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一直寄希望能通过雷诺森来说服英国方面,哪怕是为了给日本一个警告,而放弃支持日本夺占青岛。雷诺森对于《二十一条》的痛恨是最明显的,因为他这几年在中国发展的势力全部都是沿海地区,甚至在未来几年还打算在直隶沿海拓展更多势力地盘。

但是英国方面只在乎揭穿日本与中国私底下的密约,更何况日本外交部已经再三否认密约的存在,只称密约是有关战后青岛归属的问题。英美目前也无从对日本采取实质的制裁,最多只能是口头上的警告。

即便雷诺森转告了袁肃的意思到白厅,透露北洋政府有意将青岛的归属移交给英国接管,这件事曾经在驻华公使馆引起了一阵兴趣。朱尔典还专门就这件事发了好几封电文到伦敦,提供了一些针对接管青岛的利益分析和方案建议。

可是英国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认为目前英国没有多余的资源分配来接管青岛。再者,既然欧洲战事需要拉拢日本参战,那理应应该给予日本一些好处。用中国的青岛来做为交换的条件,对英国来说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

正因为如此,英国驻华公使最终否决了雷诺森提交的建议。

不过,从一开始雷诺森就没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外交部的这些文职官僚身上,在等待朱尔典给以答复的同时,他依然不停的游说自己的上级单位英国白厅,并且大放厥词认为日本海军的发展迟早会威胁到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即便现在不做考虑也应该为以后做好考虑。

尤其是日本竟然威胁北洋政府,要求中国不许在租界沿海地区和岛屿给其他国家,这已经是在限制英国在远东地区的海上势力拓展。日本不承认不代表不是事实,北洋政府内部许多高级官员都已经确认《二十一条》的真实性,并且到现在日本都没有放弃迫使中国就范。

雷诺森希望白厅能够抛开外交部这一层,直接与北洋政府的某些势力达成合作,支持这支势力来反制日本狂妄的野心。

白厅对于全球战略上的目光自然要比外交部那些坐办公室的官僚看得更仔细,但是考虑到目前主要的任务还是应对欧洲战场,也不能太过明显的来针对日本这个军事上的盟友,所以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只要中国军队能在与日本军队非冲突的前提下接管青岛,英国军方会给予适当的支持”。

当袁肃收到了这个消息之后,愈发青岛问题可以强硬的来解决。他回了电文,对雷诺森的努力表示十分感谢,并且会永远牢记这份恩情。

他在当天就把这个消息通过总统府侍从室转达给了袁世凯,仅仅过了十几分钟,袁世凯派夏寿康到北海招待所邀请袁肃出席总统府军事参议处顾问会议。显然这个会议已经很早就开始筹备,只不过是临时让其参加其中。

不管怎么说,他知道这次会议是袁世凯做出最终决定的时刻,也意味着北洋政府和中国近代历史是否可以走向一个转折点。

军事参议处的顾问会议在怀仁堂主会议室召开,当袁肃跟着夏寿康走进会场时,这里会议桌左右早已坐满了许多总统府的高级幕僚,不光是军参处的人,还有外事处、内务处等其他部门的主事官,甚至还有段祺瑞、徐树铮这些陆军部的高级官员。

旁侧靠墙的位置还有几名外籍顾问,不过都是德国、美国、英国的顾问,唯独没有见到之前最受袁世凯信任的日本顾问班志超。单单从这一点看来,似乎已经可以预示这次会议的用意所在,多多少少给了众人一些期待和希望。

众人纷纷向袁肃颔首行礼,倒是段祺瑞只是不冷不热的瞥了一眼,没有任何表态。

会议桌下方增设了一个空座,夏寿康好声好气的说了一些解释的话,让袁肃暂时委屈的坐在下座。

袁肃刚刚落座没多久,会议室的侧门打开,门外承启官高唱:“大总统到!”

众人陆续站起身来,目光肃然的转向侧门。不一会儿,在一众随从幕僚的簇拥之下,袁世凯大步流星的走进了会场。威风凛凛的大总统礼服穿戴的整整齐齐,然而脸上却是一副凝重且冰冷的神色。

“无须虚礼,都坐,时间紧迫。”袁世凯走到首座主席位置前,干净利落的说道。

与会者听到这番话,每个人的脸上更显出几分认真,任谁都能看出现在的气氛非同小可。接连落座之后,袁世凯先看了一眼与其正对面下座位置上的袁肃,眼神中颇有几分复杂,眉宇间更显得一股忧愁和沉重。

“克礼,适才你托人传进来的话,我与史莱特先生已经谈过了。”

