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泽也将她抠出来的字扫了一番,想了想接过九卿手上的笔在宣纸上加了两个字‘澜之’。
“外祖名许弋,字澜之,这里书信落款都多了一个‘字’,每每看信,唯有这一点让我奇怪。”
慕泽的字如他的人一般俊携飘逸,恰巧那个澜字写在了仓的下面,两人同时对望一眼,仓澜。。。沧澜!九卿很快想到了一种密码解法,文教时,长官说过,文字密码往往都是打散了重组,于是,九卿将每个字拆开来又写了一遍,她受过专业的训练,很快就发现了规律,默默在宣纸上重新写下了几个字,这一次,慕泽一眼就能连读了
君口海底沉船,沧澜之初
后一句还有待思考,但前一段太明显了,正是指君口海底许家的沉船,应该是指引他寻找外祖特意留给他的那个瓷盒,一切都是天意,他在冥冥中早先一步拿到了那个东西。
“沧这个字出现在比较靠后,或者可以理解为你外祖发现了这种传说中的植物,想提醒你去寻找。其实蒙尼雪山的沧澜是有人移植过去的,具体情况可以问岑戈,不过我也不知道它最初的地方在哪。”
慕泽摇头
“这应该不是提醒我去寻找,若外祖发现了这种东西能治好我的病,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替我寻到的。也许是他发现了传说中的沧澜发源地,也或者是别的什么,都应该是在提醒我一个地方,或者一种我还想不到的解锁的东西。”
慕泽说的也有道理,他是最了解自己亲人的人,九卿再次扫了一遍桌上满满的信笺,这个沧澜之初如果是提醒一个地方,那是他外祖经过的地方,还是他最终到达的地方?那样一个地方是一个谜,谁也不知道在哪里。
慕泽的视线放在带回的那个锦盒上,红艳艳的瓶身衬得花瓣越发晶莹剔透,若这九重花瓣恢复生机,只怕会是绝美的景象。伸手抚上花瓣边沿的点点烟紫,他想到了什么,将烟紫尽数挡掉
“这像不像沧澜?”
九卿一看,确实像干制的沧澜,沧澜虽罕有,但还是有医学记载,加之他们见过实物,**不离十。九卿小心地将沧澜托起,花瓣虽已干枯,但不知用了什么方法,保持住了它挺立的模样,尖端的烟紫凸起,像一个个小小的种子,等待释放。
“我记得雪山后面那朵沧澜是纯色的,没有这样的紫色,而且沧澜茎液摘下后立刻朽化,这朵沧澜却能风化保存,是不是里面有什么东西可以令它保持这种形态?”
慕泽拿起扁平的小壶摇了摇,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拉了九卿往一侧书柜处走
“走,让沧澜再次逢春!”
书柜在两人面前平直打开,露出一个笔直向下的阶梯,阶梯两侧皆用冷光的夜明珠照明,一股寒气扑面而来。随着两人踏上阶梯,书柜自动合上。下面是一个很大的冰室,晶莹剔透,如一个水晶宫殿一般。有一面墙分成数格,上面种着不少耐寒的植物,其中就有苜蓿。
“那是知秋种的,说新鲜的药材比干药材药性好。”
慕泽见九卿打量,便顺口解释道。看着这庞大的冰室里满是草药,想起初见慕泽时他云淡风轻的模样,一个人常年受病痛侵扰,还能活得如他一般淡然,他的内心该多坚强!
“小九,你来看!”
慕泽唤她,九卿收回视线,走到慕泽身边,他将盘形花瓶放置在一个冰铸的托水池上,瓷瓶并没有沉下去,而是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瓷瓶里面原本是没有水的,此刻却渐渐有液体向上涌动起来。
“将沧澜放上去。”
慕泽提醒,九卿这才想起干花还在自己手上,立刻小心地将花朵放在瓶口,一道奇观出现了,瓷瓶中的液体浸上花瓣,干枯的花瓣慢慢丰盈起来,上面的烟紫也渐渐融化,汇入花瓣的中心。犹如一颗紫色的琥珀,带着包衣,躺在沧澜花上。
第八十三章 许老的远见()
显然这就是这朵花要带给慕泽的信息,但两人都有些不解,不明白那颗紫色的衣包能用来干嘛。九卿小心地将衣包放入手下,看这形态有点像水银,古时叫子明。
“一般你们会用子明来干嘛?”
慕泽想了想
“子明是禁品,只有朝廷能调度,一般用来提炼金银,修建皇陵机关时也会用到。”
机关!两人同时眼睛一亮,慕泽立刻从一个高台上取下一个锦盒,里面装着的正是从许家沉船上拿到的瓷盒。这个瓷盒也是扁平状,四周非常光滑,中间有一圈细缝,应该是拼接口。浑身上下只有顶端有一个细小的圆孔,慕泽曾试过很多方法,都无法平和地将瓷盒打开。外祖这样做,定是觉得里面的东西宁可毁掉,也不能被旁人知晓。
“慕泽,你外祖的智慧真的超乎常人!”
