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的水准
施瓦茨之所以认为奶粉可以当做军官用的物资,除了奶粉的保质期长之外,也有方便的原因在内。
伯爵奶茶虽然好喝,可是,需要煮。只有拥有足够闲暇时间的人,才能够慢慢等着煮奶茶。而且,茶叶现在也死贵死贵的。一个茶砖都能换一匹战马了,简直黑死了。要是当成军需物资,那开支太大了。
但奶粉不同,只要烧开了水,直接冲泡,很快就可以喝。而且,加了糖后,奶粉的味道,比酒还要好喝。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战争期间,军官最好别饮酒,以免贻误战机。但是,身为军官,总不能喝白开水啊,那样太掉份儿。所以,这种可以冲泡的奶粉,就成了军官平时口渴时的最佳饮品了——好喝,方便保存,还方便携带和使用,还有比奶粉更适合军官的饮料么?
对于施瓦茨的建议,马林表示了高度的赞同。当然,这只是战时才需要戒酒。欧洲的雇佣兵,习惯了喝酒。要是平时也禁止他们喝酒,那会遭到反弹的。所以,马林平时并不禁止官兵喝酒,但严禁他们喝醉。平时,让将士们喝点啤酒也没啥,啤酒可是德意志的国民饮料。
但是,在战争期间,喝酒容易误事。马林几次带兵出征,在打仗的时候,都是禁酒的。施瓦茨也多次出征,知道将士们的难处。战时让那些士兵们喝白开水倒是没啥,反正士兵们地位低,没人权。可那些出身好的军官们,让他们喝白开水,那些军官会觉得丢面子。所以,给他们寻找一种不含酒精的饮料,是很有必要的。而奶粉耐保存和携带、使用方便的特性,成了战时军官们的首选
对此,马林也毫无意见,批准了施瓦茨的建议,打算拿出一批奶粉,作为战时军官的特供。不过,为了防止奶粉坏掉,马林特地使用了400克的包装。因为,包装若是太大,拆封后喝的时间就更长,也更容易让奶粉变质。而400克的包装正好,拆封了,只要在两个星期内喝光,那就正好。
所以,马林使用了400克的包装,并在油纸袋上注明——“拆封后最好在两周内喝光,以免变质”。
事实上,马林更加青睐让咖啡成为军供饮料。因为,咖啡可以提神,白天的时候,让军官们喝咖啡,是有好处的。
但是,就目前而言,咖啡的种植和生产被阿拉伯人垄断了。直到1570年,土耳其人围攻维也纳时,撤退的时候,遗落了一包咖啡的种子,才使得咖啡流落到欧洲。所以,现在马林就算想搞咖啡也很难搞到,即使搞到了,价格也很贵。因为,在阿拉伯地区,咖啡也还被当药物用呢
茶叶的问题也和咖啡差不多,茶叶现在远在华夏,即使成功引种,也还要几年才能长成和提供产品。所以,就目前阶段而言,奶粉还真是最好的军供饮料,专门供应军官使用
不过,为了未来的发展大计,马林决定——不但要去大明弄到茶树种子,而且还要去搞咖啡种子。
为此,马林决定,派出间谍,去阿拉伯地区私下高价收购咖啡种子。然后,带到美洲热带地区种植。土耳其那边和欧洲敌对,可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和欧洲不怎么敌对啊。只要派人去埃及花大价钱,还是可以弄到咖啡的种子的。至于茶叶,那就不用讲了,只要开通大明的贸易,还是很容易搞到的。只要能登上大明的土地,私下里开出一千两银子的悬赏,有的是人愿意把茶树种子献上,甚至可以弄到一些茶农。
马林反正是打算占领台湾岛作为落脚点的,而台湾岛的气候和地形,正好非常适合种植茶叶。茶树的要求就是——丘陵地带,亚热带或热带气候,降水足够,排水好
恰好,台湾岛就很符合条件——岛上地形起伏,丘陵很多,种茶非常合适。后世台岛的乌龙茶和高山茶可是很有名的
等到台岛上的茶叶种植发展起来,再携带茶树种子和茶农去美洲开辟新茶园,绝对顺风顺水。
总之,马林要让欧洲人,提早过上天天喝咖啡和喝茶的美好生活。只不过,就目前而言,喝冲泡奶粉貌似更现实一点。因此,目前专门供应军官的军供饮料,只能是成本最低的奶粉了嗯,是油纸包装的光明奶粉
第614章 春耕急缺劳动力()
不要以为拿奶粉当军供饮料很可笑,但事实上,欧洲当时社会就是如此。在没有其他可量产饮料代替的情况下(奶茶虽好,可现在茶叶太贵太稀少了,不适合当军用物资),奶粉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军官专用饮料。。
因为,此时的欧洲,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若是军官和士兵的待遇一样,等于是坏了规矩。不仅会遭到贵族和军官阶层的反对,还会让普通士卒失去上进心。
要是军官和士兵待遇差不多,谁还会拼死拼活地去立功,寻求升职和成为军官贵族啊?最开始的时候,马林曾和他的第一批手下同甘共苦,吃住一起那没什么问题,因为,马林当时不过是个骑士。他的手下们,也都是些新兵蛋子,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但是,随着地位的提高,以及大量贵族子弟成为马林麾下的军官,马林若是再想追求平等,那么,手下的军官首先不乐意——我们拼死拼活当了军官,难道是为了和那些泥腿子大头兵获得一样的待遇吗?而军官的作用在战场上是很重要的。所以,后来马林渐渐地改变了前世那种一视同仁的观点,也不和士兵们同吃同住了。那些军官们,待遇也和普通士卒不一样。比如,普通士兵们吃黑面包,偶尔才能吃到一些咸鱼和肉类。但军官们基本肉食不断,非战时还能喝到葡萄酒。马林本担心士卒们有意见,但最后发现——士卒们认为这理所当然反倒是若是官兵待遇一样,大家才觉得奇怪
马林无法挑战整个社会体系,最终默认了等级的存在。再说了,他也是等级存在的受益者,何必与之作对?
