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在出兵前,韩烈也给他老子打了报告,得到了准许的回复,才这样大喇喇毫不掩饰地……展示肌肉和拳头。
顺带一提,秦州距离镇西关不足三百里,西北关外的那些游牧民族一旦破关而入,秦州正是他们劫掠的范围之内。因此历代秦王都在皇帝的默许之下拥有不错的战斗力。
韩烈亲自带兵去“剿匪”,宗彩回到王府,批完书案上的一沓子的报告,她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膏药小烈烈不在家,居然这就寂寞上了。
李春融跟着韩烈走了,此时屋里就两个人待命——听涛得了她特制的教材,此时正垂着脑袋写写画画,宗彩便招呼起冯葆,“大总管,去瞧瞧赵王夫妇还有我那个便宜表哥睡了没有?他们没睡就叫过来跟我说说话。”
冯葆得令,兴奋得亲自跑腿。
王妃用人素来分得很清。冯葆是他家王爷的心腹,深知王爷为此很是闹心:王爷对王妃简直就是掏心掏肺,死心塌地,巴不得人和钱都放在一起随便王妃用。
怎奈王妃就是有分寸……这次破天荒地使唤他,冯葆觉得这是个好兆头,晚上得了空就给王爷报信儿去!
宗彩召唤,韩熙和赵夷陵迅速“杀到”,赵睿有求于宗彩更是没得说。
等人到齐,冯葆和听涛给三位客人上茶,还按照宗彩的习惯摆上了四种精致小点心:大晚上的说正事,烧脑之后一定要补夜宵。
韩熙早就不见外,拿着点心就吃上了。赵夷陵一看有了榜样,也就不客气了:小夫妻俩这些天都在埋头苦读宗彩给他们的科普教材,害得他俩远比以前容易饿。
这小夫妻俩动起嘴来,这屋里有了背景音效,气氛立时就不一样了。
宗彩自己也尝了一块,味道刚刚好,非常合她的口味:给点心师傅涨工资!不用解释。
赵睿则一脸的期待,扯着笑脸,更带着几分讨好眼巴巴地望着她。
宗彩顶着这便宜表哥的笑脸,悠然啃完两块点心,擦过嘴洗过手,又喝茶漱过口才轻飘飘道,“表哥,我这儿有点小生意,你先听听看,再决定要不要插一脚。”
说完,她便从书案上拿了本薄薄的册子,递到赵睿手里。
册子上“薪资结构计划书”七个字,赵睿虽然觉得有点怪,但并非理解不了。打开那册子,刚看完第一页,赵睿嘴巴就已经合不拢了。
赵夷陵看她哥这表情,立时好奇起来,韩熙则一副意料之中的模样给他媳妇解释,“被娇娇给手下开出的工资惊着了。”
工资这词儿也是从娇娇这儿学来的。
韩熙没有刻意压低声音,宗彩听见也对赵夷陵笑道,“那就一起看呗。”
宗彩目前手下的两个工坊,水泥工坊普通伙计先试工一个月,合格之后月钱一两;纺织工坊只收女工,正式工月钱九百钱。
大晋,一两银子能换一千铜钱,一个铜钱在秦城可以买上一个夹着酱肉的烧饼。
一年二十两银子,可以让一个七八口人的家庭在城市里过得很滋润,甚至能有余钱供一到两个孩子接受教育。
即使在京城,一年二十两银子也能过得不错,只不过再供孩子读书就比较艰难了。
也就是说,一对小夫妻如果都能试工合格,留在秦王妃的工坊里工作,立马就从贫困线上踏进小康甚至中产。
别忘了宗彩这儿除了月钱还有季度奖,更有其他福利,比如发点棉布啦,给点肥皂啦……
赵睿喉结猛地一划:他真要脑残眼瞎看不出商机,他也没资格让家里派过来主事。
在秦王妃工坊里工作,就意味着收入稳定,而且宗彩有个很出名的原则,月钱准时发放,半天都不许拖延。谁敢违令,就把谁一撸到底。
那么这些做工的百姓手里有闲钱,那肯定舍得花掉。
偏偏秦城现在十分萧条,店铺极少,现在有点百姓有钱没处花的意思——韩烈和宗彩的“邻居”此时又对他们小夫妻态度微妙,还不许他们地盘里的商队往秦州来。
不过商业封锁这种事儿……宗彩一笑而过,只要有商机,以趋利不怕折腾的商人们那是拦得住的?
