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机枪子弹要高昂得多。
机炮停火的同时,在机炮后方的宽阔地带,两百架造型古怪的长枪“活”了过来,这些长枪的外形与狙击步枪有些相似,采用的概念则是正在研制的无人机反制枪,只不过与无人机反制枪所使用的电磁压制不同,防空枪所使用的都是12。7毫米口径的穿甲弹。
在它们的枪托与枪架下方,额外安装了一个枪座,枪身牢牢卡在枪座上,而枪座则可以根据接受到的信号指令,或左右旋转,或上下移动,理论上能够覆盖到一百八十度度射击面,如果拆除枪架再加装一个辅助枪座,就能将射击面提升到二百七十度或三百六十度。
有雷达探测系统对飞行单位进行准确定位,有强人工智能为主导的零一基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几乎无时差的准确处理,每一架长枪都被赋予了灵魂,成为百步穿杨的传奇射手。
阵地周围的各项探测仪器进行实地测量并将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空气湿度等三十多个影响弹道的环境因素记录成数据,转换成零与一的信息流,然后涌入数据处理中心,上千公里外,零一基地海纳百川,再将这数据的海洋转变为涓涓细流,流入每一个具体单位。
接到反馈后,智能枪座迅速调整枪身,将枪身当作线条,摆放在经过精确计算的角度上,随后开火。
分明是狙击步枪,却打出了突击步枪的效果,火舌喷吐时好像有两百口大鼓摆在阵地里敲响,咚咚咚咚咚咚咚,响个不停。
鼓声激昂,迎来夜幕中主角的登场。
一道比探照灯更加凝实的橘红色光柱陡然出现在夜幕之下,数秒之后,高空中一只体长至少十米的“大蝙蝠”开始坠落,航拍无人机清晰地记录了这数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
光柱从距离智械部队在遥远后方建立的中转基地亮起,酷似早期科幻电影中的激光剑,甫一出现便刺在目标的双翼,高空中驱赶其他怪物的大蝙蝠似乎提前预感到了危险,但不论它的逃离速度有多快,也快不过光速。
由超大功率固态激光武器所发射的激光束在这个距离上有每平方厘米三万五千焦耳能量密度,高能激光投注在大蝙蝠的双翼后,将它的肌体表面急速融化,汽化蒸发,同时汽化物质向外喷射,反冲力形成强力冲击波,在它翼间撕开触目惊心的裂痕。
如果这不是一个生物体,而是一架飞机或一枚导弹,那么靶标表面材料会吸收热量被加热后迅速软化、融化、气化并电离,而当靶标深层温度高于表面温度使气化过程加速,内部压力的增高便会使靶标产生爆炸。
换言之,如果这是一架入侵境内的空天飞机或导弹,那么它此时已变成一团火球。
而位处高空的“大蝙蝠”,却没有被这一发激光炮直接击杀,但激光束不仅在它双翼间破开打洞,还几乎将之整个撕裂,失去飞行能力后它只能哀嚎着向地面坠落,然后摔成一块肉饼。
随后,又有三柄光剑出鞘,闪耀夜空。
上京总参,一位张姓少将激动地跳起来,踹翻了座椅,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总是和善亲切,风趣幽默,以近六十的年纪和军事专家、将军的身份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但少有人知他这位“战略忽悠局局座”不只是一位专业的嘴炮选手,还是军事武器理论的专家和军事装备学的带头人。
华夏军事未来研究会理事,华夏国防科技信息学会常务理事、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副主任,这些头衔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在媒体面前抖机灵耍小聪明的哗众取宠者。
人人都说他是战忽局局座,总以为不论他说什么都是在误导其他国家的军备研究,让外媒对华夏军力与军备做出错误判断。
或许有意无意间他确实做出过一些误导,但谁又知道每次他做出“战略忽悠”时,内心有多么希望自己所宣扬的华夏军事科技突破能够成真。
如今,真的梦想成真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无敌(上)()
发生在虹口区的这两场局部战斗,从规模上来说算不上旷世大战,但从效果和影响来看,说是惊世骇俗震怖寰宇也不为过。
同为观战者,杨小千与于谦受到的震动并不比其他人少。
沉默良久,于谦终于将腹中荡气回肠的感受伴着一口浊气吐出:“厉害,了不起。”
杨小千嘴唇抿成了两条细缝,不知该如何评论,想了想,最后抛了根烟到于谦面前。
“抽根烟,压压惊。”
于谦熟练地点上火,深吸一口,烟雾涌进肺里滚动不休,轻微的灼烧感远远比不上心中的澎湃刺激。
“这是真正的一人成军啊。”于谦再次发出感慨,“传说,在二号地球的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几位一人成军的至尊强者,但他们无不是打开了多道锁链而后精心苦修多年,才能拥有一人成军、威震天下的实力,没想到刘远舟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达到了如此程度。”
