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妙沉默片刻,方幽幽道:“你这么个人,竟也不能了悟。旧日六祖慧能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身在红尘或佛门,竟有碍修行?只依着本心而行便是。”说到这里,她轻轻咳嗽一声,端起茶汤抿了一口,方又接着道:“且现今佛门寺庙,也未必清净。旧日我原随师修行,无奈权贵不容,又有些污浊不堪之事,也不好说与你听。只我身边还有几个人护佑,又投到你家里,方能清净。寻常人家的女孩儿,虽说剃发修行,却还未必清净。”
这几句话,苏妙说得含糊,惜春却是立时想起东府父兄,登时迥然色变,半日过去方慢慢道:“佛门清净之地,竟也如此”苏妙在旁坐着,也幽幽一叹,道:“修行在我,原与旁人无关。便有些尘缘,然而尽了情义,自然也就了了。”
说到这里,她又想起今番原来添妆,却忽而说起这些修行之事,正要翻转,又见惜春神色幽幽,似有些怅茫不尽,便收了旁样言语,只道:“你若是有意,旧日我曾托一处清净寺庙收了好些佛经等物,原说尘缘未断,倒不如与寺庙收藏着,日后再定。如今既是与你添妆,那些金玉俗物终不投你的意气,竟不如我重去取几样来,也是一段缘法。”
惜春原有些怅茫,听是如此,倒回过神来,因又说了半日的话,方送苏妙出门。待得回转来,她自家坐在屋中,又是另一番思量,暂且不提。
只苏妙一时回去,便打发人往黛玉处说了两句,道是后日想去寺院一回。黛玉原知道那寺庙与她有旧,自是应承,待明日又打发人预备车马,往寺里往说几句,安置妥当。
是日清晨,苏妙乘车而往。
第224章 往祝香佛前一回眸()
此为防盗章虽是这么说贾母却立时令请了太医过来又是亲自唤了热水,且与黛玉擦拭了面庞双手,坐在那里候了半晌。宝玉等等了半日见着她犹自坐着,方开口请她回去安坐。贾母却是不肯,执意在此候着。春纤与紫鹃对视一眼,紫鹃便先劝道:“老太太放心,我们自是好生照料姑娘再不敢轻慢分毫若是姑娘醒来见着老太太如此,只怕心里不安呢。”
听得这话贾母方有些沉吟。
春纤因又道:“是呀,老太太,姑娘想来也就是小小的病症并无大碍,若是叨扰了您反倒不美。待得过会儿姑娘好了必定过去与您说话儿。”又有探春宝玉两个在侧劝说贾母才是叮嘱再三起身离去。
紫鹃并春纤送这一行人到了门外,瞧着远去了。紫鹃便伸手搀扶住春纤,因道一句:“你也歇一歇前头才是扭了腰呢。”春纤只摆了摆手,道:“我躺在那边儿的榻上,也就使得了。这会儿也不甚疼了,想来并不算什么。倒是姑娘那里却是难说呢。”
“姑娘原就伤心太过,又是劳顿,又是操心的,她身子弱,自然有些受不住,想来后头补一补,必定也就大安了。”紫鹃口中说着,两人回转来,只先走到床榻边瞧了黛玉半晌。看着她依旧如此,便一个坐在黛玉身侧,一个躺在边上的小榻之上,两个人四只眼,就盯着黛玉一个了,倒是将旁的事物都抛开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外头方传了信过来,说着太医已是到了外头,立时便至。紫鹃闻说,忙将黛玉收拾了一回,又唤了两个小丫鬟并两个婆子,仔细叮嘱了一番行事。春纤则起身到了屏风后头,略等片刻,紫鹃亦是到了内里,两人一道儿站在那儿。半晌过去,就有王嬷嬷等引着一个发须皆白的老大夫到了内里。
凡事自有丫鬟婆子周全,且与这老太医望闻问切一番。那老太医略一沉吟,见着周遭俱是婆子丫鬟一类的,便是将那些病症的话都是压下,只道:“原是这位小姐心思重,竟致忧虑成疾,且素性体弱,此番倒也无甚大碍,却得好生调养一番。不然,只怕日后却要成个症候的。”
闻说这般,王嬷嬷且吓得脸色发白,忙请这老太医开方子。当下里,外头又有丫鬟过来,说是贾母有请太医过去,意欲询问黛玉之病。那老太医听得如此,先与这里留了个方子,又是叮嘱了几句日常饮食上头的禁忌,就是去了贾母之所。紫鹃见状忙打发了小丫鬟跟着去,只说引路,她出来再瞧了黛玉,再打发了两个婆子去抓了药来煎。
春纤则瞧了那已然平复的帘子两眼,心中暗暗思量:贾母虽说先前也待黛玉颇为疼爱,且似与宝玉并肩,却不如现今,竟是越加了一层,倒是稀罕。虽是做此思量,到底黛玉更为紧要,她便将这些抛开,只一心照料黛玉。
好在,后头黛玉被喂了一碗药,及等晚间,便是苏醒过来。春纤等都是松了一口气,又忙令取了燕窝粥来这却是用贾母在后面特特打发人送来的,足足一箱子的补品,燕窝便占了大半。