袁肃没有料到刚开会的第一件事居然就与自己有关,不过关于白厅给出的承诺是属于不成文的承诺,不仅没有公开,相反还需要保密。毕竟这件事与英国外交部的政策是背道而驰,一旦传出来势必会造成用过内部不和的笑话。

他暗暗捏了一把冷汗,目光不禁落在坐在靠墙位置英国军事顾问史莱特身上。

这时,史莱特站起身来,用英语义正言辞说道:“我可以证明从伦敦的确有这样的消息,但是也希望在座的诸位都能明白,我们大英帝国出于道义的援助是有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贵国必须在不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的情况接管青岛。这一点是重中之重。”

听到这里,袁肃稍微更放心了一些,史莱特既然是军事顾问,在系统上也是属于军事部门的编制,而且还是总统府的军事顾问,白厅派下来的命令自然会在第一时间得知。

袁世凯微微点了点头,沉着气说道:“日本欺我太甚,这几日反复思量,犹是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若让日本得此一寸,他日势必又会逞进一尺。昨日上午,我已经撤回之前颁布的青岛中立战区的命令,今日会议若是能讨论出结果,明日我便会正式照会日本公使,宣布青岛主权事宜。诸君,此事关于国家主权,更关于我北洋法统于国内国际的威严,切不可小视。”

说完这番话,全场为之哗然。尽管在进会场之前,众人多多少少有猜测今日会议的内容,但是当袁世凯做出如此决心之际,让之前诸多失望一下子全部转化为了希望,这种极大的反差少不了造成了情愫上的巨大影响。

段祺瑞和徐树铮双双露出振奋的表情,外事处的几位文职官员也都欣喜万分。只有个别几个军事参议处的参谋官颇有忧虑,这些人都是帝制坚定不移的拥戴者,他们本来是赞成用青岛换取日本支持称帝,现在大总统突然改变主意,就怕会影响帝制的进程。

等待全场稍微缓和下来后,袁世凯又转向一旁的德国军事顾问莱因哈特问道:“青岛方面是否已经有了决定?”

莱因哈特点了点头,不疾不徐的说道:“我们德意志帝国远东司令部依然还会坚持之前与大总统的约定,只要中国军队开进青岛,我们德意志帝国在青岛的军队可以在一周之内完成相关的交接。但是我方提出的所有条件都是不可退让,还望大总统阁下能够谅解。”

在没有正式参加世界大战之前,北洋总统府的是处在一段很复杂也很滑稽时期,无论是英国、德国的军事顾问还是英国、德国的驻华公使,闲暇时都能在一起吃午餐,并且谈论一些时事,丝毫不会因为欧洲战事的影响而处于剑拔弩张的局面。

德国和英国的驻华外交系统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部分系统只会对远东地区的政治局势负责。

即便是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中国正式宣布参战,那时候也是很礼貌的请德国在华的所有官员出境,不仅安排了船只,还提供了许多善后的优待条件。

第82章,临危受命

得到了莱因哈特的肯定之后,袁世凯缓缓的点了点头,继而转向段祺瑞问道:“芝泉,如果要收回青岛,你打算如何采取行动?”

这几乎是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凯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向段祺瑞征询国事意见。之前因为各种矛盾和冲突,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关系陷入低谷,不仅相互之间各有所持不肯让退,甚至在私底下的交情也变得十分冷淡。

早在德国方面主动提出归还青岛主权时,段祺瑞便带领陆军部开始策划出兵青岛接受主权的详细方案,而随着国际形势的骤然变化,日本与英国的介入其中。尤其是日本昭然若揭的打算侵占青岛,陆军部的方案也适时的做出了一系列变动。

段祺瑞稍微坐直了身子,不动声色的回答道:“回大总统,陆军部已有确切的军事行动方案。目前我们已经在山东集合了三个师的兵力,分别是山东陆军第一师、第二师和陆军二十八师,不仅如此,在未来的十天时间里,我们还能再从安徽、山西调集三个师的兵力。”

这时,参议处的一名军官忍不住打断的说道:“单单调集部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英国方面已经再三强调前提,我们是不可能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即便兵力再多也无济于事,更何况还区区只有六个师的兵力。”

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大约有四万人,中国陆军编制六个师最多只有六万人,当然也有空额的情况,说不定实际情况只有三、四万人。但即便是满打满算的六万人,从武器装备到人员素质都远远不是日本士兵的对手,更何况日本还有强大的海军舰队提供掩护,正面作战显然是没有任何可比性。

袁世凯同样很关注这个问题,既然下定决心要拒绝日本人提出的要求,那势必要考虑到发生最坏的情况。段祺瑞虽然这段时间一直在做准备,可才调集区区六个师的兵力显然是有些让人失望。