杨小千点头不语,他认为于谦的判断并不正确,或者说这个比较并不恰当。
或许在二号地球确实曾出现过一人成军的强者,比如那位十年统一北地,二十年建立强盛帝国的千古一帝姬恒,如果于谦带来的史记没有刻意夸大,那么在魔潮降临二号地球时,姬恒以六十岁高龄率禁军迎战,禁军全灭后姬恒仍然一人奋战,直到他力竭而亡,他脚下的魔物尸体已经垒成一座高山。
且不提觉醒者到底要拥有什么样的能力,要苦修多少时间,才能拥有足够的破坏力和耐力去独自挑战一支军队,即便真有这样的强者,他们的成就也是不可复制而且必然存在上限的。
试问,二号地球从活尸危机至今,四百年间总共出现过多少位一人成军的强者呢?怀表所记录的资料中,有着明确记载的仅有两位,一位是大乾皇帝姬恒,另一位则是覆灭魔潮的希望之星创始人。
也许,由于另一个地球的交通不便、通讯技术落后,导致其他曾出现过的超级强者并没有被希望之星的管理者收录到资料中,但可以肯定,他们的数量少之又少。
而刘远舟则不一样,从刘远舟掌管零一基地至今只有不到一年时间,而零一的诞生更是在第一次魔潮降临之后,就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刘远舟便秘密制造出一批能够投入战场应用于实战的智械军团。
不仅如此,零一基地还在军事装备与其他领域做出了为数众多的重大突破,仅从现在来看杨小千身份特殊,不能拿事务繁忙当作借口永远不去学习军事知识,所以他曾花大价钱聘请顶尖的私人军事顾问,因此对智械军团所使用的新装备也能看出些许门道零一基地不仅研发出了领先美联邦至少二十年的三维电子沙盘,还在无人机应用及反制技术和全固态激光武器这些领域超越了全世界。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刘远舟或者说零一基地不仅能够制造出战力强大的机器军团,还能研发出领先世界的军事装备。
换言之,这是真正的一人成军,不仅具备战斗力,还同时具备建设、后勤、装备研发及制造等等功能。
并且,更为关键的一点,智能机械可以复制,且易于复制!
如姬恒、温言这样的超级强者,千万里挑一,要想再找出一个,何其难也?而机器大军则不一样,只要拥有足够的资源,任何机器都可以不断复制,若刘远舟选择颠覆政权然后集中资源进行扩军,要不了多久,便能将如今大家看到的这支机器军团翻上几番,三年之内,便能打造出覆盖全球的机器大军。
当然,如此穷兵黩武的方法不是创造防御力量的最佳方式,同时也要庆幸,刘远舟不是一个权力欲过盛的人,否则以他所展现出来的手段,要征服全球并非没有可能。
而那些能够以个体实力抵抗一支军队的超级强者,不仅有数量的限制,还有实力的天花板,比如温言,白曾坦言她已是变异体的巅峰,若是这位变异体最强者碰上刘远舟和零一基地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如果不计后果,温言连刘远舟的面都见不到就会在装载了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下化为飞灰,而制造核弹和机器的成本,显然比制造超级强者更加低廉。
更不用提,零一基地只用了如此短暂的时间便研发出了新式武器,若给刘远舟更多时间,或许智械军团所装备的武器便会更加先进、更加智能、更加强大。
所以,综上考虑,杨小千得出一个结论:所谓一人成军的强者,恐怕不配给刘远舟提鞋。
当然,这话不能说给于谦听,杨小千知道,于谦对姬恒这样的传奇人物抱有憧憬,若是把自己的观点抛出来,免不了要吵上一阵,现在可不需要那种毫无意义的争论。
“唉,短短一年时间而已,没想到再回头一看,大家彼此间差距居然这么大了。”于谦没有收到回应,叹了一声自顾自地说道,他突然回想起许多在远江时期曾打过交道的人们,比如许乐方玉,比如耿志平,比如在零点酒吧里红着脸喊他酒剑仙的那个女人。
当初尚能平等对话的许乐、方玉和耿志平,一个半死不活,一个退居二线还有一个在超能学院当“保安”,而更多的人,连活着还是死了都不知道,唯一知道的就是大家的差距已经很大,而且还在越拉越大。
以前于谦没有这么多愁善感,可如今看见自己与刘远舟的差距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一道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两相比较,心中不禁有难言情绪升腾而起。
“看你也没喝多,哪里来这么多感慨。”杨小千哭笑不得,苦着脸劝道,“这个世界总是有些天才能让人怀疑人生,别想没用的,把自己的潜力挖掘出来就行了,自己尽力了,问心无愧。”
于谦正要说尽力的只有你,可转念一想,或许这话就是杨小千对他自己说的,再想一想,或许自己确实应该学着杨小千那样尽力挖掘自身潜力,就算最后没法达到刘远舟那般高度,至少也算是对得起自己。
第四百四十七章 无敌(下)()
又是一阵沉默过后,于谦问道:“我记得上次你提过,要想办法给一个无人机研发公司提供支持,让他们尽快使微型无人机投入军事应用?先前飞到虹口区的那些无人机,就是他们的成果吗?还有那几道光束是怎么回事?”