这个年代的贵族和军官的生活方式,马林只能用华妃娘娘的一句话来形容——“贱人就是矫情”。为了彰显地位,贵族和军官们会穿上更闪亮的铠甲和衣服,彰显出与普通士卒的不同之处。伙食上,他们顿顿有肉食或咸鱼(斋戒期不能吃肉,只能吃鱼)。就连喝的,也很讲究。
比如,贵族军官们即使喝德意志的国民饮料——啤酒,也必定喝有啤酒花酿造的好一点的啤酒,绝不会碰那种馊水般的平民啤酒。一些更考究的贵族军官,甚至只喝葡萄酒,不喝啤酒,以彰显尊贵。
但是,在战时,军纪严格的马林军中,是不允许饮酒的。而且,也不许饮用生水,而是统一喝白开水。
这一点,曾引发贵族军官的强烈抗议。因为,在他们看来,和泥腿子大头兵一样喝白开水,是有失体面的行为。可是,马林又找不到其他没有酒精的饮料(话说,当时欧洲人就特么把葡萄酒和啤酒当成日常饮料了,从不喝白开水),只能先那样了。
这次马林搞出这种很适合携带切容易保存的奶粉,虽然有些不搭调,但细心的施瓦茨,马上将其列为军官专用的军供饮料,也算是满足了军官们要求特权的需要。
果然,好喝的奶粉推出后,那些军官虽然不一定都喜欢奶粉,但总算让他们觉得有面子了。至少,不用跟大头兵一起喝白开水了那样太没面子
马林虽然心中嘀咕,觉得那些家伙太矫情,可是,他也不愿意单人对抗大势,就默认了这种情况。反正,只要那些军官满意就行。而且,奶粉成本也不高。至于那些大头兵,也没觉得啥,因为,在他们看来,军官就该待遇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进入了三月份。此时,春耕也在北海大公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只不过,春耕出现了一些问题——东弗里斯兰省、奥尔登堡省、石勒苏益格省和北明斯特省这些马林早就控制的地区,因为之前准备充分,劳动力也充足,春耕是没啥问题的。问题主要出在去年底才纳入统治范围的西弗里斯兰省、不莱梅省和日德兰半岛
为何?因为这三个新的省份,土地倒是足够多,耕牛也不缺,但严重缺乏人力。所以,这三个新省份的春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没有足够的人,就没有办法操控那些耕牛。这样的情况下,马林的耕地再多,也是白搭。毕竟,耕牛不会自己拉着犁去耕地,总要人去扶犁和操控方向的,而且得是壮年劳力。一般老人和女人,扶不动犁头,那可是个体力活儿。在这个没有农业机械的年代,农业生产,劳动力决定一切
所以,即使西弗里斯兰省、不莱梅省和日德兰省这三个新的地区马林获得了很多庄园,手下们也分到了很多新土地。可是,今年的春耕,因为准备不足,不能全部开垦了
事实上,在南明斯特地区,此时有好几万战俘在那儿挖运河,如果马林愿意,是可以把那几万战俘都拉来春耕的。
可是,问题在于,这几万战俘,那些士兵,运河挖好后,是要归还给瑞士、勃兰登堡和萨克森的。把他们拉来春耕没问题,可给牛上鼻环以及使用曲辕犁的秘密,肯定会被这些人带走。而这,是不符合马林保密的原则的。
所以,马林宁可忍受劳动力缺少的问题,也不愿意把在南明斯特地区挖运河的几万战俘给调过来帮助春耕。无他,就为了保密先进农业技术
而且,南明斯特地区的那条运河,对马林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旦运河挖通了,马林的手,就可以伸回自己的家乡——鲁尔区然后,控制鲁尔区就方便了。同时,把鲁尔区的煤炭运出来也方便很多。
因此,无论从保密上考虑,以及战略上考虑,马林都不能调用在南明斯特地区挖运河的那几万战俘。毕竟,那些战俘要归还的
无奈之下,马林和手下的贵族军官们,只能忍受这一年部分封地无所产出的情况。
