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救世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文娱救世主-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顾诚琢磨着,现在也就是互联网寒冬还没彻底到来,导致网络公司对虚拟资产的估值有点虚高,但怎么也不至于翻好多倍。

    顾诚捺着性子说服:“我也没求直接买到代理权,就图个洽谈的机会,看看究竟差多少钱,我好有个底,再想办法筹。”

    车厘子一想,这倒确实是这么个理。一个注册资本1亿夷币的公司,可用资金往往远不止这个数,谈一谈么,也没什么损失。

    人家请自己吃饭,怎么好连个谈判的机会都不帮忙撮合。

    “那我就帮你说说,找个可以拍板的人和你谈。不过,我也只能帮你到这一步了。”

    ……

    周一刚上班,车厘子就把顾诚这个商机上报上去,还竭力粉饰了一番顾诚的实力。

    领导对这个客户挺感兴趣,就约了第二天面谈。

    次日一大早,顾诚也顾不上上课,换身新买的LEE牌休闲装,直奔WEMADE公司。

    接待他的是WEMADE的市场总监,三十来岁年纪,长得有点尖嘴猴腮。

    接过顾诚名片的时候,那人面无表情,心说:又是个没听说过的皮包公司。

    “顾先生真是年轻有为,鄙人朴英冠。很高兴你对‘传奇’未来的海外代理权有兴趣。”

    “朴总客气。我在华夏有点资源,准备弄个网游试试水。眼下形势不咋滴,做流量已经晚了,还是踏踏实实做利润的好。”

    两人稍微聊了几句,顾诚的气场和眼光没有露出丝毫破绽。

    朴英冠觉着至少这小子不是那种看到创业大潮就瞎撞的货。

    不过,对顾诚的实力,朴英冠还没来得及深入调查,所以他也不会马上给顾诚报良心价。

    两人试探了一番,都是滴水不漏。

    顾诚知道耗不是办法,自己是突然冒出来的,此前毫无商誉可言,如今给人的印象就是个空手套白狼。要是不拿点干货出来,人家只会继续和他打哈哈。

    于是顾诚决定冒点险。

    他故作神秘地压低了声摊牌:“朴总,你可以去打听打听。文化室权处长家的公子,和我有过多少合作。你们东夷引进到华夏的音像版权,有多少是权公子的公司名义经手的。我经手的外国网游,那也不是第一个了。”

    “这小子是个官二代?”朴英冠暗忖。

    他也不是吓大的,顾诚随口抬出个名头来,他要是直接就信那不成傻…逼了。

    正在朴英冠思想斗争的当口,顾诚酌情补了一刀。

    “华夏的市场环境您也知道的,没有有关部门的人引荐,我还没见过有外国网游在文化部过审的呢。”

    “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呐。”朴英冠想道,万一这小子真是个华夏来的官二代……

    算了,对方只要他报个价,也不算过分。

    大不了先稳住他,把钱报得虚高几成,回头再慢慢调查。

    顾诚敢报权处长公子的名号狐假虎威,WE…MADE自然也有本事去旁敲侧击核实。如果顾诚和对方并不是非常铁,权公子应该不会为他掩饰的。

    如此绸缪定了,朴英冠堆着笑,把顾诚要的“良心价”拿了出来。

    “顾公子看来也是个有资源的,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要买断华夏区的传奇永久代理权,一次性4亿预付款、外加未来运营过程中每年30%纯利润分成。”

    4亿夷币?那就是250万人民币了。外加30%未来纯利润分账?

    狮子大开口!

    顾诚隐约记得历史书上写,陈天乔只花了50万人民币的预付款,就拿到永久代理权了。

    只不过那笔买卖里,陈天乔让出的纯利润分成高达45%。

    很显然,由于顾诚的表现相比于历史上的“盛大”而言更像个皮包公司,所以东夷人在和他合作的时候,更倾向于短平快捞一笔——对方也怕顾诚将来没实力,买走代理权运营烂了,那样后续分账比例再高也没意义。

    明显是不看好他。

    “这个价钱黑了点吧?而且分账比例也有点高。你这东西都还没做成网游呢,谁知道以后什么样子。现在肯进场的估计也就我一个,这怎么也算是风险投资,你们就这种诚意?”

