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看向雷横道:“第一个是雷横兄弟,无他,此事难成。”
雷横抱拳道:“雷横义不容辞!”
吴用道:“第二个嘛……”,说到这,吴用看向李逵。
李逵大喜,道:“军师哥哥可是要带俺铁牛去沧州耍一耍?”
吴用笑道:“此事非你不可。”
……
ps:书友们,我是任鸟飞,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二百六十五章 绝了后路()
…
朱仝刺配到沧州后,得沧州知府的赏识以及其子小衙内的喜爱。
知府便让朱仝每日抱着小衙内上街玩耍。
正逢盂兰盆节。
朱仝便带小衙内去放生池边看放河灯。
小衙内趴在栏杆上笑得手舞足蹈,朱仝慈笑看着。
突然!
朱仝感到有人拽他的袖子,同时一个声音响起:“哥哥,借一步说话。”
朱仝回头定睛一看,大惊,拽他袖子的人竟然是雷横!
朱仝冲小衙内道:“小衙内且在这里坐一会,我去给你买些糖吃,切不要乱走。”
小衙内道:“你快回来,我还要去桥上看灯。”
朱仝道:“我很快就归。”
言毕,朱仝就将雷横拽到一边,然后左右看看,再然后压低声音道:“贤弟怎会在这里?”
雷横道:“别了哥哥,小弟便接上老娘去了二龙山投奔晁保正和宋押司,后来听说哥哥替小弟顶了罪,小弟甚是过意不去,晁保正、宋押司也不想哥哥受苦,便遣小弟和吴学究来接哥哥上山快活。”
朱仝诧异道:“先生也来了?”
吴用从朱仝身后走出来,道:“仁兄,好久不见。”
朱仝还礼道:“好久不见,先生可还安好?”
吴用道:“好是好,只是没有仁兄同聚大义,我等无趣至极,晁盖哥哥和公明哥哥都甚想仁兄旧日放他们的恩德,还请仁兄移步同我们上山,与晁、宋两位哥哥共襄盛举。”
雷横也道:“是呀,哥哥,你在此,只能在人之下伏侍他人,我心中实在有愧。”
朱仝沉默了一会,然后看着雷横说道:“我替你抗下此事,皆因你孝顺老娘,你若吃了这等官司,她焉有命在?我在此地,不觉苦闷,且有知府大人照应,一年半载便可复为良人,怎会去落草?”
雷横还想再劝,被吴用拦下。
吴用道:“既然仁兄执意不肯去,暂且作罢。”
见雷横、吴用不再纠缠,朱仝心下一松,便要与雷横和吴用辞别,然后带小衙内去桥上看花灯。
可往小衙内坐的地方一看,朱仝大惊失色!
小衙内竟然不见了!
朱仝没命的左翻右找!
可哪里有小衙内的身影?
吴用给雷横使了个眼色。
雷横看后,拦下朱仝,道:“哥哥休要再找了,小衙内怕是被跟我和吴学究同来的伴当抱走了。”
朱仝听言,急道:“小衙内乃是知府相公的命根子,他若是有个闪失,我必然性命不保,且我与他甚至投缘,视他如己出,贤弟,这个玩笑可万万开不得!”
雷横道:“想必是我们那个伴当见哥哥不肯上山,恼羞成怒,才抱走了小衙内,哥哥休慌,且随我来,必还你小衙内。”
朱仝哪还有别的选择,当即就跟雷横和吴用离了地藏寺,然后出了城。
朱仝心中不安,问道:“你们同来的那个伴当是何人?”
雷横道:“李逵。”
朱仝惊道:“莫不是江州那个杀人魔王?”
雷横道:“是他。”
得了雷横的确认,朱仝心中更加不安,以至于脚步又快了三分。
不多时,三人来到一片林子前。
顶着小孩头须儿的李逵冲吴用等人招手,道:“俺在这里。”
朱仝见之,奔也似的冲到李逵身前,问道:“小衙内呐?”
李逵指着自己的大头,道:“小衙内在这里。”
朱仝急道:“莫要说笑,快还我小衙内。”
李逵道:“他在林子里。”
朱仝二话不说就冲进了林中!
借着月光,朱仝看见小衙内躺在地上。
朱仝不敢迟疑,冲上前去抱起小衙内。
朱仝将小衙内的身子抱起,他的头却掉到了地上,还分作了两半。
原来,小衙内早已死去。
与小衙内往日的点点滴滴瞬间就涌入朱仝脑中,将朱仝双眼冲得赤红!
朱仝暴怒,放下小衙内,冲出了林子!
