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小王大人未到之前,张举人正打算详细介绍军民X联防的计划,只是他才刚刚说完前面的话,哪里知道满座居然无人应答,一下子反而让自己下面的话找不到落脚的台阶。现在有了小王大人主动铺垫,他自然而然就可以顺着这个台阶把话说出来。

不过这个计划终究是袁肃策划和制订,张举人仅仅抛砖引玉似的做了一些概括的介绍,接着他便请袁肃来详细的做一番解释。

袁肃没有长篇大论的按照自己的计划书内容来演讲,而是侧重于计划的执行方式、对滦州的贡献以及对在座各位的回报。他前后大约只花了十来分钟的时间,就把该交代的部分全部交代清楚,那些大道理和门面话基本上能省则省。

听完了袁肃一番话之后,在座的众位士绅交头接耳议论了一阵。

倒是小王大人很快提出了一个疑问:“既然是要招募壮丁加以训练,再将他们编成队伍巡防乡镇,如此说来,袁大人提出的军民X联防似乎与操办团练很是相似?”

其实袁肃一开始时同样考虑过这个问题,在他的预想之中先成立民兵训练营,再私募青壮进行军事化培训,形成在官军系统之外的私人武装团体,这几乎与早几十年兴起的团练并无二别。事实上,他也承认军民X联防和办团练在性质完全一样,都是要掌握一支私人武装,但是就眼下直隶省的局势而言,自己不可能堂而皇之去办这件事,因此必须找一个更合适的名义,以及强调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

正因为如此,他从始至终都闭口不提“团练”两个字,而是冠以更有气势的“军民X联防”一说。除此之外,他还故意发大一些名不副实的章程,以彰显军民X联防要比团练更加灵活、更加有利,不过实际上还是挂羊头卖狗肉。

他不禁有些对这位小王大人刮目相看,这段时间里其他乡绅从来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甚至连看过完整计划书的张举人都没有将这件事与团练挂钩,没想到对方仅仅听完自己概括的口述,便一眼看穿此次计划的本质。

不过既然他早先就想到这一点,自然早先准备好了一番说辞,他不慌不忙的回答道:“团练只是一时之利,而军民X联防却是长久事业。不管将来在下是否离去,联防之业永远都属于滦州,只要扎牢根基,必能保滦州百世之安。”

小王大人恍然的点了点头,欣然的说道:“这就难怪了,如此利境利民之事,岂有不支持之理?在下愿意全力协助袁大人展开军民X联防之计划,但凡需要差遣之处,尽管吩咐。”

袁肃微微笑了笑,说道:“多谢王大人了,有王大人的支持,在下相信此事一定不难办成。”他自然不知道这位小王大人心里是何算盘,虽说对方如此异于常人的爽朗态度令人吃疑,但只要愿意支持此次计划,自己都不会有过见外。

有了小王大人和张举人的带头,在场其他士绅的态度顿时发生了变化。在有些人看来,连小王大人都抢着参加这次计划,自己岂能表现的连对方都不如?而在另外一些人心里,则推测着小王大人是不是收到另外的风声,这件事绝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于是,很快又有几位士绅也紧随其后表示愿意全力协助袁肃推行军民X联防计划,其中包括城中的大王大人、滦南县的两位李大人。剩下还有一小半士绅仍旧持有犹豫态度,一会儿笑着敷衍其词,一会儿又交头接耳的窃声讨论。

袁肃从一开始就没指望能说服滦州所有豪绅加入自己的计划,只要有张举人、城中王家和滦南县李家这三家的支持,足以使军民X联防计划顺利推行。

只是,他一方面要顾虑一下张举人的颜面,好歹张举人是滦州第一大士绅,若仅仅只有部分士绅响应其号召,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另外一方面,他也希望军民X联防计划能发展的更迅速、更强大,如此自然需要更多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支持。

考虑到这里,他趁着与那几位支持计划的士绅道谢之际,顺便将滦州即将成立谘议局的消息也放了出来,并且堂皇的说道:“在下相信,诸位本是滦州地方名士,如今又支持军民X联防大业,为滦州治安维稳做出贡献,势必能得到滦州广大百姓的爱戴,届时若参加谘议局选举,相信也能够事半功倍。”

在座众人一听说滦州即将筹建谘议局,一下子全部变的有精神起来。

这些地方豪绅十分清楚,谘议局就是资产阶级参政的门户,早在几年前清廷颁布“预备立宪”谕旨时,他们这些手握雄厚家产的土财主们就对议会制度望眼欲穿。后来各省各地陆续组建谘议局,唯独滦州迟迟没有动静,为此他们也多次找王磷同谈过话,不过到最后依然得不到任何结果。

现在袁肃正式发出滦州要成立谘议局的消息,对于这些豪绅而言就像是久旱逢甘霖。

袁肃话音刚落,坐在近处的几位士绅立刻七嘴八舌询问起来。

“袁大人此话当真?滦州真要筹备谘议局?”

