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截至到今天,标部有七名军官报名参加随营学堂,其中还包括郭文远、葛金章、孙静等人,不过第三营的军官倒是只有两名排长。一营、二营方面一共有六名军官,毕竟一营、二营现在缺少军官,之前大部分军官因为参与起义而被临时拘禁,现如今则留在标部当值。

在袁肃的鼓励之下,杜预和孙连仲二人也都列入学员名单之中。

随营学堂的教学设施方面,何其巩同样全部准备妥当,他的办事原则很简单,尽量用现成的东西,从教室的布置到铅笔纸本等等,几乎没有花多少钱。反正在袁肃的印象之中,何其巩是没有找他支要过任何费用。

袁肃倒是从何其巩那里借看了一下课本资料,不管是何其巩自己用的,还是为学员们准备的,一律全部是手抄本。看到这里时,他不由的更加佩服何其巩,抄录这多的课本资料那可不是区区费力费时那么简单,千篇一律的复写可是十分枯燥的事情。

当他毫无掩饰内心情愫的向何其巩表达感谢时,何其巩却是显得很轻松,淡然自若的笑着回答道:“这些都是小事,我只当用来练字就打发过去了。”

第96章,保定催电

正月十五对于袁肃来说是一个繁忙的日子,以至于早上都没能来得及去督练公所带队晨跑。传统意义上元宵节这天是整个春节的最后一天,原本意味着一切都该回归正轨,可正是因为一切回归了正轨,许多之前被耽搁的事情一下子集中扑面而来。

尽管同样是传统佳节,不过袁肃没有打算再让士兵们过元宵节,在他看来节日其实也是一种消磨意志的因素,过一个春节可以算是尊重传统,而其他节日能省则省。

早晨洗漱完毕推门而出,正准备去后勤处领马前往督练公所的时候,杜预却迎面小跑而来,将一封刚刚收到的电报送到了袁肃手里。春节前夕标部总算配备了一套新的通讯设备,总算解决了长达两个月之久的通讯障碍。

此时天色才蒙蒙发亮,连霜雾都还没有散去,很显然这封电报肯定不是即时发送的电报,最有可能是昨晚发送出来,却因为线路中转而延时到现在。这个钟点的光景,邮电局都还没开门营业,谁会那么有精神起来这么早发电报呢?

袁肃先看了一眼电文的封皮,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些字,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对站在自己面前的杜预问道:“上面字是你写的?”

杜预不好意思的搔了搔头,打哈哈的说道:“是,是卑职写的,本来是通讯处李大人来写的,不过卑职想多利用一些业余时间巩固学到的东西,所以让李大人交给卑职来写。写的不好,还请袁大人见谅。”

袁肃脸上的笑容透露出欣慰,他点着头说道:“字是不好,但是你有这样的上进心却是非常好。无妨,以后多写多练,肯定能像何克之一样写一手好字。”

他说完之后,仔细辨认了一下封皮上东倒西歪的字,倒是能看出电报是从保定发来的,发报时间果然是昨天傍晚七点钟。

在没阅读电文正文之前,他倒是希望这封电报是张涵玲发给自己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张涵玲的电报可比从保定任何一个方面发来的电报都好。可是在打开电报阅读了一遍之后,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弱下来,甚至还微微皱起了眉头。

杜预看到袁肃脸色明显的变化,小心翼翼的试问道:“袁大人,发生什么事了?”

这份电报是陆军预备大学堂发来的通知,二月下旬的时候陆军预备大学堂正式接到袁世凯的命令,由保定迁移到北京办学。目前学堂方面正在陆续搬离,一部分设施和学员早已经转到北京去了,预计在今年年中之前会完成所有搬迁工作。

总务处再次催促所有在外见习的学员军官尽快返回学堂,一方面是为了让学员们处理学堂搬迁过程中的繁琐事务,比如私人物件,又比如课程科目的变动等等;另外一方面是春季的毕业考核马上就要开始,第一部分考核定在三月底,另外的考核则另行通知。

袁肃留意到电报的落款并不是署名学堂的教育机构,而是教练所总办胡龙骧,也就是说电报是胡龙骧以私人名义发来的。胡龙骧是军谘府军官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堂前身)第一期毕业生,如今在参谋本部第三局任职,同时兼任陆军预备大学堂教练所总办。

袁肃并不是很了解这位学长的情况,不过能特意在元宵节前一天发来这封电报,可见对方算得上是一个有心人。

他在电文内容里面还留意到一些一笔带过的信息,胡龙骧提及北京方面仍然关注这件事,虽然没有说是“北京哪个方面”以及“关注什么事”,但显而易见是在暗示袁世凯很重视自己这个侄子是否返校。

