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姓彭的翰林却上书建议迁都。
居然还有很多人附合。
这让赵玺很慌张。
离开了京城,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镇国公府和李家的庇护,到时候韩同心岂不是想怎样就怎样?
他还等着姜宪来救他呢!
赵玺好几天都没有睡好。
等他好不容易等到去给太皇太后请安日子,想问问太皇太后这件事,却看见简王急匆匆地进了宫。
他知道简王这是去坤宁宫的。
赵玺想了想,回了自己东宫,却叫了身边的小太监打掩护,去了坤宁宫。
众人都知道赵玺和韩同心不和,可有了曹太后和赵翌的先例在前,那韩同心还不如曹太后十分之三,谁又敢下死心地得罪赵玺呢?
赵玺顺利地溜进了坤宁宫。
蔡如意和韩同心正并排坐在坤宁宫大殿的台阶上,赵建童身着一身藤黄色的夏布衣裳院子里踢毽子,旁边围着一群或拿着羽扇、或拿着帕子、或端着水盆等特的宫女内侍,韩同心身边两个有头有脸的宫女一个殷勤地在那数着数,一个关切地在那里说着“世子爷小心”。
韩同心看着呵呵地笑。
她旁边坐着的蔡如意却是大红色绡纱绣凤尾如意纹团花的褙子,乌黑的头发整整齐齐地绾在脑后,露出满月般皎白的面孔,嘴笑含笑地望着赵建童,慢悠悠地喝着茶。
比直韩同心来,更像个太后。
赵玺心被狠狠地刺了一下。
这场景,仿佛两宫太后在陪小皇帝玩耍。
只是这小皇帝不是被韩同心像见不得光的小老鼠对待的他,而是靖海侯世子赵建童。
他的手又紧紧地攥成了拳。
看到这一幕的简王心里也特别的不舒服。
蔡如意到底要做什么?
再怎样,也论不到她的长子做皇帝。
她这是在借韩同心的力向赵啸示威呢?还是单纯的只是想给自己的儿子谋个好前程呢?
简王皱着眉去见了韩同心。
韩同心从小得简王庇护,非常喜欢自己这个外曾父的,可这两年,她却最烦他,到现在,则达到了顶点——简王反对她摄政。
凭什么曹太后可以,姜宪可以,她就不行?!
多半就像蔡如意委婉告诉她的,如果她做了摄政的太后,简王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处处代替她出头,别人也就不会一窝蜂地去捧简王了。
她记得自己当时还为简王辩解了一句,说简王从小就对他们姐妹们,贪心不足蛇吞象,会被撑死的,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他们家的人犯不着去做那出头的鸟。
蔡如意却说,那是因为简王一生都没有当过家做过主,等他尝到了当家作主的滋味之后,就再也难于安于现状了。否则简王何必出面揽事,好生生地呆在王府里修身养性,安度晚年不就行了。
简王也不年轻。
韩同心仔细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蔡如意说的有道理。
她对简王也就没有从前那样的敬重了。
觉得大家在权力面前都一样。
不过,简王上了门,她还是客客气气的,在坤宁宫的正殿见了简王,吩咐宫女沏了前些天上贡的碧螺春,耐心地等着简王絮叨。
简王说起了迁都的事。
韩同心心里已经极度的不耐烦了。
内阁的几位辅臣没有作声,都察院的御史没有做声,她的外祖父简王却跳出来了,而且开口闭口就是祖宗如何,律法如何,他如何想的。
他就不能为京城的百姓想一想?
上次庆格尔泰打地来的时候,他又在哪里呢?
死了的熊正佩又有谁记得?
她躲在慈宁宫吓得半死的时候又有谁记得保护她?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个寒暑,她凭什么要为赵氏的子孙后代着想?
赵翌在世的时候,可没有给她一点体面?
可没有念信一点夫妻之情?
韩同心顿时就怒了。
她腾地站了起来,冷冷地道:“外祖父,这是内阁的事。我又不是摄政的太后,您跟我说这些有什么用?皇上住在乾清宫,要不,您去乾清宫跟皇上说去?!”
那言语间的恶意,掩也掩饰不住。
简王愣住,半晌才声音有些嘶哑地道:“你,你这是在怪我没有支持你摄政?”
“不敢!”韩同心冷冷地道,“我只是个后宫女人,不懂这些。外祖父以后还是别跟我说这些事为好!我也只想好生生地养大皇上,和太皇太后做伴去!”
※
亲们,今天的第一更!
有错字,等会才能捉虫~~
第九百章 败兴()
这就是气话了!