如此一来,马林和手下的贵族和军官们,只能着眼当下,先把位于东弗里斯兰省、奥尔登堡省和石勒苏益格省(北明斯特省马林没有封给手下,那边因为人口少,开发度还不高)的庄园的春耕问题先给解决了。然后,若是春耕结束早,还可以派人去三个新省份的封地去,看看能不能吊车尾,赶上最后一波春耕,能耕作多少是多少。
而且,为了节约成本,马林决定——授予手下贵族,自行招募农奴的权力,鼓励他们自己派人去德意志内陆地区,招募农奴,充实自己的封地
反正,那些贵族的封地,是不用交税的。那些农奴,也都归那些贵族养。马林虽然之前从内陆招募了大量的人口,可是,却被大家给瓜分了。结果,自己人手反而不够了。
自从三个新的省份纳入手里后,加上马林特地把很多贵族的封地,封了一些到日德兰半岛上。如今,包括马林在内,东弗里斯兰所有在三个新省份有封地的贵族,都非常缺劳动力。
其中,马林作为最大的地主,有很多庄园干脆空着,没几个人,非常浪费。所以,马林才是最缺乏劳动力的那个北海公国最大的地主。
但是,去南方招募劳动力,回来后却要和手下们瓜分,让马林感觉很累。所以,这次在科勒的建议下,马林决定——授予那些在三个新省份有封地的贵族们,自行招募农奴的权力。
毕竟,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大家都发动起来,总好过马林一个人辛辛苦苦去招募人口,还要和这些家伙们分要知道,马林才是最缺乏农奴的人,为啥要和大家分人?
如此,这个政策一出来,马林就相当于甩掉了一个包袱。以后,科勒负责招募来的农奴,完全属于马林自己的庄园。而其他贵族,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呗。反正,不管他们用什么手段,马林都不管。大家各凭手段,谁能挖来足够的人,就能够把各家新封的土地给开发起来
当然,马林给他们划了一条红线——禁止以招募农奴的名义招募私兵其他的,马林不去管。哪怕他们从别的诸侯国那里坑蒙拐骗人来,马林都会装作不知道。只要不明抢,都行。还有就是,不能从国内别的庄园挖人。毕竟,国内的大部分庄园,都是马林名下的。在国内挖人,等于是挖马林的墙角了
马林没想到的是,因为他的这个政策,手下贵族们火力全开,不择手段从其他诸侯国挖人。甚至,还搞出了一个灰色的产业链——人口拐卖
和普通的人口拐卖不同,普通的人口拐卖,针对对象一般是妇女和儿童。而马林手下们联合搞出来的人口拐卖,竟然特么的是针对青壮男子的,非常奇葩不过,谁叫北海大公国太缺乏劳动力了呢
后来,马林甚至求助于这个拐卖青壮男子的地下组织,以获得足够的劳动力毕竟,这个组织,很擅长挖人,能把人家庄园里干得好好的健壮农奴给忽悠走,手段很了得。之前,马林只能去招募那些没活干的德意志青壮。可是,这样的人毕竟是有限的。而这个拐卖青壮男子的组织,可以从别国的庄园里直接挖人,扩大了劳动力来源。至少,比科勒手下招募人口的来源要广多了因为,有活干的农奴,才是占了德意志人口的主要部分
第615章 “挑大勤”()
在组织春耕的同时,马林并未停止向纽卡斯尔运送军队的活动。丹麦海盗已经受雇于马林,在英格兰东南沿海发起袭击,并吸引了英格兰海军的注意力。而马林麾下的船只,也开始悄悄地在北海上绕圈子,然后把士兵运往纽卡斯尔。
事实上,马林是完全可以把这准备运往英格兰的两万大军暂时投入到春耕中去的。毕竟,这些战士们,都是农民子弟,都会耕地干农活。
但是,夺取英格兰的行动非常重要。所以,马林忍住了这个诱惑,坚持把那2万大军,分批运往纽卡斯尔。
因为,在马林看来,现在自己手里粮食多得吃不完,也难以卖掉,都被迫酿酒销售了。所以,新到手的三个省的春耕的问题,也不是那么急迫。大不了,少收一些粮食呗。
而且,因为去年底这三个省刚到手不久,马林甚至还没来得及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