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将被迫嫁羽路政,这是他完全不能容忍的,他也不可能割舍下艾姬。”
“当时比伦国王已经是病入膏肓,不过他一直放心不下艾斯羽,知子莫若父,艾斯羽骨子里的一些弱点他最清楚不过了。所以虽然知道自己回天无力,每日每夜都要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但是老国王还是强撑着。关于艾姬和艾斯羽的是他也听说了,不过在他看来这只是年少轻狂的一时冲动,只是一个女人而已,或许这还能成为磨砺艾斯羽的一个好机会,因而对艾斯羽那看起来有些幼稚的举动他完全是不赞同的,实际上不经意间还有意无意的阻挠着。不过看着艾斯羽最后好像完全放下了这事,而且短短时间内像变了个人似的,老国王觉得艾斯羽终于开始有了比伦王该有的一些风范,他的心也放下了许多。”
“一个多月后,一直要药物吊着命的老比伦王看着似乎忽然间变得成熟了的艾斯羽欣慰异常。将王位正式传与艾斯羽后,本就时日无多的老比伦王便再也不愿忍受病痛的折磨,每天生不如死的日子,于几日后病逝。”
“就此艾斯羽成为了新的比伦王,也进一步加强了他对比伦的控制力!”
30、冲冠一怒为红颜
“那成为比伦王以后呢,艾斯羽真的选择就将艾姬当作成心里的美好回忆了么?”听得此处,青静又道。
“有些东西或许会遗忘,但有些东西却是刻骨铭心不可能忘却,艾斯羽和艾姬分别后对她本来还有些模糊和朦胧的感觉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定。成为新的比伦王后艾斯羽再也忍受不了与艾姬分隔海峡两岸,思念之情也一日胜过日子,他明白艾姬已经被路政安排人给控制了起来,而且这个时候他也不可能渡海去见艾姬,而艾姬一个多月后就将成为路政的王妃。”
“唯有一战,艾斯羽心里头早就存在了这样的想法,在他成为比伦王他便将秘密将这种想法落实到了行动中去。暗地里比伦三岛的军队在他的调度下悄然开始集结,表面上艾斯羽则高调宣布父王死于药物中毒,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法兰,将大家的视线都吸引到了这上面来,掀起了当伦、亚伦、艾伦三岛民众对法兰的仇视心理。虽然不少人对老国王的死因多少都有些了解,但是也不能确定,再加上艾斯羽对比伦的控制力已经今非昔比,于是将信将疑中没有阻止艾斯羽有些过激的举动。”
“于是乎,法兰和比伦几百年前的那场大战就此揭开了帷幕,虽然这一战或许不可避免,但是却在种种因素之下,在双方都没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提前了许多年就爆发了。”
“路政对于艾斯羽的举动只是皱了皱眉头,他只是以为艾斯羽担忧法兰趁比伦新王即位趁机入侵,所以挑起比伦民众对法兰的仇视心理,虽然他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不过考虑到实际的一些情况后便被他打消了。估计路政当时做梦估计都没有想到,实力相对而言叫弱的比伦居然会选择主动入侵。不过路政也暗自提高了警觉,派人四下宣传艾斯羽卑鄙的想要勾搭自己的王妃,而且弑父夺位,残暴无良。”
“再说艾斯羽吧,眼看着三个月的期限即将来临,他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在等了。暂时瞒过法兰耳目,艾斯羽短暂的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偷偷调动将近十万能够调动的部队,也可以说是当时比伦最精锐的部队在艾伦港集结,他本人也秘密从王都当伦来到了艾伦港。”
第412章()
“而艾姬则是一直苦苦等待着艾斯羽,由最初的期待慢慢变成了心灰意冷,通过路政安排在她身边的诋毁艾斯羽的话语中聪颖的艾姬也渐渐有些明白,她和艾斯羽似乎注定了不能在一起。不过虽然如此但是艾斯羽的身影一直存在于艾姬的心间,她从不曾忘。念叨着三天后自己就要嫁与路政,艾姬有一种心死的感觉,想着或许自己以后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因为自己的心已经没了,已经被某个人偷走了,但是她又不得不活着,因为她不愿自己的亲人受到迫害,当时艾姬心里只想着能再见艾斯羽一面,那么她便再也无憾了!”
“也就在这一日夜间艾斯羽率领着十万比伦精锐部队横渡比伦海峡,在路政完全没有什么准备的情况下奇袭温德港。看着陌生又熟悉的温德港,艾斯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战火就这样在许多人始料未及的情况下点燃了,来的是如此的突然,就算是艾斯羽本人都有些觉得不可思议,感觉自己似乎冲动了,不过想着逸城的艾姬他的心又坚定了下来。”
“冲冠一怒为红颜,率军渡海战火起,一片真情定不负,只为今生再相见。这是后世比伦的诗人对于艾斯羽国王率兵渡海奇袭温德而写下的诗句,或许这就是艾斯羽当时心里最真切的想法,他并没有去想那么多,也不是像后人评说的那般是为了比伦日后的局势着想。艾斯羽或许只是单纯的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因为艾姬在逸城等他,所以他要去见她,既然单枪匹马不行那么索性他就带上十万大军,冲冠一怒为红颜,年少轻狂又如何,功过是非任由后人去评说!”