要想真正不与日本开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军事上有足够的震慑力,让日本知难而退。

相反,如果在军事上不能展现出足够的实力,日本或许还真会下决心来赌上一把。到时候一旦中日正式开战,不仅无法获得英国军方的支持,甚至还会引发一连串更坏的结果。

段祺瑞没有理会参议处的军官,也没有在乎袁世凯脸色的变化,继续说道:“此次收复青岛,关键并不在山东一线,而是在辽沈一线。目前日本两个师团的兵力全部集合在旅顺基地,我们收复青岛必然是要在日军出兵之前进驻青岛,到时候日本的威胁只会来自旅顺。所以这段时间陆军部更改了之前的方案,已经将主要兵力部署集中在辽沈。”

听完这番话,在场众人这才渐渐释然开来。就连袁世凯的脸色也稍有好看,微微的点了点头表示对这样的安排很认同。

“辽沈一带目前已经部署了多少兵力?”袁世凯问道。

“陆军第十九师、二十师和二十一师全部已经进入备战状态,但是这三个师是东三省仅有的地方驻军,根据初步的讨论并不适合担任应对旅顺日军威胁的主战部队。”段祺瑞正色补充的说道。

“那你可有什么其他的安排?”袁世凯继续追问道。

“就在前天我们陆军部已经想好了详细对策,一则是为了紧急应对来自旅顺的威胁,二则也是出于辽东安全长远的考虑。陆军部决定即刻设立都督东三省军务总署,由徐次长出任此职,负责筹措东三省新增军务大小事宜,并立刻着手编练东三省边防军,加大中央对东三省的军务控制和支持。”段祺瑞郑重其事的说道。

“临时扩编军队可不利于眼下局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扩编部队不是一朝一日能见成效,正所谓远水不救近火,实非万全之策。”有人忧心忡忡的说道。

“我自是知道远水不救近火,但是国防之策原本就是长治方能久安的道理,东三省与俄朝接壤,又兼之有满清遗族死而不僵,势力错综复杂。既是要针对旅顺的日本,索性就趁此机会,一步到位,让中央政府的影响力直接深入其中。至于眼前之困难,同样不容小视,陆军部自认为应该尽快从邻近地区抽调兵力曾驻辽沈,直接面对面应付旅顺的威胁。”段祺瑞镇定自若的说道,说完这番话时,他还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下座的袁肃。

不仅袁肃心中明白,在场大部分人也都很清楚段祺瑞是什么意思。

在青岛问题上,袁肃确实打算插上一手,可问题是他的盘算是趁机浑水摸鱼,见好就收,而不是成为真正与日本军队正面交锋的部队。尽管看上去是被中央政府寄予厚望,是人民的英雄,又是颠覆近代中国历史的大功臣。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中日之间不会发生真正的武装冲突,最好就是日本知道中国的决心从而知难而退。

如果日本不肯退让,一旦双方交起手来,那与日军正面相对的部队必然就要承受极大的战争压力。袁肃好歹是有自知之明,他的部队虽然是经过精锐的训练,也保持着日常训练,其战斗力绝对算得上是全北洋军中最好的,可问题是麾下的部队建制不齐全,完全没有任何炮兵单位,同时也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绝对不是装备齐全又有实战经验的日军的对手。

硬要与日军进行死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用人头来换时间。或许可以将战争拖延到一个月、两个月之后,到时候日军多少也是吃不消,而且因为战事大大超出预期,来自国内的压力也是极大,很可能会选择退兵。

的的确确是赢得了这场战争,可手里的好不容易攒起来的这点资本则全部赔的干干净净,主力部队大换血,搞不好还会连为数不多的一些将领也搭进去了。获得了中国近百年难得一遇的殊荣,成为民族英雄、国民偶像,可却再也无力参加接下来的北洋大博弈,更别说协助叔父袁世凯巩固帝制。

第83章,着手行动

元气大伤,少不了要好几年才能慢慢调养过来。最担心的倒不是时间,而是其他异势力不会给自己调养的时间!

让袁肃最担心的还不是这些,虽说在临近辽沈的精锐部队只有他在东直隶这一支,总不至于让热河的那些乌合之众开赴到金州。但是段祺瑞摆明是要培植徐树铮执掌东三省,单单这一点就让人认为是有私心。既然是有私心,那么一边是培植嫡系亲信徐树铮,一边打击袁氏唯一带兵的势力,似乎是有言之不尽的用意。

当然,国难当头,民族大义为先,即便段祺瑞是真的有心打压,他现在也不可能有任何反对的余地。在面对外侮的立场上,自己还是有很清楚的原则和立场,不可避免之时那就勇于去承担责任。抱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