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基克附近是有硝石矿的,而且储量巨大,不然伊基克也不会那么出名。至于安托法加斯塔,那就更吊了,这座城市,本身就是因为发现银矿而建立起来的。而且,附近也有很多硝石矿。再远点,就是后世著名的世界级铜矿——丘基卡马塔铜矿了。
而后世智利的硝石,基本通过这两个大港输出。所以,只要找到这两个港口,就能找到硝石。
当然,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找到这两个港口,而是先找到中转的岛屿。这个岛屿,会成为船队歇脚的地方以及补充淡水的地方。然后,船队继续北上,就不补充淡水了,直达巴拿马城。甚至,以后这个岛还会成为伊基克的淡水提供点。
马林会让人在岛上建立一个淡水生产点,用大锅蒸煮的方式,把装满淡水的橡木桶放进去加热。最后,像生产罐头那样把橡木桶塞好闭气。唯一和罐头不同的是,罐头木塞是用蜂蜡闭气的。而淡水桶,则用封泥闭气。这样类似煮罐头那样生产出来的密封的桶装淡水,可以保存几个月。运往伊基克后,还可以运到沙漠里给开采硝石的工人喝
详细交待了一番后,哥伦布对着地图左看右看。看完后,哥伦布却说道:
“大公,这种沿着大陆海岸寻找航线的简单航行,似乎用不上我和亚美利哥啊”
马林愣住了,问道:
“什么意思?你不想去?”说到这里,马林心里有些不高兴了。
哥伦布连连摆手道:
“不是的,大公。我的意思是,这种完全沿着海岸线的航行,比较简单,完全用不上我和亚美利哥。随便从船长学校里找一个我的优秀的学生,就足以完成任务了。”
“这样能行?”马林还是有些不放心。这年头,大航海那么艰难,要是任务失败,那就浪费时间了。
“完全可行!”哥伦布斩钉截铁地说道。然后,他又说道:
“之所以能行,还是受益于大公您提供的技术”
“你是说”
“是的,就是大公您搞出的六分仪和发条式航海钟。有了这两个玩意,我们的船长们可以随时计算经纬度。如此一来,只要不是深入大洋深处的航行,一般的航海懂得使用六分仪和航海钟,并进行计算的船长,足以胜任这个目标。”
马林一想还真是,特别是去老航线,那边都标注着经纬度了。只要沿着探索航线的先行者留下来的坐标一路计算对照着航行,肯定没有问题。
至于沿着南美大陆海岸线寻找巴拿马,貌似也不太难。
首先,哥伦布已经发现加勒比海了。格林纳达的坐标,也被亚美利哥记录好了。后来的船长,只要懂得使用六分仪和航海钟测量和计算经纬度,就能非常顺利地抵达格林纳达。
然后,再由格林纳达南下,越过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沿着美洲东海岸南下,再到火地岛,穿过麦哲伦海峡,再沿着南美大陆南段沿海北上。有望远镜配合,只要一直观测好陆地,一路向北很容易的。
最后,抵达面朝正南的巴拿马湾,找到后世巴拿马城所在的地区,还是很容易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先在巴拿马城附近的巴拿马湾的塔沃加岛上立足,然后,等到那边黑叔叔砍树砍到太平洋这边了,再与之汇合。重要的是,先取得立足点
“那你觉得谁可以胜任这件事呢?”马林想了想后,问道。
“我看阿本船长就可以!”哥伦布思考了一会儿后说道。
“阿本?光头阿本?”马林想起了那个很像后世球星罗老汉的弗里斯兰人年轻渔民。那铮亮的光头,非常耀眼
当初,刚刚获得特塞尔岛作为封地的马林,很早就认识了那个憨厚的渔民青年呢。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光头阿本都能成为独当一面的船长大人了
“没错,阿本看上去傻傻的,但其实很聪明,数学很好,计算经纬度很熟练。由他带队,也是可以的。”
马林想了想,同意了哥伦布的建议,派人去找光头阿本,决定由其带队,寻找智利和巴拿马太平洋海岸。当然,还需要在智利外海,寻找一个有淡水的小岛作为中转站和淡水补给点
谈完了阿本的安排,马林又把话题转回到哥伦布身上了:
“克里斯托弗,你休息够了吧?”
