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之前人们之所以疯狂的拥戴帝制、支持帝制,无非是因为听说了许多关于帝制的宣传,认为在中国一旦推行了帝制就会带来和平繁荣的发展。可是现在呢?繁荣没有就算了,只当是命中没有这样的富贵,可是连最起码的和平都没有,洋人打完中国人又接着自己打,这千疮百孔的中国能经得起怎样的折磨?

这千疮百孔的小市民们又能经得起怎样的磨难!

老百姓们的想法很简单,哪里风头大他们便往哪里靠。

更何况在这段时间里面中华革命党和护国军政府同样在不遗余力的制造舆论声势,或者说,从正式宣布独立起义开始直至今日为止,他们在舆论上面的活动就没有停止过。反而随着战场上的情况越来越明朗,投入宣传造势的力度自然也越来越大。

许多革命思想浓厚的青年学生们甚至还自发组成宣传队伍,向大街小巷的人们宣传帝制真正的面目,并且在其中少不了还要添加一些阴谋论。

在一面鼓吹一面质疑的大环境之下,中国国内的舆论风向总算有了转变。许多一开始支持拥戴帝制的人们变得缄默不语,而那些本来没有任何立场只是坐待观望的人们却越来越倾向革命派。于是在湖南、广西、广东相继发生了许多民间的活动,让局势显得愈发混杂起来。

曹锟在汉口接到北京发来的电文之后,倒是故意拖延了五、六天的时间,然后才做了回复。在此之前他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丝的担忧,并非是因为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毕竟现在要做的是一件大事,进退任何一步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他自诩自己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所以在道德上不会有什么障碍,国家大权或者个人利益向来都是靠自己来争取。他所担心的无非是真的把这件事闹大到失控的地步,也就是袁世凯立刻调集重兵南下湖北,与自己这边发生正面交火。

虽然这一仗双方都各有优劣,可作为一个投机者来说,曹锟宁愿是以小博大,而不是弄得两败俱伤。否则即便扳倒了袁世凯,自己也没能剩下多少气力来收拾残局,反倒还真会让南方那些军阀白捡了便宜。

对于曹锟来说,这次投机最大的寄望就是通过舆论声势和北洋内部的反帝制呼声,来逼迫袁世凯自动退位。他这段时间所有的奔走、安排、拉拢,全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来。并且在他积极争取和拉拢的一些北洋宿老当中,不少人同样不希望北洋内部发生军事冲突,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采取舆论逼宫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尽管曹锟在这方面有所忌讳,但也不代表不敢跟袁世凯一拼。既然已经走出了这一步,那自然要有不见棺材不掉泪的觉悟。在这件事上他一点也不想掩饰自己武夫的性格,占不得便宜那就谁都别想占便宜,破罐子破摔得了。

好在情况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湖北这边放出了一些风声,无非是希望来一次探路。纵然袁世凯深居宫中也早应该有所察觉南方这边的情况不对劲,但是对此袁世凯却仅仅只是发来电文要求曹锟解释,并没有下达更严厉的命令,比如调换将领、没收兵权、勒令进京等等。由此可见袁世凯同样是不敢也不愿意轻举妄动。

如此,反倒给了曹锟极好的机会。

他在回复北京的电文里中明言表示自己毫不知情,至于之所以没有及时派兵进入湖南,是因为与四川以及汉口本地许多预先筹备之事尚未整理清楚,物资、粮饷、后勤交通简直是忙得一塌糊涂,更重要的还是与段芝贵发生了一些矛盾。

在电文里,曹锟并没有指出与段芝贵究竟发生的是什么矛盾,仅仅只是一笔带过。

除此之外,他同样不失时机的在电文中添加了一些暗示,诸如就目前局势急转感到十分诧异和不安,也上报到在湖北、河南、湖南、江西等省民间反对帝制的舆论规模。表示反对帝制的声浪变化的实在太快太迅速,如若不采取措施只怕会酿成大祸。

至于袁世凯发布的中央警戒令,名头上虽然很吓唬人,但是曹锟这边并不是很担心这一点。如果说北京那边是直接开始调兵遣将南下,那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可偏偏事情并非如此。而且曹锟早先就已经在联络那些所谓的袁世凯嫡系部将,诸如田文烈、朱泮藻、蔡成勋、何宗莲等等,这些人对袁世凯的忠心也局限于时势,一旦时势发生转变,他们不可能还会不计代价的全然站在袁世凯那边。

现在无非是需要一些时间,让袁世凯身边的那些嫡系看到国内舆论的变向。

等到大势所趋之际,再加上中央政府那边一些宿老站出来表明态度,这些袁世凯的嫡系将领即便不会调转阵营,也会保持犹豫不决的状态,到时候袁世凯本人则算是彻底被架空了。

第68章,局势突变

一九一六年一月二十二日,对于整个中华帝国来说可能是一次转折点,而尤其是对于袁世凯本人而言更是一次人生历程上不可磨灭的沉重一笔。新华宫从凌晨开始就笼罩在一片低沉的气氛当中,彷佛总有挥之不去的乌云盘旋在头顶,又似是磅礴大雨来临之前。

