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2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知道了。我这就去。”袁肃将手中的牌搁了下来,向其他几位牌搭子道了一句不是,起身随商德全一起从侧门出来,往二楼的书房走去。

二楼书房的门虚掩着,商德全先行上前敲了敲门,得到书房内的人应了一声之后,这才带着袁肃推门而入。段祺瑞正站在书房的大书架前面,背对着房门,似乎聚精会神的在检视着书架上的书籍。

袁肃迟疑了一会儿,随后才上前一步客气的打招呼道:“段大人别来无恙了,姗姗来迟,适才未能亲去门前相迎。”

段祺瑞呵呵笑了一声,不疾不徐的转过身来,他没有先回答袁肃的话,转而对商德全道:“商大人,有劳了,且容我先与小袁公子谈一会儿话。”

商德全会意,点着头笑吟吟的说道:“明白,明白,那就不打扰芝泉公和小袁公子了,若有什么吩咐,只管呼唤一声就是。”言罢,转身退出了书房,并顺手带上了房门。

段祺瑞全然没把这里当别人的家,摆出一副主人的摸样对袁肃说道:“袁公子,请坐吧。打扰袁公子雅兴,老夫先在这里赔一个不是了。”

袁肃哈哈笑了一阵,待到段祺瑞先行落座后,他这才跟着坐下来,说道:“段大人这话就言重了,棋牌博弈不过是怡情小把戏而已,有则小玩,无则不碍,当不得认真。倒是不知段大人找在下前来可有什么指教吗?”

段祺瑞面色很淡然,语气却是饶有兴致,说道:“你倒是够爽快。既然如此,老夫我也不婆婆妈妈、拐弯抹角。相信以袁公子的耳目,如今对西南方面的消息了如指掌了,对吗?”

袁肃心头微微一怔,如今护国战争在北方虽然传的不算热闹,但也是目前主流的新闻,任谁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些。但是段祺瑞偏偏要在话语中提到“耳目”一词,显然是另有弦外之音。他沉着气笑道:“大人说笑了,在下所了解的无非都是报纸上报道的。其实不过是早年南北矛盾留下的诟病,谁知今日一下子迸发。相信不足为道。”

段祺瑞冷冷的笑了两声,说道:“还是袁公子你看得淡然。不知袁公子以为此次南北之间留下的所谓诟病,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袁肃说道:“这要看哪一方面了。若是对于我叔父所推行的帝制而言,多少都会产生一些影响。之前许多报纸、舆论都在力捧帝制,在民间得到了不小的反响,但相信这次南北之间的冲突,势必会让民间重新反省帝制的利弊。”

段祺瑞暗忖:这年轻人还真是能耍嘴皮子,懂得避重就轻。

袁肃所回答的话,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能看的明白。他所问的“影响”自然不是指这件事,而是指此次南北冲突会不会使得北洋深受其害。当然,既然目前北洋集团与帝制捆绑在一起,所谓的影响当然与帝制也是有关系的。

“我也不跟你绕弯子,好歹你是军人出身,对军事多少是有了解。你觉得此次南北冲突,在军事上会否让我北洋吃亏呢?”

“大人实在是高抬晚辈了,岂不说晚辈现在已经解甲归田,再者如今南北军事对峙之势,报纸上也都写的很清楚。晚辈所认识的也就仅仅只限于报纸上的这些内容罢了。”袁肃继续推辞的说道。他心中很是奇怪,段祺瑞无端端的居然找自己来谈这个问题,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在这个时候肯定还是要缄默三分为妙。省得祸从口出。

“咱们北方的报纸自然只会把新闻往好的一面来报道。不错,就目前牌面上的对局而言,你叔父早先下了一些功夫在要害之地做预防,无论是营造咱们北洋军的声势还是收买南方军阀为己用,可以说都做的很到位。论兵力、论财势、论民间支持,护国军政府自然是逊了我们好几筹。正面作战,护国军政府毫无胜算。”段祺瑞这会儿没什么兴致,既然袁肃不愿意开口,那就索性自己先把话抖出来。

“诚如大人所言,晚辈并无丝毫异议。”袁肃面无表情的说道。

“蔡锷不是笨蛋,南方那些军阀也不是一点见识都没有,然而他们明知道此一役凶多吉少,我就不信单凭一个莫须有的信念他们就敢掏家底子来赌这一场。”段祺瑞加重语气说道。

“哦?这么说,大人是以为护国军政府的那些人是另有所图?”袁肃稍微改变了脸色,显出了几分认真的样子问道。

第51章,剖心之言

“显而易见,西南那几个省的督军之所以敢拼上一把,自然是因为他们有把握。如果说他们本身的实力有限,那么这份把握只有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北洋内部。”段祺瑞掷地有声的抛出了自己的结论。

听完段祺瑞的话,袁肃不由的心头一堵,很自然的就把这句话与自己之前跟革命党人接触的事情联想在一起。从段祺瑞一见面那番有暗示意味的话里就可以听出,纵然段祺瑞现在已经身无官职,但在天津依然消息灵通。难不成自己暗中筹划的事情居然走漏了风声?

