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师唐-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吃罢饭,临走的时候,颜老爷子叫住了他,“明日我去你家听你讲课,若真的如你所说,老夫做主,你这庄院修葺全部算在老夫身上,算是给你的奖赏了。”

    这话中听,李牧笑的真诚,深深作了一揖,拜别。

    至今,李牧还没行过跪拜礼,不习惯,也不情愿,可惜这种坚持撑不了多久,他有预感。

    他不是一个大无畏的人,尊严和生命,他肯定会选择后者。

    翌日,不到四时,杜老先生就在颜刺史和颜寻梅的陪伴下来到了府上,学生们正在做俯卧撑,见老先生有些讶异,李牧赶紧解释道,“这叫俯卧撑,是一种锻体操。”

    听闻杜老先生没有吃饭就过来,赶紧让人上了早餐,香浓的豆浆加油条,中国人最经典的早餐搭配。

    豆浆从汉就有,只是外边打的豆浆没有李牧家的香浓,还多渣。

    “豆浆,油条乃平常吃食,为何你家的吃起来香软许多?”

    颜老爷子祖上就是磨豆腐的,对豆浆不陌生。

    “磨的精细而已,先用大磨,再用小磨,后用密网过滤。”

    “败家子儿,亏得蝗灾已过去两年,不然这这种吃法儿,本官砍了你都是轻的!”

    这话不假,这时候生产力低下,杀牛是大罪,蝗灾的时候连酒都不许酿,何况他这种吃法,而李牧也感觉冤的很,这精细的豆浆平时都舍不得喝,也就杜老先生来了才有,你也是沾了老爷子的光,再说,这剩下的豆渣老子又没浪费,掺点白糖,放在坛子里发酵,然后兑水浇地,这可是上乘的肥料,比粪便好几倍。

    知道李牧不服,颜老爷子也不给他申辩的机会,沾了油的手也不洗,直接抹在头发上,让李牧好一阵鄙夷。

    “吃也吃了,喝也喝了,准备开始课业吧,希望你讲课的心思也能像磨豆浆一样玲珑。”

    推荐收藏快到碗里来,这是小牧最奢侈的幸福,还望各位书友成全,嘿嘿!

第三十章 万木之源() 
见两人都已等不及,李牧让学生敲响了上课钟,平常都是四时上课,今日早了一刻。学生都已到场,李牧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农学二字,然后从桌上的袋子里抓出一把麦子,看着学生问道,“同学们,你们可知这种子是如何长成一棵麦苗?”

    这些孩子大都是王世充一派官宦的后人,因为人口凋蔽,李二才没有斩草除根,把他们交由洛阳户部管理,挂在西市售卖,从七岁自立开始就被要求参与官田耕种,对农耕还算谙熟。

    见大部分学生都举了手,李牧挑了一个瘦弱的学生,“庚子,你来回答。”

    庚子站起来,稍显怯弱,轻声说道,“八月末,挑良种,耕于墒地,经冬休眠,翌年春来,浇之粪汤,夏初可收。”

    听了他的答案,李牧微微一笑,道,“你所的也对也不对,你答的是麦子的耕收过程,是宏观层面的问题,我问的是麦子如何生根发芽,属于微观变化,我的问题你可以理解为,一粒麦子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发芽。”

    “需要阳光。”

    李牧点了点头。

    “还需要水。”

    不错。

    “也要土壤。”

    李牧示意他坐下,“同学们,种子生长是不是必须要在土壤中进行呢?”

    一句话让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土壤是万木之源,庄稼生长怎么能离了它呢。”

    连旁听的杜老先生也有些纳闷,是啊,这庄稼生长怎么能离开土壤呢。

    李牧见关子卖的差不多,拍了拍手,几个丫鬟端进来三个盘子,盘子都用红布遮着,不知里边是何物。

    他先掀开了最左边盘子的红布,红布下盖着一个小玻璃缸,缸里装有水,水里漂着几粒麦子,麦子已经发芽,长出了嫩绿的幼苗。

    事实胜于雄辩,但还是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老师,麦子虽然可以·在水中发芽,但没有土壤的滋润,必不长久,成不了庄稼。”

    有疑问,很好,笑着让他坐下,又掀开了第二个盘子,仍旧是玻璃容器,盛有水,水里长着一排绿油油的麦苗,高约一尺。

    一众学生看到这一幕,都不做声,但脸上都是一副震惊的模样,杜老爷子也不例外。

    不等学生多想,李牧又把第三个盘子揭开,同样是盛水的玻璃容器,而这里的麦子已经接穗,几近成熟。

    原本这些麦苗是种在陶罐里的,溶液是李牧精心调制出来的,草木灰,鱼骨粉,发酵后的豆渣,外加一点自己的童子尿,这一世还没用过,应该算是童子吧……

    昨日在卡伦的帮助下做出玻璃后,李牧就让工匠赶制出了这几个玻璃容器,把麦苗移植进去,便于学生观察。

    “庚子,你现在有什么话要说吗?”

