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听的云里雾里,但张掖似乎抓住了主旨,煤毒能够提高炼钢效率。而且这玩意跟自己有夺子之仇,自己一定要看清它的丑恶面目!
李牧从来没有小看祖宗们的智慧,把道理说给他们,然后就不再插嘴,材料学上自己是个小白,接下来的路就让他们去摸索吧。自己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创造出一个革新的环境,待遇从厚了给,生活条件也是最好的,如果出了意外,以当前俸禄为准直发四十年!
感谢419026392美女的再一次打赏!!!
;
第六十九章 个人所得税()
农学院是跟冶金学院一起成立的,民以食为本,农桑李牧自然不敢忽略,在庄子里他就一直教这群孩子农事,各种作物需要的肥料以及来源,现在的工业水平还不能提炼,但至少知道该上什么。【 】
其实古人也大概知道该给庄稼上什么,只是没有成体系而已,农人常说一颗红薯一把灰,一把灰就是草木灰,钾肥。人补桂圆和蜜枣,地补河泥和粪草,河泥里多鱼骨,富含磷元素,粪不用说,富含氮元素。
李牧让人在山上开出两片荒地,一片由学生们种,另一片由庄里人种,等到秋后比赛一番,看谁的收成更好。
对此,庄稼人无不嗤之以鼻,你们这群娃娃还是专心读书吧,庄稼事你们可侍奉不来。
李牧现在也算是个小领导了,县男爵位,统领三百户人家,可惜李二没有给他划分封地,意思很明显,爵位朕给你了,农户也分给你了,如何养活他们就看你的本事了,你既然能规划出如此恢弘的大学,想必这种事还难不倒你。
从老颜那里买过来的庄子,李牧保持原封不动,除了分给庄子里立功的家仆,剩下的都由哥哥来耕种。
至于这三百户人家,李牧全部都安置在邙山上,规划好的地方劈出良田,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这芦苇若是敢多砍一棵,揍十板子!
如此一来,庄户们无不怨声载道,这么算下来一个人只能分到十亩永业田,五亩口分田,宅基地更是小的可怜,不到五分,若是家里丁口众多,挤都挤不下!
自己怎么摊上了这么个庄主,简直不让大家活下去了!
有性子烈的,直接扛着扁担堵住了李牧的去路,要让他给个说法,原本应该有三十亩的永业田只有十亩,十亩的口分田少了一半,一亩的宅基地也少了一半,不给大家活路!你不给活路,我就不认你这个庄主,虽然你是陛下亲封的县男,但把老子逼急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然后提刀到官府自首,即便偿了命,大家伙也会为我歌功颂德!
呦,难得碰到个有勇有谋,大脑清醒的,那个想要丢鸡蛋的,你家很富嘛,你敢丢到老子身上老子就把你家母鸡给宰了!
再小的官也是官,被李牧一瞪,那人杵在原地,不敢动作。
李牧到底也是乡野村夫,勾着那汉子的肩膀在地笼上坐下,“大叔,都是一个庄子里的,窝里斗算怎么回事,有什么话可以好好说。”
见他没有一点官架子,加上还是一红口白牙的少年,那汉子也不好意思再咄咄相逼,一屁股坐下直道,“小少爷,你尚年幼,可能对农事不太清楚,不是我们要造反,只是你这田地分的太少,实在不够养活这一家子。一口子一天得吃一斤面,一年就得365斤,十斤麦子只能磨七斤细面,这一年就得520多斤麦子,一亩良田即便丰年也就三百多斤的产量,还要交五成的租子,家里十几口人如何过的下去!”
怪不得会派他出来做代表,面相淳朴,心思活络,还是个读书人,这算术却是不错。
“大叔,你算的一点没错,但我在告示里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咱庄子的口分田不用交税,永业田也不用交税,只收一门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这是什么东东,皇帝新颁布的税种??
“通俗的讲,若是你家有人到工厂里做工,挣了工资,就要交两成的所得税。”
这个税率听起来好像很高,但要考虑到这时候农税才是主体,李牧免了他们的农税,让他们没有生存的顾虑,这可比当初西方的圈地运动仁慈的多。
“到工厂里做工?这不是自降身份吗!”
“……”
都是被统治者教坏了啊!
