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文坛艺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纵横文坛艺界- 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主席。”在古清和马书闲聊的时候,有一人走到他们身边道。

    “整理好了,那就下发吧。”古清扭头一看,是办事员刘洋,他手里还捧着一小摞还散着墨香的纸张。

    “是,主席。这是林峰和王生两位的稿子。”刘洋应了一声,将手中最上层的两份儿递给了古清和马书。

    “哎好,你有心了,把其他的交给其他评委吧。”马书点了点头道。

    “咦,看来还不少呢。”接过纸张一摸,古清笑呵呵的道。

    “啊,不少?”看着手中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张纸的马书语气有些怪异的道。

    “你看,六张纸张,五章出头的内容。”古清翻了翻纸张道。

    “六张,主席,要不要帮忙?我这人只有一张。”马书说道。

    “谢谢,六张是因为排版字体大了些,内容其实和你那一张差不多,还是我自己来吧。”古清笑了笑道。

    “呵呵。”笑了笑,马书把目光移到了纸上,认真看起了似乎是为了对应古清之言的正确性出现的诗歌,王生写的是诗歌。

    “咦,咦,咦。”马书还没将诗歌看两行,便听到一旁的古清连发了三声的咦,一声比一声诧异。

    “嗯?”马书很是疑惑的看向了古清。

    “没事儿,等会再说。”古清摆了摆手,带着莫名的情绪继续看了起来,同时手中的笔在纸上偶尔划动着,表情也愈发的怪异,惊讶,无语,震惊,不理解各样的情绪都蕴藏于眉间,让人很不忍直视,却又不愿不看。

    在没有人在意的情绪中时间缓慢而坚定的流逝着,不知不觉半个小时过去了。

    “呼……”将手中文稿放下,古清长呼了一口气,其中包涵着各样情绪的。

    “主席,林峰所写的如何,王生这一次所做的诗歌,可是确实不错啊!”早已在手边的纸上将王生的诗歌分析了一个七七八八的马书,见古清此状,笑呵呵的问道。看来王生所做的诗歌确实不错。

    听到马书的问话,古清想了想,嘴中吐出了三个字。

    “一碗汤。”

    。。。

316。第316章 议论() 
“一碗汤?”马书一愣,这是什么词儿,什么评价?有关系吗?

    “你不知道?”将手中的文稿捋了捋,古清对不解的马书问道。【全文字阅读。。】

    “什么?”马书依旧不明白。

    “一碗汤。”古清拍了拍手中的文稿,重复道。

    “我说的是林峰这一次所写的怎么样,主席你说一碗汤干什么?和一碗汤没关系。”马书详细的重复了自己的问题。

    “你看。“古清将手中的稿子递给了马书。

    有问题吗?心中怀着这个念头,马书接过稿子看了起来。

    “十六道题目,林峰便写了十六篇短文,每一篇六七百个字,呵呵,和网络上的那位一碗汤写的博文的路数统一度可以说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呵,林峰啊,一碗汤啊。”古清似是在自言也似是在给马书讲话,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在通常情况下便可以看做是百分之百了,人在事情上不是那么的斤斤计较。而古清断定,林峰的这次百分之九十九就属于通常情况,虽然林峰这样做已经让人很不理解,但还可以说的通,然而若是不认为是通常情况,那将完全说不通。

    是的,林峰思索了好一会儿在决定的事情便是这个,用《心灵鸡汤》的文章,将一碗汤的身份暴露。林峰是这样考虑的,一碗汤这个身份在决定和京华出版社签订合同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一个未来的曝光时间,既然曝光不如就借助金杯文学大赛的东风,即少引起一次波澜,毕竟最近几个月出的风头太大,虽然没有自己本身什么事儿,都是名的问题,但本身和名毕竟是一体的,另外还能更大的宣传一番,也算是给京华出版社一颗定心丸。至于能否借到金杯文学大赛这股东风的问题,林峰心中的答案是肯定的,首先,若是林峰凭借这十六篇文章那到了第一,那结果自是不言而喻,若是没有拿到,呵呵,少年作家当红音乐人在连续拿了三次第一之后失利了,用地球的一句话来说,林峰遭遇了人生的滑铁卢,这样的噱头更吸引人,尤其是原因暴露,一碗汤的所积攒的名头的放大作用,这个广告绝对很吸引人。

    “还真是一碗汤博文类型的小短文,这是林峰参加十六强晋级比赛的作品?这唱的是哪一出啊?”马书没有细看,匆匆翻过一张了解了个大概后,抬起头对古清说道。他理解古清刚刚那些咦那样表情的原因了,林峰摆出的这情况确实让人不太容易接受,一碗汤的作品中的东西和他的年龄差距可是相当大啊,《射雕英雄传》和人的误差已经不太容易让人在感官接受了,但勉强还可以,至少射雕讲的是一个故事,而如今又来一个,还是一个个的故事。这人生还有没有道理啊!

