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1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奇怪了,中央之前是让我部在商丘按兵不动,不可擅自展开任何军事行动,怎么陆军部突然又来了这样一道命令?再者,即便是陆军部的命令,为何要发到你们十四师再派人大老远赶过来转交于我,何不索性的直接发到我这里?”袁肃接过电文,他没有急着去看电文的内容,反正徐基已经把内容说的差不多了。他饶有兴趣的摇晃了一下手中的电文,凝视着徐基质询道。

“这……”徐基一时尴尬,不过很快又恢复镇定,微微叹了一口气,直言道,“实不相瞒,此命令是段总长亲自拟定,转由我部师长曲大人发至十四师前敌司令部。段总长听闻大总统欲停罢第三旅所有行动,深感遗憾,为此还专门面见大总统直谏此事。段总长认为河南民乱正值关键时刻,第三旅入豫不久即见成效,理应趁胜追击,一鼓作气平定全省之乱。岂能因为一些皮毛小事而置敌于不顾,反生前线北洋诸部内乱?”

袁肃微微怔了怔,他是着实没有料到原来这是段祺瑞的意思。

历史上白朗起义历经一年有余,先是张镇芳主持镇压失利被免去河南都督之职,旋即又改由陕西陆建章督办平乱之事,可最终仍然成效甚微。不得已之下方才请动段祺瑞出马,由段祺瑞亲督河南,分区镇压,最终方才得以平息这场规模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

不过现在看来,因为历史走上了岔路,显然一时半会张镇芳是不会被免职。

但段祺瑞对河南省内的情况依然如此关心,足以看出其是真心实意投入在陆军部总长一职上。不仅如此,单单从这份发来的命令上一样能够证实,段祺瑞非但不希望袁肃离开淮北,甚至还希望调第三旅前往情况最恶劣的豫南山区。

“原来是段总长的意思。徐大人,你这真是叫我难办,段总长都说了万不能生北洋诸部之内乱,可一方面是大总统的意思,另外一方面又是段总长的意思,你说说吧,我是该听谁的?”一番短暂的思索之后,袁肃故意刁难的说道。

从大义方面来说,他是很钦佩段祺瑞,虽然段祺瑞思想老派了一些,但对国家、对北洋、对陆军部总长这个职位,都是没有丝毫不忠不义。在平息河南民乱一事上,显然是要以大局为重,而不是政治上的勾心斗角。

“袁大人,您这话就让在下很为难了。唉,本来在下动身之前,陈副师长再三叮嘱千万不要把段总长的事说出来,怕的就是袁大人会这么来问话。说白一些,咱们这些武夫自是需要用武之地,如今河南动荡,正是匹夫有责之时,理应放下种种成见,先以大局为重才是。”徐基哎声叹息的说道。

“你这话说的倒是好听。你们陈副师长部知道我现在是什么情况就罢了,难道段总长也是不清楚的吗?之前我枪决了十八名十七师的军官,因为这件事使得我叔父和表伯父对我很是不满,说来这件事我同样很气愤,如此违法乱纪不加以严惩,日后还得了?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如若我现在接受了段总长的命令,我今后还怎么向我叔父交代?”袁肃索性也不跟徐基绕弯子,直截了当的撕开了这层窗户纸说道。

“这……”徐基顿时膛目结舌起来,一时半会居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袁肃实在把话说的太直白了,北洋内部确实矛盾重重,可身为北洋军人怎么可能毫无遮掩的把这些话说出口?不过不管怎么说,袁肃的的确确说了一些实话,以目前的状况要让袁肃拒绝服从总统府的命令,改而服从陆军部的命令,简直难于登天。

停顿了片刻之后,袁肃叹了一口气说道:“徐大人,此事我无能为力。不过如果段总长真的有心要彻底解决河南民乱问题,大可多增派一些部队入豫。我第三旅也就这么一些人马,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徐基连忙说道:“袁大人这话太见外了,正所谓兵不贵多兵于精,袁大人的第三旅是我北洋精锐中的精锐,自然不能与我们这些杂号部队相提并论。”

袁肃不置可否的呵呵笑了一阵,随即改变话题说道:“如若没有其他事,那请恕袁某先失陪。眼下手头上要处理移交的公务太多,实在繁忙的很。至于徐大人刚才所说的事情,袁某还是那个意思,恕难从命。”

徐基显得有些着急,连忙先站起身来说道:“其实在下动身前来之前,与陈副师长商讨过此事,已经料到袁大人是不会答应的。不过即便如此,还有一件事得告诉袁大人,那就是因为段总长的吩咐,我们曲师长是不会接受商丘镇守使一职,我们十四师这段时期也不会进驻商丘。也没有其他意思,哪怕袁大人不能接受段总长的命令,也希望袁大人能继续留驻在商丘这边。”

袁肃很是疑惑的看着徐基,段祺瑞的命令并没有什么值得可疑的地方,因为段祺瑞本来就是一个公事公办的人,但是徐基和十四师师部的这些军官怎么会这么好心,就这么听从北京的命令放弃眼前这块肥肉?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所有不受,更何况这次是总统府下达命令让十四师接管商丘,那位陈副师长就这么有高度?