    “顾先生,这个价格已经考虑到您属于早期介入,所以很克制了。”

    朴英冠说话的时候,顾诚始终盯着他,看他的神色完全不似作伪。

    “难道是历史书写错了?不过这么大一个游戏,50万好像是有点太少了。”顾诚心中也有点动摇。

    念及此处,他也不为己甚,先把今天的目标达到再说。

    “罢了,这个且不去说他。咱实诚点儿,你给几个备选方案吧——比如,把未来分账降到20%,或者10%,那么一次性预付款该是多少。”

    顾诚的还价,丝毫看不出他差钱。完全像是一个对自己的决策踌躇满志的富二代。

    在外人看来,顾诚就像是那种觉得自己只要拿下了项目,断无不赚之理的自大狂,巴不得一开始就买断全部期待利益。

    朴英冠倒是被这一问唬住了几分:呦呵?这小子这么有自信?

    他立刻让手下人核算了一下方案。

    “如果要降低我方后期分成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分成降到20%,一次性6亿预付款。10%的话,8亿。”

    “行,我回去再考察一下,给你们答复。”

    顾诚拿起外套,告辞离去。

    这个价格未来肯定还能砍砍砍。

    但是,怎么看都比他预期的高太多了。

    (再说一次,继续求票求收藏,但是红包请大家别发。因为容易被编辑认为是刷数据行为,影响后续。大家有心的话,帮忙宣传宣传就很感激了,红包就别破费了。今天第二更会提前到中午前。)

第14章 梯云纵的借力点() 
“勉勉强强凑60万,够干个毛线啊!”

    四月初的天气,并不温暖,绵绵春雨,更增凄冷。

    从WEMADE出来的顾诚,有一种“小目标”突然崩塌的错觉。

    穿越之初,逃出S…M魔爪之后,他就打定了代理传奇攫取第一桶金的决心。

    这个决心,和他对互联网寒冬的认识是分不开的。

    但刚才听了报价,让顾诚产生了一种有劲没处使的迷茫错觉。

    他的第一反应是:朴英冠坑他、狮子大开口。

    然而朴英冠谈判时的神色、表现又不似作伪。

    离开WEMADE后,顾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实事求是地考察如今的网游行情、对比同行成交记录。最后,他发现这么大一个游戏五六十万人民币确实拿不下来。

    于是,顾诚赫然想到另一种可能性——

    他上辈子读到的“地摊历史贴”中,记载的“陈天乔50万起家”,貌似是说对方99年投了50万人民币成立了盛大公司。一年多后泡沫破裂,走投无路的陈天乔拿着盛大剩下的全部资产搏了一把,赌在“传奇”这个游戏上。

    问题就出在这个语焉不详的“盛大全部身家”上。

    陈天乔从开张盛大公司、到买传奇代理权之间这一年多时间里,不可能什么生意都不做。

    以99年互联网圈子里的大好形势,很有可能陈天乔是先小赚了一笔。

    所以,最终他买传奇的时候,可以调动的钱可能远远不止50万人民币!

    实际上,历史上的陈天乔,最后花了200万人民币首付款,才完成这笔买卖——可惜,顾诚的历史学得太烂,根本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才有了此前的乌龙事件。

    ……

    怎么办?

    理清这些头绪之后,顾诚担忧地发现,有可能他得花200万,才能拿下传奇!

    如果还想谋求给东夷人尽可能少分成,甚至是100%彻底买断,300万都远远不够!

    而他如今进场的时机,距离互联网寒冬的泡沫彻底破裂,已经很近了。

    哪里还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把自己的60万变成几百万!

    他是穿越,可不是重生——上辈子的他,2000年还没出生呢。

    股市、期货、彩票、黑天鹅事件这些信息统统不知道。

    2010年代之前的世界杯、欧洲五大联赛、NBA战绩他也不知道,所以赌球也赌不了。

    文抄公暂时也没前途。

    所以,还是踏踏实实做人吧。

    60万都已经投进去注册公司了,必须用这家公司实打实做点什么,别无他途。

    只有半年多的窗口期。

    带着赚钱的念想,顾诚搜肠刮肚想了两天。

    除了每天上课培训吃饭之余,就是各种上网查资料,试图挖掘些符合这个时代的商机。

    2000年的互联网创业潮还是很汹涌的,各种类似后世“站长之家”的创业相关BBS社区里面,每天都能找到一鳞半爪的“干货”分享。

    顾诚见识非凡,求知若渴,各种信息只要到他眼里过一遍,都能判断出个大概价值。

    日子连轴转地过去,他对如今的互联网创业脉搏也渐渐摸得更准了些。

    不过始终还差最后临门一脚。

    他有点着急上火,嘴唇上都冒痘痘了。

    在S…M期间靠严格营养…健身管理而完美的身材,在他离开S…M魔爪后短短半个多月,就因为垃圾食品和没时间锻炼,虚胖了三四斤。

    ……

    “冷静,一定要冷静,肯定有办法的。”

