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救世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娱救世主-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但是那样也至少会耽误洁伦1年的推广。不行,除非对方给足够高额的保证金,或者按月承诺进货量、一个月不达标立刻终止合同。否则对洁伦的风险太大了。”

    杨俊荣如此想着,已经在心里定下了谈判策略。

第56章 签约() 
两天之后,杨俊荣的办公室。终于到了顾诚和阿尔法唱片摊牌的日子。

    周洁伦的首张专辑《JAY》,马上就要由索尼唱片正式发行了,时间不等人。

    会议桌上,林志凌不知道自己已经抿了多少次嘴唇,喝了多少口茶水,依然觉得有点跟不上顾诚和杨俊荣的节奏。

    她果然还是没能立刻进入一个“经纪人”的角色么。

    只听杨俊荣在那里侃侃而谈,一一驳斥那十几条顾诚指点的、林志凌润色合作条款:

    “这就是我们公司的条件——50万张年销量这种承诺,太空泛了。除非改成每月完成4万张进货量,首发当月6万张。或者年初一次性支付相当于10万张唱片进价的押金,否则这个合同我们不会考虑的。”

    “50万张就是5000万台币的进货价,你们一家注册资本才200万的公司,要是违约了破产都不够赔违约金,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杨俊荣话里话外,都把顾诚的公司当成了空手套白狼的皮包公司。就好像一单生意没赚到,就会直接宣布破产跑路似的。

    “在这种公司工作,还真是不体面呢。”林志凌心中微微动摇了一下,她出生于富商之家,从小见的都是有信用的人,还真没和开皮包公司的人共处过。最后,还是良心压住了动摇:“顾先生都说了会给我两个月薪水让我试试看,总不能提前跑。”

    另一边,顾诚也知道论经济艺人的本事,自己肯定不是杨俊荣的对手。和对方讨价还价是没有意义的,他唯一的优势就是远见。

    “杨总,刚才你说的这些条件,我们诚品影音都是可以接受的。我选第一种方式,不就是按月承诺保底销量、一个月没完成就赔违约金么,这些都是细节的技术问题。

    但是我希望杨总可以准确地核实我们公司的实力,不要用看待皮包公司的眼光来审视这次合作——我手上有一家华夏最大的音像制品线上发售平台,请你睁开眼睛看看清楚互联网上的电商世界。”

    在显示自己实力方面,顾诚也是不遗余力。他把来湾湾之前和李囯庆的铛铛网签的授权合约,以及他本身在国内收购的音像电商壳子的合同都拿出来,很是给杨俊荣上了一课。

    这个世界的发行渠道正在每时每刻进化着,不管杨俊荣相不相信会有人在网上买唱片,未来就摆在那里。

    “大陆人还会在网上买唱片?做梦吧。”

    杨俊荣不屑地想着,忍不住最终确认道:“顾先生确认可以接受刚才的条件?那你们公司从明年1月,就要实付至少120万人民币的进货价款。我们最多给30天的账期,到期做不到,我们就有权直接终止合作!”

    2000年的唱片价钱还比较便宜,在湾湾当年新专一般也就180台币,引进到大陆稍微打点折,卖38一张。

    在目标市场宣发外包的情况下,唱片公司一般以相当于6折零售价的价格给发行商拿货。也就是相当于顾诚可以从阿尔法那里20块一套买碟、然后38一张网上零售,或者降价铺货给下面的渠道商。

    与此同时,顾诚要负责周洁伦音乐在大陆的全部宣传、广告费用。

    而历年老碟,往往会打折处理,在湾湾卖100台币,大陆18块。唱片厂的出厂价也会相应下降到10块人民币左右,扣率不变。

    一旁一直在记笔记算钱的林志凌,并不是很懂这里面的经营风险。她只知道听杨俊荣的语气,这似乎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她忍不住担心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年轻老板。

    顾诚没有任何不安:“我就是这个意思,杨总如果觉得没问题的话,咱就签约吧——对了,还有个事儿问一下。如果签了之后,是不是周洁伦未来在大陆的广告代言、商业活动我公司也可以接?”

    杨俊荣一板一眼地确认:“可以,和唱片一样,收到多少,你占4成。剩下是阿尔法和周洁伦本人的。至于商务成本、前期谈判你负责——这些都会在条款里体现。”

    既然大佬都觉得没问题,随后便是双方的律师上阵,把草稿核对了一遍,略改了几个地方,重新确认之后,由顾诚和杨俊荣交换签字。

    “合作愉快。”顾诚和杨俊荣握了一下手,然后提出一个合理的请求,“既然都签约了,不知道我能不能见一下伦哥?”

