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句话说,以现在地球人类的科技水平,一旦碰上这样的灾难,只能等死。
杨小千少见地把烦躁情绪表现到脸上,他粗鲁地把茶杯倒空,劈手夺过于谦手里的酒葫芦,往空杯子里倒酒,酒香和烟味在会议室里弥漫,魏主任皱了皱眉,犹豫再三还是没有吭声。
“唉,我们人类,真的太渺小了啊。”朱院士的心情和感悟显然比会议室里那些不知宇宙浩瀚的“文盲”更加复杂,“也许能够发展出现有文明真的是运气好,等到有一天不再这样幸运,恐怕……”
听众们眼中的悲观和绝望已经足够浓重,老人家实在不该传播这样的负面概念,但也没人出声阻止,观看那一个多小时的视频好像用光了人们所有力气,连嘴皮子都很难抬起。
过了一会儿,有人出声问道:“朱院士,请问这种规模的小行星撞击,发生概率高吗?”
“怎么说呢,小行星也是行星,但凡是质量和体积足够的小行星,在进入恒星或大型行星的引力范围后,就应该被比它更大的天体捕捉,要么成为恒星的行星,要么成为行星的卫星。”
“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都不曾发现任何一个直径超过一百公里还沿着不规则轨道运行的小行星,一般来说像这种规模的小行星撞击,都是因为许多天体的运行轨道交叉重合。我们都知道太阳系里除了沿椭圆轨道绕恒星运行的星体,也还存在沿其他轨道运行的天体,当它们的轨道在某个点上重合,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就会打破平衡造成撞击。”
“而像我们视频中所看到的这种状况,小行星像是狙击手打出的子弹一样,精准地避开了运行过程中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直接飞向地球,或者说,它更像是提前计算好了其他天体的引力作用,然后再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速度,进入恰当的轨迹,然后直奔近地轨道被地球引力捕捉……像这样的巧合,如果真的只是巧合,那么它发生的概率恐怕比生命出现的概率还要小。”
提问的人长出一口气,仿佛捡回了一条命,可他才刚喘口气,杨小千又让他把那口气给吸了回去。
“无意冒犯,朱院士”杨小千摇摇头,看着电脑的摄像头,诚恳道,“我认为,用天体物理和数学概率来讨论小行星撞击发生的可能,毫无意义。”
“在另一个地球,四百年前的明朝,出现了第一场来源未知的灾难,活尸,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丧尸和变异体,并且出现了觉醒者。”
“在我们这个世界,去年七月,也出现了丧尸、变异体和觉醒者。”
“在那个被小行星毁灭的世界,2000年,又出现了丧尸、变异体和觉醒者。”
“这意味着什么?”
第四百零三章 考试论()
“包括本地球在内,我们确认已知的三个地球中,都曾出现t原体、丧尸和变异体,再怎么装聋作哑,也不能忽视其中联系。”
杨小千没有提及异界人谭棕来自的世界,一来,从空间裂缝中跑出来的异界人是最高机密,会议室内大部分人没有这个知情权限,二来,目前还没有确凿证据能够证明谭棕来自另一个地球。
“为方便讨论,我先给三个地球安一个序号,姑且就把我们的地球称之为一号地球,把四百年前出现第一次灾难从此陷入战火分崩离析的地球称为二号地球,至于被灭世小行星撞上的,就称为三号地球。”杨小千打开平板电脑的绘图功能,用手指在屏幕上勾勒出潦草的图案和文字。
“一号地球出现的已知灾难有:丧尸及变异体,魔潮。三号地球出现的已知灾难有:丧尸及变异体,小行星,除此以外还有月球移民的异变,那可能是一种未知灾难。而二号地球,不仅出现过丧尸和变异体,也出现过魔潮,只是时间和我们不一致,在二号地球,活尸危机过去近两百年后才有魔潮降临,而在一号地球,远江会战结束不久,便有第一次魔潮出现在南都、上京、洛杉矶和东京。”
“暂且抛开里面种种差别不看,只看相同点,我们可以发现灾难是重合的,就连丧尸进食人肉后进化而成的变异体,都会不约而同地自成圣族,这肯定不是一个巧合。”
说到这里,杨小千打开网页用搜索引擎,输入了几个字。
“我们基本可以确定,t原体不是自然变异产生,空间裂缝不是恰好出现在地球的古怪虫洞,而毁灭另一个地球文明的小行星,也几乎不可能是巧合,那么,我有一个设想。”
欧羊眯着双眼,努力看清杨小千用搜索引擎搜索的四个汉字。
“高考题库?”欧羊的眼睛亮了起来。
“假设这是一场考验嗯,为了方便理解,我还是先打个比方吧,就像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测试,试卷上有许多道题目,那么试卷上的题目从何而来?”杨小千指着搜索结果一字一顿地说道,“应届高考生在高考前没日没夜地做模拟卷,模拟卷上每一道题目都是从高考题库里选出来的,各个模块各个知识点随机选出一道或者几道符合考试要求的题目,组成一张试卷。”
“应届高考生少则做几十份模拟卷,多则做几百上千份模拟卷,翻翻这些卷子,不难发现,有一些题型或题目会反复出现在不同试卷上,就连标点符号都不改动!”