    “不知道,戏里戏外我也是头一次见。”古清摇了摇头,道。脸上挂着的微笑毫无意义,想看一篇精彩的文章,结果人家给了十六篇,却又和期待的完全不一致,生活真的不能投入太多期待啊。

    “这情况……”话说了半截儿,马书沉吟了一下,继续道,“真够浑的。”他也没词儿没话来评价这个事情了。

    古清没有说话,在思考着,马书也在说完那句明显毫无意义的话之后,沉默了。两人看着桌上林峰的稿子都无言了。

    沉默了一会儿,旁边的一位评委打破了两人无言的状态。

    “主席,老马,林峰和王生的稿子,你们看完了吗?该换一换了。”却是旁边的评委分析完手中的稿子,开始交换其他人手中的稿子了,十六人的排名自然要看完十六份儿的稿子,偏信则暗兼听则明,看也同样。每位评委虽然都有一份儿主要分析的对象,但其他的还是要看的。

    “哦,看完了,给。”马书将手中的王生的稿子递了过去,同时接过了那评委递过来的稿子。

    “主席,林峰的呢?”这位评委将马书的稿子接过,传给旁边的评委之后,向古清说道。

    “这儿,你们分析过的稿子先放这儿吧。”还在盯着稿子思索的古清将林峰的稿子往那位评委那边推了推,道。

    “嗯,行。”这位评委点了点头。

    ……

    “咦,竟然是一则一则的小故事,分散开来看。”这位评委拿着林峰的稿子,两眼一扫发现格式是一个个的,两手一撮发现是好几张后,想道。

    “大家先看看,这是林峰的,应该是一个个小故事,不分先后,大家换着看吧。”这位评委转过头对一些闲着的评委说道。僧多肉少,评委虽然不是很多,但是相对于目前只有十六人比赛十六份儿文稿的实际情况来说,评委还是多了些,总有些人此刻还有稿子没看,就把肉切割的细一些。

    “呵,林峰写的还是一个个不相互联系的小故事?这样不对啊!”还没接稿子,有的评委便说道。

    “是啊,不可能啊,南宫你是不是看错了,一道题目虽然可以有多个故事,但是必须是一个主题,主题不连贯这还是一道题目的故事吗?”有一位评委冲这位评委道,这位评委姓名南宫。

    “我只是说是不分先后,我可没说是不相联,看不看?不想分开从中间看,就在等一等,我先看了。”南宫说道,他知道这些说话的同志在担心什么。

    “看,怎么看不是看,从哪儿看都是看,从中间往两边看,还是另一番感受,从这个新角度评价更具有说服力。”有人率先从南宫的手中接过了纸张,看了起来。

    没过多久,同音不同声的一个字频繁的响起了。

    “咦。”

    “咦?”

    “咦……”

    一声声的表达了各自的惊讶,这好像在哪里见过,在哪儿呢?

    “南宫看完没有,咱们换一换。”有人微皱着疑惑的眉头冲南宫说道。

    “来,给。”南宫也微皱着眉头道。

    “老王,完了吧,咱们也换。”有人紧跟着道。

    “拿去。”

    ……

    一番交换之后,众人之间再次沉默了下来。

    过了一会儿,又换了一次看过之后,心中都有了些模糊或清晰计较的众人开始发言了。

    “小故事写的倒是有些意思,浅显易懂意义深刻,只是故事和故事之间真的毫无关联,而且,和题目连接起来属于写的莫名其妙的,林峰这是什么意思?”有人问道。

    “这个手法好像在哪里见过?”有人似乎想起了。

    “老王你也有这个感觉啊,我也是,好像是刚刚看过不久。”有人扭头道。

    “我想起来了,网上有个博主叫一碗汤,他的博客博文就是这么写的,写的很好,只是这些故事从质量上倒是没有差距,只是从数量上林峰完败他啊!”有人像是想起了什么似得说道。

    “难道,是林峰抄袭一碗汤的写作格式,写了应对这十六道题目的答案,然后准备以这些质量不俗的作品的数量取得这次的第一,还是……”话说了一半,这人停住了,刚刚没有往深处想的他随着自己的话想到了另外的一种可能。

