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自己的笑会伤害到他,李牧赶紧说道,“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而已,老师的笑是善意的笑,并不是在嘲笑你,你刚才的回答很好,值得所有人学习,你是你父母的骄傲!”
“真的吗,老师?”
牛逮住似乎真的没有在意大家的笑,颇有些认真地向李牧确认。
“当然,如果以后你能继续这么优秀下去,你不但会是你父母的骄傲,也会成为书院,成为大唐的骄傲。”
第八十三章 酿酒技艺()
得到李牧肯定回答的牛逮住异常兴奋,指着左右两个同桌喊道,“拴住,圈住,你们听到了吗,先生说我是父母的骄傲,所以我才老大,你们以后都得叫我哥哥。”
李牧再次笑喷了,牛逮住,牛拴住,牛圈住,靠,你们确定你们三个是来学习,不是来搞笑的吗?
想想一下某日黄昏,小伙伴们正在河滩上戏耍,忽然远处传来吆喝声,“逮住,拴住,圈住,赶紧回来吃饭了。”
这画面,李牧想想也是醉了。
屏住笑,李牧看了那两个人,两人也是一身补丁衣裳,脸上还沾了泥巴,但细细一看,三人长的很像,应该是三胞胎,大约跟自己同岁。
其他两人似乎也认可了他这种说法,不知该如何反驳,左边那个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话,“你不好高兴太早,今日先生表扬了你,我们就认可你是大哥,但这只是暂时的,若以后我牛拴住得了先生的表扬,而且比你的表扬要大,那我就是你们大哥!”
右边的牛圈住也不敢落后,开口道,“就是,就是,以后咱们谁的成绩好,得到先生的表扬最多,谁就是大哥。”
听了三人的争论,李牧有些无语,这老大还能轮着当的,你们爸妈知道吗?
不过三人的争辩也给了李牧一个警醒,想要激发大家的学习激情和创新能力,必要的激励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但要等老杜回来仔细探讨探讨该用何种奖励方式。
李牧走过去抚摸了三人脑袋,虽然他们跟自己差不多一般大,但李牧却没发觉有一丝不当,这三人在他眼里就像是一块上好的璞玉,纯天然,未经雕饰,就看自己以后能把他们变成什么样了。
“好了,你们都是最优秀的,不要再争吵了,都是亲兄弟让人家笑话,俗话说的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只要你们齐心,努力钻研,以后都会成为学院的骄傲。下个月书院的食堂就要建成了,看你们家里也不太宽裕,就在食堂里吃饭吧,不用花钱,不过要是你们表现不能让我满意,那可就要赶出学院了。”
这个承诺似乎很诱人,三人顿时如寒蝉般止了声,一炮三响的确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尤其是对于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来说,尽管家里的饭食优先供着三人,但还是不能让他们完全吃饱。
李牧走回到讲台上,“也许你们现在会在想,我在讲酿酒的事,为何讲到了水上。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特性,所谓酒就是酒精跟水的混合物,祖先很久之前就发明出用粮食酿酒,江统在《酒浩》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云杜康。有饭不尽,委徐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因为粮食中大多都有水分,而且很高,所以酿出的酒度数很低,也就是酒精的占比很少,喝起来没有味道,想要酿出来好酒,就要想办法提高酒中酒精的含量。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有想法可以举手。”
话音才落,牛家三兄弟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其他同学也有举手的,但李牧想要证实一下三人是不是都有天赋,就提问了牛拴住。
牛拴住站起身回答道,“可以把酒放在那个类似茶壶的容器里加热,把茶壶里水变成蒸汽,水减少了,那酒的度数就变高了。”
貌似很合理的答案,李牧笑着让他坐下,又问了牛圈住,两人的答案一样,又提问了其他人,也都是这个答案。
李牧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到底他们还是唐人,要是在妖孽下去,自己这个穿越者可就没有一点优势了。
“大家的思路都没错,但酒精这东西沸点要比水低,也就是说相同温度下它的蒸发速度要比水快,所以我们只能把酒从水里蒸发出来。有些东西现在条件所致,无法向你们演示,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酒精的沸点是78度左右,水的沸点是100度。现在我跟你们演示一下蒸馏酿酒。”