她又在赵睿脑顶上拍了张大馅饼,“表哥,我们这儿的小兵月饷一两半。”
加上丰厚的福利,就是说一人当兵养全家富富有余。
赵睿忍不住“啊”了一声,“你们这也……忒不惜血本!”当兵的会把大部分饷银寄回,但手头怎么也得留下一部分自用……光这八千精兵就是多大的商机。
宗彩可是故意设定下了这个收入比例:当兵的比做工的赚得多,做工的又比务农的赚得多。
效果嘛,不超过两个月就见到结果了。
他们夫妻俩来到秦州不到五个月,现在只要告示贴出去,秦~王~府~招兵和招工时百姓云集,挑选的余地极大。
被馅饼糊脸的赵睿揣着宗彩给的册子,连夜召集他的随从,尤其是几位跟到秦州的老管事们……闭门商议去了。
赵睿所在的那个院子一整夜都亮着灯。
三天后,韩烈带兵归来,解散后就让宗彩拎着推到了床上,检查一番发现他全身上下都好好的……就是拽下靴子之后……他的脚好臭……
被熏得够呛的宗彩掐住韩烈的腰,“哎呀你好烦。”
韩烈赶紧拿被子盖住自己“肇事”的大脚,不好意思道,“你来得太突然……”
宗彩捂着鼻子,连踹了韩烈好几脚才消了心头愤恨。
韩烈一边哼唧一边讨饶,“知道错了啊,知道错了……娇娇我好想你。”
“想”完之后韩烈神清气爽,拉着宗彩消食的时候偶遇赵睿,“诶?你怎么还在?”
赵睿给自家讨来好几样商机,原本该跟着幕僚和管事在三天前一起回京的,结果他跟妹子赵夷陵商量了一下,兄妹俩达成一致,他顺势留了下来,“在这儿打杂都能学到好些本事,有这好事儿我能回去?”
韩烈听了还笑,“不错,脸皮够厚,有前途。”
等赵睿走远,宗彩便问,“心情怎么这么好?”
得胜归来,媳妇还给了大甜头,凭啥心情不好?韩烈美滋滋地笑而不答。
宗彩也能猜着韩烈的心思,并不追问,“快秋天了,咱们庄子里那些玉米土豆收获的时候你多叫点儿人,好生给他们长长见识。”
别说韩烈的属下们,就连韩烈本人见到只收了半亩,就堆出个小土包的土豆,他眼睛都直了。
宗彩拉着他的手道:“这就是咱们的底气之一。”嗯,夺天下的底气。
第六十回()
玉米和土豆今年的产量其实都比较勉强,至少跟宗彩记忆里那高产四杰的风采没得比。毕竟这是头年种植,要求不好太高没有虫害减产,宗彩已然心满意足。
即便如此,这产量也震慑住了众人。
欣赏过大家的表情,宗彩便宣布道,“新收的粮食吃一半,剩下的留作种子。”又吩咐庄头,“今晚咱们就吃这个,给大家尝个鲜。”
玉米煮一煮,那是真正香甜好味道。
话说秦州耕地面积有限,就算全种上娇娇找来的高产作物,也就够吃然后稍有盈余,至多剩下二三成做储备。
战时没储备,那还打个屁。韩烈最初面带惊喜之色,但心算过一下按照这个产量,秦州全年的粮食收成之后,就一下子平静了下来。
在庄子里转过一圈,小两口到庄头平日里办公议事的房子里喝茶歇脚。
韩烈一看就有心事,宗彩把自己的右手塞进他的手心,“咱们回家说。”
韩烈叹道:“娇娇,刚才我就想,你肯定有计较。”
你不会算不出全种上新品种也不够供养自家两万精锐府卫,就算明年再增产两成,一样也不够。因为他们家骑兵比例大,人吃马还得嚼呢。
宗彩在韩烈掌心抠了抠,“我又不是神仙,什么事儿都能想在前头。不过,我的确早有准备,现在小烈烈你都可以依靠我呀。”
韩烈立即满脸幸福地缩着肩膀往娇娇身上一贴。
宗彩搂着他的腰,哈哈大笑。
冯保和李春融等韩烈的一众正墙角的心腹,简直无法直视自家王爷!