    庚子跟李牧一般大,脑子活络,可能因为身带奴籍,十分腼腆。

    “老师,我知晓了,麦子生长不是离不开土壤,而是离不开土壤中的养分。”

    李牧表扬了他两句,让他坐下,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字,氮磷钾,学生们不认识,杜老先生也不认识。

    给三个字加了拼音声调,学生们跟着念了几遍,旁听的杜功书和颜正纲都是一头雾水,啥,啥,这都是啥!

    也难怪,拼音是舶来品,近代才有的,这时候先生蒙学用的是反切法,就是用汉字来为汉字注音,如米的发音为木衣,这方法太过晦涩,甚至有些字没有发音,如丢,还有一些字,注音比字本身更难。

    读完,又让每人抄写十遍,自己走下讲台,拿了两本拼音表给了两人一人一本,说这是他师傅编写的新注音法,简单易学,而且新版的注音字典正在印制中。

    不出意外,两人又对李牧虚构的师傅表示了敬仰,能想出这种注音法,神人也!

    李牧没有跟学生将何为氮磷钾,这是粗粗告诉他们,氮肥能让作物花繁叶茂,钾肥能让作物枝干壮硕,磷肥能让作物根系发达,氮肥主要来自粪便里的尿素,钾肥来自草木灰,磷肥来自骨灰。

    其他的就让学生自己摸索了,他不敢小看古人的智商,著名的唐三彩到后世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烧出来的。自己帮他们把门推开就行了,至于他们能在门里发现什么,就全凭各人心智了。

    一堂农植课结束了,学生们都没有下课,还在奋力疾书记录这堂课的要点和心得。

    杜老先生端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讲桌上那已经接穗的麦苗,那麦苗非常稠密,比庄稼地里的要稠三倍,但麦穗却比庄稼地里长五成,这样算来,一亩地的收成是普通庄稼的五倍,超过了一千斤,这数字让他有点窒息,小麦亩产超过一千斤,天下还会有饥馑之灾!

    李牧打断了老爷子的臆想,说要带他去吃午饭,哪知被他一顿臭骂,这课业讲的好好的,为何不继续下去,这才五时,吃哪门子的饭!

    学生初学不易,不能想吃饭一样蒙灌,不消化等于零,一番解释老爷子才放过他,一路上还不断问他,寻常的庄稼地里的麦产能否种的这么稠密,产量能否超过1000斤。

    很难,这是李牧给他的回答,后世你家种小麦如果亩产不到1000斤,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但这时候想要达到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来没有良种,二来没有专门的肥料,三也没有便利的水利条件,都是看天吃饭。

    不过老先生对这个答案很满意,很难,那就是有可能,追问道超过六百斤有无可能,李牧只能告知他,如果不遇到天灾人祸,应该是没问题的。

    听到了肯定答案,老爷子一心要让他到农机司任职,吓的李牧直冒冷汗,前世自己当了院长处处受制,那种难受劲不足为外人道也,想想也是,能混到院长的哪个不是四十好几,自己一个毛头小子能不遭人怨吗。

    再说自己的性子就不适合当官,爱凭喜好做事,这是当官的大忌。

    幸好杜老爷子也非糊涂之人,知道他十二三的少年到了农司太突兀,也便不再强求。

第三十一章 丁缓后人() 
见老先生一脸遗憾,李牧安慰说自己准备印制一批农书,书里会详实地记录小麦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只要按书中所载农种,产量达到六百妥妥的。

    印,赶紧印,花费全由老夫担当,印的越多越好,最好能把老夫印的倾家荡产,老夫就能笑着走了!

    这是个大无私的人,可能是蝗灾时那场见闻对他的触动太大。

    这种圣人需要李牧真心仰慕,但却没了机会,因为败兴的人来了。

    “李牧,李牧,燕鸣楼开张了,我已经订好了位子,赶紧走,晚了仙儿就要被人抢走了。”

    不是别人,正是侯大公子。

    进了堂屋,也不细看,拉了李牧就要往外走。

    “劣徒,见了为师既不拜礼,也不问好,平时教你的礼数都喂了狗不成。”

    多么耳熟的声音,转身一看,可不正是杜老先生吗,膝盖一软,赶紧匍匐在地,“先生息怒,朔儿来的鲁莽,没有看到先生在此,请先生责罚。”

    侯杰生在朔方,那里是他老爹一战成名的地方,他的小名就取自此地名。

    这么大一坨肉说跪就跪,李牧又是一阵唏嘘,不过还算能理解,古人重师,师者如父,跪了也就跪了,但心里总是感觉怪怪的。

    “今日怎不去上课?”