半夜时一封电报将袁世凯彻底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不仅仅是他艰难入睡的睡梦,更是前前后后熬到今时今日的皇帝美梦。曹锟在湖北联名五省督军和十二位北洋将军发布通电,宣布支持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个人独断专行的帝制。这五省督军分别是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西督军李纯、福建护军使李厚基、淞沪镇守使杨善德、安徽督军倪嗣冲。

至于十二位北洋将军除了吴佩孚之外,其他人则是北洋军旧系统的师长、旅长。当然不排除有滥竽充数者。

除了曹锟发出来的这份通电之外,广西的陆荣廷也不约而同发来一封专电,告知广西将会脱离北洋政府,直至帝制一事能有一个妥善的解决。

整个事情早先就已经有了预兆,只不过袁世凯迟迟不肯面对罢了。等到在这天突然捅穿了这最后一层窗户纸之后,袁世凯依然有一种当头一棒的感觉。他在床榻上呆坐了许久,一旁的内侍和姨太太都不敢吭出半声来。好不容易缓过劲头,他蹒跚的下了床,吩咐内侍为自己穿戴好衣裳。

简单洗漱了之后,袁世凯打算前往勤政殿着急军事参议处和陆军部诸官员商讨对策。此时此刻,他的心绪完全乱成一团,所有事情刚刚想到一半便有被另外一件事情打了岔儿,以至于所有的事情都没办法想一个全面。

然而刚刚从寝房出来,不远处的走廊上又急匆匆跑来另外一名内侍。

袁世凯驻步等了片刻,内侍踉踉跄跄的跑来之后,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万岁爷,万岁爷,大事不好了……”

袁世凯心头膈应了一下,沉着气问道:“又出什么事了?”

内侍连忙说道:“农商大臣周大人、教育大臣张大人、海军大臣刘大人刚刚一起递上来辞呈。夏秘书长说这是头等大事,必须立刻通知万岁爷……”

好在袁世凯早先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这会儿听到这个消息并不算十分震惊。但是他很清楚夏寿康为什么急着让内侍在凌晨时分跑来通报这件事,结合刚刚收到的来自湖北的电文,很显然这三位内阁大员的辞职也是早有预谋。唯一可以庆幸的是,这三个内阁大臣并不是核心内阁成员,他们的离职最多是造成舆论上的压力,并不会太影响整个大局。

只是,这终归不是什么好兆头!

沉默了一阵之后,袁世凯有略显嘶哑的声音问道:“夏秘书长现在人在何处?”

内侍躬身答道:“回万岁爷,夏大人正在前厅等候接见。”

袁世凯没有再多说其他的话,迈着沉重的步子继续往外走去。

来到前厅,夏寿康与几名秘书处的幕僚早已翘首以盼,几乎所有人的脸色都是黑到了极点,尤其是夏寿康,在等待的过程中不住叹息和来回踱步来缓解内心的情绪。袁世凯与众人见面后,没有说太多的废话,只是让夏寿康赶紧去安排军事参议处和陆军部的主事官进宫开会,同时又带着众人就近来到中书房商议。

“眼下曹锟只是联名宣布反对帝制,但是并没有说会派兵北上逼宫。如今只要能继续稳定北方诸省的政局,尚且还是有回旋的余地。只是,唉,这次事情实在是闹得太大了。前阵子在北京已经有学生团体发起游行反对帝制,经曹锟这一事的煽风点火,肯定会闹得更大。”夏寿康颇有疑虑的说道。

“曹老三还真是敢闹事!若不诛他三族,我必死不瞑目!”袁世凯阴沉的说道。他在这番话的时候并没有显出很愤怒的样子,声音也不是很大,只是却让人感到十分冰冷。尽管如此,可既然能说出这番话,任谁也不难猜出这才是真正的怒火。

“陛下,周自齐、张一樘、刘冠雄三人在这个时候辞职,而且还是连夜发来的辞呈,此事肯定是有蹊跷。他们不想是收到风声才临时做出的决定,倒像是早就跟曹锟串通好了。怕就怕这仅仅只是开始,曹锟选择在今天揭牌,肯定是因为所有事情都做好了筹备。”夏寿康虽然知道袁世凯现在很愤怒,可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现在都到了火烧眉头的时候,必然要能采取更实际的应对措施才是。