吴用和雷横早已不见,只有李逵拍着自己的双斧,笑着道:“来!来!来!快来杀我!”
朱仝大怒,冲上前去,便要与李逵拼命。
可李逵却转身就走。
朱仝见之毫不犹豫的追了上去。
李逵乃山里野汉,翻山越岭自是在行,朱仝养尊处优惯了,走山路哪里是李逵的对手?
可每当朱仝气喘吁吁想要停下来,李逵就跳出来,道:“来!来!来!快来杀我!”
朱仝恨不得将李逵生吞活吃了,又被李逵挑衅,即使已经无力,也拼命追赶李逵。
一逃一追,两人走了整整一夜,然后李逵逃进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庄子中。
朱仝见状毫不犹豫的跟了进去。
这时,吴用、雷横并柴进一同迎了过来。
朱仝道:“黑旋风杀了小衙内,快快让我捉了他送去官府问罪!”
柴进道:“小可柴进,见过美髯公。”
听闻此人是大名鼎鼎的小旋风柴大官人,朱仝不敢怠慢,见礼道:“见过柴大官人!”
柴进道:“柴进托个大,做一回和事佬,美髯公可否卖柴进些薄面?”
朱仝迟疑了一下,然后抱拳道:“大官人请讲。”
柴进道:“因足下不肯上山同他们聚义,宋公明才出此下策,让李大哥害了小衙内的性命,先绝了足下的后路,只得上山坐把交椅,实与李大哥无关,足下若有心结,不妨上二龙山找宋公明讨个说法。”
朱仝眼珠动了动,道:“先让我见黑旋风,再说其它。”
柴进听罢冲侧首阁子喊道:“李大哥还不快出来与美髯公赔罪。”
不多时,仍旧顶着小衙内头须儿的李逵,从从侧首阁子里出来。
一见李逵头上的头须儿,朱仝双眼瞬间赤红,随即抄起一旁兵器架上的一杆长枪就要与李逵性命相搏!
李逵见状,道:“休要以为俺铁牛怕你,你若不是公明哥哥的恩人,俺早就将你的脑袋砍作两半!”
朱仝听了“将你的脑袋砍作两半”,立即想起小衙内的惨状,进而更加怒不可遏,便要冲向李逵!
吴用、雷横、柴进哪能让朱仝跟李逵拼命?
三人齐力将朱仝抱住。
朱仝动弹不得,只能喊道:“只要杀了黑旋风,出了我这口无尽恶气,我立即上山!”
李逵叫嚷道:“俺是奉了公明哥哥的将令才做下此事,干俺屁事,你为啥单单跟俺过不去?”
吴用、雷横、柴进三人一劝再劝,慢慢冷静下来了的朱仝,也意识到,他已经无路可走,便道:“有黑旋风无我,有我无黑旋风,只要黑旋风在山上,我死也不上二龙山!”
柴进听后出了一个折中的主意,道:“即是这样,就先让李大哥在我这住一段时间,待美髯公气消了,再回山吧。”
……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ps:书友们,我是任鸟飞,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二百六十六章 招安()
…
闻焕章等人将风尘仆仆的李衍迎进了都护府。
李衍刚坐好,闻焕章就禀报道:“大都督,宋国派遣蔡攸和林灵素过来,我们做不了主,且有些分歧,另外蔡攸和林灵素非要见大都督,我们才请大都督回来的。”
李衍问:“他们过来干什么?”
郭永道:“明着是来问罪的,多半是想招安大都督。”
李衍又问:“你们之间的分歧是什么?”
闻焕章道:“他们中,有些人认为不应该接受招安,宋国君昏臣奷,咱们已经有今日之势,没必要接受招安,还有些人认为咱们应该接受宋国招安,这样才能名正言顺,且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李衍一一看过众人,发现支持招安的大多都是朝廷出身的人,显然这些人对大宋朝廷还没死心,他们应该是认为宋国只要换一个英明点的皇帝就还有救,而反对招安的则是一直以来跟李衍一路走过来的老兄弟,这些人大多对宋国朝廷失望透顶,且认为水泊梁山现在发展的非常好,实在没有必要去捧宋国的臭脚,另外,支持招安的人明显底气不足,相处了这么久,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李衍一向反对招安甚至有心造反的态度,他们之所以将李衍请回来,只是抱着万一的态度,而反对招安的人则是信心十足,他们也知道李衍一贯的态度。
李衍问闻焕章:“军机有何想法?”