李牧一阵无语后,只能苦口婆心地劝化道,“大叔,你是个明白人,让我来你给你算一笔账。现在洛阳城的麦子是三文钱一斤,一亩地算三百斤,就按你之前在洛水畔的30亩良田计数,一年收入也才二十七贯,你家的小孩不算,十个大人均下来才不到三贯,但若是来学院的工厂做工,普通工人一个月也能拿个二百文钱,但凡有点手艺的一个月五百文钱妥妥的,而且工厂里还有假期,每年农忙时节都会放工人回去收庄稼,平时除草的工作女人们也做得来。划算不划算,大叔你心里自然有数。”
那汉子掐指一算,可不,即便交了那两成个人所得税,一年也能多收入二十贯钱,心里不禁一喜,“小少爷此话当真?”
“不能再真了,你若是不信我可以先预支工资,月初先按二百文的底数付了,等到月末账房算出实数再多退少补。”
一件事当你看起来稳赚不赔的时候,那这事十有八九暗藏猫腻,曹仁哪会不知,“我们只需要出些体力就能拿到二百文的工钱?”
果不其然,听了他的疑问,李牧淡然一笑,“想到工厂里做工只付出汗水是不行的。”
曹仁心里不禁咒骂李牧,这人真是祸心暗藏,不知道肚子里是什么坏水儿。
“想要到工厂里做事,首先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培训期间只有五十文钱的补助,等大师傅认为你们合格了,你们才能正式上岗,而且业余时间都要参加学校的培训,识字是基础,算术得及格,职业技能必须优秀。”
他愣住了,原本以为李牧会有什么苛刻的条件呢,哪曾想竟是要大家进学堂学习,这算哪门子要求,简直是恩赐啊!
百姓家的孩子有几个能进私塾学习的,即便进去了也会因为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被赶出校门。
“那
我家牙子可以去你的学校学习吗?”
“当然可以,只要满七岁都可以送进来,若家里有三口人在工厂里做工,就可以免学费和书本费。”
“好,好,我这就回家带几个兄弟去你的厂里报道!”
第七十章 神赐之物()
见曹仁兴高采烈地回来,一众百姓围了上来,“曹先生,庄主怎么说?”
曹仁直接把李牧的话转达给大家,“咱们这新庄主可是个大好人,菩萨转世啊,虽然这地少了点,但不收税,而且还要建学堂让娃子们免费读书。”
话如此一说,场下炸开了锅,曹仁也有些头皮发麻,我,我,还没说完呢,你们怎么就跟疯了似得,想要免费读书,每家得有三个人到学院的厂子里做工……
可惜,没人再听他啰嗦,还没说完,都纷纷往家跑,城里的私塾只有三十五个座,庄主即便建设了书院,也就能招收五十多个,这全庄上下的孩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要是送晚了可就没有位置了。
不到两个时辰,学校门口就车水马龙,人头攒动,都是送孩子上学的,看了登记本,足足有九百一十二人,年龄大小不一,有五六岁的稚子,有七八岁的童子,有十一二的少年,甚至还有十五六的后生。
一番好言把五六岁的劝走,这么小该是天真烂漫,尽情玩耍的时候,太早进入学堂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反而不美。
七岁是最低下限,初步计划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即可完成学业,接下来既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到工厂任职。
童子的学期很长,但年长一些的理解能力比较强,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小学一二年级课程只设语文和算术,三年级增加社会,四年级增加自然,五年级增加手工。
语文不必说,识写汉字,背读文章,算术从最初的加减,到乘除,到混合,到应用,基础必须牢固,社会学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等常识,遵循幼童的认识规律,让他们从认识周围社会开始,进而认识大唐和世界,逐步扩大认识社会的范围,地理部分由李牧负责编写,其他部分由杜功书领衔,河洛书院的其他先生共同编写。
自然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建立最初的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为以后的物理化学奠定基础。
手工课是自然课的升华,李牧犹记得当初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用塑纸板做出的模型飞机从山坡上飞下河滩时,内心的那种激动!
科学是一门讲究实践的课程,所以李牧打算把它单独列为一门课程来学,在这个时代做个简单的水龙头都算是了不起的发明。
这是个落后的时代,但也是创造的时代,那颗苹果可以砸中牛顿,也可以砸中张三李四,跳动的茶壶盖可以启发瓦特,也可以启发王五赵六。
华夏从不缺少聪明人,缺少的只是发明创造的环境,李牧想做的就是创造出一个激发人创造思维的大环境!
