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救世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娱救世主-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顾诚这么年轻有为又一表堂堂的表侄,权永泰和金淑英自然也是万分满意。要不是法律限制,金淑英都想招他做女婿了。

    所以,顾诚如今在汉城,去权家连电话都不用打,权宝雅还给了他钥匙,什么时候想去就去。

    这天,在S…M公司,权宝雅跟着新出道的“东夷神起”六人组(第六个是韩更)刚刚彩排合练了一遍准备再演唱会上唱的歌。来访的顾诚也跟着上台走了一遍,大致了解了演唱会的流程安排。

    这次他要唱六首歌,和去年跟权宝雅在东京六本木的临时客串难度自然又有不同。跟乐队、布景、灯光的配合都需要注意,缺乏舞台经验的顾诚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虚心学习。

    彩排完已经是深夜,S…M方面提供了晚餐,但顾诚不想吃这些。加上权顺虞开车来接妹妹,顾诚自然也乐意跟着一起闪人。

    S…M方面并没有人敢说闲话嚼舌头,如今那边的管理氛围也稍微轻松了一些。因为几个核心人员都已经知道顾诚和权宝雅有点亲戚关系,权宝雅只拿顾诚当哥哥而已。

    一路无话,到了权家之后,顾诚是客人,自然跟权宝雅闲聊等饭吃就行了。

    权宝雅是料理小白,不会做饭,这是她一辈子的硬伤。她如今也才自习念完高一,很多顾诚感兴趣的话题她也不懂,所以两人每次聊天聊着聊着就回到音乐上来了。

    权宝雅这一个多月没见,逮到顾诚就开始诉苦。把诸如拍《Winter…Love》MV的时候被关在冰屋子里拍了大半天、回来就冻感冒了;或者拍《Valenti》的时候连续跳了十几个小时劲舞,第二天腿都动弹不了之类的家长里短都倒了出来。

    她还顺带小确幸地炫耀了一下,说《Valenti》这张专辑销量比去年年底的《No。1》还要高一两个档次,估计能争一争扶桑公信榜年度前三名。

    历史上《No。1》在扶桑年销130万,《Valenti》则是190万,本来就是一个跃升。

    如今因为宣发渠道的拓宽、去年《亚特兰蒂斯少女》事件的炒作助攻,《No。1》都卖了200多万;而《Valenti》在得到了犬夜叉主题曲《Every…Heart》和蓝色生死恋主题曲、《雪之华》版《Winter…Love》的助攻,可谓神曲云集。

    诸般加成因素之下,光在扶桑市场一年卖三四百万轻轻松松。只要别怼上巅峰时期的宇多田光,其他歌姬基本上是神挡杀神了,滨崎步和安室奈美惠都不怕。

    顾诚还从闲聊中得知,S…M公司方面,李秀满也正是因为《Valenti》这张专辑一出、确认权宝雅神格已经稳固了,才开始转移宣发资源,尝试让“东夷神起”出道的。

    公司还准备借着《犬夜叉》和《蓝色生死恋》在华夏的热播,近期就把新专辑卖到叮铛网上,开拓华夏市场。

    顾诚对此自然是不反对的,毕竟华夏市场上的收益四分之三都是他的,李秀满等夷籍股东只是赚一小半。他唯一的要求,是把这两首热门剧的主题曲改编出一个汉语版,至于其他歌可以保留原词。

    顾诚耐着性子听权宝雅炫耀撒娇了一番,发泄过了,忍不住摸着妹子的头发怜爱地吐槽:“没看出来你这么能抱怨,原先挺安静一人,多苦都不说,多成功也不炫耀。”

    “你现在是我哥了啊,对你抱怨、炫耀,那不都是应该的嘛!”权宝雅傲娇地一嘟嘴,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我原先是懒得诉,反正只要跟人诉苦,换来的就是别人跟我对诉,好像不反诉他就是不上进、不努力。老这样有啥意思?太虚伪了。你当年跟我提到的‘Desk…warming’这个概念,现在想想真的很形象诶。”

    顾诚听了这个解释,倒也颇为意外。没想到权宝雅还挺有个性的——既然别人都要装努力,那姐就偏偏不装,不随大溜儿。

    权宝雅说到这儿,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叹了口气:“我所有朋友里面,就你从来不会在我诉苦的时候反诉,这种感觉真好——所以我决定了,以后只对你诉苦了。”

    顾诚被这番话逗笑了,也开始满嘴跑火车:“我这叫大英雄能本色,真名士自风流——哥不装逼就不错了,还要哥装努力?没门儿!哥就实话实说,成功就是因为我天才,再努力都学不来的。”

    权宝雅正一边聊天一边吃果粒酸奶,差点儿没笑得喷出来。

    顾诚这么狂妄的人,真是寻遍东夷都找不到。

    “聊什么呢,笑这么夸张,吃饭了。都是速冻食材做的火锅,别嫌弃。”

    顾诚和权宝雅正没边没际地开玩笑呢,权顺虞来通知他们吃饭了。俩人洗了手,坐到桌前开始涮肉。

    权顺虞下了两片肥牛,像是想起个事儿,问顾诚道:“阿诚,有俩生意上的消息,你听说了么?”

