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是以天桥艺人为首的这些文化吗?
但凡街头文化,只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接地气,属于底层人民的娱乐文化,既不进皇宫,也步入剧院,就在街头产生的文化,是无需大量金钱就能享受的,淳朴的,最赤果果的,最自然,最自由,最让人轻松的文化。
相声也好,杂耍也罢,拉洋片,扮怪相,驯兽等,难道不是属于华夏的街头文化?
为何西方那些街头文化传入,就受到年轻人的吹捧,仿佛无比高雅时尚的存在,而本质相同没有任何差异的华夏街头文化,却成为了被嫌弃,被骂落后的东西。
如果说华夏这些街头文化是糟粕,那么同理本质一样的西方街头文化,也同样是糟粕,不会高雅丝毫。
王耀知道,这背后就是强烈的文化自卑,以及对本民族文化不认同造成的‘文化差异对待’。
就是俗称的外国月亮比较圆。
在这种强烈的文化自卑下,如果不再妥善保存文化祖地,那就就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所以南城的计划,十分必要,而且是必须的。
但是这次,王耀想要不再孤军奋战,而是想要唤起传统文化圈子中同僚的那份共鸣,尽管前途险恶,但是王耀觉得,自己必须要去做。
因为退无可退,无路可退!
“我懂了。”在王耀说完之后,书坊陷入了沉默,郭立行大气都不敢喘感觉要窒息的时候,梅先生开口了“我愿意无条件支持你。”
金老爷子笑了笑“老朽也是,这么多年了,早就应该看清,如果不做点什么,只能任其腐朽,与其腐朽在那些不肖子孙手中,还不如这个恶名,我这个老不死来承担,梅少爷,这件事情,我来做吧,你是京剧的主心骨,要是我们失败了,还有条后路。”
“所谓破釜沉舟,就是不需要后路。”梅先生大笑一声,豪气干云。
“得两位先生赞同,耀感激不尽,定不负期望。”王耀起身恭恭敬敬的给两位老先生行了一礼,郭立行也跟在身后行礼。
“这礼,应该我们对你行。”梅先生扶起王耀,轻声叹息“说实话,这么都年,看着梨园行慢慢沉寂,我们也没敢干什么,做的事情,远不如你,实在是没有前辈的样子。”
“传承与发展,同样重要,梅派和金派在两位先生手中平平安安的传承下来,这份功劳,就不是小子能够比你的。”王耀恭声说道。
“不谈这些场面话了。”梅先生笑了笑“给我说说具体的计划,我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能够帮得上忙的。”
“我们将南城也规划为跟其他区域一样的三大块领域,三大产业,一农业,二加工,三商业文化运输,咱们的侧重点在于文化运输,南城虽然有部分适合种植的地域,但是无法形成规模,所以不考虑主要发展农业,但是种植业可以考虑到鲜花或者科技蔬菜类,这样能够提供一些基础供应,加工业,这点我想过了,传统手工行业中,很多可以邀请过来,比如纺织类的,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可以在此设立分部,还有烧陶工艺,木雕,石雕等工艺,都可以制作特色传统加工品的工艺,都可以邀请来,提供旅游售卖的纪念品或者特色周边,这一块的利润是旅游业的主要来源之一。”王耀点点头,拿出一份资料图说道“然后就是景区重建,南城三门,都被重新建,连着外城的左安门。”
“崇文,宣武,正阳三门重建和修缮我同意,但是左安门,离得太远了。”梅先生说道“而且重建成本投入很大,不妨等走上正轨再重建,你先规划着。”
“重建这几座城门是有原因的。”王耀说道“旅游最重要的除了景,就是人文了,所以一定要将人文历史的作用放到最大化,尤其是跟我们传统文艺有关联的,这样不但有特色噱头对于人的吸引,还有对人文历史的普及作用。”
“左安门?有什么掌故?”金老爷子微微皱眉。
“左安门很重要,在于辽宋时期的澶渊之盟,咱们有很多戏都是唱这个的,到时候在周围建一个戏台公园,直接就能带动话题,左安门与其相关的就是著名萧太后河,为了表示辽宋和平,这条本来淤塞的河被重新开渠,命名为萧太后河,同时建立左安门,在经济上这条河改善了水路交通,促成这个地区商业的迅猛发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加强运输事业管理,辽甚至专门设“转运使”一职。而东垣一带本就属地势低洼的易涝区,故开凿后不仅用以运输,而且利于农业生产,使河两岸农业年年丰收。在文化上,而是历史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萧太后是辽国与汉文化交融的重要文化符号,而且艺术形象也很多,如果有机会,我会拍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带动一些人气与影响力,取景就在这里。”
