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国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颜国相-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吴青早已认出朱雨棠,只是心中对她不喜,所以权当没瞧见。淡定地向朱五郎拱手还礼道:“原来朱五兄,那日多亏了你指路。今日之事只当是个误会,我不会放在心上,朱五兄也不必挂怀。”

    朱五郎羞惭不已,又告罪了一番,拉着一脸不甘的朱雨棠走了。

    因了这场闹剧,吴青意兴阑珊,也无心再逗留,遂辞了众学生下山而去。

    朱府里,朱瑞正在书房全神贯注地欣赏一幅仕女图。画中少女粉衫红裙,绿鬓朱艳,眉似远山,唇若涂砂。画旁还题诗一首道:“绿鬓春山染,黛眉柳叶弯。清歌白云遏,舞袖蛱蝶翩。”好不容易完成一幅满意的,朱瑞舒了一口气,细细地将画上墨迹吹干,小心地卷好收进柜中。

    而此时,朱尚书的书房,朱雨棠正垂着头聆听祖父教诲。朱尚书板着脸问道:“你说说看,你都错在哪儿了!”

    朱雨棠怯懦地低声回道:“孙女错了,孙女不应该在外头与人发生争执人看了笑话。”

    朱尚书哼了一声,说道:“女儿家惯与人作口舌之争,实在有失体统。你是我朱家的女儿,将来便是当不成皇后也是要做王妃封夫人的。何苦与一个乡野村姑纠缠不清,凭白辱没了自己身份。”

    朱雨棠面色涨红,委屈道:“翁翁莫再提什么王妃了。那日花朝节,三殿下看都不看我一眼,全然不把我放在眼里。还有上次腊八赏梅宴,二公主引了我和三殿下相认,他连个笑脸都没给。外头人都说……都说……”

    朱尚书坐直了身子,忙问道:“都说什么了?”

    朱雨棠见祖父面色突变,吓得退却一步,喏喏道:“都是外头那些个公子哥儿说的,说是……说是三殿下……好……好男风。孙女都是听人说的,翁瓮您别生气!”

    朱尚书抚着胡须沉吟道:“若真是这样,那倒是……”停了一息,朱尚书又摆摆手道:“今日便罢了,你先回屋吧!此事莫要再提,我自有主张。”

    朱雨棠见祖父不再怪责,忙屈膝一礼告了退。

    是夜,朱府荣徽院正房内室。朱尚书一边饮着茶汤,一边状似随意地问道:“卢家是不是有个八小姐还待字闺中?”

    旁边陪坐的朱阮氏放下手中的念珠点头道:“卢家的确有一个八小姐,今年该有十三了,尚未听说许了人家。不过,俗话说一家有女百家求。卢家门第高,卢八小姐又素有才名,求娶的官宦之家本来就不少。这次她在花朝节上夺了书法魁首,上门求亲的就更是络绎不绝。怎么,官人是不是有了什么打算。”

    朱尚书抿了一口茶汤说道:“瑞儿也有十七了,该是考虑给他娶亲了。这几年他在国子监用功读书,我也就没提过这事。如今眼看着瑞儿年底就要参加射策,授予官职,成亲的事也该操持起来了。这个卢八小姐你见过几回,依你看,才貌人品可还配得上咱们家瑞儿?”

    朱阮氏皱眉道:“若论相貌倒是没得挑,论才学,卢家的教养也差不了。只是这性情上似乎太过清冷孤僻了些,这一点可及不上咱们雨棠。她这性格作个闺阁小姐倒也无碍,只是一旦嫁了人,在内要馈食供祭、侍奉公婆,还要和姑嫂和睦相处。在外时常要入宫朝贺,还要和那些个夫人娘子应酬交际。我冷眼瞧着,卢八小姐对这些既不擅长也不热衷,算不上是做咱们朱家正头娘子的最好人选。”

    朱尚书鼻子里哼了一声道:“卢家的人大抵就是这副清高冷傲的做派。当年的娴妃不就是如此吗?就说这三皇子和谁都冷淡疏离的性子不也是随了他们卢家吗?不过,话说回来,卢家这门亲不能不结。”

    朱阮氏疑惑地问道:“这是为何。京城里那么多闺秀……”

    “你就照我说的办,只管寻了官媒去说亲就是,老大那里我自会写封书信知会于他,老大媳妇那里你去说。左右自有我都道理。”

    “好好好,你有你的道理,我照办就是。”朱阮氏不满地嘟囔着,唤来丫鬟铺床就寝,自顾往朝床上一躺,生起闷气来。

    回到居处的吴青此时也没闲着。今日春游,虽有一段让人不愉快的小插曲,但吴青还是颇有所获。

    这个时代,人们只听过宫调、杂剧、曲词和说唱。吴青演唱的几首现代歌曲,大家从来没听过。但是看现场反响,效果却是出奇得好。

    她寻思着可以把这些优美的古风歌曲收集整理出来。另外,和这些歌曲有关的故事,也可以重新编辑记录写成话本。相信这些曾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歌曲和故事,也一定能在大兴广受欢迎。

