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当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夫当国- 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天亮之后的攻势少了一个团的兵力,但袁肃和蒋百里仍然还是有很大的信心打好这一场仗。毕竟王泽部经过两天的鏖战,士气和军心都已经十分低下,剩余的部队已然失去了战斗下去的信心。第三旅和五十八团接下来的作战,可谓就是摧枯拉朽。

因为开封告急的缘故,凌晨六点钟天色还灰蒙蒙一片的时候,袁肃便下令提前发动进攻。他必须争分夺秒的收拾商丘这边的残局,不管开封那边是否能够坚守,但毕竟开封做为河南省城是有着极其重大的政治意义,民军连省城都敢进攻,传出去官府还会有任何的威信可言吗?

本以为凌晨提前发动进攻会有诸多不便,比如视线,又比如天气过冷。但是当进攻开始时,战事却要显得顺利许多。客观的环境因素不仅仅是对政府军有影响,对那些平头老百姓组成的民军同样有影响,更何况第三旅每天凌晨和晚上都会进行跑操,反而要比民军更能得心应手的应付。

战斗打响后,大部分民军还在睡梦中,这这样一下子失去了先机。

再加上之前两天的作战已经打得垂头丧气,在这个时候愈发没有反抗的余力。

打到中午的时候,濉河北岸的民军溃不成军,就地投降和逃散者多不胜数。而第三团向东北城区发动进攻后不久,从东边又杀出一路部队,起初还分辨不清楚对方是哪里的人马,可当第三团和对方在东郊外碰面时,才知道原来是十四师的一支人马。十四师在昨天才得知第三旅和十七师的行动,于是急急忙忙想要凑上来分一杯羹。

开封总司令部在袁肃的掩盖之下,最终没有把进攻商丘的消息告知十四师,目的就是不希望十四师过早的跑来抢功。原计划昨天打算发电报去通知十四师,毕竟都打到这个地步了,最起码也应该让十四师有个反应。可偏偏在商丘南城发生了严重扰民事件,袁肃担心十四师也是这种德行,帮不上忙反而还添乱,索性就没有再发这封电报。

第33章,一波又起

不过对于袁肃而言,现在十四师赶出来分一杯羹也无妨,反正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再如何上报张镇芳心里有数,十四师即便想要贪功也要看看与其抢功的人是谁。

到了下午两点钟的时候,商丘全境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剩下的也就只是王泽带领少数民军四处逃窜,但是其规模仅仅只剩下几十人而已。袁肃在中午时便与第一团团部一起开低商丘,与第二团于濉河北岸会合。

他先召开了第三旅的内部军事会议,制订了接下来关于商丘善后的安排。一方面是绝对不能扰民,另外一方面是要迅速的在城内城外建立援助站。由军队出面召集商丘原来的官僚,至于那些逃跑的官僚就直接就地免职,缺职则邀请一些本地的望族、三老、乡绅们出来组建临时的民政机构。

新诞生的民政机构立刻投入工作,现阶段主要便是负责安抚全境百姓,以及对政府救助物资的详细分配。

之前从开封发来的一批救助物资,目前停留在宁陵县,因为昨天晚上发生的突发事件,运输物资的队伍被征调回援开封,所以没有及时送到商丘这边。袁肃派孙佑邰带骑兵队赶往宁陵县去调来物资,统一收纳在商丘民政府官仓,等具体的救助计划下来之后,再按照计划下达到各个救助站。

袁肃要求临时成立的民政机构必须在一天之内制订详细的救助计划,好在民政府公署还保存着本地的户籍资料,临时官僚只要发动人力对照户籍资料,来制订对应的安抚和救助办法。在安排打点好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袁肃让蒋百里和第二骑兵团留守商丘,并且由蒋百里担任商丘实际的最高决策人,随即带领第一团和第三团向开封出发。

晚上七点钟时,袁肃与第一团先行抵达了宁陵县,因为天色已晚,只好先在这里休息一晚,等到明日一早再继续上路。而刚到宁陵县没多久,县府电报室就收到从商丘转发来的电文,电文原件是来自开封,内容正是关于开封目前最新的境况。

正如袁肃所预料的那样,此次针对开封发起偷袭的民军部队是仓促行动,仅仅是利用火炮在城外制造声势,到了深夜三点钟时才尝试着发动了一次攻城。然而因为天色太暗,开封城有太大,民军部队在城内转了一大圈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不仅没能向都督府发起进攻,甚至还有几支部队摸黑之下走散了。

十七师回援的部队是在这天早上十点钟左右抵达开封郊区,然而这个时候开封城内早已没有任何交火的动静。都督府这边虽然依旧保持着戒备,但是熬夜至今仍然没有发现敌人,守卫部队甚至连一枪都没有开过。