    九老区房租最便宜的犄角旮旯,一间某写字楼里最小的办公室。

    顾诚对着二手办公桌上的一台电脑、一根网线;抽掉了快两包汉拿山,还在挠着头发逼自己冷静。

    这个办公室,是他注册公司的时候,为了把注册地址搪塞过去,才租的。

    既然租都租了,空着也是浪费,去网吧上网还要额外花钱。所以这周他就把电脑和铺盖行李都搬过来,从此吃住在公司。

    办公室当然不可能去装修,所以就一个电脑、地铺和电饭锅。

    锅子是用来煮泡面的,比每天出去吃省不少钱。

    一地的泡面袋子和烟头扫在角落。

    眼看这周快过完了,顾诚终于有了眉目。

    网上并不缺和顾诚一样有远见的人。其中嗅觉最灵敏的那一撮人,也和他一样感觉到互联网泡沫失控的可能性。

    这些进场晚的有识之士,去年最后几个月起就改了路数,不再自己开创业公司,而是给那些已经进场的公司提供弹药、提供创业服务。

    这是个明智的选择。

    正如淘金潮来的时候,第一波冲到目的地的人肯定该下井找矿挖金子。

    但晚来晚的人再这么干就纯属傻…逼了,因为找金子的风口已经过去了。这时候该站在别的矿主门前,卖铁锹卖牛仔裤甚至卖挖掘机。

    而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递铁锹、卖牛仔裤”之类的生意,就可以等效为卖推广、卖数据。

    那些想要上市的互联网大公司,都需要让自己公司的网站数据好看一点,日均点击量和日活IP高一点,注册用户量大一点。以便从风投那里得到更高的估值、将来在股市上IPO融到更多资金。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

    就像十几年后,某点上的跟风小说写手,为了在茫茫多的同质化套路文中脱颖而出,就不得不花钱去刷数据。苹果APP…STORE上,那些作品大同小异的手游开发商,也会为了上榜而雇佣刷傍公司。

    从99年下半年起,这种数据服务集中在了“帮网站刷点击”这个领域。那时候出现了一大波刷点击的外挂脚本,可以把网站的点击量刷上去。刷的人则通过向网站运营方收点服务费来赚钱。

    最初的几个刷点击的大户,在全球范围内赚到了上千万美元级别的净利润。

    但是因为“刷点击”这种业务的技术含量太低、没有门槛,所以脚本外挂泛滥很快。除了极少数几个发明这种造假手段、喝头口水的人赚到了大钱。后面的跟风猪,只爽了不到两个月,就随着“点击量”的剧烈贬值而毫无赚头。

    到了2000年初,地球上已经没什么纯粹靠刷点击赚服务费的人了,这个灰色行业已经自己把自己消灭掉了。

    每一个创业风口起来之后,聪明人都要及时往供应链的上游逃命,才能及时找到下一个“价值洼地”。然后笑看下游洪水滔天,跟风猪们互相残杀,杀成一片红海。

    当笨人都知道去开网站创业时,聪明人早就在给网站主们卖流量了。

    当隔壁王二麻子都知道进股市赚钱的时候,庄家早就画好标准的“震荡双底”图形等着割韭菜了。

    到2000年年初,国际权威的网站排名网站ALEXA上,所有网站的点击量都比上一年翻了好多倍。

    (Alexa是美国亚马逊公司旗下的一家子公司,是个专门发布世界网站排名的权威机构。全球各大网站每天实际有多少日活IP、有效点击,都以Alexa公布的数据为权威。)

    在ALEXA推出新的有公信力的点击算法之前,“网站点击量”这个数据暂时在风投和股市上失去了价值——因为谁都知道这个数字是假的,就像某点上08年某些大神小说,动辄显示有几亿的点击量。

    然后风投基金、纳斯达克里的庄家、《华尔街日报》等权威财经媒体,纷纷改用“日活IP数”这个指标,作为新的评判网站经济价值的主要依据。

    因为2000年初的外挂和脚本刷点击,主要还停留在用少数电脑反复点击网页、点击网站下各个链接,而没法低成本调动成千上万台电脑一起刷。

    所以“日活IP地址数”这个指标,暂时还是安全、干净的,投资人和纳斯达克股民对这个数据的信赖度还在。

    换句话说,如果顾诚可以找到一种技术手段,或者仅仅是商业思路,把目前世上其他人还没想到的刷“日活IP”的办法想出来,肯定会有网站主问他买,赚一笔快钱还是没问题的。

第15章 天眼通() 
“刷日活IP”这种手脚,搁几年之后那就不叫个事儿。

    比如2016年的人,随便百度一下,就能看到“日活IP每天每万60元”之类的置顶竞价排名链接。

    或者淘宝一下,也有几千家提供这种服务的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