黛玉先吃了一盅,觉得精神好了几分,便问缘由。春纤与紫鹃你一言我一语且将后头的种种俱是细细道来。黛玉不免有几分懊恼,因道:“我原也无事,睡一觉也就罢了,倒是平白生出一番事儿来,还要老太太他们担心。”
“姑娘又是浑说,这可不是小事。”春纤听得她话语淡淡的,便知道她自小儿起便是吃药,听得太医的话,便也只做自己伤心劳累之故,并不在意,忙就将太医后头的话挑出来再三说了,因又道:“都是这么说了,姑娘仍不在意自个儿身子?我们瞧着也是心疼呢。”
紫鹃亦是点头,且与春纤一道儿夹杂了一阵,黛玉只得道:“罢了,我还不知道这些?不过不好多说罢了。你放心,我自是会好好保重的。”话虽如此说来,黛玉本就是敏锐细致,生就一副玲珑心肠,心内存了一番事,却也不能尽数消去,这病虽却是断断续续,眼见着将将要入冬,犹自不曾好转。
这么一段时日,春纤并紫鹃俱是聪慧,如何不知道内里,只是不好深劝。有些话,说得多了反倒不好,重又与黛玉添上一层心事,只得小心周全。贾母等人见着黛玉如此,虽也时有过来探望一二,但因着是久病,竟渐渐也就视若平常了。反倒是另外一面,那边儿东府的小蓉大奶奶新近越发病的重了,连着凤姐都特特过去探视了两回。
今番琥珀过来送东西,便说道了这个,又是叹息:“小蓉大奶奶原是极好的,生得俊俏,性情也是温柔周全,最好不过的一个人,年纪也轻,竟就这么越发病重,着实可惜。”这么说了一回,她方记起黛玉原也病着的,竟不好多说这话,忙将这话题转开,略略说了几句旁的话,便是告退。
黛玉听得这话,原是病中的人,心中却不免有些闷闷的,瞧着琥珀走了,方问紫鹃:“那边府里的小蓉大奶奶真个这般了?”
“可不是,着实可惜呢。”紫鹃度量着黛玉的神色,便想将这事儿带过去。那边春纤却是心中一转,虽有几分犹疑,到底开口打了个岔,叹道:“我也听说了几回,珍大奶奶十分担忧,也是百般请了大夫过来诊治,连着小蓉大爷等都是不敢高声说一句话。只盼着苍天见怜,只瞧着这些,且让小蓉大奶奶好转才是。”
她口中这么说着,心内却是不做此想,说来秦可卿那般境地,竟也是无话可说的,究竟如何,也是瞧着她自己而已。倒是黛玉,听得这话后,竟是靠在枕头上面愣愣想了半日,并不做声。还是后头雨声渐起,她方抬头瞧了窗户一眼,因道:“也只盼着能如此罢了。”
然则,秦可卿之病竟不见好,府中上下人等口中不说,心内早已存了点思量。谁知过了年,腊尽春回,可卿犹自缠绵病榻,倒是一个贾瑞先病故了。
这事黛玉并不知晓,毕竟贾代儒一家子原与她无干,隔了好几重的亲,却是春纤思量一回后,特特提及,口中犹自叹息道:“都说小蓉大奶奶那边儿只怕有些不好,可到底过了年,春日里万物复苏,只怕也就好了。倒是那边儿瑞大爷,竟就这么去了。听的说那代儒太爷一对老夫妻,竟是哭得眼睛都瞧不见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着实悲痛!”
闻言,袭人便不言语。
边上的晴雯瞧着如此,撇了撇嘴,只拉着麝月到了自个儿的屋子里,一面道:“素来林姑娘便厚待我,又有一个春纤,此番我少不得也要尽尽心的。前日里你托我的东西,过些时日我再做,可使得?”
麝月抿嘴一笑,拉着她坐在一侧,一面又道:“我还当你有心了,竟与素日不同。现在瞧着,原不过心内搁着一件事,竟浑忘了旁个了。”
“谁又是傻子不成?她们的事儿,与我什么相干,倒是让我出头?不过素日我性子燥了点,自个儿本就那么个模样,自然说不得什么。现今已是改过了的,自然与先前不同,没想着却平白招惹来你这么一番话。”晴雯听得麝月这话,心下一阵说不出来的复杂滋味,但口中的话,却并无半分假意。
麝月是素来知道她的,听得这话,心内一番感慨,也不过点头赞道:“你若真是能这么着,倒是福气了。素来我说与你,都是一句不听,现今怎么就唤了模样儿?”晴雯便略略说了春纤之话。麝月细细想了一回,也不由得点头,道:“这番话,倒是真心实意。”两人说了一回,那边儿宝玉也是寻到了些合适的东西,要亲自送到黛玉之所。那袭人并媚人两个忙跟着去了,便有丫鬟唤麝月过去。
摇了摇头,麝月又与晴雯说了两句话,方才款款起身,少不得唤了一干小丫鬟将屋子里的箱笼重新收拾起来。此话暂且不提,只说宝玉兴冲冲而来,一路入了黛玉的屋子,方见着内里早有宝钗坐着,正是与黛玉说话,他脚下不由一顿,方道:“宝姐姐也来了?”