闻焕章道:“简在大都督之心,当乾纲独断。”
李衍暗自点了点头。
闻焕章最大的好处就是本分,这也是李衍放心将乐浪和真番二郡交给闻焕章管理的最主要原因。
李衍想了想,道:“我先见见蔡攸和林灵素再说。”
闻焕章道:“好,我这就安排。”
李衍道:“不急,我先休息三日,三日后再见他们。”
众人都是一笑,无不想道:“大都督的手段越来越高了。”
……
林灵素让弟子将公孙胜请来,然后极为热情的迎了上去,道:“道友,不知你家大都督归来否?”
公孙胜道:“已归,不过大都督在外征战日久,乏了,说三日不办公事,要先享受三日天伦之乐。”
林灵素道:“烦请道友为我引荐,我已来了月余,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官家可还在等着贫道的消息。”
公孙胜道:“大都督向来是说一不二,说要休息三日,就一定得休息三日,谁敢进言,不要命了。”
林灵素脖子一凉,问道:“大都督好杀人?”
公孙胜没否认,道:“大都督若是个温柔的性子,能打下这乐浪、真番二郡?”
林灵素一想也是,心道:“跟这样嗜杀之人打交道,需得小心些,他可不会像官家那么宽厚。”
林灵素又道:“不知大都督对咱们道家是持何种态度?”
公孙胜道:“大都督信奉使用主义,谁对他有用,他就信谁。”
林灵素眼珠转了转,然后从怀中摸出了一个小盒子,道:“此乃九阳至宝丹,吃后能夜御十女,官家子嗣丰厚,全靠这宝丹,这十丸宝丹烦请道友帮贫道进献给大都督。”
公孙胜笑道:“大都督春秋鼎盛,子嗣繁多,用不上这宝丹,道友若想取悦大都督,还需从别的地方下手。”
能把赵佶忽悠到连北都找不着了的林灵素,怎么可能不是一个聪明人?
见公孙胜给口,林灵素立即拜道:“还请道友指点。”
公孙胜一脸为难道:“这……此事涉及到我安东都护府的机密……”
林灵素太明白孙公胜这幅嘴脸是什么意思了,于是很醒目的从腰间拿下了一块玉佩送给公孙胜,道:“此乃官家所赐的灵犀佩,价值连城,贫道与道友一见如故,便将它赠与道友,以成全贫道与道友之间的友谊。”
公孙胜推脱不过,只能收起,然后道:“我安东都护府目前最缺的就是人,道友以此为突破口,必能说服大都督接受招安。”
林灵素不解,道:“人?”
拿人钱财,与人消灭。
公孙胜既然收了林灵素的玉佩,怎么能不帮林灵素谋划?
公孙胜道:“大都督想在汉城修建一座府邸,另外大都督还想将汉城修成牢不可破的坚城,可大都督手上没有匠人,再有我们被困在这海外之地,全靠船来交通,船大都督倒是有一些,可这船用用就坏了,没有船工就没法修复,所以大都督极缺船工,这么说吧,只要道友能为大都督要来三五千技艺精湛的铁匠、木匠、皮匠、石匠、纸匠、漆匠、泥水匠或是船工,招安之事多半能成。”
林灵素笑道:“修建府邸、城池和船用不了这么多匠人和船工吧?”
公孙胜不答反问道:“这重要吗?重要的是,有这三五千技艺精湛的匠人和船工,大都督就有可能接受招安,乐浪、真番二郡就有可能是宋国的领土,而林仙师你就能立这不世之功之人。”
三五千技艺精湛的匠人和船工对发达的大宋而言,真不算什么,连给赵佶修建万岁山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用这些人换两郡之地,很划算,至少林灵素觉得很划算。
不过为以防万一这三五千匠人和船工换不来李衍接受招安,林灵素又问道:“不知大都督还想要什么?”
与此同时,蔡攸也在问孙静:“不知大都督还想要什么?”
孙静一边把玩着一枚玉扳指、一边道:“还是人,文人,这乐浪、真番二郡,大都督是打下来了,却没办法治理,大都督不信任高丽人只信任汉人,而移民来的汉民又都是农夫,根本不具备管理之才,假如相公能为大都督要来一千个太学生,招安一事必成。”
蔡攸有些迟疑道:“一千个太学生,是不是……太多了?”
孙静道:“官家兴建辟雍作为外学,招了三千八百个太学生,这些太学生中每年只有不到一百能被选拔出来使用,却又有上千人入学,太学生越积越多,以至于多数人不能学以致用,只能从事贱业,或是反复留学期待有朝一日能被选上,实在是太过浪费了,不若给大都督,不,给乐浪、真番二郡派一千个太学生来,让乐浪、真番二郡彻底成为汉地,岂不是一件大好事?”
蔡攸心道:“那些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