“是的,差不多了!”虽然还有些舍不得拉斯维加斯的腐败生活,但哥伦布知道,自己也该出马了。
因为,探索大明航线的时机到了
第567章 封赏和遥领制度()
距离吕贝克战役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也足够统计战功了。毕竟,赏功罚过,这是必须严格执行的。
实际上,将士们的功劳,秋收后就统计好了。但是,奖励他们哪里的土地,却需要等待马林的手下接管好不莱梅、西弗里斯兰和日德兰的土地后,才能确定。
毕竟,马林不乐意再大面积地把东弗里斯兰本土的土地分封出去。那么,从日德兰半岛和不莱梅等地新接收的土地中挑选土地作为奖励,是最合适的。
这场战争,除了马林自己,一直担任主要指挥官的施瓦茨、伍尔夫。埃斯布兰德等人,肯定是战功最大的一批。另外,负责带领“狼牙突击队”冲阵的卡恩,以及新崛起的英格兰军团的军团长萨卡拉,也有很大的功劳。而基德船长等人,也是有一定的功劳的。
最终,经过统计,施瓦茨因为统筹全局,为战功第一,晋升为三等子爵,也就是从子爵。而伍尔夫。埃斯布兰德,则因为起点太低,虽然战功很大,却只能升到一等男爵。
至于卡恩,虽然功劳没有施瓦茨大。但是,他负责保护马林的安全,还有决战时亲自带兵冲阵的战功。加上本身起点和施瓦茨差不多,所以晋升为一等男爵。
至于萨卡拉,因为之前起点太低了,连贵族都不是。所以,尽管功劳很大,但也只能晋升到三等男爵,也就是从男爵。但即使如此,萨卡拉也乐坏了。毕竟,他之前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弗里斯兰人士兵。虽然跟着马林偷学了一点指挥的才能,但出身终究是很低的。
从平民晋升为骑士,都能算一步登天了,更何况萨卡拉直接成了男爵?虽然是马林设立的三级男爵中最低一等的三等男爵,但也是个男爵,不是吗?
至于其他的将士,除了基德船长也因功升为从男爵外,另外还有米勒、凯尔森、哈罗德等5名表现出色的方阵长,晋升为从男爵。
除此之外,因功晋升为世袭骑士和普通骑士的将士(包括尼古拉斯。凯奇),多达200余人,阵容庞大
当然,这也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需要很多土地去分封
按照马林制定的封赏标准,子爵的封地为6000尤格拉姆(1。2万英亩)耕地;副子爵的封地为5000尤格拉姆(1万英亩)耕地;从子爵的封地为4000尤格拉姆(8千英亩)耕地;男爵的封地为2000尤格拉姆(4000英亩)耕地;副男爵的封地为1500尤格拉姆(3000英亩)耕地;从男爵的封地为1000尤格拉姆(2000英亩)耕地
以上是中高级贵族的,至于低级贵族,世袭骑士的封地为300尤格拉姆(600英亩)耕地;普通骑士为100尤格拉姆(200英亩)耕地
找个封赏标准,比起其他国家来说,是少很多的。当然,这里的少,是指土地面积。比如,法国骑士的封地,达到了1500英亩;德意志骑士往往也有1000英亩左右;英格兰骑士只有600英亩当然,这里的封地面积,不是指纯粹的耕地。有时候,1500英亩的封地,能有500英亩耕地就算不错的了
而且,因为马林为贵族们提供高产的化肥,所以,虽然马林麾下的贵族土地面积不多,但收入却比别国的贵族们要高。
一个子爵,一个从子爵,两个男爵,6个从男爵和200个骑士,扣除这些人原先就拥有的土地(比如阿德勒受封为子爵,封地6000尤格拉姆,但其本身拥有2000尤格拉姆,所以马林只需要补给他4000尤格拉姆耕地就可以),需要马林新分封出去4。4万尤格拉姆(8。8万英亩)的耕地。也幸好马林夺得了大片的新土地,有足够的土地去分封。否则,单靠东弗里斯兰内部分封,马林的土地也会失去不少的。多打几仗的话,要是不扩张,马林自己估计都没啥领地了
也幸好马林小气,大大降低了封土的标准。要是按照法国人那样,一个普通骑士都封1500英亩的土地,那就亏大发了。要知道,1500英亩就是750尤格拉姆啊。200个骑士,那就得要15万尤格拉姆,这还没算那些男爵子爵
马林想想就觉得肉痛,4。4万尤格拉姆的耕地啊!折算成亩,那可是100。8万亩!要知道,华夏的皇帝,赏赐大臣,一般赏赐个几百亩地也就差不多了。重赏也不过千把亩,最多几千亩。只有皇帝的亲儿子亲王的封地,才能以万亩来计算。毕竟,人家是亲王爵。
可是在欧洲,封地标准实在太高了。一个普通骑士,封地就要1500英亩,折合9千亩。这样的标准,就算朝中的公卿,也未必有这么多啊
好在,马林以后会大规模开发美洲。那样,就不愁没土地封给立功的手下了。