“徐大人,你们十四师当真不会进驻商丘?”袁肃十分以不解的问道。

“实不相瞒,一则商丘现在是一个烂摊子,现在这里的老百姓都向着袁大人您,我们也很担心会闹出什么事故来;二则十四师在夏邑、毫州这边已经驻扎有一段时日,各方面关系都打理的清清楚楚,而且对我们来说也更加轻车熟路一些。所以……”徐基知道袁肃心中是有疑惑,于是也多多少少透露了一些真实情况。

“原来如此。不过这件事我暂时不能答复你,毕竟我第三旅这些天已经收拾的差不多了,再者前几天又专门召开了发布会,现在突然又不走,只怕会闹出笑话来。”袁肃一边点了点头,一边似是而非的说道。

“如果袁大人执意要走,我们自然是劝解不了的。只希望袁大人能慎重的考虑清楚。不管考虑的结果是什么,我等也只能如实上报到陆军部去了。”徐基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遗憾的说道。

“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慎重考虑清楚的。”袁肃不动声色的说道。

…………

【最近要多加锻炼身体才是,抵抗禽流感哦!】

第48章,河南新策

待到徐基离去之后,袁肃召集蒋百里、戴凤翔一众人重新讨论了第三旅的处境问题。

既然十四师没有取商丘的心思,曲同丰和段祺瑞又都希望袁肃这边留下来,那第三旅现在没道理还要撤回淮北。更何况总统府原本的命令就是让第三旅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也没有勒令第三旅离开河南的意思。

经过一番简短的讨论,蒋百里和戴凤翔都认为应该顺着十四师的意思,索性就留下来。

不过对于袁肃而言,经过与徐基的谈话之后,他心中又有另外一些想法。段祺瑞对河南民乱是如此看重,身为军人理所当然也应该有一番做为,总不能一味心思只想着争夺地盘和尔虞我诈。更何况如果真能在河南省内一战打出名堂来,反而对他今后的发展走向更有帮助,这不仅仅是一次资历上的历练,更是一次实力的证明。

于是,他立刻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蒋百里等人。

“既然十四师不会插手商丘,再加上又有总统府和陆军部的命令,商丘这边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差池了,哪怕十七师还很惦记这件事,相信他们现在也不敢轻举妄动。不过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入豫的真正目的,我的意思是指官面上的目的。”袁肃不疾不徐的说道。

“都督的意思,是第三旅还应该继续参与围剿民军的行动吗?”戴凤翔立刻问道。

“可是,上面不是已经再三叮嘱,第三旅不可再擅自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吗?”副官杜预连忙提醒的说道。

“这倒是小事,河南民乱一天不解决,北京方面一天都不会安心。哪怕我们一时违抗命令,只要结果对大局是好的,上面也不会责怪我们。即便要责怪,也绝对会拿捏清楚分寸。”袁肃很是淡然的说道,他现在心里想的很清楚,如今都已经快四月份的光景,袁世凯正在为登基当皇帝筹谋划策,自己不管做出多么过分的事情,只要最后表示支持其称帝,非但不会遭到埋怨,甚至还会大加封赏。

他就是要趁着这段时间,加快拓展个人势力的速度。

“话也不能这么说,大总统并不是责怨我们,说白了,是猜忌我们。这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如若操作不当,只会让我们越陷越深。”蒋百里很认真的说道。他自然不像袁肃知道的那么多,所以还是显得小心翼翼。

“这一点我不会忘记的,总之,上面会掌握分寸,我们在下面也要掌握分寸。咱们穿这身制服、领这个职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如履薄冰。”袁肃说道。

“根据我们最近搜集到的情报,目前已经可以确定白朗主力部队全部转移到了陕西。河南省这边唯一比较有影响的部队,也就是之前活跃在豫北的周宝林一路人马,现在周宝林被我们打没了。实际上河南省这边也没有太多具有威胁性的民军势力了。”这时,戴凤翔就事论事的说道。

袁肃没有急着说话,这几天他一直在忙着第三旅去留的事宜,倒是没有怎么关注河南省内的情况。不过十天之前他倒是让杜预开始搜集这方面的汇报,不仅杜预有所关注河南省内最新的战况,戴凤翔的司令部也有在汇总各方面发来的消息。