“这是哪里来的消息,知州大人可知道?”

“敢问谘议局筹备之事何时可以确定下来?”

袁肃就知道这些看似“淡泊明志”的土财主内心从来不安稳,掌握财富的人往往都希望再掌握权力,这是人心欲望发展的大势所趋。他故作淡然的笑了笑,不疾不徐的说道:“此事在下正是听知州大人提及,据说王知州已经将此事向省府做了汇报,具体情况诸位可以向王知州咨询。”

他把话锋推向了王磷同,于是这些士绅马上又调转方向冲着王磷同一连串的发问。

王磷同心中自是对袁肃不快,这事昨天才刚刚提了一提,自己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快的效率汇报到省府去了?不过心中不快不能轻易表露在脸上,他也很清楚袁肃是为了更快促成军民X联防之事,反正谘议局迟早要筹备,索性就先送出几分卖相。

他笑呵呵的一一做了应答,说这件事十之八九是能拿下来,具体开始筹备只是时间问题。

第49章,信使突来

得到王磷同这样的承诺,在场的众士绅心中马上开始为盘算该如何获得谘议局的席位,虽然谘议局选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公正、公平、公开,但这个过程总是要经过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名望和人心,就算进了谘议局办起事来也不会容易。

既然袁肃提出的军民X联防计划现在声势这么响亮,不管到底到底能否从中获利,但仍然可以当作是一份政治投资。袁肃需要物资和本地势力的支持,而他们则需要借助这件事提高自身形象和声望,双方各取所需又有什么不好?再说,如果军民X联防真像袁肃所说的那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到时候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之前还在犹豫的那几位士绅马上变得果决起来,纷纷许下承诺会支持袁肃的军民X联防计划,甚至还有人迫不及待的催说,索性明天就正式开始执行好了。

袁肃当然巴不得能明天就开始,不过在这些人面前还是要表现出一副持重的样子,他仅仅是表示了感激之意,倒并没有确定什么时候开始行事。

正经事谈完了,时间正好到了正午吃饭的钟点,张举人以东道主的身份请众人挪步到餐厅,随后又吩咐听风小筑的管家上菜。

这一顿午宴对于在座士绅来说并不足奇,都是一些屡试不鲜的老菜式,但是对于袁肃而言却当真是大饱口福,山珍海味、飞禽走兽一次性都尝了一个鲜。当然,即便酒肉感染之下,他依然保持着波澜不惊之态,自己可不能在这些人面前走失了形象。

宴会过后,众人酒足饭饱,重新回到客厅稍事休息片刻,喝了一盏清肠茶。

张举人家中尚事务要处理,并没有打算在此多留,于是茶水还未用完,便站起身来赔了一个不是,称说家中事故要先一步离去。

在座众人心知肚明,于是大家都站起身来表示同行离去。

一行人就这样下了楼,张举人吩咐跟着自己来的一名随从去结账,自己则陪着众士绅一起先到正门外登车。

从阁楼到大门的一路上,那位小王大人仍旧热情不减的与袁肃谈着话,所谈的内容正是关于军民X联防计划的细节。

小王大人甚至还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招募青壮时只需要管包食宿即可。滦州虽然不算穷,但也并不富裕,很多老百姓能在冬季解决一日两餐已经很不错了。一旦招募入营好歹有一处稳定的食宿,到时候响应者肯定多不胜数,毋须再另发饷钱。

除此之外,在每日训练过程中设置二、三个排名奖,只奖赏前几名表现突出者即可,如此不仅能节省开支,还能刺激青壮的积极性。就算仍旧有人烂泥扶不上墙,只想混一口饭吃,到时候也能一目了然,然后再酌情处理。

对于小王大人这两个建议,袁肃觉得很是实用,他相信小王大人并不是小气,而是要比自己更了解滦州百姓的状况。在设计这个计划时,他曾经想过类似的安排,只不过当时心思并不是全在细节问题上,因此仅仅只有一个轮廓。

现在小王大人三言两语就把解决了两个细节问题,对于袁肃而言一边是省了心,另外一边则是对这位小王大人更多了几分心思。

其他滦州士绅对军民X联防计划全部都是半推半就的态度,他们只关心这个计划带来的政治利益,而根本没有人关心计划本身的细节。偏偏小王大人一副乐此不疲的态度,这样的反差实在让人感到怀疑。