    顾诚随和地说:“你说就是了,我事儿多,哪能都关心到。”

第23章 姑苏慕容附体() 
权顺虞也不拿捏,直奔主题:“还记得去年你跟我给潘次长凑政绩时,在开城投的那个MP3电子厂吧?打那之后,我就开始关心MP3行业的布局。最近三星和苹果准备打一场关于MP3专利的官司,外通部的人都介入斡旋了。我在外通部混了几个朋友,所以消息灵通。”

    东夷的外交部和通商部(商务部)是合体的。这圈子里但凡有几个朋友,有些台面上还没开始的跨国贸易纠纷诉讼,权顺虞都能提前打听到消息。连庭前准备、证据交换方面的细节都有可能得知。

    三星是东夷五大财阀之首,又是最大的出口大户,三星的涉外官司,外通部自然是每个都要帮忙斡旋的。

    顾诚去年5月份的时候还赶着抢注了几个MP3的专利,想给苹果公司下套呢。眼下自然对这方面的内幕比较关心,听了权顺虞提起的话题,立刻让他别墨迹:“赶快说重点!”

    权顺虞条理清晰地陈述:“三星仿照了IPOD的部分设计,2季度的时候推出了一款新全新的MP3,在本地和扶桑销量还不错。然后苹果公司就拿出IPOD的专利,把三星告了。”

    顾诚一愣:“直接赤裸裸地抄袭设计?三星也不怕吃官司赔钱?”

    权顺虞露出一个“你不懂这里面的门道”的得意表情,解释道:“苹果公司在推出IPOD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公布专利,所以三星就算抄了,也不存在‘恶意侵权赔偿’,最多只是追索一些‘补偿使用费’罢了。”

    权顺虞这么一解释,顾诚马上就懂了。

    专利这种东西,并不是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一申请就受到法律保护了。

    因为申请之后,如果权利人不主动要求公开的话,法定的保密初审阶段就有18个月。再加上实质审核阶段,一个专利3年才批下来也是常态。

    尤其是前18个月,因为是‘保密审查’,所以理论上世人是不知道你申请了专利的。所以哪怕侵犯了,法律上也认为是“过失”。

    尽管实际上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苹果这样的大公司肯定是非常重视专利、产品还没公布,就先把专利申请了。但只要“理论上我有权不知道”,三星就可以装纯,然后仿造设计、先生产销售赚一阵子。

    等苹果公司抗辩了、主动提前公开自己的保密申请后;三星再停止侵害,一句“我不知道你申请专利了”,稍微给点钱意思意思。

    这时候给的钱,和“对方专利已经公开”之后明知故犯侵权,差距会很大。

    对方专利已经公开后、再去侵权、被索赔,赔的钱叫做“侵权赔偿金”,是惩罚性的。

    而对方专利公开前“过失使用”,只要“支付合理的专利使用费”就行。这是补偿性的,苹果也没法漫天要价。

    这桩案子里面,三星固然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知故犯揩点油,但苹果也不一定是什么好鸟。

    顾诚完全可以想见,如果这次不是三星这样同等重量级的巨头来仿冒,而是换家小一点的公司、仿冒后的侵害规模也不大、销售金额也不多,苹果公司甚至有可能不会主动请求公开自己的专利申请,而是学顾诚那样,申请了专利之后保密满18个月或者30个月(含撤回后再次申请的优先权日)

    这样做的好处是碰瓷,故意放水养鱼引诱别人来侵权。小兔小猫踩到陷阱上后故意不发动,让谨慎围观的虎豹以为这里没陷阱,然后等虎豹踩中再收网。

    顾诚无暇去考虑三星和苹果这些一丘之貉的相互算计,他只关心自己该关心的问题:“那么,这个案子一发,苹果的IPOD专利申请日应该要公开吧?现在知道乔布斯是啥时候申请的么?”

