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武大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进击的武大郎-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吴用,依旧在哪里不慌不忙的虚摇着折扇——呃,貌似这次不算是虚摇,此时客厅的温度倒还真能用得上折扇。

    哐~

    武凯随手将茶杯往桌上一丢,将宋江三人的注意力重新引回自己身上,然后用挑剔的目光,上下打量着宋江。

    这一次,宋江却并没有像之前几次一样低头,而是一脸坦然的与武凯对视着,似乎是想借此将自己的诚意传递给武凯一般。

    半响,武凯这才一咧嘴,嘿笑道:“山东呼保义的名头,我还是信得过的——也罢,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便冒些风险,在皇上面前举荐你等兄弟随西军一起南下平叛,若能在战场上立些功劳,想必朝廷也不会少了你们的封赏!”

    宋江急着要招安,正是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立功机会,此时听武凯连南下讨贼的事情,也帮自己张罗好了,当即喜不自胜,想也不想,便双膝跪倒一个头磕在了地上,激动道:“国师大恩大德,宋江没齿难忘!此去江南必定多立功劳,不坠国师的威名!”

    那吴用、柴进二人一见大哥矮了半截,也连忙跪伏余地。

    武凯等宋江磕完了响头,这才又慢条斯理的道:“且先别急着道谢,我这里还有个条件,你若是不愿意,招安一事便休得再提。”

    宋江闻言心中一凛,忙抬起头,小心翼翼的问道:“却不知是什么条件?”

    “放心,我既然已经答应要帮忙,便不会故意为难你。”武凯道:“你那山寨中的其余兵马,尽可带去江南平叛,不过水寨的兵卒、船只,却要一个不落的转到我的聚贤庄中——那混江龙李俊、浪里白条张顺、船火儿张横三人也必须留下。”

    一听只是这等要求,宋江顿时松了口气,自从青州贼上山聚义之后,梁山人马已经膨胀到了万余人,其中水寨人马只占了十分之一有余,即便全都舍弃,也算不得伤筋动骨。

    因此他立刻便准备答应,只是转念一想,却又迟疑起来,吞吞吐吐的问道:“却不知、却不知国师要这许多人马何用?”

    他这却是怕武凯拥兵过重,最后惹出什么麻烦,反过来牵累了自己。

    “宋寨主倒真是个仔细人!”

    武凯哈哈一笑,不以为意的道:“告诉你倒也无妨,其实我是打算训练一只精锐水师,好为陛下去海外寻访长生不老的仙药。”

第67章 盗洞() 
示意丫鬟把‘滚蛋汤’【宋朝规矩,送客点汤】收走,扈三娘自己上前将武凯杯中的残茶倒在托盘中,又重新续了一杯。

    等将茶杯摆回武凯手边,见他依旧坐在那里神思不属,扈三娘便忍不住轻声道:“老爷,那梁山贼当初可是攻打过咱家庄子的,您不拿那贼首宋江祭旗也就罢了,怎得还要帮他招安?”

    武凯被她惊扰了思绪,反手便在她胸上捏了一把,随口呵斥道:“老爷我要如何做,什么时候轮到你质疑了?”

    扈三娘吓的俏脸一白,正要下跪认错,却又被他伸手拦住:“算了,下不为例便是!我且问你,那梁山攻打聚贤庄,可曾占了咱们什么便宜?”

    “自然不曾!”

    扈三娘忙道:“那一仗咱们总共也才死了三十几人,梁山折损的人马怕不有百倍以上!”

    说着,她换上一副崇敬的模样,媚眼如丝的道:“这都是因为老爷您法眼如炬,一早便看破了那梁山的里应外合的诡计,又将计就计设下埋伏,才有了这般世所罕见的大胜!”

    最开始,扈三娘只是迫于无奈,才屈服在武凯的淫威之下,但经过这许久的相处,尤其是看到武凯从阳谷到聚贤庄、再从聚贤庄到京城,一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便连皇帝老子都玩弄于股掌之中,才死心塌地将他当做了可以托付终生的良人。

    却说武凯见她眉目间满是情谊,也暗暗有些自得,顺势将她往怀里一揽,贴在耳边笑道:“既然咱们聚贤庄没有什么损失,反而得了不少好处,我又为何要记恨梁山?那宋江也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敢大着胆子找上门求助——若是当初两败俱伤,你且看他还敢不敢来!”

    当然,武凯之所以肯帮宋江招安,主要还是看在那一千多水兵,以及李俊、张顺、张横三人身上。

    要知道他筹划良久,已经凑齐了造船的工匠、熟识水路的领航员、以及支撑水军的财力,差的就是熟练的船员水手了。

    原本是打算自己慢慢训练一批,可巧宋江就找上门来,正好省下了大把的时间。

    而那李俊等水师将领,更是武凯急需的人才——那孙立毕竟是半路出家,算不得正儿八经的水军统领。

    尤其是那混江龙李俊,根据水浒传上的说法,这厮日后还会跑到东南亚称王称霸,妥妥是个天生的海上男儿!