中午时,回援部队与都督府卫队会合,张镇芳下令麾下部队立刻赶赴北城搜查敌情。

哪里知道回援的这个团全员怠慢,接连赶了一夜的路,早已经是人困马乏,磨磨蹭蹭直到下午的时候才抵达北城外,也没有人知道是否真的仔细思索过,但是该团回报的消息那就是民军早已跑的无影无踪。

看完这份电报之后,袁肃随即又发了一封电报到开封,告知既然开封无事,那自己这边便不再回援开封,从明天开始将会全身心投入商丘的战后重建和善后工作。没过多久就收到了张镇芳的回电,对于张镇芳来说虽然很生气之前袁肃不肯回援,但好在事情没有闹大,而且也的的确确是袁肃经过分析之后做出的决定。

因此在回电当中,张镇芳不仅没有追究袁肃的责任,同时还说了一些夸奖的话,并且着重强调一定要做好商丘的善后工作,但凡有什么物质上的需要只管电文索要就是。虽然拿下一个商丘并不代表解决了河南民乱的全部问题,可好歹这是一年来政府军为数不多可以对外宣扬的一件事,哪怕这件事很细小,他也会不择手段的去夸大,以求能缓解一些来自中央政府上面的压力。

袁肃丝毫没有对张镇芳客气,当即去了一封电文开口向张镇芳索要十万元善后款以及两万石政府救济粮,并且还特别提示张镇芳赶紧从省城、郑州等地找来一批记者,将官府对商丘善后救济之事进行详细的报导和宣传。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个人沽名钓誉,同时也是要利用商丘的案例向全河南省传播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央军与其他地方军是完全不同,自己与其他北洋官僚也完全不同。

只要能让老百姓们恢复对官府的希望,不仅有利于他个人在河南占据一席之地,更能极大的软化民军与官军尖锐的矛盾冲突。

刚刚发完这份电文,第三旅副旅长戴凤翔的副官文钦便匆匆忙忙跑进临时行营大厅。

文钦做为留守在后方前敌指挥所的军官,在商丘战事接近尾声之际,便从郊外撤进城内。此次袁肃返回开封,便在开封城内等候迎接,如今便是袁肃身边的主要幕僚官。

来到袁肃的书房,文钦脸色有几分郁闷,调整了一下神态这才开口说道:“都督,粮仓那边出了一点事故?”

袁肃正在审查商丘城区因为战争的损害情况,听到文钦提及官仓的事情,带着疑惑表情抬头问道:“哪里的官仓,商丘民政署的官仓吗?”

文钦摇了摇头,叹息的说道:“是宁陵县的官仓。”

袁肃说道:“宁陵县的官仓与我们何干?到底出了什么事?”

文钦连忙说道:“前天张都督从开封发来一批物资,用以协助袁都督在商丘开展救助工作,这笔物资昨天刚刚入库,今天早上的时候二团那边又派人过来接收。可是这笔物资出了状况,大约有三分之一不见了。”

袁肃皱起了眉头,冷声问道:“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档子事?你确定没有记录错?”

文钦坚定的说道:“入库的时候我也派人跟进,一共是有粮食一千石,库银八千两,各种农作物大约三百石。可是现在粮食缺了四百石,库银了少了三千多两。刚才二团派来接收的队伍与我们这边对过账,缺失的物资暂时没办法录账,二团已经把剩下的物资拉走了。”

袁肃略略思索了片刻,他知道第三旅是绝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更何况当时在宁陵县这边也没有第三旅的部队,自由文钦的临时司令部的一些人,即便是这些人算上卫队也不可能偷走这么多东西。既然可以排除是第三旅所为,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十七师的人所为。

十七师的师部之前就在宁陵县,他可以相信师部高层是不敢动这批物资的,因为这批物资是张镇芳直接派给第三旅用以救济商丘之用。十七师这一年来没打出什么好成绩,眼下商丘得以收复,对他们来说也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巴不得能尽快在商丘这边沾一份光,理所当然不可能在这个关头做出这样的举动。

第34章,民军奇部

“是什么人所为?是不是五十九团的人干的?”袁肃冷冷的问道。

“不止是五十九团,昨天凌晨到今天早上,路过此地的四个团都有从官仓里私调物资。包括五十八团也有在内,这是官仓守卫亲眼目睹的。”文钦快速的说道。

“岂有此理,连老子要的东西都敢动,十七师的这些杂碎越来越狂妄。”袁肃恨恨的说道,一边说着一边还生气的重重砸了一下桌案。他是真的动了怒,之前十七师的几个团在商丘为非作歹自己还没有算这笔帐,现在又敢私动官仓里面用以善后的物资,新仇旧恨加在一起,怎能不叫人恼火?