他暂时并不能确定这是胡龙骧一家之言又或者是属实。要说是真的话,可清廷刚刚解散,国内上上下下还有那么多大事要处理,袁世凯怎么可能有心思顾及滦州这边?要说是假的话,胡龙骧显然也不敢拿这件事弄玄虚,而且还如此用心的在元宵节前一天发来电报。

不过不管是否属实,他此时此刻仍然要考虑大学堂毕业考核的事情,这个问题自己之前已经繁复思索过,毕竟在学堂里学习了近三年时间,若是到最后得不到一个官方的凭证,多多少少会有一些遗憾。

只是话又说出来,他是不可能离开滦州返回保定,依现在的情况来看,只能先尝试一下自己之前想到的办法,看看能不能留在滦州参与部分考核的项目。

如今的时代可不像往后有那么多条条款款,再者陆军学堂本来就属于特殊教育,他相信只要通过一定的关系,以及拿出一些能够说服人的真本事出来,还是有一定机会可以获得破格的待遇。退一步说,就算终归还是办不成那也无妨,对他而言多了这个身份背景就多一份好处,少了这个身份背景无伤大雅。

考虑到这里,袁肃没有打算回答杜预的话,只是对其吩咐道:“你现在就去一趟南郊那边,转告郭伯济我今日有事可能来不了,让他自行带队操练即可。”

杜预有些奇怪,怎么好端端的突然不去督练公所了,只不过他没有多问什么,干净利落的点头应了一声之后,便匆匆的小跑离去。

袁肃先去食堂吃完早饭,接着回到宿舍开始拟一份回电。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已经有一个现成的人际关系,只要能拉拢此人,留在滦州远程参加毕业考核的事情则很有可能办成。这人不是别人,恰恰就是今天收到的这封电报的作者胡龙骧。

这位胡总办既然是一个有心人,那自然而然是因为很看重袁世凯侄子这个身份,最起码也是不敢轻易得罪袁肃。

他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好言好语再加上明示暗示,说服胡龙骧为自己破例举办一次远程的考核,哪怕胡龙骧实在没有这个权力,那也可以通过对方去说服学堂总务处。

花了几个钟头的时间琢磨回电的措辞,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要表示对胡龙骧的感激之意,也要存有“袁世凯侄子”的威仪,同时还要充分说明无法脱身的理由以及对陆军预备大学堂的珍视。总之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只有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

到了晌午时,袁肃挤牙膏似的好不容易准备好了回电,正要出门前往标部营楼通讯处把电文发出去,然而宿舍的房门却在这个时候被人敲响了。

他一边整理着电文手稿,一边向门外问道:“什么事?”

门外传来声音:“袁大人,大门口有人找,说是姓黄,从安山镇来。”

袁肃微微怔了怔,难道是张府的黄管家?他随即说道:“知道了,你先把人请到我的办公室,我稍后就来。”

门外应了一声,继而脚步声远去了。

片刻过后,袁肃带着手稿出了宿舍,犹豫了一阵之后决定还是先去办公室,反正标部有了通讯设备之后一切都方便许多,并不急于一时。来到西营房的办公室入口处,正好遇到值勤卫兵带着来访者过来,果然不出所料正是张府的黄管家。

他让卫兵先返回岗位,自己将黄管家迎入办公室,笑着寒暄道:“黄三叔今日怎么会有空进城来标部呢?”

黄管家呵呵笑着回道:“此番前来,是奉了老爷之命特地拜访袁公子。”

袁肃请黄管家落座,随即亲自倒了一杯热茶递了过去。黄管家赶紧起身双手接过,既然张举人认了袁肃为表侄子,在他这个当下人的面前袁肃自然也是主子辈的人物。

“哦,是吗?想来也是,正月里竟忘记去表叔叔那里拜年了,实在是罪过。”他煞有其事的叹了一口气,表情有几分凝重的说道。

正月之所以没有去安山镇拜年,一方面是因为当时正忙着滦州谘议局和共和政府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则考虑到张举人前不久刚刚蒙丧,就怕有什么传统忌讳不方便走动。

“哪里哪里,袁公子这话说的太见外了。前阵子刚刚经历黑白事,按照规矩也不应该有喜庆的活动,所以袁公子未去非但不算失礼,而且还正应了这其中的习俗。今日老爷让小的前来拜会袁公子,也正是为了说这件事。”黄管家连忙说道。

“原来如此,其实我也是有此顾虑。唉,提及这件事实在是令人扼腕,只可惜直至今日还未能将凶手缉拿归案,实在是愧对表叔叔了。”袁肃摇头叹息的说道。

“袁公子毋须这般自责,老爷也知道袁公子是尽心尽力了的。初一、初二那几天,老爷本打算请公子到安山镇吃一顿便饭,虽然因为守丧的缘故不能过节,但家常便饭总还是可以的。不过老爷听说袁公子每天早上带着民壮去晨跑训练,知道袁公子这边也很忙,怕是无暇来镇子上,所以最终还是作罢了。”黄管家客气的说道。