学生们都还好,在他们眼中先生李牧是神一样的人物,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在工匠眼里,李牧这话有夸张的成分。
这些工匠在各自的行业都是佼佼者,手艺早已炉火纯青,但想要对这门手艺进行强化改造,只能说很难很难,同理,酿酒也是如此,酿酒对于庄稼人来说并不算难,用发芽的谷物做成酒曲,放进蒸煮过的粮食里,这就是最原始的酿酒方法。
提升酿酒技艺,这话如果是从一个年过五旬的老酒师口里说出来,多少会有点可信度,但从李牧这个总角小儿嘴里说出来的确让人讶异。
但李牧那种闲淡自若的表情总让他们他们产生一种莫名的信任。只见他搬出一坛酒,用玻璃杯盛了一大杯,找工匠们上来尝了尝,纷纷喊道好酒,让李牧狠狠鄙视他们了一回,这酒度数也就十五度左右。
虽然没有测试酒精度数的试纸,但可以用数学方法大概算出来,水的密度是1,酒精的密度是0。79,体积重量一测,就能算出来了。
把玻璃杯里的酒倒进茶壶,温度计放进水里,不与茶壶接触,避免温度过高温度计爆掉。壶盖密封好,然后开始加热。蒸馏提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酒精的沸点比水低,用火把酒水混合物加热到78度左右,水里的酒精就会沸腾,挥发成蒸汽的速度比水要快,蒸汽冷凝后酒水的浓度要远远大于之前。
茶壶里有一个篦子是特制的,孔下大上小,蒸汽能够很容易穿过孔升腾起来,但凝成液体后就很难再流下去,只能顺着篦子里的沟壑流到壶口,从壶口流到玻璃烧杯。
了五分钟左右第一滴液体从壶口流出,然后析出的速度不断加快,看温度计的读数到了79度,就让人把火关小,稍有下降就再把火开大,让温度一直维持在这个范围内。
第八十四章 学生们的质疑()
很快清澈的酒液汇流成河,从壶口咕咕流出,烧了二十分钟,李牧让人把火撤了,把烧杯里的酒倒了一杯,尝了一口,醇香无比,看这度数差不多得有五十度。
在谷州教李大酿酒时候因为没有温度计,火候不好控制,蒸馏出来的酒度数只有三十多度。
一帮工匠闻到了酒香,一个个馋的不能行,纷纷围上来,一人倒了一大杯,才下肚就感觉肚子里如同着了火一般,才喊了一个爽字,噗通一声就醉倒了四五个。
电视里古人喝酒都是用碗,那是因为当时的酿酒水平低,酒精度数也只有十几度,跟啤酒差不多,但李牧这可是快五十度的高度酒,哪能这么喝。
让人把喝醉的几个人扶下去休息,然后对李尚说道,“师兄,茶壶里剩下的酒千万不能喝,等会儿直接倒了吧。”
“为什么?我闻着挺香的。”
酒跟铁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但是这酒里有水,水可是会和铁发生氧化反应的,可李牧不知道该怎么跟他解释,只好说道,“煮过的酒有毒,喝了会出人命的。”
这个解释很牵强,毕竟天冷时很多人都会把酒温热了再喝,也没见有人中毒的,但李尚没有太多犹豫,不等茶壶完全冷却,找了一块湿布垫着把壶里的酒给倒掉了。
这一茶壶酒少说也有五斤,最终蒸馏出来的酒只有不到两斤,差不多50度的样子,在后世这度数不算高,但在唐朝这是一个刷新历史的数字。
“你们都看明白了吗?”
学生们倒也诚实,很多人都摇了摇头。
李牧和蔼地看着他们说道,“没看明白也没关系,业余时间可以到酒厂去帮忙,李大叔叔会教你们的。”
酿酒厂已经建好,规模不算宏大,但也不算小,毕竟富余的粮食不多,盖的再大没有粮食也没用。
这堂课格外长,已经到了下午一点,学生们也没有喊饿,还在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课,李牧很上瘾,很享受这种感觉。
“同学们,如果我告诉你们酒精的密度是0。79,谁能计算出烧杯中酒的度数,也就是100毫升酒中有多少酒精?”
话音才落,牛家三兄弟就涌了上来,拿出自己的烧杯量具。这是书院统一发的,为了方便学生们学习,书院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套量具,测量液体体积的烧杯,测量长度的直尺,测量角度的半圈曲尺等等。
用烧杯倒了100毫升的酒液,放在称上称重,接下来就是二元一次方程,水的体积加酒的体积等于100,酒的体积乘以密度加水的体积乘以密度等于称重。
很快结果就出来
了,47。5。
这个结果有误差,但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
李牧让三头牛回到座位上,没有过多的表扬,不忍心让学生们继续挨饿,喊了一声下课,学生们才恋恋不舍地开始收拾书包,准备去吃饭。
下午的时候,学生们来到了酿酒厂,看到酒厂里的温度计很是好奇,有人问李牧温度计的原理,他回答说是热胀冷缩。
那学生又问什么是热胀冷缩。
李牧解释道,热胀冷缩就是所有的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变大,直到融化,而受冷时会缩小,凝固。
一旁的牛逮住嘿嘿一笑,道,“老师你说的不对,那鸡蛋为何加热以后反而会凝固呢?”