简王目如刀锋般地朝殿外望去。
蔡如意正低着头,爱怜地给儿子赵建童擦汗。
简王不由冷笑,道:“你难道还指望着靖海侯世子给你养老送终不成?”
韩同心是一句多的话也不想听了,脸上也没有笑意,道:“当初曹太后宠承恩公,最后还不是承恩公给曹太后收的骨骸。有些事,还真说不准!”
“你!”简王额头青筋直冒。
韩同心干脆站起来送客。
简王没有办法,拂袖而去,把女儿东阳郡主叫到跟前,让她去说服韩同心,不要再和蔡如意搅和到一起了。
这次东阳郡主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温顺地应诺而去,而是温声地劝父亲:“同心毕竟太后,多的是人巴着捧着,又有曹太后和嘉南郡主的前车之鉴,大家都怕哪天同心摄政,成为第二个曹太后,她已不是从前养在深闺的小姑娘。我们说话,也不可一味地要求、训斥她了。”
这话简王不爱听。
他怒道:“难道还要我这个外祖父在她面前说好话,她才听得进去不成?”
就是赵翌在的时候,也不敢这样的轻怠他。
他还有个身份,是皇上的曾叔祖!
东阳郡主只好劝道:“我知道,我知道。我是说,以后您有什么事,不妨先跟我说,我由我去教训她好了。免得你生气。伤了身体就不好了!”
简王没有说话。
他知道女儿说的都是对的,可他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若是韩同心有姜宪的本事也就罢了,没有姜宪的本事,还想学姜宪行事,这不是上赶子的找死吗?
简王想到前些日子儿子闹出来的丑闻,突然生出股子孙不孝,家业难撑的疲惫。
他情绪低落地挥了挥手,叹息道:“你去劝劝她吧!做事这样不用脑子,迟迟早早被蔡如意卖了恐怕都不知道——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京城,京城我们是地头蛇,南下去了金陵,我们还有什么?岂不是别人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武阳郡主无奈地点头,辞了简王。
可她却没有立刻就进宫,而是派了人打听蔡如意这些日子在宫里都做了些什么。
李瑶却是极力反对迁都的人。
在他看这,这就是个笑话。
北方已被镇国公府和李谦父子割成了两大块,可好歹还有嘉南郡主这个纽带,鞑子不管怎样进犯,这两家都不会坐势不理。
江南就一定安全吗?
那靖海侯府这么多来还抗什么倭寇啊!
所谓的迁都,也不过是靖海侯想出来招术,不过是想把赵玺弄到江南去,他好挟天子以号储侯罢了。
因而第二天的大朝会,他很明确地提出反对迁都,并为京城的安全和姓彭的翰林好好地争辩了一番。
可让他气馁的是,汪几道、苏佩文,甚至是左以明都保持了沉默,那位彭翰林则引经据典,滔滔不绝,气势如虹地辩驳着他的观点。
难道左以明已经和汪几道、苏佩文达成了进退与共的联盟?
或者是所谓的迁都,嘉南郡主也是赞同的?
李瑶有些心虚,没有和彭翰林多说,下了朝就让人递了张贴子给左以明。
左以明干脆直接坐着轿子到了李府。
两人在李瑶的小书房时秘谈。
左以明没有和他打官腔,很直接地告诉李瑶:“径阳书院的支持朝廷南迁。嘉南郡主没有表态。可看样子,估计也是支持南廷的。”
李瑶大吃一惊,一下子坐直了身子骨,神色凝重道:“径阳书院的人支持朝廷南迁?”
左以明点头,道:“彭翰林身后是靖海侯赵啸。可在彭翰林行事之前,赵啸就已派人说动了径阳书院的人。他们觉得南迁有好处!”
什么好处?
不就是能让径阳书院代表国子监的重要吗?
李瑶立刻就想通了这其中弯弯曲曲。
他不由拍案而起,道:“什么狗屁书院,也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损人利已的东西!”
左以明没有说话。
他们家和径阳书院的关系密切,而且也是主张南迁的家族之一。
家族利益和政治立场必须是统一的,不然就得不到家族的支持,家族也得不到发展。
这个道理身为耕读世家李瑶很清楚明白。
他没有在这件事上多做纠缠,而是仔细琢磨起姜宪的意思来。
“你是说,你已经给嘉南郡主报信了?!”他重新在左以明身边的太师椅上坐下,皱着眉道,“嘉南郡主难道一句话也没有说?”
左以明苦笑道:“嘉南郡主是什么人?她若是有发了话,我也不至于这样为难了!”
