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大伦的演艺生涯- 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余力威重重的拥抱一下,又跟雅各布握了握手。这次跟《小武》不同,雅各布要全程跟组,担任监制。

    老贾还是老样子,头乱蓬蓬,裹着件风衣,一张苦逼脸估计也就是看到他才挤出一些笑脸来。

    “导演,你看我这型还行吗?”他抬手理了理已经快要盖住耳朵的头,笑着问道。

    拍《那时花开》那会,高小松原本要他把头修一修,他坚决没同意。

    老贾还真认真的看了一番,才点头道:“嗯,可以,可以。”

    “啥时候开机?”

    “估计还有个三四天吧,本来你要是今天不来的话,我也准备明天给你打电话。”老贾道。

    “那个,剧本又改了没?”

    王大伦知道老贾的脾气,剧本经常改动,每每有些灵感都要加进去。他现在手里的那本剧本还是去年送审的那本。

    “改过一点,回头我拿给你。”

    聊了一会儿眼看天就擦黑了,老贾先让王红伟帮他安顿住处。这次他不用跟别人挤一间房间了,剧组包下了这家大旅馆的一半客房,他分到了一间单间。

    屋里暖气很足,东西也齐全,衣橱、写字台一应俱全。他把行李收拾好,洗了把脸,换了一件羽绒衫出门。虽说这才刚刚十一月中旬,但汾阳这地方比京城冷多了。晚上说好为他接风的,另外还要介绍一下剧组的另外两位女演员。老是听老贾说他找到的那个舞蹈老师怎么怎么好,他倒是挺期待的。

    到了一楼大堂,顾正和另外一个瘦脸细眼的男子等着。

    “东哥!”

    这位是《小武》那会的美术设计,也是《站台》的男二号梁靖东,青年实验电影小组的资深成员。

    “大伦,请多多关照。”梁靖东笑呵呵的跟他握手道。

    “东哥,你这啥意思?”王大伦不解道。

    “你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当然请你多多关照喽。”

    “对对对,你是专业的,我们都是半路出家,在这方面我们得叫你王老师,对不对?”顾正笑着插嘴道。

    王大伦指着他们道:“你们,你们这可是在骂我。对了,老贾他们呢?”

    “他们先过去了,饭店就在对面,我和东哥在这儿等你呢。”

    “走!”

    旅馆对面的馆子挺大,王大伦跟着顾正和梁靖东走到二楼的包间,里面坐着六七个人,除了俩姑娘,其他的都是《小武》那会的战友。

    “大伦,来坐。”老贾拍了拍他旁边的座位道。

    老顾和老梁则随便找了张座位坐下。

    “这是赵韬,演尹瑞娟。”老贾指着一个长相一般,小鼻子小眼的姑娘介绍道。

    王大伦知道她是舞蹈演员,连忙道:“尹老师,你好!”

    “不敢当,这个,王老师,您好,叫我名字就行了。”赵韬显得有些无措,连忙道。

    “哎,别吓人家小姑娘,赵韬比你小,大家叫名字,接下来还要一起合作呢,这么客气干嘛!”老贾笑着打圆场道。

    老贾难得这么热心,王大伦感到有些意外,不过想想人家就一小姑娘,又是戏里的女一号,导演照顾一下也说得过去,他就没再多想。重新笑着跟赵韬打招呼道:“赵韬,你好!”

    “伦哥,你好!”赵韬红着脸跟他握了握手。这姑娘站起来,个子挺高的,跟《小武》时的左文路有一拼,只是长的没有左文路漂亮。

    “这位是杨丽娜,演钟萍。”老贾指着另一位年纪明显要比赵韬大,但长的相当有味道的姑娘介绍道。

    “娜姐,你好!”王大伦很客气道。

    这位杨丽娜他也早就听老贾说过,东北人,舞蹈演员出身,当过主持人,演过话剧。后来又开始鼓捣纪录片。据说她曾用时三年的时间拍了一部叫《老人》的纪录片,刚刚在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上获得亚洲新浪潮优秀奖。

    王大伦听老贾介绍,她为拍这部纪录片,光拍摄就用了两年半,用dv拍了一百六十个小时的素材,做后期又花了半年的时间,硬是从一百六十个小时的素材中剪出了九十分钟的成片。

    老贾看过这部纪录片,据说片中场景极其简单,基本上就是?老头“扎堆”的街边和若干个老头的家里,画面简单粗糙,根本毫无“技法”和“功夫”,但老贾在看的时候却能感觉到其中人物的心跳、呼吸甚至汗味。看完片子,直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做老人真是一件恐惧的事情。

    王大伦听了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就这么一个漂亮的女人居然会痴迷这种毫无故事情节,甚至是枯燥的真实影像。也许别人不太理解她这种痴迷或者是执念,但他以为,杨丽娜应该和老贾、张远他们属于同一类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杨丽娜朝他眨眨眼,笑道:“大伦,我可是你的影迷哟!”