另外,考虑到这些封地的面积太大。而且,封地中游太多的百姓,马林经过左思右想,决定采用遥领制度,来处理那些封地里的百姓
何为遥领制度?就是封给职务,但不让亲往就职。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给待遇的方法,没有实际权力。
比如,唐高宗李治,曾被封为晋王,并遥领并州都督一职。但是,其本人却没有去并州当都督,而是享受这个待遇而已。
这种情况,在唐朝比较常见,一般为亲王所特有的待遇。
马林之所以想推广这种待遇,实际上不是为了封地的收益,而是为了贵族封地的人民
为何?因为根据欧洲传统,贵族封地中的百姓,是贵族的子民,但却不是国王的子民。一旦成为贵族封地的百姓,那么国王就没有权力指派贵族封地里的百姓。想要让那些百姓帮自己干活,还得通过封地贵族
这一点,马林是不能容忍的。而且,这也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
所以,马林可以允许贵族们拥有大片土地,拥有巨大的收益,但却不允许他们封地里的百姓不受自己掌控。
思来想去,马林想起了唐朝的遥领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就是——那些皇子亲王们,虽然享有高级待遇,但却不能管理封地的百姓。也就是说,他们只负责获得封地的财富收益,但却不负责封地的管理。封地的人民,还是接受朝廷的管理
这样一来,那些藩王们,因为手里缺乏实权,也就翻不起浪花来了。有唐一朝,藩王造反成功的就没有。倒是后期那些外姓的节度使,因为同时掌握地方军政大权,成为了王朝的毒瘤。
马林打算实行的遥领制度,就是让手下的贵族们,只需呆在首都,等着封地的产出送过来给他们挥霍。但是,那些土地和庄园,则由官府派人去管理。同时,那些封地百姓,在农闲时,马林也许会征发他们兴修水利什么的。战争时期,没准还会从中募兵
这样,他这个君主,才当得名副其实
第568章 建立都会区的想法()
任何一种新制度的推广,都会遇到阻力。比如遥领制度,显然触动了封地贵族的利益。所以,马林提出遥领制度后,自然受到了反对。
但幸运的是,马林的北海大公国,大部分贵族都是马林一手从平民提拔起来的。这些人,自然不会反对马林的决策。而且,他们也不是很懂遥领制度对他们的钳制有多大。
一个封地贵族,他在实际掌握了封地的权力后,自然需要聚集起一套班子和大队人马,维护封地的统治和安全。因此,每一个实封的贵族,都是一个实力派。而一些爵位较高的封地贵族,因为有着完整的领导班子和强大的军队,于是就成了独立的诸侯。对于朝廷的命令,甚至可以爱理不理。
而遥领制度,等于剥夺了那些封地贵族在自己领地内招揽行政人才和封地军队的权利。虽然收益不会少,但却没有了行政人才和军队的支持,也就对朝廷构不成威胁了。
因为,遥领制度下,封地的官员是君主和朝廷派下来的,自然效忠朝廷,而不是封建主。而朝廷管理封地,自然不需要封建主自己招募军队,而是使用官军。这样一来,封建主就失去了招募私军的借口,也就没有能力和朝廷对抗了。
以至于,那些封建主,只能住在首都,当一个富家翁
唐朝的长安为何那么发达且人口众多?因为长安城里居住了很多的这种有封地没有治权的贵族。那些个什么国公啊,伯爵啊什么的,虽然每年都能从封地得到很多财富,但却没有对封地的实权。
所以,这些人只能手握大量钱财,呆在长安城混吃等死。但因为他们有封地的输血供养,都是不差钱的主儿。这样的人在长安扎堆,自然大大地带动了长安的消费经济。所以,长安就显得很繁华了。
而欧洲,因为采取实封制度。所以,那些贵族们都分散居住在各自乡下的城堡里,没法集中。而这,也造成了欧洲古代缺少大城市。因为,那些个有钱的贵族老爷们,都分散在各处乡村呢。有钱人不集中,如何能发展出大城市?所以,神圣罗马帝国人口特别多的城市很少。一般,人口超过2万的,都算大城市了。即使是米兰这样的帝国第一大城市,人口也才10万人。
因此,马林搞这个遥领制度,不但有限制贵族实力的因素在内,还有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意思在内。
这些个封建主们,个个有钱,且又集中居住在首都,你说,首都的商业能不火爆吗?
因为老牌的贵族太少,所以,他们未能阻止遥领制度的实施。而马林也在庆幸——辛亏这一制度实施得早。若是再推迟若干年,自己这帮手下过足了当实封贵族的瘾,也许他们也会反对遥领制度了。而这些人和那些老牌贵族不同,老牌贵族在马林的朝廷里势力很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