“你说的对。既然曹老三一定要走这一步,那我必然陪他玩到底。稍后让陆军部拟下命令,中央警戒令集合的部队由田文烈、雷震春、傅良佐三人为总司令,兵分三路开抵汉口镇压叛国乱党。曹老三还真以为我不敢乱来,北洋是我一手建立起来,哪怕由我一手摧毁也在所不惜。即便赔上血本,也决不让这些宵小之徒得逞。”袁世凯声音不变的说道。

“是,是。”夏寿康连连答应下来。他原本就希望袁世凯早先就尽快安排军事措施,正如同陆锦、黎耀亭等人所建议的那样,半个月前便挥军南下。现如今事情都到了这个关头才想到采取军事行动,就怕隔了这么久其中会有变化。

一个钟头之后,天色微亮。

陆军部代理总长王士珍、代理次长傅良佐以及部内几个司长,与军事参议处的众多幕僚官员陆续抵达新华宫。袁世凯没有离开寝宫,他吩咐所有人都前往中庭的大书房会合,又把之前下达的进军湖北的命令做了详细吩咐。

王士珍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迟疑的说道:“陛下,您可这么做的后果吗?这可不是南北内战,而是咱们北洋内部的内战。弄不好必然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袁世凯果决的说道:“事到如今,还谈什么两败俱伤?这句话你就应该对曹老三那个混账东西说。枉我如此信任他,他却在这个时候误我大事,如果没有这混账从中挑拨,云南那些叛党算什么?根本不足为患。”

王士珍从一开始就不赞同袁世凯称帝,即便要恢复帝制也应该把清朝的皇室请出来,而不是自己取而代之。不过正因为他骨子里很守旧,所以在这个时候依然是站在袁世凯这边。只是考虑到目前局势的急转,就怕北洋内部发生大干戈会直接导致中央政权的崩溃。

犹豫一阵之后,他建议说道:“陛下,不管怎么说曹锟还是咱们自己人,他之所以做出这种事必然是有其原因。不如派臣下前往汉口,把事情都说清楚,看看是否能够化解这场误会,以避免我北洋陷入浩劫。”

袁世凯没好看脸色的说道:“冠儒,你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这其中还能有什么误会,就是曹老三这混账东西想要兴风作浪、趁机渔利。为了这么一点点的甜头,故意拖咱们北洋到如此为难的境地,我必不会让他得偿所愿。”

王士珍叹了一口气,只好没又再说其他的话。

中庭书房这边一边安排命令,一边即时传达命令。北苑、南苑驻扎的中央军最先有了动静,陆军部和交通部规划好运输路线,短短两个钟头之内便调集了一百多列车皮排序等候。按照计划,在天津、保定的中央警戒令部队会最先动作起来。所有能够调动的部队先行前往河南许昌集合,然后再按照序列番号来分配战斗群。

陆军部的众官员在经过几个钟头磋商和安排之后,最终划分了三路部队的作战序列。

田文烈为第一路军总司令,辖中央陆军第二师、第五师、第一兵团,负责由许昌正面进攻湖北;傅良佐为为第二路军总司令,统帅中央陆军第三师、第十师,由商丘取道安徽,解除倪嗣冲的职权和军事力量;第三路军总司令则是雷震春,统筹中央陆军第一师、第九师,负责保障京汉线铁路的运输安全极其后勤支援。

当南苑、北苑的驻军接到命令陆续开拔到分配的火车站集结,沿途浩浩荡荡穿过古城区,让老北京的百姓们都禁不住在心头提了一把气。越来越多人的感到迷茫,谁也不知道北洋政府究竟是出了什么事,但任谁都很清楚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第69章,惊天变故

晌午刚过,袁世凯好不容易从紧张的军事安排中抽了一点空喘口气,他当然知道尽管现在自己做了一系列安排,可未必真正能够捏转局势,预想中的最好结果就是中央军这边能一鼓作气攻克湖北逮捕曹锟或者逼迫其通电下野。只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这个罪魁祸首失势,必然能对其他几个同谋省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他希望事情能像这样发展,但是即便如此,自己心中也会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迹。

本以为是走在一条道路上的人,却没想到人心难测。尽管曹锟、王占元、李纯这些人都是北洋宿将,也都是权镇一方的将军,但袁世凯却不会因为他们几个人的叛乱而感到惊慌失措。真正让他感到痛心疾首的还是,还是自己的门生杨善德和昔日旧交李厚基二人。

真没想到,连他们都背我而去……!

然而就在袁世凯收拾了内心的情愫,准备聚精会神应对此次事故的时候,一个更严重的消息毫无预兆的再次送到了他的手中,这个更重要的消息无疑给了目前北洋内部局势一个决定性的变动。就在十点半的时候,国家政事堂超过八十名官员齐齐进宫请见袁世凯,联名向袁世凯递交了一份《劝退位书》。

袁世凯在接到这份《劝退位书》时,双手都禁不住颤抖起来。他早就预料到北京这边多多少少是有反对自己的势力存在,也一定会在这个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