“对了,城市规划我会按照一定的影视考虑,部分景区会变成电影取景地点,这样对于国内外影迷的吸引力很大,我在国外还算有一些名气,可以打广告的地方很多。”王耀又笑着说道“广渠门重建,广渠门与袁崇焕密不可分,当年皇太极进攻兵临京城城下,“烽火遍京郊”,八旗军几万人,进攻广渠门,督师袁崇焕闻讯率领九千骑兵直奔京师,与清军大战于广渠门外,袁崇焕冲锋在前,身中数箭,由上午巳时战到下午酉时,大战十小时,击退了八旗军。皇太极撤军使用离间计,让崇祯帝杀了袁崇焕,最后明灭,这段历史可以拍摄和改编戏曲,而且这座城墙还经历过八国联军时期,清廷军力不足,将年迈的旗兵都编入守城队伍。这些人平日是只吃皇粮不当差,养尊处优,大敌当前,也是有心御敌而力不从心,有的还有吸毒的嗜好,守城时带着两支枪,一支火枪,一支烟枪,打几枪后还要吸口鸦片过过瘾,这样的军队守城,结果可想而知。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巧合,270年间前后发生在广渠门的两次战役,见证了满清政府从兴到衰的全过程。所以这座外城很有意义,其他城门也都要自己的故事,把这些属于华夏历史的记忆再次推到人们眼前,相信一定能成为有吸引力的景点。”
“确实,尤其是戏景合一,双管齐下,让历史更加深刻。”梅先生点点头“不过旅游也有淡旺季。”
“我会让光复集团的总部设立到这边。”王耀说道“然后在这一片区域开发高档社区,这样能够保证一定富商和名人的带动南城人气。”
“这些听起来确实很有吸引力。”梅先生点点头“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这种程度的建设,估计会超出官方的计划。”
“这些,我会慢慢想办法的。”王耀笑了笑“我只是希望,到时候来捧场的同僚不要太少,就好了。”
梅先生和金老爷子互相看了一眼,然后无比郑重的说道“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PS:感谢Anderson先生,书界大害虫的100打赏~万分感谢
第五百九十五章 草率()
第五百九十五章草率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除了充足的准备阶段,勇气更是最重要的东西。
人类这种趋利避害的生物,最害怕的就是承担责任,所以在动力不足的前提下,大多数人会选择自保的方式,而并非冒险。
传统文化的凋零是从上个时代就被重视的,很多大师都曾想要为现状尽一份努力,但是都因为各种不可抗力的原因,没有完成自己的理想,成为了遗憾。
比如对京城规划建设的梁思成,对景泰蓝以及各项传统手工艺保存做出贡献的林徽因夫妇,比如作为传统文派最后一位大师的梁漱溟先生,还有将华夏哲学与西方哲学对照,将华夏哲学带到西方西方哲学面前的冯友兰先生等。
这些人都曾为信仰的传统文化而鞠躬尽瘁,在那个动荡不安,敏感残酷的时代,依旧愿意死而后已,保留最后一丝传统思想的薪火。
如果传统文化没有这些人,那么可能早就式微到一些专属大学的博物馆,学术科中,作为一项‘备用文化’来保存着。
也不会让传统文化迈过二十一世纪这个门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特殊的世纪,工业时代改变了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科技时代,同样也会让世界大变样,首当其冲的就是文化基础变化,因为文化基础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工业时代之前的社会节奏并不快,文化影响也不会太过夸张,基本都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文化传播的速度并不快。
但是工业时代,各种工业化产物,汽车火车缩短了空间,无线电缩短了时间,同时信息迸发造成的高速文化传播,对人们的生活已经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
工业时代之前,信息的流通速度是缓慢的,甚至是有时差的,人们讨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速度也是缓慢的,这种缓慢的信息交流,不会激发文化的大幅度进步,所以文化的影响时效很长。
但是工业时代之后,报纸,新闻等信息同步交流越来越频繁,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于信息的分析也越来越快,在这种高度交流中让文化的影响直接凸显出来了。
如果没有工业时代,即便猫王再火爆,也红不出孟菲斯那座城,摇滚乐也不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一种主流音乐文化。
这就是信息流通高速,促进的文化影响。
假如说爱工业时代之前,一个文化受到了冲击,就算是根源性的冲击,也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修期,在这段时间内,只要出现一个领军人物,就能够力挽狂澜。
比如晋后的五胡乱华影响的文化扼杀,造成的文化大停滞,隋唐通过科举复兴文化,不但将岌岌可危的华夏文明挽救,还创立了高度繁华的盛唐文化,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唐诗文化代表的人物,但是这段时间,是有三百多年才完成休养的。