    吴青说干就干,立时就取来纸笔,搜肠刮肚列出了一份长长的清单。

第四十回 为印书果断买铺() 
要想完成这张清单实在是个不小的工程,之后吴青的空闲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日里除了当差就是写写画画。

    充实的生活让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已入四月,万物繁茂,衣裳渐薄,蚊虫也多了起来。适逢立夏,朝堂和国子监休假一日,吴青指挥着瑞娘小玉二人用青绿色罗绮糊蒙窗户。忙完这些之后,又让庄六赶着马车带她去菩提寺旁的书行街。

    拿着整理完成的《白蛇传》、《狐仙传》两册话本,吴青问遍了十几个可以刻印书籍的书肆。书肆掌柜报的价大同小异,两百册以类一本要合五百文刻印钱,一千册以上一本三百文。若是印好了要放在书肆寄售,每卖一本要给店家一半的钱。吴青一算,两本书各刻印两百册就得花两百贯,花费太大,本钱都有可能回不来。

    摇头叹息了一回,走出最后一间书肆,吴青失望地坐在马车上迷茫地看着窗外,猛的在街道拐角处看到一间小小的书肆。书肆门头挂着一个破旧的幌子,欢门早已破败,只剩下一个空木架,看上去十分破败。

    吴青赶紧让庄六停车,走进店内,但见架上桌上摆着稀稀落落的几本经史子集。书上落满灰尘,显然已经很久没人光顾了。

    一个面容清癯,身形枯槁的老叟坐在案后埋头看书。吴青轻咳了一声,那老者放下手中的书笑道:“小娘子要买书吗?我这里只有经史子集,要是买话本或花样子,我这里可没有。”

    吴青递上自己整理的两册话本,说道:“我不买书,只问问掌柜的你这里可以印书吗?”

    那老叟一愣,笑道:“恐怕印不了,如今我年岁已高,早已没有精力折腾这些了。这间书肆如今连勉强糊口都不能了,更何况要养一批工匠。我早在三年前就停了自家的印书坊。等把这些书卖完,我就打算卖了铺子回乡养老了。”

    吴青心中一动,问道:“敢问老爹,你这间铺子要卖的话价钱多少?我倒是有意开间书肆,还请老爹说个实在价。”

    老叟沉吟了一下,说道:“我这个铺子两开间,宽约二丈三尺,进深两丈六尺。上面有阁楼,后面有个小院,院里有厦房六间,以前是刻印房,现已荒废了。地方说小也不小,京城里寸土寸金,我说个公道价,一千两百贯,不能再少。”

    吴青点头道:“这个价钱倒也公道。只是光有铺子,没有刻印工人,这书肆也开不起来。我想问问原先的工匠还能找回来吗?”

    老叟摇摇头道:“他们都是要养家糊口的,我这里不用人了,他们自然就去了别处做工。在这京城有手艺的匠人不愁没地方干活。临时去找的话恐怕很难,你可以去问问牙侩。”

    吴青心说自己印书这事看来不太靠谱,又要花大价钱买铺面,又要满世界去招人。自己的积蓄、时间都不是很充裕,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吴青叹了一口气,说道:“多谢老爹,既然这里印不了,那我就告辞了。”

    老叟点点头,将她送到店门口。吴青刚要上车,那老叟又追上来道:“小娘子,我想起来了,我有一个堂侄,原先在我这里做过学徒。这几年一直在菩提寺刻印佛经,你要是买了这个铺子的话,我倒是可以让他过来帮你。”

    吴青眼前一亮,扶着老叟回到书肆细谈。接着,吴青又在老叟的指引下参观了书肆的阁楼和后院。最后商定,明日酉时把老叟的堂侄叫过来问问他的意向。

    第二天,吴青教完课来不及换公服便匆匆赶往书肆。老叟和他的堂侄见到吴青身着绯色官服吃了一惊,忙上前来拜。吴青赶紧将二人扶起让到店内。

    老叟满脸愧色道:“老朽昏聩,竟不知小娘子是朝廷命官。昨日是小的唐突了,官人要是想买这间铺子,只需九百贯,不,八百贯即可。”

    吴青忙摆手道:“老爹不必如此,这间铺子昨日已然说定了价钱,一千两百贯我一文都不会少给。只要能找到合适的工匠,我立时就付下定金。”

    老叟忙推了一下身旁的堂侄,说道:“老朽昨日已然问过堂侄,只要工钱合适,他就愿意过来干活。”

    吴青点了点头问道:“请问足下怎么称呼?”

