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委屈道:“瞧您说的!我是文瑾的舅母,从娘家那边算还是文瑾的表姨,哪里能不替她操心呢!方才说皇上赏了两个,除去薛元翰,不是还有成国公世子吗?”
太后听了,沉思起来。
福宁却觉得不妥,开口道:“虽然裴世子现在在京城住,可成国公府远在金陵,日后总是要回去的。到时候媛儿岂不是寻常连面也见不得?”
太后一摆手,说道:“他父亲今年才四十出头,到他儿子承爵少说也还有二十年。就算到那时媛儿要跟着回去,留下一两个孩子陪你,不也行?你就是顾虑太多,再照你这样,文瑾就得被你给耽误了!趁我做寿,把那孩子叫进宫来让我瞧瞧。只要嫁的人好,天南地北都不用操心!”
福宁只得先应了,心里却十分地纠结。
…
转眼便到了四月二十,太后寿诞。
清晨,外命妇在东华门、西华门外等候觐见。百官于午门外领寿宴。
一直到午初,外命妇朝觐完毕离宫,宫中的寿宴才在交泰殿开始。
太后端坐于上,帝后陪坐两边,嫔妃、皇子、公主各按序就位。
李静媛坐在宣惠下首,脸色怏怏的。宣惠不愿理她,只留意看宫中人送的寿礼。和靖的一幅五尺长的鹤寿同春入了太后的眼,被夸用心,得了许多赏赐。
李静媛撇撇嘴道:“她就会弄这些小巧!平时闷不吭声的,倒是会奉承。”
端敏道:“二十四孝里说彩衣娱亲,太后是我们的祖母,花功夫能博她老人家一笑,自是儿孙应尽之责。”
李静媛向宣惠悄悄地说:“你长姐天天都这么一本正经的,不累么?”说罢,拿着帕子掩嘴偷笑。
宣惠不理她,起身到太后面前跪拜贺寿,然后道:“孙女前日专门作了首曲子,给太后贺寿。等下弹来,您听听喜不喜欢?”
元和帝笑道:“你本事可越来越大了,还不曾听过姝儿做的曲子。今日父皇也沾沾太后的光,听一听。要是能得太后喜欢,父皇有赏!”
太后笑着点了点头。
候在殿外的裴敏中心中一直在想,太后为何会在宫中贺寿的时候召见自己。父亲写信叮嘱备了成国公府的礼,随百官一同送上。等下免不了要说几句吉祥话,剩下的就看太后如何吩咐了。
正想着,从殿内传出一阵琴声,清亮婉转,如松间潺水,余韵悠长,如山谷回鸣。裴敏中心中诧异,这首曲子从未听过,弹琴技艺虽然并不纯熟,却充满情致。他不觉听呆了,心中默默地记着曲谱。
琴声终了,殿内似有人鼓掌欢笑。又过了片刻,有宫女出来传召裴敏中入内。
裴敏中一路眼观鼻鼻观心,跟随在宫女身后。只听得宫女道:“回禀圣上、太后、皇后,成国公世子到了。”
裴敏中从容下跪叩首:“臣裴敏中拜见圣上、太后、皇后!恭贺太后千秋寿诞,祝太后身体康健,福泽万年!”
一个年老的女声笑道:“起来吧!好个齐整的孩子,抬起头来让我仔细瞧瞧。”
裴敏中扬起脸,眼睛仍是向下看,却用余光看到元和帝身旁坐着的宣惠,她正在拿掉手上弹琴用的护甲。裴敏中心中了然,原来刚刚弹琴的是她。
“听皇帝说,你这次陪着三皇子,哎呦,现在要改口叫安王了。你们差事办得不错。昨儿我看见了成国公府送来的寿礼,很中我的意。听说这寿礼也是你准备的?”太后和善地跟裴敏中说着话。
“太后谬赞了。一切都是安王殿下安排得当,臣只是听吩咐办事。因我父亲在军中,母亲远在金陵,因此父亲嘱咐我好生给太后选寿礼。能得太后喜欢,是臣一家的福气。”裴敏中沉声答道。
太后满意地点点头:“不骄不躁,是个好孩子。你家中可给你定亲事了没有?”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五章 寿宴(上)()
裴敏中听见太后的问话,心念微动,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宣惠。只见她两眼紧紧地盯着太后,似乎想从太后脸上看出来些什么。
听话听音,裴敏中知道太后这是对自己的婚事感兴趣,说不定太后心中已有人选。会是谁呢?端敏公主已经定亲,明年便要下嫁。
和靖公主似乎到了选驸马的年纪,可太后一向对这位二公主淡淡的。这样直接地把他叫到宫里来看,不像是为了她。
是宣惠吗?可她似乎还小。
裴敏中感觉旁边有人一直在盯着他看,抬眼望去,是个衣饰华丽,年约三十几许的贵妇。电光火石间,他想到了福宁长公主和文瑾县主。原来太后开始打他的主意了。
裴敏中定了定神,答道:“臣未许亲。臣幼时,母亲曾找金陵报恩寺的高僧算过,说臣成亲宜晚不宜早。所以父母尚未做打算。”
太后几不可见地蹙了蹙眉,又笑道:“你母亲倒是给你考虑得周全。不过也对,你家只你一根独苗,仔细些也是应当的。”
皇后笑道:“成国公夫人却是有些迂腐了呢!不宜早成亲,可以先定亲啊。总不能白白把个好孩子给耽误了”
太后拦住了皇后的话头,指了指皇子们坐的位置,吩咐道:“给成国公世子在那边设个席位。人多些,更热闹。”
裴敏中谢了恩,转身去就坐。
宣惠也回到了自己的席位,拿眼偷瞧李静媛。
李静媛此时烦闷得很。
她没想到太后这么大张旗鼓地把成国公世子召到寿宴上来相看。
平日在崇文馆,她并没有对裴敏中多留意。只因他少言寡语,脸上也常常没什么表情。虽说也是英挺潇洒的好模样,在她心里却是万万比不上时常温和带笑的薛元翰。再者说,嫁了他还要住到金陵去,不行!绝对不行!