“大家应该知道我的设想是什么了?”杨小千手指敲着屏幕,一下比一下用力,让人担心屏幕会随时碎裂,“我认为,我们可能就是正在接受‘考验’的‘学生’,二号地球、三号地球以及其他可能存在但尚且未知的其他时空里的地球,都是和我们一样的考生,而这一场场灾难就是一道道试题,而这些试题,全都从题库里随机筛选出来,以不同题目和不同顺序组成不同的试卷,发放给各位考生,做完一道题目,就继续做下一道题目,如果无法通过测试,那自然要被淘汰。”
惊人的设想让会议室内众人面面相觑,就连朱院士也开始认真思考这个看起来有些孩子气的说法。
“把来源未知的灾难比作考试题目和试卷,二号地球出现丧尸和魔潮的间隔时间与一号地球相差甚远,就可以解释成不同试卷里同样两道题目的出现顺序不一致。而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不同发展道路的地球,就是能力各有侧重的考生,有的考生擅长‘物理’,有的擅长‘化学’,有的擅长‘生物’,同样的试题对于不同的考生而言难度不一”欧羊用几根微微颤抖的手指挡在嘴上,激动地沉声说着,“天才,真是天才的想象力。”
杨小千诧异地看了过去,欧羊神经质般的喃喃自语竟给出了意想不到的提示。
这时魏主任抬手说道:“我觉得这个比喻是不是不太恰当?要说是考试,做不来一道题目完全可以跳过去做下一道题目。”
“变异体就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在一开始就解决了它吗?并没有。等到第二个问题,也就是魔潮出现以后,我们都没能解决变异体危机,到现在签订和平条约,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不是吗?”杨小千冷淡地盯了魏主任一眼,毫不客气地说道,“魏主任,我只是提一个设想,你没有必要在这种无意义的问题上纠缠,请不要为反对而反对,不要阻碍其他人思考。”
说完,杨小千不给魏主任反驳的机会,继续说道:“就像朱院士说的,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人类又实在太过渺小,所以现在我们不应该再去过度思考我们无力解答的问题,比如,这一切灾难的幕后黑手到底是谁?他们从哪里来?他们有何意图?”
“这些问题的答案距离我们太过遥远,与其胡猜一气,不如好好思考离我们更近的问题,我这里就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刚才说了,用天体物理和数学概率来讨论小行星撞击的可能,毫无意义,为什么这样说?因为现在看来那颗小行星也是‘试题’之一,那就说明它也在‘题库’里,我们碰上的第一道题和第二道题都和另一张试卷上有过的试题重复了,有没有可能这道题目也会出现在我们的试卷上呢?”
“或者换个角度,这道题目有没有可能注定是要出现在我们的试卷上,只不过答题顺序不一致?”
“换句话说,有没有可能是我们运气不错,小行星这道难题没有放在卷子前面,把我们直接踢出考场,而是放在后面,给我们留下了更充足的时间去准备?”
于谦听到这里不禁惊呼,他的思绪飘出了变控中心大楼,飘到了零一基地。
他终于理解了刘远舟的选择。
第四百零四章 世间最伟大()
于谦一直无法理解,像刘远舟这样强大的觉醒者为什么会在人工智能技术尚未成熟时就冒险尝试?