    至于阮氏三兄弟,虽然也是不错的水军将领,可惜他们却是晁盖的嫡系,晁盖死在聚贤庄的仇怨可不容易化解,因此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却说武凯抱着扈三娘,一双爪子上下游走,只将这小妇人弄的娇喘如牛、春意盎然,若按照往日的惯例,接下来两人便该如同连体婴儿,一路腻到后院,然后抵死缠绵不软不休。

    可奇怪的是,今天却迟迟不见武凯起身,只‘馋’得扈三娘两股乱磨,险些‘夹碎’了裙角,最后终于忍耐不住,正要拉起武凯主动求欢,便听门外有人大声道:“佛爷,属下回来啦!”

    听声音,却正是鼓上蚤时迁。

    扈三娘吃了一惊,忙从武凯腿上跳下来,背对着大门整理衣衫。

    武凯笑吟吟的候着,等她处理的差不多了,这才扬声道:“进来吧。”

    时迁目不斜视的进了客厅,躬身道:“启禀佛爷,属下按照您的吩咐,一路跟踪那宋江三人到了客栈,却发现他们包下的院落里并无他人,后来询问店家,才知道另外几人今天下午忽然离开客栈,据说是出城去了。”

    这时扈三娘才晓得,原来武凯一直在等时迁回来禀报,不由娇嗔的白了他一眼,随即蹙眉道:“老爷,那宋江这么做,分明是信不过您啊!”

    “正常。”

    武凯不以为意的耸了耸肩,笑道:“若是他连这点预防都没有,也就算不得什么人物了!”

    顿了顿,他又追问道:“我让你打听的人,你可打听到了?”

    “这却不曾。”

    时迁略有些困惑的道:“属下向那店家仔细询问过,梁山一行多是些粗豪汉子,并无什么俊朗人物——若要硬说,那柴进应该是其中最为出彩的。”

    燕青竟然不在客栈?

    武凯不禁皱起了眉头,原本他让时迁跟踪过去,就是想确认一下燕青的踪迹——只要盯紧这浪子,便可以攥住李师师的把柄,有她在床头探听消息,日后再宋徽宗面前装神弄鬼,便会轻松许多。

    按照武凯的分析,旁人虽然可以抽身离开,燕青却要负责居中联络李师师的,应该依旧在客栈留守才对。

    可谁成想,燕青竟压根就没去过那家客栈!

    难道燕青另有落脚之处?

    沉吟半响,武凯也没琢磨出什么眉目,有心安排时迁去樊楼探查一番,搞清楚宋江是如何见到李师师的,可转念一想,如今已经是大年三十晚上,那樊楼怕是也早已歇业,便只好摆了摆手道:“算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时迁答应一声,正要转身离去,武凯却忽然又叫住了他,道:“对了,等初五解珍解宝护送小娘子上路时,你便也回聚贤庄走一趟,把你家娘子接到京中团聚。”

    “这如何使得!”

    时迁忙道:“解珍解宝一走,老爷身边得用的人便不多了,俺怎能为了私情……”

    “也不全是私事。”

    武凯打断了他的话,身子微微前倾,正色道:“你回聚贤庄之后,不必急着赶回京城,先帮林登万做好接收梁山水军的准备再说!另外,你暗中寻一批打盗洞的高手,将他们秘密送到京城——记得,千万莫要走漏了风声!”

    时迁闻言先是一愣,继而双眼发亮,翘着鼠须道:“怎得,佛爷莫非发现了前朝的古墓……”

    “扯淡!我现在分分钟好几百贯,还用得着去盗墓?”武凯瞪了他一眼,挥手道:“这其中缘由,等你从聚贤庄回来再说也不迟——先下去吧。”

    等时迁躬身退出客厅之后,武凯立刻反手抱住扈三娘,嘿嘿笑道:“现在没事了,咱们且先去后面松快松快,晚上也好专心守岁。”

第68章 最近比较烦() 
正月十四,年节刚刚过去不久,便又迎来了上元灯会,城中因大火带来的萧瑟景象,早已被节日的喜庆气氛冲散了大半,方一入夜,便见长街之上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端的是好一副盛世气象。

    身处这等奢靡金粉之地,耳渲目染皆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谁还会在乎那人群中瑟瑟发抖的乞儿,是否比往年多了数倍?

    却说在这一片歌舞升平之中,武府内外却显得格外低调,非但没有半分喜庆,那丫鬟小厮们还个顶个如临大敌,唯恐一个不小心,便成了国师大人的出气筒。

    没错,武凯最近心情很是糟糕,甚至比当初京城大火过后,他提出要捐献三十万贯赈济灾民,却被文臣清流们说是邀买人心、其心可诛的时候,还要恶劣几分。

    盖因他在这短短几日里,竟一连遇到了三件窝心事儿。

    首先是大年初五,武凯刚以一副慈父面孔送别了梁红玉母女,回家就发现顾大嫂偷偷在床上留了封信,说是这次离开之后,就不打算再回来了,要和梁家母女一起留在安徽,为亡夫守孝。

    不得不说,女人的心思还真是难以捉摸——明明初四晚上如同榨汁机一样,上下两头轮流上阵,吸得武凯差点*****这一转脸就又跑去为亡夫守孝去了!