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真的与革命党走到一块,无非是放出一个假的风声,给南方革命阵营制造一点信心罢了。要说革命党人都是理想主义者,说几句话就轻易信以为真那是情有可原,可整个西南诸省的军阀们一个个都习惯了精打细算,怎么可能就单凭这一番空口无凭的话就全当作是希望所在?这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更儿戏的还是段祺瑞,岂不说对方从哪里弄来这个消息,现如今他在法租界每天都老老实实的过小日子,还被袁世凯派来的那么多耳目监视,总不会连这一点风言风语就咬着不放。

迟疑了一阵之后,袁肃才略显疑惑的说道:“段大人这番话,晚辈却是有些不明所以了。”

段祺瑞仔细盯着袁肃,极其认真的说道:“你不是不明所以,相反我猜你肚子里面一定再清楚不过我的意思了。这么说吧,其实你一早就看出咱们北洋内部埋有祸根。你叔父看似一手遮天,可以把整个北洋都牢牢掌握在手里。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表面,而且还是下面的这些人故意做出来的表面。“

之前袁肃还是担心,生怕段祺瑞会咬着他与革命党人来往的事情不放,可是现在却又变得疑惑不解起来,按照段祺瑞的意思显然并非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只是不管怎么说,段祺瑞如此针锋相对的点出自己肚子里最清楚不过,也算是八九不离十,怎能不叫人吃惊?

略微停顿了一会儿,段祺瑞见袁肃没有说话,但是对方的脸色却变化莫测,多少已经透露算是默认了。他浅显的笑了笑,接着又说道:“袁公子你是聪明人,从始至终你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当然,或许你一开始并没有这么想,恰恰是因为去年你叔父莫名其妙开始提防你,逐渐没收了你的实权,所以你才起了异心。”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吃惊,但是此时此刻对于袁肃来说却是从吃惊直接演变到佩服。在真正有慧眼的人面前,继续伪装是没有任何意义,与其费尽心思去揣测对方是如何获悉这许多的秘密,还不如坦诚的对待。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必然是有其中的道理。

唯一值得庆幸的时候,看来段祺瑞是没有将他之前与革命党人来往的事算在里面,也就是说即便让段祺瑞猜出了自己是别有企图,无论如何也是没有多大的负面影响。

“大人既然已经这么认为,晚辈再狡辩也没有什么意义。不错,晚辈确实有自己的盘算,可是人非草木,又有谁没有一点私心呢?就连大人您都说了,晚辈在辽东奋力鏖战,为我北洋和我叔父博回了多大的名声和地位,到头来却才刚刚进京就被明升实降,这口气如何能顺的下来?然而,即便如此,晚辈决计没有任何对北洋不忠的念想。”

袁肃现在到底还是不清楚段祺瑞的心思,故意在话语最后的一句加上对北洋效忠的话,就是要试探一下段祺瑞到底究竟知道一些什么。

“你还算是一个诚恳的人,正是因为你诚恳,所以我可以相信你不会做出对咱们北洋不利的事情。另外,我也很清楚你现在是在韬光养晦,等的就是一个机会,一个可以让你东山再起重掌大权的机会。”段祺瑞不疾不徐的说道。

“看来,前辈已经把所有事情都预算的紧缺了。”袁肃微微笑了笑说道,他没有反对,自然也就算是承认了。他现在确实需要一个机会。

“我同样也愿意相信,你所等待的这个机会也是为咱们北洋效力,向你叔父或者我们北洋的这些老头子们证明,你是有能力也是理所当然的人才。”段祺瑞继续说道。

“大人实在言重。晚辈无非是自叹还算年轻,总不能像其他纨绔子弟那样虚晃了人生。再者晚辈是军人出身,自当趁着还有几分热血的时候能够为国家为民族出一份力。仅此而已。”袁肃故作谦虚的说道。

“我既然能与你坦言而谈,你也无须再装腔作势。我今日专程来找你的原因,在我们刚才的谈话中已经都说的很清楚了。”段祺瑞脸色没有任何好看的地方,语气也一如既往的生硬和冰冷,就好像是机械一般。

“哦,是吗?还请恕晚辈愚昧,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明白大人您此次找晚辈的用意!”袁肃实话实说道,他除了很佩服段祺瑞是一个精明的强者之外,到现在都没从此次谈话中了解到对方真正的意图。