    我靠,原来是逃课出来的,还在这里撞见了校长,出门肯定没有看黄历。不等侯杰辩解,杜老先生直接怒斥道,“还不赶紧回去跟魏先生道歉。”

    一顿呵斥,侯杰头也没敢抬,退出了庭院,才转身跑走。

    杜老爷子又黑着脸看着李牧训道,“小小年纪,有精力多做些学问,风月之地还是少去为好,端端一个好儿郎,别自毁名声,待你束发,老夫做主为你寻一门好亲事。”

    这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老子连燕鸣楼在哪都不知道,那里的姑娘长什么模样也未曾见过,要是生的丑陋……,呸呸,生的好看也不成啊,黄花大小子的,找也要找个清白人啊。

    “小子谨记先生

    教诲。”

    “但愿如此,明日我让

    净儿过来监督你,尽快把你那农学整理成册,印制出来,以解百姓之困。你那新作物也多费点心思,如产量真有那么高,十月老夫就到长安觐见皇上,进行大力推广,有此大功,封个县男还是不成问题的。”

    “先生莫要如此,小子只想安安静静地把家师的学问传承下去,一旦踏入宦海,掣肘良多,反倒不美,小子贵有自知之明,生来桀骜,心气通直,进了官场估计粉身碎骨都是幸运。”

    杜老先生也知其中利害,但不通过皇上,这事谁能推行下去呢。

    “也罢,也罢,管不了天下,但洛阳府老夫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只要你不作大恶之事,都可以来找老夫,找净儿也行,他是老夫的孙儿,做的了主。”

    吃了中午饭,杜老爷子就离开了,刺史大人说明日就会派工匠过来帮助李牧修葺庄园,他有何要求都可以跟管事说。

    看来这堂课业颜大人十分满意,听说明日还是农植课,就非要派农机司的官员来旁听,刚想拒绝,刺史大人就瞪了他一眼,老夫所派之人也是做事的,我会嘱咐他只带眼和嘴过来,官服留在农机司。

    这还差不多,若是派个官混过来,指手画脚的,烦都烦死了,哪还有心思讲课。

    送走了两位长者,李牧就只身来到了后院的密室,密室建成不到一个月,里边是他设计的一个印刷厂,采用的活字印刷术,用陶瓷烧出一个个汉字模具,中空,填充海绵一样的软木,按照书样在铁框内排好顺序,模具的顶端有小孔,可以跟铁框里的铁管相连,这些铁管汇成一股连在一个猪泡上,猪泡里盛满了墨水,可以通达每个字模。

    在烧开的热水上放一块平整的铁板,铁板上放上裁好的纸,松开滑轮挂绳,字模印在纸上,高温下墨水会迅速干涸,一页书就成了。一本书五十页,每个工匠印制一页,再有专门的人负责装订,效率非常高。

    这时候的印刷用的都是雕版,在一块硬木上刻好字,刷墨,盖印,成本很高,而且不能循环使用,而且正面刷墨,印出来的书墨迹斑斑,影响。而李牧用的是活字印刷术,要比老毕的更快,毕昇的印刷术需要专门刷墨,而李牧的这种方法是自动供墨,可惜没有橡胶,只能用猪泡,尿骚味很大。

    而作业方式也是流水线作业,一人一道工序,之所以要藏在地下,就是怕胡人学了去,再传到欧洲,最终落了个四大发明的称号,却繁荣了人家的科技。

    发财嘛,闷着声最好!

    麻蛋后世欧美防中国是防到骨头里了,排华法案就不说了,黄祸论也不说了,就说外汇,中国在老美外汇储备三万亿美元,根本花不出去,为何?凡是跟科技沾边的东西都不卖给你,一般工业品中国又不缺,又不跟你黄金结算,难道要一堆美元回来?

    既然老子重生回来了,你们这些欧美鬼畜就接招吧!

    而这些工人的工资也是往厚了给,计件工资,印五十页一文钱,手快的工人一天能印一千多页,挣二十文钱,一个月六百文,比小管家张勋都多。

    而且李牧还立了规矩,凡是能够改进机器或者生产方法的,会有不同的奖励,最低十贯,上不封顶。

    这不,才不到一个月,张勋就来通报说有一个丁新的工匠发明了一种更高效的印制方法。这事耽搁不得,送走客人,他就急匆匆地进了密室。

    丁新的发明很简单,就是在印机下方增加了一个踏板,这踏板每踩踏一下,就能卷一页纸,而进纸方式也改为先印后裁,每印一张踩一下踏板纸就被卷进一张,然后继续印制下一张。

    简单的发明却将印制效率提高了快两倍,只是间隔控制的不好,太浪费纸,而且给裁纸的人造成了很**烦。

    “你就是丁新?”

    眼前这汉子二十四五的样子,不高,生的黝黑。

    “是的,小的就是丁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