教科书是现成的,身为华夏最高学院的院长,大部分的小学教材也需要他审稿、定稿,电脑上有备份,只是需要他抄写出来。
最终李牧只招收了五百名学生,一年级的孩童占了大数,识字的会算数的只有不到一百人,分到了三年级。
家里的五十个学生虽然只学了半年,但因为都是王世充一派的罪臣之后,天赋和后天教育都还算不错,学习进度很快,加减乘除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一点难度。
李牧开始尝试着教他们一些最简单的物理现象。今天要讲的是水的能量,被他聘来的工匠师傅也都进来旁听。
学生很多,他的教学方式也很特别,带着队来到山腰上,这里有一眼神泉,每到夏天的这个时候井里的水就会喷出来。很多和尚道士都会在此做法,妄言这是他们求来的圣水。
李牧已经把水神庙拆了,里边的两个道士也被他撵走,原本还想感化他们,让他们来书院里教书,哪知人家不领情。这些道士虽然害人不浅,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水银,火药这些东西可都是他们发明出来的,可以说每一个会炼丹的道士都是一个入门的化学家。
“你们可知这井里的水为何会往上冒吗?”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不久有一个年长的工匠说了句,此井乃天赐神泉,每至临夏,道法普生,神水激射,仿佛瑶池佳酿,喝一口即可祛百病,健身体。
话音刚落,场下纷纷附和,这可是神道乞求苍天赏赐给百姓的神水,去年那谁谁已经病入膏肓,就是喝了这儿的泉水起死回生的。
李牧心里有些悲哀,这时候的人还是太淳朴了,一件子虚乌有
的传说就让他们深信不疑,肯定是无良道人作怪,大肆宣传的结果。即便真的有这事,那也跟这泉水没有半毛钱关系。就像有人吃东西噎住,即将殒命的时候踩住一块香蕉皮滑了一跤,那东西从食道里摔了出来,逃过一劫,难道说这香蕉皮就是神赐的东西?
还是信仰在作怪,碰到不能理解的自然现象都会扯在神鬼上,这也不是东方人的专利,在西方表现的更离谱,动不动就把人绑在十字架上火烧。
他没有在这件事上闲扯,而是直接让人抬上来一个物件。一个一立方左右的的蘑菇型木箱子被几根三米高的钢管撑着,箱子下接着几根竹管。
后世人一眼就能认出,这不是个小号的水塔吗!
但唐人可不识得,一个个脸上都是疑惑的模样。
五根竹管最低的一尺,最高的三米,跟木箱一般高。李牧提起一只木桶打了一桶水倒进木箱里,很快连接木箱最矮的那根竹管冒出了水,第二根也冒出了水,第三根,第四根都冒出了水。
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最高的那一根竹管也流出了水。
场下人都愣住了,尤其是那群工匠。
这不科学啊?
让他们愣了好一会,李牧才咳嗽了两声打断了他们的沉思,开口问道,“还有人觉得这眼泉水是神赐之物吗?”
第七十一章 拜师()
大部分人都不做声,他们隐隐约约觉得这个实验跟喷泉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却又不知相似在哪里。
李尚是做土木工程的,已经有了初步的物理启蒙,只是没有系统的教育,但李春的聪明才智他也遗传了不少。他从人群中走出来,走到水箱旁边,问道,“李牧先生,我可不可这样理解,就是你这个水箱的高度有多高,就能把水箱里的水压到多高?”
果然是聪明人,而且也不再叫李牧小子,一声恭敬的先生让李牧好感顿生,“是的,这是水的一种特性,也可以说是液体的一种特性,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始终能够维持在一个水平高度,您是做土木工程的,平时一定会频繁的测水平高度,若是地平平整,而且没有倾斜还好,但一旦地坪没有打好,测出来的水平高度就会出问题。”
“是极,是极,因为这事我可没少被骂,但我也十分无奈,难道先生有解决之法?”
“当然,刚才我说了水有一种维持水平高度的特性,这种特性被叫做液面水平,也就是说水在联通器中始终会保持同一个液面高度,这眼泉水就是这样形成的,整座山就是一个u行联通器,如果山里的地下水高度跟山顶一般高,那么你在山的任何一个位置打井它都会喷射出来,形成自流井。根据这个原理我做了一个水平仪。”
在李牧的示意下,家丁抬上来一个盒子,打开,里边放着一根长达十几米的枯黄色管带,很多褶皱,两端接着两根透明的玻璃管。
因为没有塑料软管,李牧只能用牛肠子来代替,而且只能偷偷的,这时候杀牛可是大罪,即便牛是病死老死的,你也只能恭敬地埋了,要是敢动刀子,一旦被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