九卿感慨道,许家的人有超高的智慧,且有大家之风,却一世低调,不曾在民间显露,若非慕泽的娘亲意外步入宫墙,他们应该会一直这样隐世下去。对于外祖,慕泽自己也是满满的崇敬,他老人家将他一生的感悟细细灌输给自己的后辈,外祖、母妃,包括他自己,都喜欢未雨绸缪。
看着九卿刺破紫色的包衣,任液体滴落在小小的圆孔上,液体就像受到了磁力吸引一样,自动注入圆孔中。一声细微的响声传来,两人嘴角都扬起了笑,机关解开了!慕泽取了块绢帕来,小心地将盒子打开,里面用锦缎包裹着,取出来打开,一方小小的印鉴和一封信笺整齐地放在里面,慕泽拿起书信细细展读
吾孙泽儿
能见此信,你应安好,吾深感欣慰。离开临川,自知与孙儿再难相见,甚是痛心,但形势所迫,只有远离,方能延续许家和替你寻找生机。言语无尽,纸幅所限,还有要事交代,便不再赘言。
你所受之苦难吾望以身受之,苍天可怜,与御风相逢在沧澜之初,御风本已归隐,得知消息,一路护送沧澜前往京城,奈何柳氏出招阴险,利用宁儿牌位一事扰其心智,将他重创,他奋力逃出后,将沧澜藏匿一稳妥位置,只待有缘人替你寻到,解你之毒。而他自知天命将至,潜入皇陵,身死在你母妃的棺木旁。吾知他一片痴心,奈何缘错,托人将其带出,葬在四时山,竖了无字碑,你若得见,定要为他刻上碑文,时时悼念!
你身在帝王家,注定不得安逸,吾嘱咐过你母亲,教你正直,良善,大爱和顽强,不知长大后,你修成几分?
泽国国势渐衰,柳氏势力渐长,到你长成,恐怕已能一手遮天。吾本不欲沾惹朝廷,奈何朝廷中还有泽儿你和小羽儿,故思虑后决定作为一二,望能助益到你,你要谨记吾以下所言。
可用之人有大将军洪启,兵部尚书沈峰,吏部侍郎张华,太史令宋思远,中书省长吏李斯,其余之人需你谨慎查之观之。他们一身正气,且为人警醒,你长成之时应还各司其职。莫问渊源,持手令号令即可。
江湖之中,若有需要,可请百晓生临川门主夜琉璃,清泉山庄庄主莫非,天城城主天问,堰塞岛岛主青石坤。有个小辈着意提醒,化名九卿,偶遇时名声初起,假以时日,必名扬天下,交谈一二,猜是将门之后,智慧性情皆后辈之最,若有机会得见,可争取一二。
看到这里,慕泽含笑看着九卿,一言不发,九卿被他盯得莫名其妙,尔后慕泽再次将目光放回信笺上,接下来写到
若想偏安一隅,这些人足够你安然一生,若想举步往前,还需做以下事情:首要拉下吏部尚书韩庆,扶张华上去,清除柳家势力,安插自己的人进去。我知柳家势力庞大,与一些藩王多有纠缠,此有书信一封,可证其狼子野心,但切记不可轻易出示,要有确凿实证,再行考量。
。。。。。。
后面有道笔墨划痕,似乎遇到什么突发状况,无法写更多,只能匆匆藏好然后离开。看到这里,慕泽心中的担忧又升腾起来,想起失踪的师父竟已惨死,外祖一家生死不明,他们在不知不觉间为自己做了那么多,如今自己却无法为他们做什么。
九卿见他脸色不对,接过他递来的信笺,细细研究起来,看到末了,心中亦感慨良多,他的亲人生死未卜,而师父也因他被害,他现在一定很难过。不过,很神奇的是老先生居然提到了自己,按老先生的说法,她倒记起一个老人家来,见慕泽神伤,有意转移他的注意力道
“你外祖是不是瘦高个子,很儒雅,留着八字胡?”
慕泽的视线成功地落在了九卿脸上,眼中的伤感淡去,化为昔日的深邃无穷。
“是,他老人家喜欢褐色布衣,从未变过。”
九卿点点头,**不离十了,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奇妙,缘分二字总是神奇。
“这么说来,我明白什么是沧澜之初了。澜之是老先生的字,剔除开就是沧初,我与先生遇到时是在沧初山的云顶,那里地形极其险峻,我带了人过云顶,遇到先生受困,与人结伴救起先生,现在想来,结伴之人应是你师傅南宫御风。”
慕泽惊奇,那时的九卿也就十几岁吧,竟能得外祖在最后的书信中着意提醒,可见她当时的表现多么惊艳。
“外祖着意提到沧初,应该在那里留下了什么,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子,还记得吗?”