“冲冠一怒为红颜!嗯,我支持艾斯羽国王!”青静点了点头,眼里露出一丝向往道。
“可是,青静你可是法兰人诶,怎么能支持艾斯羽进攻法兰呢,就是因为艾斯羽率兵渡海不知多少无辜的人死于那场战火。”上官不离有些不满道。
“我只是单纯欣赏他那的那种冲冠一怒为红颜,无关其他啦,而且布衣哥哥不是说那场战火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嘛?”青静反驳道。
“算了,算了,不说这些,现在法兰都沦为罗兰帝国的一个行省了,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上官不离摇了摇头,道。
“哎,很多事都是很难说清对错的,又何必去分辩得那么清楚呢!上官不弃也是心有所思的叹息了一句。
“好啦好啦,先让布衣哥哥把故事讲完,你们都知道了,我可还不知道呢!”青静忙阻止众人继续感叹下去,出言道。
“好,那我继续说。”虽然船已经靠岸了,不过也不急于这么一声半会,黑布衣吩咐了史来顿几句后,便又对青静讲起了艾姬的故事。
“话说艾斯羽率军奇袭温德,趁着夜色比伦军几乎被引起温德守军的注意便靠近了温德港。待得温德的守军反应过来是,比伦军已经开始陆续靠岸登船了,区区万余名温德守军如何是十万比伦精锐部队的对手,再加上路政一直对温德也是疏于防范,虽然有些警觉的加派了几千人镇守温德,不过一直没有应有的重视,各种防御措施设备也没有进行加固加强。就这样,艾斯羽率军几乎势如破竹一般就拿下了温德,略微休整以后艾斯羽便率军沿着兰茵和而上向着逸城而去。”
“路政当时正在逸城,他正筹划着迎娶艾姬后便进军比伦,忽然间得知比伦军居然已经攻陷了温德,正从水路沿兰茵河挥军而上,不日即将兵临逸城后他震惊万分,几乎有些不敢相信。慌乱之下路政忙调遣逸城附近的水师组成万余人部队,派他们前往离逸城不远的广袤的清水湖水域与比伦军一战。”
“路政自己知道这慌乱拼凑起来的一万多人根本不是来势汹汹比伦军的对手,但是他只是想这万余人狙击和延缓一下比伦军的脚步,好为自己多争取一些时间。”
“不日之后艾斯羽的使者来到逸城,将艾斯羽的亲笔信交由了路政,信中大意说只要路政肯放了艾姬和她的家人那么艾斯羽便愿退兵返回比伦。当然艾斯羽也没闲着,鉴于路政暂时还不知道比伦军的确切人数,他极其冒险的分兵八万由心腹部下率领着继续沿着兰茵和而上进逼法王都洛黎,而自己则率领剩余的人马进入清水湖水域和那万余名法兰水师遥遥相对,互相对峙着。”
“收到艾斯羽的亲笔信后,路政也有些犹豫,大臣们也是议论连连。不过最后路政没有答应艾斯羽的要求,他也没有听从大臣们的意见暂时退守法兰东部内陆地区,避开擅长水战且士气正旺的比伦军的锋芒。路政有些固执和自大的选择了留在了逸城,他希望就在此处与艾斯伦做一个了结,因而他假意答应了艾斯羽,暗地了则调派人马向逸城集结。而艾斯羽则想趁此机会切断路政和王都洛黎的联系,就算不能攻占洛黎也要引起路政的恐慌,因而双方都是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水静,一副极有默契的样子。当时艾斯羽和路政都想着速战速决,艾斯羽想围困住王都洛黎从而逼迫路政,而路政则想着待大军集结后在逸城一举击溃艾斯羽,而且趁此机会他或许还能一鼓作气登陆比伦。但是当时艾斯羽和路政都没想到,这场被后人称为“温洛逸大战”足足持续了数年,从战争前期的简单的局部作战逐渐演变成了比伦和法兰的全面交锋,最终也拉开了比伦和法兰之间几百年敌对争斗的帷幕。”
“怎么会这样呢?不是简单的在温德、洛黎和逸城这三处地方爆发的战斗嘛,为何足足打了数年之久?”本以为艾姬和艾斯羽就此在一起的青静皱着眉头有些抱怨道。
“战争哪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旦掀起战火便很难受到控制,或许路政和艾斯羽都没想到最后结果居然会演变成这样,但是他们又不得不硬着头皮打下去。”上官不弃脸色有些复杂的出言道。
第413章()
“是啊,路政将大军集结在逸城,艾斯羽也不敢贸然出击,而洛黎作为法兰的王都自然也不是那么好攻克的,几番尝试无果之后艾斯羽重新将部队在清水湖水域集合。想着艾姬就在逸城内等他,心头急切的艾斯羽也顾不上许多,他不敢也不想强攻逸城,于是他便想要偷袭逸城,然后找到艾姬带她回比伦,至于其他的一些此时的艾斯羽也顾不得了。”