“袁都督,这件事当如何处理?”文钦请示的问道。

袁肃刚准备开口说话,势必要把这件事严办到底,对于十七师几个团为祸一方的作风以及散漫无章的军风,哪怕是张镇芳的部队他也一定要出这口恶气。这不仅仅是为他个人树立军威着想,同时也是为了恢复河南秩序着想,正是因为河南省内有太多这样没有纪律的部队,所以才逼的白朗民军越来越壮大。

可是话才到嘴边,书房门外传来敲门声,不等袁肃答应,杜预已经推开了虚掩着的门大步流星走了进来,他说道:“都督,五十八团在程庄遭到伏击,是民军从开封绕道在程庄专门来截我们回援的部队。五十八团告急,请都督立刻发兵驰援。”

袁肃先是一怔,随即又恢复了情绪,他虽然对再次发生这样的突然事件感到震惊,可越是这样的突然事件越是应该冷静的对待。他郑重的问道:“消息怎么来了?五十八团有士兵逃回来了吗?”

杜预点了点头说道:“是的,五十八团辎重营的人,刚刚进城。林团长的副官也在,他们所民军是从程庄西北方向发起袭击,同时还从东北方向进行迂回夹击,五十八团目前被民军围困在程庄镇子的南边,因为要考虑保全军事物资,所以无法进行突围。”

袁肃没有多问什么,他很清楚杜预所知道的消息并不多,于是立刻说道:“去把那些逃回来的最高军衔的人叫过来,我要问他们话,另外通知第一团做好开拔的准备。”

杜预连忙应了一声,然后又急急忙忙转身退出了书房。

文钦叹了一口气,语气凝重的说道:“这时候,居然又出了事故,袭击开封的这支队伍还真是刁巧的很,先是声东击西,现在又迂回伏击。一旦让这些民军流动起来,被他们牵着鼻子到处走,还真是棘手的很。”

袁肃深深吸了一口气,意味深远的说道:“我倒是对带领这支民军的人感到很惊奇,民军当中居然能有这样大胆奇谋的角色,实在是了不得。”

停顿了一下,文钦又问道:“那大人,宁陵县官仓失窃的事情容后再议吗?”

袁肃“嗯”了一声,说道:“这是自然,当务之急要分轻重缓急。”

过了约摸十分钟的光景,杜预再次返回行营书房,跟随其一起来的有两名五十八团的军官,经过一番介绍,其中一人正是林团长的副官,另外一人则是辎重营营长。袁肃让他们二人把五十八团遭遇伏击的经过详细说一遍。

五十八团是昨天下午才经过宁陵县,到了今天早上时这才抵达程庄。一路上林团长已经察觉到有些不对劲的情况,那就是总有一些老百姓打扮的人出没在军队行军途中,有几个人还很面熟,似乎是从离开商丘开始便一直跟踪着队伍似的。只是林团长也没敢确定,再者开封那边又催的急,只好没有去理会。

刚到程庄不久,先头部队还在继续前进,但是突然就从西北方向的山林里传来炮声,随即就杀出一大队民军。这伙民军几乎都有步枪,而且还有骑兵在周围到处乱转,尽管没有制服,却每个人都统一的绑着白色布条以作识别。

一开始林团长还能带领麾下进行防守,可是交战才过了半个钟头的时间,从背后再次杀出一队人马,一下子打乱了五十八团的防线。五十八团被迫从程庄撤出,一直退到程庄南边的山丘附近,这才重新稳住了阵脚。因为团里有许多辎重物资,而且民军的炮击也炸伤了许多士兵,种种负担之下只能先就地防守,并且派人回宁陵县求援。

辎重营有马的都先撤走,现在撤回宁陵县的有一批粮草和一批战马。剩下在程庄那边的则还有一大批粮草和弹药。

在副官和辎重营营长叙说的同时,文钦和杜预已经准备好了地图,按照二人所叙说的内容在地图上做了一些标记。

“西北和东边发起夹击,这伙民军还真是花了不少心思。”袁肃看着地图喃喃自语似的说道,不过他心中却渐渐有了一些想法。

“林团长推测,伏击我部的民军很有可能就是偷袭开封的那伙人。”副官补充的说道。

“八九不离十,不过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这些终归只是猜测。”袁肃深沉的说道。

“民军极少会有火炮,昨天偷袭开封的民军已经打过炮了,今天在程庄又打了炮,显然是同一路人。”副官肯定的说道。

“程庄距离开封少说也有六十里的路途,开封是前天凌晨时遭到袭击,根据情报说到黎明时分袭击开封的民军便没有了动静。道理上这些民军是有足够的时间转移到程庄附近设伏,不过倘若真是如此的话,那这支民军连日连夜的奔波,应该已经很是疲劳了。”袁肃缓缓的分析着说道。

“确实如此,林团长在退到南边之后,那伙民军追击的速度显然慢了一节,这才给了我们重新布防的机会。”副官连忙点着头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