“应该是由大江和军工部门合作研制的,中间肯定少不了零一基地的帮助,至于你说的光束,应该是全固态激光炮,以前美联邦就曾用这种武器击落领空内的无人侦察机,不过,威力应该没有这么大……原来刘远舟之前在忙这些。”
说到最后杨小千小声嘀咕了一句,在变异体危机解除之前,刘远舟忙着与白赛跑,与时间赛跑,而和平条约签订后刘远舟仍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杨小千一直奇怪刘远舟窝在地下基地里到底是在做什么,现在终于有了答案。
无论是微型无人机、陆用近防炮、机械工兵团还是全固态激光炮,都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变出来的,刘远舟虽强,却不能像神话一般凭空造物,光在技术理论上有所突破并不能直接提升战斗力。
从零一基地获得理论成果,然后选取可行方案,再到军工部门及企业制造出成品,中间有许多个流程,研制出成品后还需要大量实验试用,再根据采集的数据对产品瑕疵进行调整修改,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看来刘远舟之前的精力大多用在军用武器及高新科技产品的研发制造。
“无人机我知道,我庄园里也有好几架,这激光炮又是什么?激光是光吗?意思是把光当做炮弹打出去杀伤敌人?那这激光炮弹的速度是光速吗?如果是光速的话,岂不是瞬间命中,躲都躲不了?”
于谦对前所未见的激光武器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尽管他的问题听起来有些蠢,但杨小千却没法给出准确的回答,无奈之下只能请来私人顾问,为于谦答疑解惑。
杨小千或者说远救会聘请的军事顾问有好几位,其中军事科技顾问是位四十岁的德国人,普通话讲得很标准,回答得也很专业,只用浅显易懂的说法解释了需要解释的东西,没有半点累赘之言。
于谦听不懂什么叫“原子获得能量后处于不稳定激发状态,随后以光子形式将能量发射”,但他通过顾问的解释确定了一件事:激光武器的打击速度的确等同于光速。
“光速飞行,岂不是天下无敌?谁能躲得过?”于谦深深皱眉,倍感威胁。
“于先生,激光武器虽强,但也有许多限制,而且尤其容易受天气影响,比如华夏某些城市的雾霾,就是抵挡激光武器的利器嘛。”德国顾问一本正经地说道,让人分不清他是不是在开玩笑,“如果您了解越战,您就知道越军曾大量燃烧稻草并释放烟雾弹,导致美军激光制导导弹的打击效果大打折扣。”
“再者,我认为激光武器的威力并不像您想象的那样强大,暂时不能用天下无敌来形容。”顾问回想起不久前观看到的盛况,目光一转,感叹道,“不过,现在我可说不准了,上一次听说华夏研发超越美联邦与俄联邦的大功率激光武器,我只当笑话听,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放到战场上投入应用,实战效果还很不错。哎,现在看来,华夏军方很可能后来者居上,赶在美联邦之前造出空基激光武器系统甚至天基激光武器系统。”
“天基?”于谦想起杨小千曾对自己说过的天基互联网工程,当时不以为意,现在看来,天基互联网的意义比自己想象的更加重要,如果设想成真,全球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连上天基互联网,那就意味着刘远舟或零一能够随时随地调动全球各地的智械军团,甚至控制每一台联网的机器。
这是什么概念?只是想象就让人不寒而栗。
于谦神情凝重地思考,顾问将请示的目光投向杨小千。杨小千看似随意地问道:“虹口区两次歼灭战你是全程观战吧?你有什么想法?”
“喔,想法……”顾问沉思半晌,回道,“美联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