    权顺虞脱口而出:“去年7月份——他是10月底发布、今年1月份批量出货的。从研发周期来看,IPOD没什么难度,3个月就研发出来了。三星提交申诉状的时候,还特地拿这一点说过事儿呢,认为苹果公司的专利没什么研发难度,不存在‘突出的实质性创新’,希望申请认定苹果的专利无效。”

    顾诚一阵庆幸:自己是去年5月份,在国内首次申请的,比乔布斯还早两个月。

    顾诚和乔布斯,就像是两个在森林里挖陷阱狩猎的猎人,都套着狙击手的伪装,谁也不知道对方的位置。原本顾诚还担心自己挖的坑够不够早、是不是在苹果公司之前。

    现在三星这个走夜路的探路者把苹果的坑提前引爆炸出来了,依然躲在暗处的顾诚立刻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己果然比乔布斯挖得早。

    慢慢来,哥不急,哥再卖一年实体唱片。等华夏的互联网寒冬过去了、网民网速普遍提高了、MP3普及了,再引爆这个专利潜水艇。

    乔布斯自以为算计了李再荣一把,肯定没想到他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准备开黑枪的。

    不过,眼下顾诚还没到彻底松口气的时候,他需要关心一下,三星对苹果的“专利无效”申诉的细节。于是他不耻下问:“哥,三星方面的答辩状和苹果的反驳,你知道内幕么?我对那些细节比较关心。”

    权顺虞只知道顾诚跟他合作弄了个MP3电子厂的壳子、以及顾诚自己也布局过一些研发产品,但并不知道顾诚要给乔布斯挖坑。见顾诚这么关心细节,他有点奇怪,但依然把自己打听到的事儿都说了。

    “你可能不是很懂《专利法》,专利法里面对于发明的认定,是要求有‘突出的实质性创新’和‘显著的技术进步效果’。因为不可能一样东西稍微有一点点新意,申请发明就随便批下来。

    如果一项技术被认定为是‘现有技术之间的简单结合、或者依据几项现有技术和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就能推导出来的显见结果’,那么就不能被授予专利权。

    哪怕已经授予了的专利权,在遇到竞争对手诉讼的时候,对手请求专利局认定该技术‘是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的简单结合、不具有突出的实质性创新’,那么专利局也可以做出原专利授权无效的裁定。

    三星在这个案子中的申诉理由,就是认为,适用于MP3的大容量硬体、显示歌词和歌单的液晶屏、滚轮控件这些每一个技术特征,单独拿出来都是显而易见的现有技术,乔布斯只是把这三个现有的东西拼凑在了一起,怎么能算发明呢?从短短两三个月的研发周期来看,也证明这玩意儿没什么难度,只是想通了创意之后马上就能做出来的。”

    顾诚听了也微微点头,三星的法务部果然不是吃干饭的,说出来的理由确实切中了要害。

    “那乔布斯的人是怎么抗辩的?”

    “乔布斯方面的答辩状大意应该是这样的:对于一项技术‘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创新和显著的技术进步’,不应当只看其是否由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的结合研发产生。

    换言之,研发难度不该成为技术创新程度的准绳。发明涉及的技术,只要‘克服了现有的技术偏见,起到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预料不到的意外效果’,也属于‘突出的实质性创新’。”

    漂亮的抗辩!

    “克服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此前的固有技术偏见”,这是专利法诉讼中最经典的一条对于诉讼另一方“本技术仅仅是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的简单结合”的抗辩理由。

    而且只要能够证明,往往可以把很多看上去研发难度不大、只缺灵光一闪的发明保下来,赢得胜诉。

    这条理由外行人可能不太理解,用人话举例翻译一下,就很容易懂了。

    比如早在19中后期,当时的冶金工业家们就发现“在钢铁中掺入锰元素可以提升钢板硬度、但会似钢板变脆易碎裂。锰含量越高,越硬越脆”。

    所以,按照这个“公知常识”或者“技术偏见”,任何在锰钢中进一步提升锰元素含量的配方,都不配得到专利权:因为那只是对“现有公开技术”的进一步推演堆砌。

    但是,1882年哈德菲尔德发现一个现象:公知常识只测试了5%以下锰含量的钢材、就总结出了上述“技术偏见”,然后不再尝试。但哈德菲尔德进一步夸张地测试高锰钢,一直测试到12%的临界点以上之后,锰钢的性质发生了质变:变得又硬又韧又耐磨,脆性突然消失了。

    1883年就被英国专利局授予了专利。

    因为这一结论推翻了“现有技术偏见”,起到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因此哪怕是“现有技术的简单堆砌”,依然符合专利法上的“提出的实质性创新”。

    换句话说,就是:你也知道锰钢里继续加锰会越来越硬越来越脆,你为什么不砸钱去继续试验、看看有没有什么其他意想不到的奇效呢?

    哈德菲尔德案在判例法国家几乎成为了“应用公知常识时克服了现有技术偏见”的典型名案,后来被米国和英国引用了一百多年,也随着《巴黎公约》成为了全球各国判断此类专利创造性疑难的准绳。

    乔布斯引用的意思也很明显:你李再荣明知道大硬盘可以和MP3“简单结合”,你三星为什么就不去试、然后开发一切围绕着这个技术应用的新产品形态呢?

    所以,乔布斯证明了IPOD专利有足够的创新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