随后按照盛极必衰的轮回,盛唐陷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同样是打乱了主流文化的进步,但是在交给宋朝之后,出现了苏轼,王安石,韩愈等文化大家,更有挽救儒家于危难的朱熹出现,又开创了一个文化盛世,也是三百多年将近四百年的时间休养和发展。
随后是元金时期,游牧民族与汉文化再次冲撞,呈现了明朝的盛世,更出现了王阳明那样的圣人,过程也是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文化修养。
华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总是在受到重创之后得以修复,破而后立呈现一个更加辉煌的文化高度,而且过程都是经过一两百年的文化沉淀,三四百年的文化发展和修复。
在这几百年间,一定会踊跃出各种领军人物,引领文化的高峰。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后,这个沉淀修复的时间被无限收缩了,尤其是来自西方完全不同根源的文化冲击,造成的创伤更是严重,但是留给修复的时间却并不多。
如果在这段期间,文化没有完成修复,没涌现大批人才,那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民国之后无大师,这句话虽然是隐喻,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因为算起来,华夏的文化除了受到重创之外,还经历过十几年的空白时期,这段时间相当于断层一样的现象,造成了传承上的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
后继无人,是传统文化的普遍现象,不管是在学术还是在艺术,手艺以及风俗上。
而且面对物质经济的压力,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必然要搁置的,造成的文化停滞是不可挽回的,而且西方文明随着电影,文学以及艺术等软实力输出,并不给华夏传统文化留又休养的机会。
如果说过去华夏文明有三百年的休养发展时间,那么近代工业时代,可能只有三十年,在未来的科技时代,甚至更短。
在这种艰苦的传承环境中,也是失去了文化土壤的前提下,涌现出李白,苏轼,朱熹,王阳明那样的天才的概率变得更低了。
这个情况,所有人都能看清,所以他们虽然想要有所作为,但是却不得不选择蛰伏保存最后的家底。
但是如果有一个真的天才人物出现,还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那么他们也同样愿意支持一下,不能说孤注一掷,但是也会倾囊相授,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是多么危机的时刻。
王耀也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所以才做出了这项在所有人眼中都有些‘草率’和‘冒失’的决定。
光复集团的前景,以及传承壁垒保证的人才供给,足以让王耀在未来三十年内,将传统文化最大化的发扬。
但是一旦接手了南城这个计划,那就相当于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为谁都知道,这个计划不止是烧钱那么简单,势必会抽出王耀很大一部分的资金和精力,稍有差池,几乎就万劫不复。
“这么大的事情,你会不会太草率了。”郑西西皱着眉,看着同时操作三台电脑的王耀。
她刚才听了王耀的计划,感觉以王耀的性格,这个决定确实有些突兀。
“只能说有些事情啊,真的是阴差阳错的命中注定。”王耀笑了笑“要不是师父从舞台上倒了下去,我还真是不敢做出这么草率的决定。”
郑西西眉头皱的更紧了。
“我忽然真切的意识到,时间真的太紧了。”王耀轻叹了口气,手上动作不停“师父这代真正有传承在身的老人们,已经都这个年纪了,走一个,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因为文化土壤培养出来的味道和特质是不一样的,我这代的传承人,身上多多少少肯定会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所以我在想,不能等了,京城了也是,要是南城都没有老京城的味道,那么就真的不可挽回了。”
“理解不了你的情怀,我跟你聊得是客观理性的现状。”郑西西头疼的敲了敲额头“对于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十几万人贫困儿童的希望,你这个人,做这种决定太草率了。”
王耀微微挑眉“你是指哪方面?”
“一个城区的建设,你知道南城区多大不?”郑西西敲了敲桌面“三千多平方公里,两千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