    杨俊荣稍微犹豫了一下,这个要求挺合理的,他也就没有作梗。

    他只是坦言周洁伦目前正在拍出道用的宣传短片,准备感言,不在公司。如果要见的话,只能顾诚自己去阿尔发专用的录音片场。

    顾诚没太听懂,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接受这个条件。

    离开阿尔法之后,林志凌才凑到他身边,低声给他科普:“很多艺人刚出道的时候,都会有备无患地弄几个‘万一红了之后的感言’,就跟选秀比赛的获奖感言差不多。因为等红了之后临时拍肯定耽误事儿。不过大多数人拍了也用不上,因为根本没机会红。”

    顾诚咂摸了一下,心说这不就是华夏好声音最后的“感谢爸爸妈妈和CCXV”,或者运动员拿了金牌之后的“感谢档,感谢国家……”(顺序不能错)么。

    “你怎么知道的?是不是也拍过。”顾诚好奇地问林志凌。

    林志凌微微有些窘迫:“嗯……当初给哈林哥(庾成庆)拍MV之后,跟着拍过个20秒的短片。哈林哥的经纪人和我说,就是万一MV红了之后当感言花絮用。”

    结果肯定是没用上了。

    “唉,果然是被导演和编剧安排好的人生,想用自己的语气说话都不行。”

    顾诚感慨了一句这个时代艺人的过多雕饰,然后看了看刚才杨俊荣给的地址,把纸条塞给林志凌:“那咱就去见一见那个周洁伦吧,一会儿你给司机指路。”

    林志凌却没挪步子,善解人意地犹豫了一下:“这样会不会不好?你可能不是很了解圈内人。人家没红之前,就去看人家拍这种‘获奖感言’短片是很尴尬的。万一人家没红起来,岂不是被你看到了他落魄时的样子,那样连朋友都做不成了。”

    “放心,我看过他写的歌,他绝对会红起来的。”

    顾诚说得那么肯定霸气,林志凌自然无法劝阻。她拦了辆计程车,然后给司机指了路。

    在车上,林志凌觉得心里很乱,她不明白顾诚究竟何来的自信。但是这种自信又很有张力,很有感染力。让她不由自主开口询问:“顾先生,你一直都是这样的么?我是说,你一直觉得自己看准的事情就不会错?”

    顾诚随口答道:“也不是吧,但我敢认定的事情,就愿意为之付出代价。”

    林志凌叹了口气,幽幽地问:“那你觉得……我会是一辈子的经纪人么?还是说能有别的发展?”

    “这关键得看你想干什么了。有时候天赋太多不是好事儿,挑花了眼。”

    顾诚并不想过多干预林志凌的发展,或许是在他眼中模特实在不是一个能够发挥才华的工作吧。但是如果不做模特,顾诚也不知道林志凌最适合做什么。

    车子很快到了阿尔发公司的录音片场。林志凌很自觉地做好了一个帮老板打前站的角色,说明了来意,让工作人员领着他们进去。片场里一个帅得有点突兀的“不良青年”正和一个小胡子录完一段很基的感言短片。

    “周洁伦,有人找!”那个工作人员见正好停机休息,也就大大咧咧地吼了,还不忘补充一句,“今晚记得请客!杨总又给你签了个发行商,大陆的——你小子这张唱片,明年元旦开始就能在大陆卖了。”

    歌手的唱片并不是全球发行的,要看目标市场。周洁伦的第一张唱片至今为止只签了索尼音乐一个发行商,负责湾湾和港澳市场。连索尼唱片渠道最强的扶桑市场都没准备卖——毕竟索尼的人也不相信一个刚出道的新人华语歌手,会有扶桑人掏钱听。

    现在临出道了,乍一听说杨总又给他签了个大陆发行商,周洁伦自然是非常欣喜的。他赶忙收拾了一下衣服,上来和顾诚问好。

    可惜,还没等他开口,顾诚身边的林志凌失声惊叫起来:““啊!你不就是前天的电……”

    小胡子方纹山立刻冲上来,也不顾自己的手粗糙,直接捂住了林志凌的嘴。

    “啊……”

    “老方你干嘛呢,你这样弄我好方……”

    顾诚和周洁伦一个扯一个,把林志凌和方纹山扯开。

    林志凌的声音属于安安静静说话都带三分嗲,受到了惊吓之后直接花容失色,娇喘不已。

    “嗯哼……志凌姐,老方以后不会当电工了,前天这事儿就算秘密、烂在你我肚子里吧,别让第五个人知道。”

    顾诚说罢,又指了指林志凌,对方周二人解释:“林志凌,我招的经纪人。”

    有方纹山在场,顾诚就不用自我介绍了,自有方纹山添油加醋地给周洁伦打预防针:“阿杰,这个就是我前天和你说的要买你代理约的顾先生。他听了你打的小样,特地从大陆飞过来的。”

    “那你做电工是怎么回事儿?”