猛然间,李静媛发现宣惠在看她,便没好气地说:“你看什么看?”
宣惠抿嘴一笑,说道:“我在想,是我未来的表嫂好看呢,还是媛姐姐好看?是以后的成国公世子夫人好看呢,还是”
没等宣惠把话说完,殿内响起了太后的声音,李静媛遂瞪了宣惠一眼,转过头去看太后。
“今儿个早上,诰命夫人们来给我拜寿,倒是让我跟杨阁老的夫人聊了两句。不说不知道,他家的小孙女今年也都十四了,马上就该及笄了。这一年年过得可真快!”
见提起了杨四小姐,贵妃马上支起了耳朵,接着太后的话说道:“可不是嘛!一转眼我进宫都二十年了!只有您一年比一年看着年轻,真真让我们羡慕得不得了!”
太后笑了笑,罕见地夸了贵妃:“还是贵妃会说话!我虽然老了,心里头还记挂着儿孙们。安王今年也十五了,我一听这两个人的年岁相当,杨家的姑娘也是没的挑,就起了跟他们家结亲的念头。皇帝你看这门亲如何?”
贵妃大惊失色,忙拿眼去看元和帝。
虽然她也挑了几家的姑娘,还想相看刑部崔侍郎的女儿,可最中意的还是杨四小姐。
不说别的,杨四小姐的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是进士出身,杨阁老从zj学政一直做到吏部尚书,门生故旧遍天下。
有这样的岳家,二皇子争储自然更添胜算。
为此,她还专门在元和帝面前露了口风,当时元和帝也没有反对。
可偏偏这时元和帝并不去看贵妃,只陪笑着对太后说:“太后的眼光自然错不了。您若有意,我明日便让礼部开始准备。”
此时,比贵妃更惊诧的还有宣惠。
前世的梁瓒没有娶什么名门贵女,而是在到了封地徐州之后,娶了当地颇有名望的士绅徐家的女儿。这位徐王妃便是高宗的生母。
只可惜徐家只是书香门第,梁瓒所谋的乃是光复家国。
后来,梁瓒要与手里有兵的湖广都司指挥使王锦堂联合,便娶了王家的女儿做王妃。徐氏由结发嫡妻变为妾室,郁郁几年后便去世了。
宣惠很困惑,也很紧张。如果这门亲事成了,这位杨氏王妃还会生下高宗吗?她生下的儿子还会是高宗这个人吗?若连高宗都变了,那她这个高宗的后代子孙又会在何处?
宣惠又想到了刚刚太后问裴敏中的话,脑袋越发地乱了。
论理,前世京城陷落前许久,元和帝就给宣惠公主和裴敏中赐婚了。
算起来,也就是这两年。可这中间怎么又跑出来个李静媛?他俩会成亲么?抑或是她自己终究还是会跟裴敏中成亲?
难道说,她并不是回到了从前,而是到了一个和从前一模一样的地方?那未来是否还会出现一个江夏,过着和她从前或相似或迥异的生活?
宣惠有些头疼,抬起手按了按太阳穴。
裴敏中隔着几排人,望着对面的宣惠,心里也很困惑。为什么她听到这个亲事是这样一副表情?莫非她见过这位杨小姐,又非常地不喜欢她?