“不管你是真明白还是装糊涂,但是我相信你跟我一样是看出了南方那些人的底气所在,也就是说咱们北洋自个很快就会闹出事故来了。而那个时候也就是你一直在等待的时机。我今天来找你,就是希望把话说明白了,外面的人虽然称我是皖系领袖,实际上我从来都不喜欢也不稀罕这个称谓。都是北洋的兄弟,什么这个系哪个系?最重要的是能维护咱们北洋大局的利益。”段祺瑞意气用事的说道。

袁肃微微皱起了眉头,隐隐约约从这一番长篇大论中听出了几分意思。

他之前对段祺瑞有所了解,不过仍然比较局限,印象中的轮廓是一个顽固又坚持的军人。顽固和坚持本来是一个意思不同的表现,可以说在好一面段祺瑞会坚持不动摇,而在坏的一面也会固执的丝毫不变通。

从二次革命那次到袁世凯称帝,段祺瑞处处都表现的是顾全北洋大局,从来没说为了哪一家的利益而有所偏袒。既然现在段祺瑞看穿了他在等一个机会,而自己所等的这个机会实际上也是在为北洋挑起大梁,某种程度上来说与对方是同一立场。

一念及此,他忍不住试探的问道:“大人您莫不是并不反对我现在的想法?”

段祺瑞平淡的笑了笑,说道:“我何止不反对,真等到需要你出山的时候,我必然会全力助你一臂之力。为了保全我北洋的大局,大义灭亲也无不可,但是走这一条路子势必要找一个可以信得过的人。你不仅是项城的侄子,而且你的利益也在北方,所以我相信你在这件事上是信得过的。”

袁肃暗暗吸了一口冷气,真没想到段祺瑞还真是老谋深算,他所预谋的计划几乎全部都被段祺瑞所洞悉,若对方单纯只是通过观察似乎也太有耍诈的嫌疑,这其中肯定是有特定的情报来源再加上其个人的老练判断才是。

他脸色愈发显得正经,语气一丝不苟的说道:“晚辈要先多谢大人的信任了。即便晚辈现在有诸多的疑问,不过也相信对于大人来说,不愿意透露的内容是不会轻易为晚辈解释。总之大人已经把晚辈看得如此透彻,晚辈一举一动也全在大人的意料之中,其他闲言闲语多说无益,唯有等到时机到来后方才能证实一切。”

段祺瑞语气不改的说道:“袁梓敬,我希望你能明白,咱们北洋的这片基业来之不易,又是历经了两朝更迭的非议时期,能否继续在历史上走下去,靠的不是我们这些老头子,而是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该你的机会,始终是你的机会,只要你心中念着北洋的大局利益,我这个老头子肯定不会偏见于你。”

袁肃认真的回答道:“大人的教训,晚辈铭记在心,自是不肯轻易忘却。”

段祺瑞又道:“你明白就好。另外还有一点要提醒你,我今日能把你看得个仔细,日后同样也能如此。我告诫你不要像咱们北洋里的那些好事者一样,过于贪念,弄得最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一个立场都没有。”

这最后的话显然不止是告诫这么简单,更重要只怕还是警告。

袁肃表情十分凝重,在这个时候自然没敢再有任何的顶撞,只能顺着段祺瑞的话应承。

………

【最近买了正版的《模拟城市5》,唉,才玩了一会儿天就亮了,实在太可怕了。】

第52章,西南事变

新华宫,国政殿的上书房。

尽管已经是入夜的钟点,但是上书房这边依然灯火通明。书房外面是侍从室,来来往往十多名侍从官忙碌不已的奔波,或从秘书处张罗着文案书信,或等候在通讯处转译电文,更有几名专门的人员一直候命在茶水室和厨房,随时为书房内办公的官员们准备茶点宵夜。

袁世凯在听完秘书官夏寿康念完第三份电报之后,原本沉寂的脸色再也隐忍不下去,瞬间换上一副震怒之色,冷冷的说道:“陈二庵他是什么意思,我给了他两万的兵力,再加上刘存厚、王陵基的人,要他进攻成都打不下来就算了,怎么还反倒还丢了泸州退守重庆?这是什么意思?”

四川做为护国军与北洋军交战的主战场,到今天已经开火了小半个月的时间。

一开始北洋军完全占据优势,无论是兵力、武器、装备还是相应的作战计划,都远远要比护国军强的多。护国军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尚且还在云南等待转移,整个四川就只剩下熊克武的第三梯队。在陈宦和吴光新发回北京的电文里,两个人都口口声声说的极好,趁护国军主力部队尚且滞动在云南,七天之内必能破熊克武的乌合之众。

结果在成都郊区打了七天,刘存厚和王陵基先后以各种理由撤退,甚至还被从自贡、乐山赶来的滇军、黔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两万人的部队就这样被一万不到的护国军击溃。眼见刘存厚、王陵基作战不利,中央陆军十五师竟然刚刚开拔出动没多久,部队都还没看到成都,反而跟着刘存厚、王陵基的残部一起逃回了重庆。

也因此落得了原本是中央军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