“……”
牛拴住也不甘其后,“我也觉得老师说的不对,我家的水缸里水不满,第二天因为天冷结了冰,冰花都冒出了水缸,把水缸撑破了,说明水受冷时体积会变大!”
这问题一下子让李牧蒙了,不是回答
不上来,而是不知该如何回答,难道要告诉这些没用一点物理、化学基础的小伙伴们,鸡蛋是由悬浮在水分子中的球状蛋白组成,这些球状物之间由链状结构相连,它们之间带有电荷,电荷的互相排斥使它们相互之间无法聚合,这样鸡蛋中的蛋白质以稳定的结构漂浮在水中,看起来跟液体似的。随着鸡蛋被加热,这种链状结构被破坏,蛋白质之间的电荷也随之消失,这样蛋白质之间不再互相排斥,它们就开始凝结成一团,这些凝结的蛋白质之间形成了新的链状结构而将水分子锁在中间。所以,鸡蛋随着加热就慢慢地凝固了?
他们至今还活在天圆地方的世界中,宏观的世界还没有看清,就教他们如此微观的东西,这不是扯淡吗?
但他也不能就这么被小学生们打败啊,一人脑袋上拍了一巴掌,“臭小子,好处不学,尽学点坏心思,想挖坑给老师,让老师难堪?可能未来有这么一天,但现在,你们还是太嫩了。虽然你们的问题很刁钻,但也证明你们是一块好胚子,学科学就是需要你们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的确,热胀冷缩中水似乎是个列外,在4度以上的温度下热胀冷缩,在4度以下的温度则会冷胀热缩,你们也许观察到了,冰能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它的密度要比水小。
这并不是说水不符合热胀冷缩的定理,而是因为水中有一种叫氢键的东西,在温度下降的情况下,氢键会急剧增加,导致水的体积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你们刚踏进科学的门槛,现在有很多不解之谜很正常,随着你们学习的深入,这些不解之谜会一点点的解开,而解开的过程会有危险,也会有坎坷,但更多的是惊喜和成就感。”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牧没有讲新的课程,而是一直在巩固温习,多快好省是不科学的,过多的追求快行不通,填鸭式拔苗助长的教学让后世的学生深受其害,李牧自然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闲下来的他反而有点不适应,忽然间有点想念老杜。他去长安已经快三个月了,至今未归,毕竟是李二的老师,即便有再多的隔阂也剪不断这丝牵连。
自从老杜病情好转,就被李二接到了宫中,一来叙旧,二来……
感谢419026394190263922美女的打赏,寒潮来袭,大家注意保暖,顺便求一下推荐和收藏!
;
第八十五章 最深刻的第一次()
李二朝中名臣何其多,但都不够交心,杜老爷子从他牙牙学语就开始当他的老师,跟乳母一样都是他最亲的人,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李渊。
他自己也曾发过感慨,宁居茅檐下,勿生帝王家。帝王之家父子多嫌隙,兄弟阋墙,人情冷若冰霜。何似民间,父子舐犊情深,休戚与共,兄弟休憩斗室,相濡以沫!
这话不假。人对自己的第一次格外在意,生孩子这事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帝王之家,这三妻四妾,后宫繁多,生的儿子女儿多到皇帝本人也记不起来。
但皇帝也有第一次,也就是他的大儿子李建成,感情尤其深厚,以至于李世民优秀到令人发指也没能得到他的欢心,最终导致了玄武门血案。
老杜现在也想开了,李二当初选择这条路也是无奈之举,只能怪造化弄人。这些时日在宫中跟李二这头猛虎交谈甚欢。
关于天下大势,不用老杜多说,李二看的最明白,他想知道的就是民生,最真实的民生。
老杜这些年一直在洛阳,远离朝堂,看到的最真实,一一向李二回报,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农业仍旧是一大难题,蝗灾过后,天佑大唐,连着两个丰年,加上人口急剧减少,这才勉强够吃,但随着人口再次暴增,粮食问题堪忧,幸好李牧那小子带来了高产的祥瑞粮食,如果可以大面积推广,粮食的矛盾能缓解不少。
但李二没有答应,说要试种两年,两年后再大面积推广。老杜知道李二的担心,万一这庄稼有问题,那这天下可就乱了,吃不饱饭,什么君臣,什么礼仪,全部都要靠边站。
不过粮食矛盾暂时没有很突出,老杜也不想跟李二争执,毕竟这事谁也没错,李二求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