不过毕竟小王大人是在为军民X联防计划着想,他当然不能把别人一片好心当作驴肝肺,因此一路上他同样表现出一副认真的样子,对小王大人提出的好建议不吝谢词。

一行人来到大门口,相互之间告辞行礼,陆续登上各自的马车。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街道西边忽然传来马蹄声,很快两匹军马出现在街道转角处,向着听风小筑这边疾驰而来。守在街道路口的那些家丁、保镖只见骑马者穿着新军军服,一时也不敢阻扰,任由两人两马穿街而过来到听风小筑大门口。

袁肃与小王大人正好并肩跨过门槛,他仔细向那两名刚到近前的骑兵看去,一眼认出为首者居然是自己的副手杜预,另外一名则十分眼生,从对方的臂章和领章上辨认,却是七十八标的一名副军校。

“杜预,你怎么来了?”他向前走了两步,疑惑不解的问道,早上自己是随张举人一同离开标部大院,考虑只是在城内活动,因此并没有带上杜预。

杜预没有来得及回话,他用拙劣的姿势从马背上翻身跳下,带着那名七十八标的军官来到袁肃面前。袁肃这时才发现那七十八标军官肩头还背着一个行囊,正一边跟着杜预走过来,一边把行囊从肩上取下。

“袁大人,早上您刚走没多久就有这位从唐山来的大人到了咱们标部,说是总镇的潘统制大人拖他来找您,还说是捎了一些东西。小的让这位大人把东西先留下来,等您回来了再转交给您,可是这位大人说,潘统制大人再三交代一定要亲手交给您,所以怎么也不肯转交。小的请这位大人在院子里等了好一会儿,但这位大人又要赶下午的火车回唐山,所以小的只好带这位大人来找袁大人您了。”在袁肃面前站定后,杜预连忙的做了一番解释。

杜预刚刚把话说完,那名七十八标的军官已经打开行囊,从里面取出一个精致的铁盒以及一封牛皮纸信袋,双手恭恭敬敬的递到袁肃面前。

“袁大人,卑职奉潘大人之命,捎来京城发来的电报。”他说道。

“京城发来的电报?”听到这里,袁肃立刻扬起了眉毛,脸色顿时变化了起来。

他心道:看来一定是袁世凯发来的复电了!

想到这里,他非但没有任何紧张,反而还有几分兴奋。他很清楚以袁世凯这样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如果不认自己这个族侄,根本没必要费神的专门复电一封,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然而现在既然有了复电,那这件事十之八九是办成了,而且从这位送信军官的态度上也能推断出这一点。

他没有让自己心中的想法流露在脸上,也没有急着去拆开牛皮纸信袋。

“这个盒子也是从京城送过来的吗?”袁肃接着又问了一句,一边问还一边用手摇了摇盒子,这铁盒子沉甸甸的,而且十分充实,没有发出任何响声。

“回袁大人,这是昨日下午从京城寄来的奖赏之物,原本是宫保大人为了表彰潘大人平定滦州兵变有功,不过潘大人深知此次平乱袁大人同样功不可没,因此特意将此奖赏之物转赠给袁大人。”军官解释的说道。

“潘大人竟是这么说的?”袁肃笑着问道,他现在更加肯定牛皮纸信袋里面的内容,看来潘矩楹是打算开始讨好自己了。

“正是。潘大人打开来看过,里面是一支花旗国人制造的转轮子手枪,十分精贵,方便让袁大人留做纪念。”那军官接着又说道。

袁肃对于这名军官所说的“纪念”一词感到有些疑惑,唐山到滦州也不过几十里的路途,骑马来往都不用到一天,更何况还有火车铁路连接,犯得着说成是“纪念”吗?不过他并没有在意,或许这个“纪念”就是单纯指收藏手枪而已。

他欣然的点了点头,随即打开铁盒的盒盖,只见里面装着一支六英寸式的左轮手枪,枪柄是暗红色桃木,枪身的流线非常柔和,当真是一支专门用来收藏的手枪。紧挨着手枪下方有一排弹槽,整整齐齐排列着十二颗白身黄头的子弹。

“真是好东西。潘大人如此厚爱,在下感激不尽啊。”他感叹的说道。

周围那些已经上车以及正要上车的士绅们纷纷停下了动作,探头探脑的向这边看来,心想连二十镇统制潘矩楹都对袁肃这么客气,看来这位小袁大人果然是有背景的。

袁肃察觉到周围的目光,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当真要好好感激这位送信的军官,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挑选在这个时候把信送过来,不可不谓是恰到好处。

他将枪盒交到杜预手里,让杜预先替自己拿着,随后当着在场众人的面拆开牛皮纸袋,将里面的电函取了出来。信函一共有两封,他分别看了一下开头,发现除了袁世凯的复电之外,还有一封是来自陆军预备大学堂的官电。

…………

【好囧,好囧,居然上不了首页的新书榜了。含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