他立刻让杜预先把最近汇总好的河南军务情况地图取来,摆在书房的茶几上,然后又让戴凤翔的副官文钦把最新的消息汇报一下。

正如昨天与徐基见面时所听说的情况差不多,目前河南省内最大的民军隐患依然还是盘踞在西南山区的几支人马。这几支人马本不是白朗本部人马,甚至与白朗的联系也不深,都是借着白朗起义的势头跟风而起,大部分就是原来活跃在山区附近的刀客、山匪之流。

在西南山区唯一一支白朗的民军部队,业已在一个月前跟着大部分撤出转向陕西去了。

“何丰林何大人最近一次与民军交战就在本月初的时候,根据何大人发回的电报,有一支民军似乎试图从山区里向外发动突袭,与驻守在内乡附近的官军发生驳火。前后大约开了百余枪,这伙民军随即又退回了深山之中。”待到地图摊开之后,杜预一边在地图上比划着,一边语气认真的说道。

“向外突围?”蒋百里疑惑不解的问道。

“呃,这是何大人发回电文中的原话,或许只是偶然遭遇,民军并非是刻意想要突围。”杜预连忙补充的解释道。

“除此之外,接下来的这段时日里就没有其他民军的动向了吗?”袁肃问道。

“没有了。”杜预摇了摇头说道。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一点,如若要进山去围剿这些民军,除非有足以占据山区周边所有要隘地区的兵力,否则贸然进山绝对是不理智的行动。岂不说我们不熟悉山区的地形,即便找到向导带路,带敌暗我明,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埋伏,实在是有太多的风险。”蒋百里十分郑重的说道。

“对山区作战最妥善的战术还是围困战术,但是正如蒋先生所说,必须有足够多的兵力方才可以执行围困战术。如今何大人那边正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只能固守山区边缘的城镇,谨防民军会出山骚乱。如若要对付这里的民军,哪怕加上我们第三旅也无济于事。”戴凤翔微微叹了一口气,附和着蒋百里说道。

“要解决眼下的难题,并不一定要单纯的依靠军事行动为手段。”在沉默了一阵之后,袁肃表情深沉的开口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蒋百里沉思了一阵,隐隐约约领悟到袁肃这番话的意思。

略微停顿了一下,袁肃这才开口说道:“攻其坚不如攻其心。既然西南山区那边的民军本不是白朗的麾下,如今白朗带领大部队又转移去了陕西,对于这些打着白朗旗号揭竿而起的队伍,这个时候正是最为难的时候。”

戴凤翔恍然的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了。不管白朗是出于什么原因转战前往陕西,但是对还留在河南这边的其他民军来说,他们都只会以为是我们政府军的压力越来越大,围剿的力度也越来越强。之前若白朗还在河南,或许大家还有一股底气可言,可现在连白朗都跑路走人了,只怕就好比是釜底抽薪呢。”

蒋百里其实早就想到袁肃的意思,不过他却没有在这方面仔细思考,而是跳跃的转而考虑如何执行所谓的“攻其坚不如攻其心”的策略。对于北洋军来说,以重利招安山匪野贼已经是司空见惯之事,但这次发生在河南的情况不是单纯的匪患,其中还夹杂着一些革命主义思想,以及一些民间对官府积怨已久的情绪。

“百里兄,你可有什么想法?”袁肃见蒋百里一直没有说话,于是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都督的意思显然是要招降,不过这个办法如果能行得通,省内的其他军队和都督府那边早就派人去尝试了。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完全行不通,毕竟此一时彼一时。但是具体的行动办法还是要从长计议。”蒋百里意味深远的说道。

“是啊,是啊,招降这种事是咱们官军惯用的伎俩,正所谓花钱消灾嘛。照我看,十七师的五十九团、六十团、六十一团就很像是以前招安的部队。看他们的军纪就看得出来。一群土匪换上军装,以前的匪性依然不改,唉。”文钦摇着头说道。

袁肃沉默了一会儿,脑海里飞快的寻思着蒋百里和文钦的话。

“如果我们能让周宝林做一个表率,或许对招安之事必有极大的帮助。”少顷,他不动声色的抛出了自己的办法。

“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不过自逮捕了这个白朗本部的第三号人物之后,到今天已经快有了一个月的光景,他如果真相想投诚,也应该有一个动静了才是。”杜预拧着眉头说道,他这几天同样有跟进过这件事,周宝林整日被软禁在小屋子里,几乎什么事都没做,什么话也不多说,就好像是在闭门清修一般。

“都督,如果能说服周宝林归降,再加上我们下意识的操作一下舆论,这件事必然能给整个河南局势带来极大的影响。虽说不上能对招安西南山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