    “别瞎说,你说说看,你看过他什么片子?”顾正又插话道。

    别看老顾他们如今混的并不怎么样,但是作为电影人他们的眼界很高,那些个电视剧根本就不在他们的眼里。

    杨丽娜笑道:“《小武》呀。”说着她又指指老贾,道:“贾导演来找我时,放给我看过。”

    “哈哈!”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笑起来,可能赵韬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在座的除了她跟杨丽娜,可以说都是《小武》的缔造者。

    《小武》对他们来说是奇迹,更是骄傲,如今他们又要携手在一起去创造另一个奇迹和骄傲。(。)

第一百六十五章 致敬() 
“哎,你的伤好点没?”

    拍戏间歇,王大伦穿着身运动服,下面一条极为花哨的大红秋裤,凑在炉子边给女朋友打电话。说起来范子怡也特别倒霉,到了广。州第一天拍戏就摔破了腿,因为刚来什么都不熟悉,她都没敢哭,硬是咬着牙,上完药接着拍,结果脑门上又中了一箭,鼓起来个大包。

    “头上的包倒是褪了,可脚上的伤还没长好,我怕留下疤,到时候都不能穿裙子了。”范子怡在电话里郁闷道。

    “你注意了,这段时间别吃酱油。还有当地不是有特产珍珠粉嘛,你买点来涂涂,这东西很灵的,以后肯定不会留下疤。”

    “这儿的工作人员也跟我这么说,我今天已经让莎莎帮我去买了,晚上涂一涂,看看效果。哎,对了,你那儿拍得怎么样?”

    “还成吧,就是进度慢了一点。主要是这几天天气不太好,风大,忒冷,拍外景时间长了,机器就不顶用,这两天拍室内呢。”

    “你们那儿冷,我们这儿热,现在还都二十几度,动动就是一身汗。就昨天,洁哥还闹出笑话来呢。”

    “什么笑话?”王大伦好奇道,心里琢磨着这货该不是又耍大牌吧?

    “上次我不是跟你说过,洁哥演的包拯,脑门上还贴个月牙吧。这东西是剧组到香港用模具定制的。结果昨天洁哥拍了一身汗,把月牙都弄直了,他自己还都不知道,你说好笑不好笑。”范子怡咯咯笑道。

    虽然她跟周洁的关系只能说一般,但两人毕竟都是属于还珠家族的,周洁即便爱耍耍大牌,但对她还是挺客气的。

    王大伦附和着笑了两声,又问道:“你不忙吗?”

    “今天上午没我的戏,我都没去片场,现在正搁房间里看电视呢!”

    “那我咋没听见电视机的声音呢?”

    “我把音量关了,怎么,查我岗呢?”

    “我哪敢查你岗呀,就随口一问。”王大伦连忙道,他可没无聊到去查女朋友的岗。

    “哼,那你呢?现在干嘛呢?”范子怡冷哼道。

    “刚刚拍完一场戏,都冻死了,正烤火呢。”

    “你们那儿这么冷呀,现在十二月都没到呢!”

    “废话,刚才不是还跟你说了嘛,现在连外景都拍不了,老贾还说这天估摸着该下雪了。”

    “这都要下雪啦?”范子怡一副不可思议的语气,她是很喜欢下雪的,因为他们闽北老家几年都见不着一场雪。为此王大伦说她就是一条小草狗,除了喜欢咬人,还喜欢下雪。有句俗话怎么说来着,哦,就是下雪狗欢喜!

    “这儿边上就是吕梁山,这地方属于内陆山区,比京城冷多了,一般十二月初就会下雪。”他给女朋友普及一下地理知识。

    “哦,那你们拍得慢,元旦能回来吗?”范子怡又问。

    “我看可能够呛。”

    他这几天正在看修改后的剧本,比原先的剧本,老贾又加了不少的戏。更坑的是,他还喜欢临场发挥,明明剧本上都没有,但临时有了感觉,他会现场编出一场戏来,拍上一整天。

    “我们这儿还有几天就结束了,接下来去合肥,元旦之前肯定能回京城。”范子怡的语气有些失望。

    “哎,对了,你说合。肥有什么好吃的地方。”不过她的心情收拾很快,又问道。年前王大伦刚刚在合。肥拍完刑警本色。

    “就三河小吃还不错,其他的我就不太清楚了,那会儿拍戏忙,根本没空瞎转悠。”

    “切!”范子怡对他这种敷衍的回答很不满,“咦,你这儿老是嘎达嘎达的,在干什么呀?”

    “哦,这是我妈再给我做喇叭裤呢。喇叭裤,懂不懂?”

