂损毁
如此,经过几次失败后,造船工匠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上缘斜桁帆,目前只能给250级武装商船这样的中型船只使用。再大的船,就没法用了因为,船帆做得再高的话,容易撕裂
马林顿时就有些无语了同时,他也想了起来——后世的船帆,能够做出那么大的软帆,是因为广泛使用了强力尼龙或者剑麻那样的优质耐拉的材料。而现在欧洲船帆,主要还是使用亚麻布,强度难免不足。
若是像老式的横帆船那样,把船帆送上边的船桁上悬挂下来那还好。而像马林搞的这样,从下面往上升的话,因为需要拖着上缘斜桁和一连串的铜环,就导致需要更大的承受拉力的能力。否则,一不小心,就‘嗤啦’一声撕裂开来
所以,马林需要使用到强度更高的材料来制造上缘斜桁帆
强力尼龙马林是别想的了,那可是现代石油化工的产品。别说马林不懂石油化工,就算他懂石油化工,在没有耐腐和耐高压的大型化工设备的情况下,他也造不出强力尼龙啊
不过,剑麻倒是有条件获取的
眼下,剑麻这玩意貌似还在墨西哥北边的荒漠地区跟仙人掌作伴呢只要马林派人去墨西哥寻找,就能找到剑麻。毕竟,剑麻的外形特征太明显了,只要一看见,就能轻松认出来
只要找到剑麻,并推广种植。然后,剑麻纤维做成的高强度、高韧性,且很耐海水腐蚀的帆布,应该可以做得更高更长了一旦船帆做高了,其面积自然更大,利用风力的能力自然更强
另外,剑麻还是一种做海船缆绳的绝佳材料。即使再后世,拴着船锚的缆绳,大多数也是用剑麻纤维制造的可以想象,可以拴住后世动辄千吨、万吨级大船的缆绳,拥有多么强悍的抗拉能力用这种纤维做成的帆布,抗拉能力肯定远超亚麻做成的帆布
但在获得剑麻之前,马林只能先将就着使用相对较矮的上缘斜桁帆了。这种矮上缘斜桁帆,只能带动两百来吨的小木船。再大点的,像500吨级的战舰,就有些难以带动了
当然,倒不是说完全带不动,而是即使能带动,航速肯定不快
而带动两百来吨的小船的话,则勉强还能发挥船帆的作用,使得船只能达到一定的航速
不过,就目前而言,马林使用这种排水量250吨的武装商船,给其配上上缘斜桁帆,也是足够用了。加上新型的舵轮系统,倒是搞出了一种新式的双桅纵帆船。这种船,不仅抢风能力强,而且转向也很方便。在大海之上,很是灵活
尤其是,这种灵活的纵帆船,很是适合在美洲沿海进行南北向的航行,方便马林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第756章 新式纵帆船的使用方向()
前世的时候,马林混论坛,曾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顺风时:纵帆(利用风力的)效率65%,横帆85%;
逆风时:纵帆效率45%,横帆25%;
横风时:纵帆效率62。5%,横帆62。5%;
也就是说,顺风的时候,横帆比纵帆效率高30%。但逆风时,纵帆比横帆效率高80%。而侧面来风,也就是横风的时候,两种帆时一样的效率。
而现在,欧洲船只主要流行横帆。使用横帆的话,从北美的纽约回到埃姆登港,因为顺风,又顺着北大西洋暖流,只需花费一个月多点的时间。而从埃姆登到纽约的话,则因为逆风逆水,需要三个多月时间。
但是,若是改为双桅纵帆船的话,纵帆逆风时效率比横帆高80%,速度自然快很多。原先从埃姆登到纽约需要三个多月,现在估计一个半月多点的时间,就能抵达纽约了。如此,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当然,在马林的指挥下,船只还是预备了横帆用的横杆和备用横帆的。如此,当顺风时间很久的话(比如从纽约回国),就挂上横杆,主要使用横帆。而逆风为主或者经常需要变换风向的话(比如南北向的长途航行),就撤掉横杆,改为升起上缘斜桁帆,充分利用八面来风。
如此,船只就拥有了应付不同风带和海域的特点的能力。但是,在夏季容易产生强力风暴的时节,还是主要使用上缘斜桁帆这种纵帆。为何?因为这种船帆升降方便啊。一旦遇到大风暴,就可以及时快速地把船帆给降下来,以避开风暴。
实际上,在古代,西式横帆船突遇风暴的话,出事的概率要远高于华夏帆船。因为,西式横帆船收帆非常麻烦,需要让水手爬上桅杆,从下往上收起船帆。
但风暴往往来得很急,水手们有时候还没来得及爬上桅杆,就遭遇了风暴。风暴中,船帆越大,风暴肆虐的威力就越强。横帆面积那么大,很容易被风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