第97章,正月过后

“这段时间确实有些忙,不仅仅是督练公所那边要督促训练,谘议局和滦州新政府的筹备方面,几位大人也都希望我出面走动走动。不过只要过了这段日子,我必然会前往安山镇拜访表叔叔,反正城内城外不算远,有空自然要多亲近亲近。”袁肃说道。

“也是,也是。”黄管家点头附和着,继而忽然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几分疑虑之色说道,“袁公子既然提到滦州新政府的事情,小人有些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黄三叔说这话岂不是把我袁肃当外人了吗?”

“如此,那小人就直言了。其实老爷在听说滦州谘议局成立之后,心情并不是很好,袁公子应该是明白人,老爷世受皇恩,如今皇上退位了,他老人家一时半会还无法适应。”

袁肃听完这番话,立刻陷入了一阵沉思。他知道历史上张镇芳是典型的愚忠之人,曾经在清帝退位之后仍然表示为清朝守节,不过张举人给自己的印象却是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本以为张举人对国家改朝换代也是顺其自然,却没想到依然受到遗毒不浅。

虽然表面上来看这只是一件小事,但他很清楚黄管家特意提及这件事,显而易见是因为张举人对这件事的反应很强烈,而绝非是像黄管家所说的那样“一时不适应”。

不得不说,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他是十分需要张举人的支持。倘若张举人因为迂腐的思想而对自己产生介怀之意,那这必然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考虑到这里时,他不禁又联想到黄管家之前所说的话,张举人原本打算邀请自己去安山镇吃一顿便饭,可最终因为顾虑军中事务繁忙而取消了这个念头。这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说不定其中真正的原因就是张举人对他支持共和的立场感到不满。

“表叔叔近来的情绪可好些了吗?”袁肃语气认真的问道。

“已经大有改善了,所以今日才特意吩咐小人进城一趟来拜访袁公子。”

“如此就好,还劳烦黄三叔回去之后给表叔叔带一句话,就说袁肃近期会抽空前往安山镇向表叔叔问安。”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就目前形势看来,自己还是尽快去一趟安山镇见一见张举人为好。

“小人明白,一定将袁公子的话带到。”

“哦,对了,近日可有张二小姐的消息吗?”略略停顿了一阵,袁肃忽然再次开口问道。不过问完这番话之后,他一时又觉得很奇怪,自己似乎根本没有多想,仅仅是有感而发的问及了此事。

“倒是有一些听说,初六的时候张二姐与大夫人一起进京去了,之前说是走访亲戚,不过后来又听说会在京城小住一段时日。”黄管家回答道。

袁肃缓缓的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黄管家随意喝了一口茶之后,便没有再继续多留,于是起身告辞。

袁肃很客气的将黄管家送到标部大院门口,看着黄管家上车离去之后,才带着一副沉思的神情缓步来到标部营楼的通讯处。他将之前准备好的电文手稿交给通讯兵,让其即刻发往保定的陆军预备大学堂去。

从中午过后,袁肃心神一直在思索着如何解开张举人心结的事情,这件事可大可小,自然要尽快处理妥当才是。

下午三点钟时,标部大院正门值勤的卫兵再次前来找到袁肃,说是王磷同有要事相见。

袁肃不曾料到在元宵节的当天竟然会有这么多事情发生,不过既然来了总得要见上一面才是。过了片刻后,他在自己的办公室接见了王磷同,对方这段时日似乎很想表露出自己与清朝一刀两断的决心,不仅穿着越来越西式化,而且举止投足都显得洋气了不少。

等不及落座,王磷同哎声叹息的先诉了一阵苦水,说自己这几日在滦州各士绅家中奔走的极其艰难,如今清王朝没了,自己命官的身份也没了,这些人之前还算客客气气,如今竟舍得翻脸不认人。

袁肃耐着性子听完王磷同的话,随即只问道:“那结果到底如何?总不至于这些人都把王大人拒之门外了吧?”

王磷同连忙摇手说道:“那倒不会,不过大王大人和城北李大人态度不是很好,另外也有一些大老爷言辞含糊。按照他们的意思,似乎是想在谘议局发起一次选举,公选出新一届滦州政府的官员。”

听到这里,袁肃立刻皱起了眉头,冷声说道:“谘议局公选滦州政府的官员?这还真是有意思,按照目前现行的谘议局规定,谘议局只具有本地行法、预算、革兴等事权,最多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