裴敏中对于安王能娶这样一位妻子,还是很为他高兴的。这样一来,安王也算在朝中有了援手。
元和帝心中更是高兴。他知道太后非常不喜欢三皇子,瞧不起他母妃的出身,也对他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厌恶。故而,平时元和帝也不敢太关爱梁瓒。
他自觉欠这个儿子良多,却无法补偿。今天听太后说起这门亲事,似是喜从天降。
给儿子娶个好妻子,封块好封地,让他自在地去过日子,这是他一个做父亲的所能为儿子做的所有了。
至于二皇子,因为有贵妃和田家在,元和帝并不十分担心。没有了杨家,总会有别的名门闺秀。
贵妃见元和帝不看自己,反倒答应得如此痛快,便怒气上涌,张口便道:“太后、皇上,臣妾觉得此事不妥!长幼有序,要说亲,也该是先二皇子。哪里有哥哥还没定亲,弟弟就占了先的道理!都知道三皇子是养在您宫里长大的,二皇子没福气到您跟前,可您也不能就这么偏心!”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十六章 寿宴(下)()
元和帝气急败坏地呵斥道:“闭嘴!这里哪有你说话的地方!快过来给太后请罪!”
太后用银叉扎起来一颗葡萄,细细地看着,嘴里慢悠悠地说道:“不用过来请罪,贵妃说的也是心里话罢了。”
然后,太后抬眼直直地盯着贵妃,说道:“你说的没错,我是只顾着给安王打算了。可裕王不是有你这个母妃吗?你天天在自己宫里盘算着,这家的闺秀,那家的千金。我老婆子知道什么?万一说得不对,坏了你的算计,可怎么好?”说罢,对着元和帝一笑,说:“皇帝,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元和帝非常尴尬,起身给太后赔罪:“是儿子疏忽了,也太过纵容,让太后操心了。”
贵妃恨得直跺脚,可也知道皇帝和太后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亲事是无可挽回了。想想哥哥写信叮嘱自己这段日子不要太冒尖,咬咬牙忍着怒气,跪在地上向太后请罪。
太后也没再跟贵妃多做纠缠,挥挥手让她回自己的席位。
大殿里气氛恢复如初,依旧欢声笑语一片。
贵妃却是越想越怒。大皇子夭折,二皇子占了个长,五皇子占了个嫡。他们张家视自己娘儿俩为眼中钉,要不是朝廷用得着哥哥,母子二人还不知道要被欺负成什么样子。
自己煞费苦心给儿子选的亲事,就这样被太后轻飘飘地两三句话给搅黄了。看着在太后身边凑趣的皇后和福宁长公主,贵妃攥紧了拳头,总不能叫你们这么如意!
遂笑盈盈地起身,对太后道:“臣妾刚刚静下心来想了想,越发觉得太后说得没错!这娶妻不光要年貌相当,更得门当户对。安王跟杨四小姐是天作之合,现今这大殿里头倒是有个人跟裕王极般配呢!”
福宁皱了皱眉,在场的多是公主郡主,能跟裕王结亲的,只有自己女儿。
她刚想开口岔开话题,不料贵妃马上就点明了:“文瑾县主乃是太后嫡嫡亲的外孙女,这亲孙子跟外孙女结亲,岂不是美事一桩?裕王为人淳厚,必会”
正跟身边人谈笑风生的裕王险些一口茶水呛在喉咙里。他面容白净,有些虚胖,平日里看起来一副读书人的模样。此时他脸色涨得通红,只想过去堵上母亲的嘴,不过有人比他反应还快。
“你!你休想!”李静媛气得连耳朵都是红的,把茶盅重重地放在高几上,站起来指着贵妃嚷道。
宣惠忍不住要为李静媛鼓掌叫好了,如此干脆直接,大胆泼辣。太后寿宴上,文瑾县主怒骂田贵妃。明日京城里传开,李静媛的亲事怕更要难上加难了。
此刻的贵妃得意洋洋,感觉自己刚刚被落下来的面子又找回来了。瞥眼瞧见太后怒容满面地瞪着自己,贵妃别提心里有多痛快了。她笃定太后和福宁不可能将李静媛嫁给裕王,所以才拿了这件事出来说。
“看来文瑾县主是瞧不上咱们二皇子”没等贵妃说完,贤妃的席上传来一阵骚动。
众人齐齐朝贤妃望过去,发现她脸色苍白,用手帕捂着嘴,似是要呕吐。旌云在旁边一手端着茶碗,一手轻轻地顺着贤妃的后背。
宣惠顿时紧张起来,快步走到贤妃身边。
元和帝比她还要早到一步,旌云连忙给他让开位置。
元和帝一面着急地问贤妃感觉如何,一面又回头让人去传太医。
大殿里众人面面相觑。皇后和贵妃的脸色尤其不好看。
后面有嫔妃小声地议论起来:“贤妃娘娘刚进来的时候就看着脸色不对,这会儿又要吐,莫不是怀孕了吧?”
“这谁知道!宫里自打五皇子出生,有七八年没人生产了。贤妃本就受宠,若是再生个皇子,啧啧啧”
皇后和贵妃的脸色更难看了。
太后面上阴晴不定,发话说:“还是叫太医去承乾宫诊治吧!这里人多,乱哄哄的,岂是看病的地方。我今日也乐够了,这就散了吧!”
元和帝面露为难之色,贤妃挣扎着起来给太后行礼:“臣妾有罪,扰了太后的寿辰。非是有心,还望太后宽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