身为心腹,虽然总被糊上一脸恩爱,也总是被伤害但他们现在还是习惯不了。
话说,宗彩计划在三天之内把自家种上玉米和土豆的庄子都转上一转。
除了召见管事、庄头以及账房,更要跟普通的庄户聊一聊,再当众宣布今年的奖金――这些庄子都是的产业,在庄子上务农所得的报酬,跟在工坊里做工相差不多。
如果夫妻俩都能在做事,不管是做工还是务农,养上十来口人都不艰难。
当初纪桐从大晋西北关外的那些小国里“连蒙带哄”弄来的庄稼人,经过这大半年的生活,都完全不打算回乡,而是托人带信儿,把亲戚们也都叫到秦州生活。
对照顾玉米和土豆经验丰富的农户,真是来多少宗彩都能笑纳。因为她打算在三年内把这两样作物在秦州以及隔壁赵州普及开来。
等成了规模且产量稳定,再写成详细报告正经上报给她的皇帝舅舅兼公公。
其实她这边实验高产新作物的消息,皇帝舅舅早就有所耳闻,但是还没见到真正的成果,皇帝舅舅也不会心急。
小夫妻俩都再明白不过高产作物意味着什么。
父皇的包容也在韩烈的预料之中,不管前世还是今生,韩烈都知道他是他爹妈最疼爱的儿子,在他迎娶娇娇之后,爹妈的偏心就表现得更明显了几分。
那些兄弟们在气恼之余无可奈何,想想他们“再怎么不平衡也不能把他怎么样”的嘴脸,韩烈还觉得小激动呢。
不过这种子是娇娇弄来的,后面的事情也都是娇娇在操办韩烈反正是不会没眼色到开口,让娇娇把花费财力物力人力弄出来的良种以及相应的种植方法,全都“上交给国家”。
韩烈也算是这个时代的奇葩,他的宗族意识没那么重,甚至还有点模模糊糊的类似于现代的小家庭概念:就是成婚之后,他首先是丈夫,其次才是人父、人子。
这一点因为接触时间尚短――恋爱成婚加在一起也就一年多,宗彩还没啥体会,但她倒是看出韩烈不会“慷他人之慨”
宗彩手里的好东西太多,她还真怕韩烈瞎大方,到处白送人情。土豆和玉米本来她就是要交给皇帝舅舅,但不能白给,哪怕将来换点人口回来也是好的。
秦州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短缺。因为秦州遭灾,士绅百姓跑了好多,现在百废待兴的模样,若无皇帝舅舅下旨迁移人口,他们夫妻俩的招贤纳士令能不能传出本省都是个问题。
其实不仅仅是基层劳力短缺――秦城里倒是热火朝天,稍微繁华了一点,但你出城再看几十里没啥人烟;韩烈和宗彩带来的心腹勉强够用,但中层的管理者在这个时代更为难找。
一般情况下,那些相当于现代中层管理者的管事掌柜,一辈子只为一个雇主效力。挖人真心不易,宗彩便想着弄个培训班什么,正好无论是工坊还是庄子都有些青年人因为勤劳肯干,已经进了提拔名单。
用人荒,加上秦地现在的状况,正是千金买马骨的时候,宗彩便下决心:辛苦一点吧,她亲自给这些预备中层上几次管理课。
至于教材得多花几个晚上在脑内查资料了。
在回王府的路上,宗彩便把自己的打算说给了韩烈。
只要涉及内政,韩烈对娇娇的任何主意,都是不停点头外加“好好好”,今天额外又多了一句他直接把下巴架在了娇娇肩上,“你也顺手教教我嘛。”
若只是照本宣科,别说管理学基础,就连厚黑学和帝王心术我也好好掰扯掰扯希望你到时候别看惊讶
宗彩便捏捏韩烈的脸蛋,“我跟你说,我很有学问的,以后你会越来越崇拜我哒。”
虽然语气十分软萌,但她是认真的――拥有随身百科全书和搜索引擎的她,都可以重新定义博学二字了!
而韩烈也不含糊,毫不避讳道,“我正是被你的才华迷得不要不要的。”
前世娇娇把她那原本贫瘠的地盘治理成了人人称羡的宝地,似乎也就是随手为之,若是这辈子娇娇肯全力以赴,那他是不是也能沾光捞个类似“千古一帝”的名头啊?
韩烈琢磨“美事儿”面色便越发滋润。
宗彩耸了下肩膀,“等粮食收完就开课,时间地点你安排吧。”
为啥要韩烈安排?宗彩好歹也是个王妃,还是个有能耐励精图治的王妃,不是她自我感觉太良好,而是目前为止想她死且颇有分量的大人物两只手恐怕数不完了。
因此她出现在公众场合哪有不执行严格安保策略的道理?
她的安危,韩烈看得比她自己还重。此时韩烈便抬起头冲着李春融使了个眼色。
深得信任的侍卫统领郑重地领命:他趴了下来。
话说偌大的马车里,不仅有腻在一处的韩烈和宗彩,冯保和李春融也跪坐在一角。
二人听王妃打算亲自教导新人,连王爷都动心的时候李春融和冯保也想顺便“偷个师”。
李春融倒还罢了:谁都知道他不可能一辈子都跟在韩烈身边做侍卫统领。
相对而言,太监冯保的前程未免太单一在这个时空里也曾有过类似郑和一般的人物,说来也巧,这个人也姓郑。
作为一个太监,不仅仅是青史留名,走完公认传奇的一生,在史书上他和众多贤臣名将待遇一样,拥有单独的一个列传。
冯保不敢想自己也能和郑公公并列,但最起码他咽气之后能让史官在写他的时候多写上几段话。
既然想让人家多写,你得多做出些值得史官记录的事儿啊。冯保微微垂下头:他也想跟王妃学本事
他正琢磨如何央求王妃,宗彩在此时又发话了,“其实授课我也没那么有底。这样吧,先给咱们身边的这几个开个小灶,我也先练练手?”
后面那半句,除了宗彩,谁都没当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