    也许象范子怡这种八零后或许不太明白喇叭裤是什么,但是对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人来说,喇叭裤那是象征着一个时代。

    说起来,这部电影除了故事背景依旧在汾阳,语言依旧是汾阳话之外,老贾依旧沿袭着喜欢用非职业演员的习惯。除了王大伦是职业演员,杨丽娜演过话剧,其他的都不是职业演员,比如文工团团长老徐由前卫诗人西川扮演,演张军的梁靖东和演电工老宋的宋永平还兼任着美术指导,而且从制片主任王红伟到副导演顾正,几乎剧组所有的成员都在片中扮演了角色。

    用老贾的话来说,这是他在美学上的兴趣,因为他非常想拍到人的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如果用受过训练的演员,他们受过长时间的语言训练、形体训练,他们的语言方法、形体方法,很难融入他的纪实方法里。一个有过形体训练的演员走在汾阳街上,会很难跟这个环境融合在一起,当然王大伦是个例外。

    而王红伟却在暗地里告诉王大伦,虽然站台的总投资达到了八百万,但是老贾一心想把这部电影拍成史诗般的规模,不但因为季节不同要分三次独立拍摄,整个制作穿梭于多个外景地,而且还需要通过不断变换的服饰时、发型、流行音乐、宣传标语和场景设计来传达时光的流逝。这样算下来资金还是捉襟见肘,这还不算那货毫无节制的使用胶片。所以在演员阵容上,老贾只能从青年实验电影小组的成员到他的朋友圈和合作者中挑选,当然还包括一大批汾阳当地的土著。

    比如扮演尹瑞娟父亲的演员梁永浩,他就是汾阳当地的警察,小武里的警察郝有亮就是他演的。再比如王大伦演的崔明亮的弟弟,父母也都是老贾的同乡汾阳本地的土著。

    但是问题来了,相比小武就几个演员,站台里有名有号的人物可比小武多出n倍,要不然怎么好意思称作史诗般的电影。

    这非专业的演员一多,老贾再也不象拍小武时那么淡定,让他们尽情“耍”电影这种话也说不出口了,每天他都要花大量的精力跟这些非专业人员说戏。

    当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如同煮熟的鸭子,嘴硬!说什么非专业演员对这个职业不熟悉,需要帮他们建立信心,要让他们信任导演和摄制组,要不然就演不好这部电影什么的。

    但实际上每天他在跟这些人说戏的时候,如同吵架一般,闹哄哄的都是又急又快的汾阳土话,就连汾阳话说得挺溜的王大伦都听起来吃力,更别说那帮子从京城过来的人了。

    这不趁着拍戏的空隙,老贾又在外面的院子里跟梁靖东、扮演崔父、崔弟的几位演员说戏呢。余力威、雅各布,还有那位叫市山三的日本监制在一旁听着,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懂。他是懒得凑这个热闹,一个人搁在外间一边烤火一边跟女朋友打电话。

    “吱呀!”门从外面被打开,就见余力威裹着件军大衣,跑过来。

    “还是里面暖和,外面冻死了。”他凑到炉子边,搓着手烤火。他跟雅各布虽然都是香港人,但一个在比利时,一个在英国都待过几年,对这种寒冷的天气多少还有点抵抗力。

    “他在说什么呢?”王大伦挂了女朋友的电话,探头朝院子里看了看。

    “呃,唔听懂。”

    “没听懂你凑什么热闹呀,威哥,有烟不?”

    他换了戏服,自己的三五烟没带,兜里就是那种为了符合时代特征,掐了过滤嘴的烟,这抽一口嘴里尽是烟丝。

    “给!”余力威摸出一包白壳三五递给他一根。

    王大伦吸了一口,点头道:“这白壳的味道也挺醇的。”

    “这是特醇三五,焦油含量和尼古丁都要比老三五低。老弟,我劝你以后还是改抽这个,比较健康。”余力威显摆道。

    “不抽更健康。”王大伦不惯他作为香港人的优越感,白了一眼,反驳道。

    “呃,这倒是。”

    一根烟抽完,贾导演总算跟非专业演员们沟通好感情,进屋稍稍稍稍暖和了一阵,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朝里面问道:“姨,裤子差不多了吗?”

    “好咧,马上就好!”老太太用标准的汾阳话道。嘎达嘎达的声音顷刻快了起来。

    “好,大家利索点,第二场准备了。”

    老贾预言的下雪天没有来临,第二天开始转晴了。

    外屋,灶台边老太太在下面条。旁边支着张挨桌,四个小板凳,王大伦和崔父、崔弟,围坐在挨桌旁,等着吃饭。

    崔弟跟同学打架打破了头,象个伤病员一样缠着绷带,他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崔父、崔母和王大伦都是一身蓝色。这个年代和过去三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流行的服装式样草绿色、蓝色衣裤和毛式帽子。唯一区别的是他的裤子是喇叭裤,是老太太根据张军姑妈从广。州寄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