九卿细细回想了下
“倒没什么特别,只因先生睿智祥和,曾畅聊过一次,给我印象很深。后来我们要走,先生遇到故人,不急离开,便分道扬镳了。不过我知道那个地方,地势十分荒僻,少有人烟,相信这几年变化不大,等有时间,我带你走一趟。”
慕泽点头,外祖嘱咐之事还需慢慢铺排,不能操之过急,眼下要将练兵的事优先提上日程,人才练出来了,有些事办起来也事半功倍,比如抓抓某些人隐藏的辫子。。。
第八十四章 禁军统领之选()
取了另一封折叠的信笺来看,细细看完,便细致地叠好,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关键时刻才能起到作用,过早曝露,只会让某些人盯上自己,且达不到扳倒的效果,师傅的命,许家的漂离,他迟早要人加倍地还回来!
“小九,这个信笺你替我收着,泽王府四周太多眼线看着,放我这里终究不太稳妥。”
九卿知道这个信笺代表什么,心下有些动容,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他总是将全部信任交付于她,且理由总是恰好能说服她。这份信任很沉重,就像部队中团体训练里训练队友间的信任时,就是闭着眼直直地往后倒去,毫无顾忌,毫不躲闪,全身心地相信身后的队友能接住自己,慕泽的做法就是这样,而且是在这样大的事情上。九卿默默收好信笺,放入内袖最牢靠的位置,既然担下了,她便会义无反顾!
站在朝堂上,听着大臣纷纷发表自己的言论,慕泽颔首默立,昨日九卿去了军事训练地,他还有些事要安排,晚点才能过去。跟她提过训练地等她命名的事,她愣了下,却没有推脱,很自然地取了个名:九一七二六军事基地,这一批带出的队伍,也是九一七二六部队。玖园的最高阶令牌刻着的就是这几个数字,北城说这是她的归宿,那时不明白,现在似乎有点明白,这很可能是她曾经带过的兵,或者她住过的地方,虽然他确定天下不会有这样番号的军队,也确定她从小跟着岑戈长大,即使后来十年,也没有存在过这样一个名号的地方。
“大将军英武不凡,此次平叛边城一地,更是凯旋而归,各军将士无不仰慕将军威名,有些士兵甚至嚷着要兵部调度,拨到将军名下受训呢,将军之功劳,真是无人能及啊!”
不知什么时候,朝堂上的议事换了方向,吏部尚书看似在捧洪启将军,实在不过是提醒皇上有人功高盖主,一手遮天,再不打压,就要被捅破天了。慕泽冷笑,将军之前本就有告老还乡之意,此番若父皇也有心裁他,只怕他的官路真的就只到这了。既然得了外祖提点,他自然不能放大将军告老还乡,看了洪启一眼,上前一步对皇上道
“父皇,韩尚书言之有理,将军英勇无比,是军人楷模,岙儿岛一役,将军临危不乱,指挥得宜,以最小的损失,获得了最大的胜利,将军的智慧让儿臣敬佩。父皇总教导儿臣学习能人之长,将军在京的日子,还望不吝赐教!”
朝堂上的人都意外地看着三皇子,各种心思都有,洪启是惊讶的,他本就军功太高,如今更是在海军领地获得大捷,于他而言恐怕更要尽早退隐,方能保全洪家。迟迟未退,其实源于对许老先生的承诺,只是三皇子一直病弱着,老先生曾说,他若不争,便也罢了,如今三皇子开口挽留,是醒悟了么?
更多深思的还有龙椅上的老皇上,泽儿自恢复早朝后,一向不太发言,只是静静聆听,上一次还是请战岙儿岛,如今开口挽留大将军,将军一向桀骜,不参与党派之争,柳氏的人拉拢不成,才多番排挤,若将军能得泽儿所用,倒是不错。皇上坐直了身子,语调和蔼地道
“泽儿有心了,大将军为了泽国安宁,一生征伐多年,为人英勇,确实值得学习。朕还记得当年将军一举拿下武状元,尔后年年武试皆稳占榜首,若非离京带兵,恐怕这魁首还是将军你的啊!”
洪启也忆起当年的年少勃发,扬起一抹笑来
“皇上谬赞,泽国人才济济,少年英雄更是层出。三皇子、五皇子在边城的表现可圈可点,三皇子说请教,老臣不敢受,只能说相互探讨一二,三皇子不嫌老臣愚钝才好。”
皇上一声大笑,看来洪启也欣赏泽儿,如此就好办了
“将军不必谦逊,让你做他的导师,你也受得起。如今边境还算太平,北境有副官巡守,将军可不必急着回北境了,正好刚刚百官商议禁军统领一职,来来去去也没个合适的人推出来,将军就先代了这禁军统领一职,替朕好好把关皇城的安全!”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禁军统领一职是多么肥的一块肉啊,各方势力都争着抢着,虽说禁军统领管辖的只是御林军,这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