    “还是林峰就是一碗汤。”南宫替他把话说完了。

    “主席,马书你们怎么看?”有人把目光对准了最先接触到林峰稿子,并在阅读之后一直处在沉默状态的古清和马书。

    “我也是在想,林峰是不是一碗汤?”马书莫名的笑了笑道。马书在古清之前说话,可不是不把古清放在眼里或者想篡位,在大会开始时候一般领导要做一场无意义有逻辑的开场白,这是通常情况,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也是为领导准备的,这种情况叫压轴,领导的讲话在最后,做最后的总结或者拍板。君可见公司或者市委市政府开会的时候,最高领导人都是最后踩着规定的时间点过来的。

    “那你想的他到底是还是不是啊?”有人有些无语的问道。多加几个字把问题重复一遍有什么深刻的意义吗?

    “听主席的吧。”南宫了解马书的意思,帮他转移了这个话题,主席古清才是林峰文稿的正式批改着,老大还没拍板,怎能替他做决定。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古清的身上,意思很明显,老大赶紧发话吧。

    “一碗汤应该是林峰的马甲。”在众人的目光下古清又微微沉默了一会儿后,才开了口,直指问题的中心,揭露或拍板确定了一个浅显,但众人都不太肯定的真相。

    “一碗汤是林峰。”有评委喃喃的重复了一遍道。

    “林峰是一碗汤这个说法不全对。”有评委想活跃一下一下气氛,说了一句废话。

    “是,得分清主体和客体。”有评委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身边的这位评委,又不是哲学问题,我是谁,谁是我,扯偏了都。

    “真想不到,林峰竟然就是一碗汤,莫名其妙的弄了马甲,他是不是闲的,还是就等着我们这十六道题目呢?”南宫动了动嘴巴,说道。

    。。。

317。第317章 你们在讨论什么() 
任何事情,都是可好可坏的,而且是越想越不简单,只要去想,事情总会变得复杂。【最新章节阅读。。】

    尤其是一些在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我们总觉得其中有些别的心思。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让我们的思想一路走偏?

    南宫此言一出,有一部分的评委愣了,按照南宫这话,林峰不会一直在等着今天吧?

    “不会吧,林峰应该不是这种人,这也太老谋深算了吧。”有评委迟疑道。只是否定的话,加上不确定的语气,代表的并不是完全否定,而是确定的肯定。

    这位评委的话如同对南宫的话的推波助澜一番,让很多的评委都起了心思。

    “刚刚,老吴和老冷说他们看到了林峰的手速很快很快,而且林峰的神态是专注的自信,这点……哎,老吴,你形容一下刚刚林峰的手速是如何?”有评委准备旁引博正,向老吴求证道。

    “声音连绵,手影如幻。”老吴一直在沉默的思考,只是简单的回答了八个字。

    有依据便好说话,至于依据的真假,或充分与否,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看,林峰的手速都达到了幻影的地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位评委特意停顿了一下。

    “郑小威别买关子了,赶紧说。”有人很配合的问道,只是询问的内容并不怎么配合。

    “说明林峰心中早有腹稿,不然不会写这么快,说明他林峰对咱们这场比赛的题目已经了如指掌,不然十六篇十六个小故事能是这么好些的吗,说明他想在咱们十六强晋级十强的比赛上用他的手速出风头,老吴和老冷的发现便是如此,说明他林峰想借咱们金杯文学大赛的名头,把一碗汤的名头带的更响亮一些,甚至于说他想用一碗汤的名头来影响咱们的排名。”郑老头仿佛胸有怒气,而又抓到了林峰这个发泄点一般,其实高昂的似宣判一般的说道。

    其他的评委的微微沉默,开始思索郑老头的这些话,林峰,一碗汤,这样子的行为很不好,众评委心中的天平微微有些偏了。

    小半晌,似乎想好了,组织好措词了,于是。

    “林峰这次写的似乎跑题目跑的太厉害了,这些短文几乎和咱们所出的题目没有太大的关系。”有评委道。理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说的东西,只是而道理公理却是世界上最难被证明的。

    “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这又是一条他心怀不轨的证明。”郑小威接话道。

    咚咚!

    “我有两个疑问,林峰的写作水平可是大家都知道,绝对的一等一的,他没有这个必要为了第一布置这么长时间的局,来在拿这个第一,而且说他用一碗汤的名气来影响排名,这个更没撇吧,林峰的名头好像比咱们在座的各位大部分都要高吧!”老吴敲了敲桌子道,很不给面子郑小威的提出了一些异议。尤其那一句比在座的都高,更是似乎意有所指,在座的都是搞各方学术的,有教授泰斗,也有专家精英,但出名的还真没几个,毕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