“那艾斯羽成功了么?哎,肯定没成功,不然你先前也不会说“温洛逸大战”持续了数年之久。”青静有些自问自答道。
“是啊,艾斯羽有些草率的举动并没有取得成功,还差点让自己身陷重围,最后在部下的拼死掩护下才逃出逸城,不过他也受了些伤。随后数月里,比伦和法兰两军在逸城展开了数次交锋,虽然比伦军是精锐之师不是攻城之战却不是他们所擅长的,而法兰军虽然开始准备不足但也堪堪守住了逸城,而且各地援军也源源不断的在向逸城方向集结。”
“深感事不可为的艾斯羽终于在部下的劝说下准备暂时退兵,回比伦先休整一番。见比伦军撤退了路政也是松了口气,不过同时他的自信心也是空前的膨胀,有些意气风发的他不顾群臣率领着几万水师决定追击艾斯羽,然后一鼓作气渡海攻占比伦。但是路政还是错估了比伦军在水上的作战能力,本以为己方的精锐之师能轻松战胜比伦疲惫败退的残余人马,没想到结果却完全出乎了路政的意料,他本人也差点因为自己的鲁莽行为而命丧清水湖。”
“不过当时艾斯羽也没想到路政居然敢亲自率水军追击,在清水湖将追击之敌击溃之后,艾斯羽也不敢多做停留,顺流而下率部来到了温德。若是艾斯羽当时知道路政也在船上,不知他又会如何处理,或许会在击溃法兰水师之后一鼓作气攻下温德,那么历史又或许会是另一番摸样了。不过当时艾斯羽的部下深恐被困法兰,急于回比伦,就这样一次绝佳的机会就这样与艾斯羽失之交臂。”
“就这样“温洛逸大战”的第一阶段落下了帷幕,比伦军占领了温德,并派兵进行驻守,并将温德的周边区域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艾斯羽留下些将士守卫温德后便暂时返回了比伦,初次交锋比伦和法兰从夏末打到了入冬,总的来说比伦在出其不意之下打得法兰有些措手不及,占据了一点优势。不过这显然不是艾斯羽所想要的,因为至始至终他都未曾见到艾姬一面,思念不断冲击着艾斯羽。”
“待得来年春天,路政率军进攻温德,而艾斯羽则刚好借此再次率军渡海于温德和路政率领的法兰军进行了一方血战。路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掌控着法兰,但实际上暗地里还是有许多人对他不服的,因而在温德的攻坚战中,久攻不下的法兰军在艾斯羽率军渡海增援后稍作接触便是一败涂地,最后败逃回逸城。”
“怎么老是打来打去的,我不喜欢打打杀杀,我只想知道艾姬和艾斯羽的事!”青静皱着眉,有些不耐烦道。
“干嘛呀,青静,我正听得入神呢!”上官不离听青静如此说,瞬间就有些不乐意了。
“好啦,好啦。我们也是时候该下船了,我尽量简短的讲一下吧。”看着船靠岸也有一阵子了,黑布衣忙道。
“话说艾斯羽在温德击溃路政之后,他率部直接兵指法兰王都洛黎。艾斯羽通过打探明白法兰的大多军队都集结在逸城,而王都洛黎则显得有些防守空虚,于是他便想围困洛黎等着路政挥兵来救,然后利用这个机会在洛黎城外一举击溃路政,免得比伦军进攻坚城付出太多的伤亡。哪知路政却是就窝在了逸城,似乎对王都洛黎和艾斯羽完全不理会。不愿多浪费时间的艾斯羽在付出重大代价后攻陷了洛黎,然后后温德方面的比伦军会合将逸城团团包围了起来。”
“而由于王都洛黎失守,暗地里就对路政不满的一些人纷纷联合起来在法兰东部发生叛乱,至此路政身陷逸城变得有些孤立无援起来。那时正是盛夏之际,被围困许久的逸城也闹起了饥荒,许多人被活活的饿死,艾姬见这些人间惨剧默默的伤心落泪。逸城此时虽是有些孤立无援,但毕竟城高墙后,还有七、八万将士和临时招募起来的数万青壮镇守着,艾斯羽想要攻克下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过因为当时逸城地势较低,部下便提议艾斯羽趁暴雨来临之际引清水湖湖水水淹逸城,不过想着城内的艾姬有些心动的艾斯羽还是没有采取这个提议。”
“而与此同时路政由于被困逸城,而且法兰东部正发生着叛乱,深感前途渺茫的他变得异常的暴躁,回想着这一切似乎都是因为艾姬所起,而且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