    老叟堂侄上前一步回道:“回官人的话,小的姓余,是家中独子,官人叫我余大就好。”

    “余大尽管放心,工钱的事绝对不会亏待了你。不知你何时可以过来帮我印书?”吴青直接问道。

    余大迟疑了一下,说道:“小的还有两个哥儿,都和小的在菩提寺印佛经。官人要是缺人手的话,不知可不可以让小的那两个不成器的哥儿一道过来帮忙。”

    吴青大喜过望,连声说道:“甚好甚好,余大有相熟的匠人只管招来,工钱好说!”

    接着吴青问了他和两个儿子在菩提寺一个月的工钱,又问了他的家庭成员,居住情况。心中有数之后,吴青当即拍板,决定买了这件铺子,约定明日酉时许过来交易。

    第二天,吴青带着现钱和府衙取来的契书赶了过来。老叟和余大也请来了官房牙做中人,并把四邻一一请来知会顺便做见证人。

    官房牙丈量了房屋和院子,在契书上一一填注。正契共有四份,一份吴青持有,一份老叟持有,一份交府衙审批,最后一份留商税院备案。接下来跑府衙审批也好,往商税院缴税也好,都由房牙代劳。吴青支付了十二贯佣金,约定三日后还在店里交割“赤契”,也就是盖了府衙公章的买房凭证。

    等审批下来的同时,吴青已通过官牙找好了一批泥瓦匠和木匠。等到三日“赤契”交割完毕之后,工匠们立即开始修葺房屋,并按照吴青的图纸将门口的欢门重新搭建装饰。接着又打制了一整套的樟木,还有十个大木转盘。木匠师傅做这些大木盘的时候是一头雾水,怎么也想不出这东西是干嘛用的。

    这边店铺里忙的热火朝天,吴青也趁着旬休赶往城外白马寺附近,制作一批秘密武器。

    白马寺位于城外东北方向,附近有一个官窑口洛京窑。洛京窑旁边围绕着数家制作民用瓷器的窑厂,一般都只做些瓦子,瓮子,盆盘碗碟之类的简单器物。

    吴青挑了一家做工精细些的窑场,将自己的想法——陶瓷活字印刷一说,窑场主就摇头拒绝,直说听都没听过的东西怎么做。

    吴青也不气馁,承诺只占用窑场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窑场的正常毛收入自己翻倍支付。窑场主人一听觉的不亏,方才答应。

    唤来了这里的工人师傅,吴青把制作陶瓷活字的方法和工艺要求说了一遍,边说边画草图。简而言之,就是用瓷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样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用火烧硬。常用的字备上几十个,不常用的则备十个左右。先做几个试烧,效果达到要求了再同时烧制一批共十万个活字。

    吴青当场支付了五十贯的定金,窑场主人也很痛快,当即让工人们试做活字。吴青在一旁指点,却发觉工人刻的字,字形都不统一,于是吴青赶紧让他们停手,在纸上用宋体写了古汉语常用字共两千余字,非常用字三千余字。

    窑场主和工人们见吴青用十分端正均匀的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字,都惊叹不已。庄六在一旁看的既惊且佩,得意地对众人说:“我家娘子可是圣上亲封的国子监博士,肚子里的学问大着呢!”

    众人恍然大悟,都赞叹道:“怪道小娘子出手不凡,原来是国子监博士啊。”

    吴青只笑笑,又接着说:“刻反字比正字要难,我教大家一个小方法。”说完把写好的宣纸翻过来,把透过来的字迹重新描了一遍,说道:“从反面描一遍,就是反字了。照着我写的反字刻,一定不会有错的。”

    此时众人哪有不敬服的道理,都纷纷表态一定认真细致的干活,不能误了官人的正事。

    接下来的几天,庄六每天送了吴青当差后,都独自驾车赶往窑场监工,顺便拿回几个试烧的成品给吴青看。吴青看过后提出意见,再由庄六第二天送达。前后约试烧了十几批,吴青才点头通过。接下来窑场便加紧时间大批刻烧。

    与此同时,吴青又找了铜匠,做了一批铜板做版托。它的用处就是,把做好的活字排进带框的铜板上,用药剂固定。固定好之后就成为印刷的版型。

    涂了药剂的铜板可以用火烘烤,药剂随着铜板的温度变化或融化,或凝固。活字也就随着药剂的性状得以固定或脱落。

    这种印刷方法当然不是吴青的发明,而是通过对历史以及文物的了解总结出来的。这个时代正流行雕版印刷,雕版印刷自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吴青决定若是印刷图案插画就采用雕版印刷,文字类的书册就采用活字印刷,这将会大大提高印刷效率和成本。

    等到活字印刷技术成熟后,吴青会禀告皇帝在全国推广。一来可以繁荣整个国家的文化事业。二来算是立下功劳一件,将来论功行赏,官升一级也未可知。

第四十一回 开书肆殚精竭虑() 
不到一个月,吴青的陶瓷活字制作出来了。验收之后,吴青支付了剩下的佣金,这十万个活字共花费吴青三百贯钱,按照这个时代货币的购买力,换算成人民币的话将近二十四万。

    铺面和院子也已经修葺一新,并按照自己的设计装修得典雅大方。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