“宝兄弟。”宝钗听得这一句话,转过头去。她却见着宝玉面有薄汗,两颊已是有些微红,一派匆匆忙忙的,不免微微一笑,起身唤了一声,目光自然而然的一转,已是打量了他一回,又在他衣袖上的些许灰尘上顿了顿,就是收回目光,转而道:“你也来探望林姑娘?”
黛玉早已吩咐紫鹃倒茶,听得这话,也不过轻声一句:“为我这一件事,倒是扰得府中不安了。”声音略有些酸涩,与素日竟大为不同。
宝玉不免一阵担忧,又有些酸楚,只瞧着黛玉那泛红的眼圈儿,半晌说不的话来。宝钗见着如此,忙往前一步,且拉着宝玉坐下,一面又叹息道:“你如何做此想?原是你素来就可人疼的,自不能与旁个相比。你若再这么说,我们反倒要恼了。”
正是这么说着,外头小丫鬟便报三春亦是来了,黛玉忙令请进来,过后她们一道儿说起林如海之事,少不得又是一番劝慰说谈。过后又有贾母特特收拾了一回,正经摆了一处小宴,且与黛玉并贾琏践行,此间说谈叹息,流泪劝慰等等,暂且不提。只七八日之后,黛玉并贾琏等处俱是收拾妥当,又已租赁了两艘船,便带着丫鬟婆子,小厮长随等等,一路南下。
第225章 探姨母宝钗思往日()
张夫人亦是如此思量。
只再想袁氏素日待她的情分又有今番种种,她不免又有些喟叹,因道:“可不正是这么个理儿。只我瞧着老太太满心欢喜实不忍心驳了回去。”
昌平侯闻说,沉思了半日方道:“老太太原是一等通情达理的又极疼爱孩子自然不会与孩子们定下那等轻薄的。如今既有前头缘故你不妨常请那位姑娘来坐一坐。这性情为人常日里自能看得明白。”
这话却在理。
张夫人心想老太太虽和蔼,人情世故却极明白的这会儿不过想着自己年轻时候一时迷了心窍罢了。待得常来常往后那苏家姑娘究竟是个什么性情不说就单单分出一子承兆苏家一条自己挑两回说一说,怎能不犹疑?
如此,她心中便渐渐稳当下来。
谁知夫妻两人一番商议却全用不着。未等他们张口袁氏便下帖子请苏妙过去做客。几回来往又有书信虽是往来热络,却并不曾提一个做亲的字。张夫人满心思量皆化为乌有,倒自家疑惑起来:难道竟是我想多了?老太太并无那般思量?
却不知袁氏世情上历练过的虽觉得与苏妙极有缘,又有些做亲的心思。她却也明白,苏妙虽品貌出众,只缺陷实在太大,且也未必情愿发嫁,倒不如这般往来热络些儿。这般,一则媳妇张氏并苏妙能两头熟络,真个有缘,自会成事二来便是不成,也能与苏妙与旁处说个亲事,三来免得自己年老糊涂,且又不显眼。
如此四角俱全,方才是道理。
她这般行止,张夫人未曾明白,倒因着存着心事,几番邀苏妙过来小坐,她自家都在旁安坐,看入眼中。不消二三个月,袁氏依旧不言不语,她自家反倒与昌平侯叹道“怪道老太太这般看重那苏姑娘,我存了挑剔的心,这几回看来,依旧挑不出一个不好来。言语也好,行动也好,容貌更不必提,竟是样样出众的。但凡她有个娘家,便是平民人家,我心里实也情愿的。”
昌平侯倒听得惊讶起来,因笑道:“如此说来,竟是绝代佳人?”
“绝代倒说不得,实说得一等风流人物。”张夫人叹了一声,想到头前的一些消息,便道:“就好比花儿,虽则春花灿漫,到底不如经了霜雪的梅花,从骨里便透出一番不寻常。”
“既如此,你只管先瞧着罢。”昌平侯深知自己夫人亦是既有见地的人,听是如此,便隐隐猜出母亲袁氏的深意,迟疑半日,他便道:“横竖也不急于一时。”
张夫人竟也点一点头,应道:“也好。”
这两个字说出来,她自家不觉得,昌平侯已是听出几分意思来:对娶苏妙做媳妇儿一件事,她已是从先前的不愿,变成有几分情愿了。
这边张夫人心思浮动,那边贾府的王夫人,却是心内焦灼。
不为旁的,只为宝玉的婚事。
却说宝玉经了头前一番煎熬,虽说长进了些,也愿意上进,可论真心,实不在这些东西上面。且他也不是能管家理事,外头走动的人。王夫人为人母,又只这一个儿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