    “喂喂喂,那不重要!小声点儿!我都很久没干了好不。”

第57章 君子之交淡如水() 
多年之后,周洁伦在上综艺真人秀自扒回忆录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没有宪哥,就没有我周洁伦;没有诚哥,我就不会是这样的周洁伦。”

    然后台下无数粉丝纷纷惊叹:握草!原来当初你出道之前,曾经被逼成那样的周洁伦!

    至于周洁伦为什么要叫比他小5岁的顾诚“诚哥”,外人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出于一种对艺术的达者为先吧。

    作为一个内心忐忑的新人,在出道前最紧张的前夜,突然有一个陌生人不远千里飞过来告诉你:他很看好你,以后随便唱,爱做什么样的音乐就做什么样的音乐,不要有商业元素上的顾虑。

    不管你唱成啥样,哥保底你在大陆一年100万张的唱片销量。

    这种鼓励,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无异于定海神针。按当时的物价,华语区的唱片虽然比扶桑和东夷便宜数倍,但每张碟的歌手提成好歹还有三四块钱。这相当于就是承诺不管周洁伦把音乐做成啥样,至少一年有三百万人民币收入。

    2000年的周洁伦,在金钱上还没什么野心,他只想做好自己喜欢的音乐而已。

    因为顾诚的出现,他的人生轨迹显然发生了剧变。那些出于商业考虑而不得不写、而其实周洁伦自己并不是非常喜欢的作品,比如《双刀》、《乱舞春秋》这几首后来02、03年为了商业代言而创作的歌,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再也没有被周洁伦创作出来。

    也不会被其他任何人创作出来。

    顾诚本来就记不住周洁伦多少歌,记住了他也不屑于去抄袭那些连歌手自己都不喜欢、纯粹为了商业目的才写的歌。

    周洁伦多年后那句“没有诚哥,我就不会是这样的周洁伦”,显然就是这个意思。

    顾诚让他的音乐更纯粹,更艺术,少了几分对商业的妥协。

    有这么给面子的知己,还有啥说的,当晚周洁伦自然是请客大喝了一顿。就找了家眷村私房菜,顾诚、林志凌、方纹山,加上周洁伦4个人,不醉不归。

    周洁伦吹了五瓶啤酒之后,开始倒苦水:“当初宪哥让我写50首歌,然后挑10首打专辑,我一开始愣是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写这么多!后来写完,宪哥选好歌,我才明白——原来宪哥就是怕我太特立独行。那些我自己觉得不是最好的歌,在他眼里才是最好的。在我眼里觉得最酷的,比如《双截棍》,就被宪哥否了。他语重心长和我说:这些歌,不是不能唱,得等我特别出名了,才能唱。说实话,宪哥待我是没说的,但这句话我真是不服!”

    顾诚完全可以理解这种说法。商业创作和艺术创作的考量,本来就不是一个角度上的。

    就像二十年后,那些搞网络文学的网站,也会有很多编大语重心长劝写手:你写那创新玩意儿干嘛?先写本套路小白文,把名气打出来才是最重要的。成神了你才有资格谈创新,都没成神,创新有个屁用?连被人看到的机会都没有。

    顾诚后世做过七八年互联网娱乐内容平台的数据总监,这方面的大风大浪、人情冷暖,啥没见过?

    于是他很贴心地劝慰说:“伦哥,放宽心,这种事情,咬咬牙就过去了。当年有个编剧找到卓别林,给他看个剧本。卓别林就说:等你有我的名声之后,你就能写这种剧本了,但是现在你还没我的名气,你只能写更好的东西。要么你就给我唐三儿哦不卓别林当工作室的枪手,挂上我的招牌之后再写这种剧本。”

    周洁伦迷迷糊糊地,听了顾诚的奇葩言论之后,竟然酒都有点醒了:“三儿是谁?”

    “没,就是卓别林,刚才喝大了,口齿不清。”顾诚把说漏嘴的事儿轻轻掩盖过去,心说幸好自己见机得快,果然还是脑子里同类的典故记得太多了,差点说混了。

    周洁伦没有怀疑。

    然后一伙人就“艺术最喜欢的,为啥就不是市场最喜欢的”这个话题扯淡了半晌,顾诚自然是旁征博引,把他关于后世的“人工智能内容推送时代”的前景展望了一番,用本时代的人听得懂的词汇,略微露出那么一鳞半爪的干货,就把三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就差斩鸡头烧黄纸引为知己了。

    一伙人喝到半夜,顾诚都想告辞闪人了,周洁伦却死死拉住不放,说:“诚哥,你这么懂行,肯定不是个光会做生意的。是不是原先也搞过音乐?肯定也自己试着写过歌吧?”

    “没有,我就是听得比较多看的比较多,自己不在行的。”

    听了顾诚的否认,方纹山都看不下去了,在一旁帮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