“这倒是!”李瑶喃喃地道,“她那个人,要是有了主意,你不依着她,她也有办法让你照着她的意思去办的。不过,嘉南郡主到底是怎么想的?京都南迁,对李谦和姜家的杀伤力最大的了。镇国公府这么多年能屹立朝廷不倒,不就是因为和皇宗秘密的关系的?以嘉南郡主的谋略,她应该很清楚才是!难道她有什么其他的要算?”
说到这个左以明也很头痛,他不禁吐糟道:“为这件事,我还曾专程让人去问过我那侄儿媳妇了。说是嘉南郡主自从回了西安之后,除了带孩子,真的是什么事也不过问。就是李谦带了她去衙门,她也不怎么过问李谦的公事。”说到这里,他不由苦恼地叹了口气。
李瑶听着睁大了眼睛,半晌才道:“不会吧?!难道是李谦……”
“那倒不是!”左以明忙道,“据说是郡主不愿意管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李谦倒是很敬重她的。”
李瑶很是失望,道:“到底是女人,这生了孩子就不一样了!“
左以明也这么想。
两人不由均沉默了好一会。
左以明打破了沉静,道:“我倒觉得你不必太担忧。你和都知道,迁都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不说别的,仅六部的部署安置在哪里就是个大问题。既然有人要迁都,那就把这件事甩给他们好了。一件件的落实下来,说不定等到皇上要亲政了,迁都的事还在讨论。这种事又不是没有过。这个时候犯不着着急上火。还可以看看靖海侯到底是什么意思?”
李瑶微微颔首,道:“我是觉得这些人想到一出是一出的,朝廷纲纪就是被他们这些败坏了的。”
左以明没有吭声。
朝廷早就没有了纲纪。
要不是他机缘巧合做了顾命大臣,他恐怕早就辞官回江南了!
※
亲们,我这两天发了两个微博,看着挺复杂的,说起来实际上就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6月1号在廊坊举办《慕南枝》的简体出版的首发式。
第二件事,6月3号下午14点,在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区清华同方科技大厦D座1层)有个《慕南枝》粉丝见面会。
希望大家有空去参加!
谢谢支持!
第九百零一章 迁都()
左以明和李瑶两人商量了大半夜,才算是对迁都的事达成了一个初步的意见。
等到第二次大朝会,苏佩文提出了迁都的事。
这个传闻由来已久,但内阁一直没有表态,朝中官吏也就只能私底下议论。自然也有同意和反对的。如今正式提出来,朝堂上顿时一片议论之声。
赵玺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看着下面交头接耳的臣子,手脚一片冰凉。
如果迁都,他就只的直能听韩同心的话了。
不然韩同心会废了他,甚至是害死他的。
反正韩同心要的只是个皇帝而已,除了他,赵氏的子孙都可以当。
赵玺想起了赵建童!
他的手再一次紧紧地攥成了拳。
韩同心却心情愉悦。
她再也不想在这个冷冰冰的宫殿里呆了。
反正她是太后。
不管谁做皇帝,也要打着她的大旗。
就像太皇太后似的,不管朝中怎样的变迁,谁也不敢把她怎样。
蔡如意说得对,摄政虽然有摄政的好处,可只在后宫当个不管事的太后,也在好处。前者如曹太后,皇帝亲政就被囚禁起来了。这还是好的。历史上好多这样的太后都被杀了。那也是因为赵翌是曹太后听亲生儿子。
赵玺可不是她的亲生儿子。
她又何必去趟这淌浑水呢!
韩同心躲在龙椅后的听了一会儿,就像来时一样悄悄地退出了金銮殿,留下吵闹不休的大臣和孤零零坐在龙椅上的赵玺。
蔡如意站在坤宁宫的大门口等着韩同心。
坤宁宫两旁深红色的宫墙颜色还是那么刺目,可在她的眼里,却已经很是陈旧了。
她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
谁知道有一天,她会以这样的身份,这样的站在这里。
她、姜宪、韩同心三个人,差不多的年纪,可姜宪却一直是紫禁城的一颗明珠。当初她和韩同心躲在被子里没有少议论姜宪。
韩同心总是不服气地道:“她姜宪身份再娇贵又如何?还不是要出嫁!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她那个样子,略有点骨气的人家谁会娶她。就是娶了她去,也多半是为了姜家的权势,到时候还不是把她当菩萨似的供着,好吃好喝,就不是喜欢她,她能有什么办法?”
每每说到这里的时候,韩同心就会嘻嘻地笑,并充满期盼地道:“说不定太皇太后会给她选个周正体面的女婿,唯唯诺诺,老实听话,保她一世平安就行了。”
等到大家都说姜宪会嫁给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