以刘远舟的能力,若是起了心思,天下苍生不过是他掌中玩物而已。就算刘远舟心无权欲,是个忠诚于国、一心为民的圣人,他大可以独掌大权,再用上十年八年的时间统一地球于谦丝毫不怀疑刘远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然后将所有资源统合起来合理分配并最大化利用,如此便能确保世界各国家民族都能够走上正确的道路。
或许这样的想法在别人看来不切实际,但在于谦看来并不是不可能,要知道明朝开国皇帝,千古劳模朱元璋在反贪反腐陷入无官可用的境地后,曾一度独揽军政大权,耳听朝堂内外,每天批数百上千份奏章,几乎一个人包揽了中央政府全部工作。
朱元璋只有一个普通大脑,而觉醒脑域超能力的刘远舟则拥有一个凡人无法想象的超级大脑,再辅以零一基地的帮助,刘远舟或许真有管理全世界的能力,就算他也有极限,也会偶尔犯错,那也总比部分国家内那些被人评为“食肉者鄙”的高位者要强得多,至少刘远舟一个眨眼的功夫便能解决那些蠢货积年累月无法解决的问题。
可刘远舟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于谦现在明白了,因为没有时间。
刘远舟不屑也不愿意浪费时间与这个层面的蠢货们玩过家家,因为谁也不知道全人类将要面对的下一道考题是什么,如果魔潮过后下一场灾难就是灭世小行星呢?或者更夸张一点,如果明天太阳就要爆炸呢?
即便是智绝天下举世无双的刘远舟,也无法阻止一颗直径五百公里的小行星,更不用提恒星的终结。
只要仍然保存人类的身躯,那么个人有限的力量放在这百万年尺度和星球级的灾难面前,不值一提。
唯一闯出生路的方法就是努力跨过技术的鸿沟,如果人类能够拥横扫星际的太空舰队,在近地轨道之前就将小行星打成齑粉,那么小行星危机便不足为惧。如果人类能够大规模移民其他星球,必要时放弃母星并移民其他星系,那就算是太阳熄灭了也不能破灭人类文明的曙光!
所以,刘远舟没有争权夺利,而是抓紧点滴时间全力发展人工智能,或许他也不确定这条道路是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以他的能力恰好能让全人类在这条道路上抄入发展捷径。
于是他就这么做了。
用杨小千的话来讲,这叫“以一己之力,带着全世界跨入新时代,用超时代的创造来给人类开了个辅助外挂”。
有了这个辅助外挂,未来人类社会的丑恶现象将会逐渐得到控制,资源以既得利益者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合理分配,各行各业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将会得到飞跃式提升,并反馈于前沿科技。
情况理想的话,或许还能带动近二十年来几乎不曾有过重大突破、甚至还隐隐有倒退迹象的物理学和航天航空制造业,只要在这两个领域内做出新突破,跨过科技瓶颈后或许又会迎来一次技术井喷。
到那时,人类再去面对星球级的灭世灾难,未必会束手无策。
这就是刘远舟明明可以坐拥天下缓缓发展,却选择冒险突进、孤注一掷的原因。
想通这一点,于谦心中残留的那一丁点儿仇怨便烟消云散,对于一个境界比全世界人都要高几个档次的人,任谁也提不起恨意。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早晚会碰上小行星撞击地球或是类似灾难,那么,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能够继续保存人类文明吗?如果在我们有能力解决小行星之前,就遇上了这样的灾难,我们能拿出什么样的预案?会不会有人提出逃亡方案,要学另一个地球的德意志帝国元首一样,耗尽全力去造一艘飞船,造一个月球基地,保住一小撮金字塔顶端的人,放弃掉全球六十亿人?诸位,我知道我们还没有资格做这种决策,但我们有必要思考,这是我们聚集在这里的目的。”
欧羊掷地有声的发问将于谦的思绪从零一基地拉回会议室。
杨小千深深地看了欧羊一眼,眼中带有谢意,有些话他不方便开口,幸好有个混不吝的欧羊代为提问。
“咳,小欧,还有各位同志,虽说这话听起来让人难以信服,但是我得说,不到最后关头,正府和科学院不会做这种考虑,至少我们华夏正府不会。”朱院士打断欧羊,“当然,预案是要做的,各种预案都要做!现在华夏顶尖的天体物理学家和航天业专家都汇聚一堂,制定相关预案,其中肯定会包括建造太空飞船。”
“至于月球基地,除非我们能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否则断然不会牺牲人民生活和国家潜力去建造一个月球基地,毕竟,以后会不会有小行星朝我们撞过来,都只是假想,不能杞人忧天,耽误发展。”
“建造太空飞船让小部分人逃生也没有意义,环境和生物圈太小,只要有一点意外就会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恐怕飞船还没有飞临另一颗类地行星,飞船上的生物就已经死绝了。就算能研发出人体冬眠技术,能源问题也无法解决,就算能解决能源问题,飞船搞不好还会掉到就各种太空陷阱里,真要能解决以上种种问题,那小行星也不足为惧了……总之,月球基地也好,太空飞船也好,都是无根之萍,无法承担延续人类文明的使命,不到万般无奈最后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