    当然,这事也不是全然没有一丝征兆,这顾大嫂在床上虽然豪放,日常却从来没有主动过,更不似扈三娘那样,有事没有事都要撩拨武凯几下——不过当时武凯只以为她是床下被动、床上主动型的,现在想来,顾大嫂心底怕是一直还存着些隔膜与挣扎。

    看来这‘日久生情’的办法,也不一定总能见效。

    既然顾大嫂选择离开,武凯倒也没有强求的意思——好聚好散嘛,他在现代社会早就习惯了,最多就是心里略有几分郁闷罢了。

    可接下来的第二桩窝心事,却也和女人有关。

    自从在祭天大典上怒刷了一波存在感,又被宋徽宗封为护国禅师之后,国师悟空的名头便再一次响彻汴梁城,而且在民间传言中还颇有洗白的趋势。

    可就在此时,武凯趁火打劫睡了陈冲老婆的事儿,竟不知怎地闹到满城皆知!

    更让人无语的是,消息刚一传开,那章慧便意图上吊自尽,结果被丫鬟及时发现救下之后,也不知陈冲的管家是怎么想的,竟连夜把她送到了武凯府上,说是让武凯开导一二,免得女主人再次轻生,届时不好向家主交代。

    这下武凯更是百口莫辩了,于是一夜之间,他便又多了个‘无耻淫僧’的称号。

    更有人将他收高衙内为徒的事联系上,‘赞’他们师徒不愧是‘一脉相承’的禽兽。

    于是现在无论朝野,对武凯的评价都是‘有才无德’四个字——忠臣义士对他厌恶有加,平明百姓对他敬而远之,也只有一众奸佞和希图幸进的小人肯与他为伍。

    恼怒之余,武凯私下里琢磨着,这事十有八九便是宋徽宗的手笔。

    至于宋徽宗这么做的目的,大概有两个,一是怕武凯积攒下人望,日后难以制衡——毕竟武凯现在表现出来的能耐,已经比那林灵素、王仔昔强出许多,若是再积攒下一呼百诺的人望,那就太让人放心不下了。

    这二来嘛,他大概是想通过章慧的出轨门,彻底搞臭章家的名声,好报当年章淳的一‘言’之仇。

    可就算猜出幕后元凶是谁又能怎样?

    先不说武凯并没有任何的证据,就算手上真有证据,除非想现在就和宋徽宗闹翻,否则还是只能忍着。

    于是乎,顾大嫂刚走没几天,府里便又多了个能看不能吃,还整天寻死觅活的章慧,别提让人多郁闷了!

    以上两件事虽然让武凯很是郁闷,但真要说开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身边不缺漂亮女人,也并不在乎自己的名声是好是坏。

    但第三件事,却当真让武凯肉疼不已。

    腊月十二,没面目焦挺带着武松的亲笔信匆匆赶回了京城,信中详细叙述了红巾军年前被困杭州数日,又带着朱勔等人突出重围的经过。

    根据信上描述,红巾军守城时因为城内官军叛乱,死伤了一批士卒;杀出重围时,又被万余贼军围追堵截、沿路埋伏,虽然仗着火器护身,总算是突围成功,却也损失不少人马。

    等到了安全地带一查检,随武松、栾廷玉南下平叛的两千红巾军,竟足足少了将近一半!

    其中更有赛叔宝酆泰、镇三山黄信、铁笛仙马麟、丧门神鲍旭、以及宋雄五员将领先后阵亡——可以说是红巾军成军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当时武凯足足把那信看了三遍,又问了鲍旭信中未曾言明的细枝末节,然后在客厅里足足骂了半刻钟,大半是在骂武松,小半则贡献给了栾廷玉。

    从这次杭州一役的情况来看,非但武松不适合担当军中主帅,便是那栾廷玉也缺了几分临场应变的能力。

    不说别人,若是换了武凯亲自率队南下,见贼人大队人马来势汹汹,己方又明显实力不济,肯定会选择避其锋芒、战略转移——反正红巾军在杭州毫无利益可言,再加上军中有朱勔撑腰、朝堂上有武凯、童贯做主,完全没必要在这里死守。

    即便不得不死守杭州,武凯也不会只顾着自家阵地那一亩三分地,而是会先把全城的兵马都掌握在手中——还是那句话,既然军中、朝堂都有人撑腰,便是临时篡权又有谁敢说什么?

    再说最后突围时,那贼人以摩尼教信徒为根基,其中迷信鬼神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