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也可以将这些人用修真手段签下一些契约。但是惜春太小,这么多人,非常的容易反噬,伤到她。
而且史氏已经把宁国府一半的家财和她收集到的一些凡人财物都留在了闺女的储物空间里,有了这些,也算是一种生活保障。
史氏没有提的是,她还用了手中的权利,偷偷地办了一张户籍和路引。就为了将来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在外面的产业,史氏不是没有想过再多给惜春留一些的。只是留了也不一定保得住。
一个铺子,一个京郊的小庄子。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不少的财产。但是对于荣宁两府来说,还看不进眼里。两处加起来,一年也不过是两百多两的收入。想来,应该是不会被人惦记的了。
史氏的嫁妆真是不少。毕竟是候府长女。但是无论怎么说,史氏的嫁妆也不可能全部都给惜春。
或者说明面上都给她留着。于是史氏之前便叫来了贾珍,告诉他,她的嫁妆都给惜春当嫁妆。
但就是如此,还是将贵重的物品以及全部的压箱银子都放在闺女的空间里,其他东西挑挑捡捡几大箱子都搬到闺女的房间,当成私房。剩下东西,史氏眼珠子一转,直接让人搬到了库房,大铜锁单独存放了起来。
至于钥匙,自然是要留给德高望重,身份辈份最高的荣国府老太君保管了。尤氏自她传出病弱的消息后,可是没少打着她嫁妆的主意。这一回,就让她看得着,吃不着。
宁国府的财产,在小史氏看来,别管是现在,还是别的什么时候,因为惜春是贾敬的亲闺女,那么就是正经的宁国府大小姐,有权利分到一半的产业。
别说什么女儿家不值钱,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么分家的。呸,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小史氏也是现代人出身,怎么可能会觉得她的惜春不应该拥有半份财产?再说了,她生的闺女怎么可能不尊贵。一半家产怎么了,那是她闺女应该得的。
但是那些嫁妆,小史氏却认为,跟惜春没有任何的关系。毕竟原来的小史氏早就被自己取代了。虽然在身份上仍是没有变化,但是内里却不是一个人了。
所以无论她怎么处理这笔嫁妆,她最终都会还给贾珍一脉的。
虽然那些东西,她还看不上眼。但是无论怎么说,就算是现在给了贾珍,贾珍也不珍惜,将来也会一一败光的。
还不如留在惜春手里,将来折现还给贾蓉或是贾蔷,也算是一桩善缘。
那些嫁妆也不过是十万两银子左右,这还要加上留在外面的所有产业铺子。当然这些事情,她都留了口信,让将来惜春拿出十万两银子来分给贾蓉贾蔷。不过时机嘛,就要让她自己看着办了。
五月初十,小史氏带着对亲生女儿的留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被安排好一切的惜春,带着自己的班底,在荣国府老太太的怜惜下,住进了荣庆堂的东厢房。与未来的贤德妃隔墙而居。
荣庆堂正院里的厢房,分东西两厢。东厢挨着正房的屋子住着元春,而西厢的两个套间就分别住着大房的迎春和二房的探春。
此时许是因着史氏与荣国府这边尚未出五服,所以本在议亲的元春,亲事也被耽误了下来。
不过元春的心性倒是不错。对于这个刚满月就丧母的小堂妹,倒是分外的怜惜。在她的心里,宁府的这个妹妹,可比同父异母的三妹妹,以及荣国府名正言顺的二妹妹更让她容易接受。
小史氏并没有死亡这一点,这个世上,估计除了惜春以外,谁也不会知道了。因为小史氏在离开前,还特意抱着惜春好一番的告别和不舍。
也幸好惜春现在是小婴儿的身子,不必做出丧母的悲伤来。不然她还真的哭不出来。
惜春身边的人,都是小史氏精挑细选出来的。在临去的前两天,史氏还特意拜托了贾母帮着照看。所以就算是尤氏想要接着主母新丧打发了惜春身边的人,那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惜春带着数箱行李住到了荣国府。
到了荣国府,贾母并没有再给惜春安排人。只是让身边的大丫头时不时地照应一番也就罢了。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两府的下人,其实都是走熟了的。
往往西府选下人的时候,都会有东府的家生子被选上来。再加上东西两府的下人,经过几代的做亲,早就已经分不清楚了。
就拿焦大的孙女茜雪来说,若不是小史氏选焦大先将她选了来,估计这两年就会在荣国府谋上一份差事。
话说,惜春有着成人的思想,所以比一般的小婴儿更好照看。元春对于这个省心的小堂妹,也非常的喜欢。
当然更喜欢的还是喜欢漂亮妹妹的贾宝玉童鞋。
凡是妹妹,他都会喜欢,别管是长牙的,还是没长牙的。但是对于喜欢天天睡觉的妹妹,贾宝玉就有些个无奈了。
但不管怎么说,惜春在荣国府的生活却正式开始了。
荣禧堂,东暖阁。
“太太,老奴已经打探出来了。”这一日,当歇过晌,周瑞家的就贼眉鼠脸的进来了。
王夫人看了一眼身边服侍的人,丫头们知机,都悄声退了出去。
“四丫头都带了些什么进府?”自从惜春搬到荣国府,王氏管家,便直接让人喊惜春为四姑娘了。
“四姑娘一共带了十六只箱子进府。其中,各类首饰占了一箱,书籍笔墨又占了两箱子。各类衣服料子共占了十箱子。剩下的三箱,有一箱是奇巧玩具,一箱子各色上好的绣线,绣花样子。最后一箱子,因是上了锁,无法查看。不过看吃重和声响,那里面至少有五千两银子。”
王夫人听了,眉毛便皱了起来。“就这些?可见到什么银票地契一类的物件了吗?”那小史氏是他们妯娌里最精明不过的人,怎么可能只给幼女准备这些个东西傍身。
周瑞家的摇头,“许是留在了东府,或是在老太太那里吧。我听老太太那里的丫头说,先敬大太太可是将一把钥匙交给了老太太保管呢。估计。。。”长脑子的人,都不会将贵重物品交给一个月大的孩子来保管吧?
“是了。四丫头还那么小,放在下人手中,也不是长久之事,交给老太太或是留在东府才是正理。”
“太太说的是。马上就要中秋了。林家的节礼,怕是这一两天就要到了。您看,是不是?”周瑞家的别有深意的提醒了一下王夫人。
第5章()
第五章
王夫人听到林家,心里就是一堵。然后又想到了林家的节礼,心中冷笑了一声。“在家千日好,现在却连个儿子都生不出来,真是丢进了贾家的脸面。”
主仆多年,王夫人眼睛一转,周瑞家的就知道她想的是什么,一听这话,都不用在心里过一遍水,连忙笑着回道,“可不是嘛,这姑太太也是个不容人的。林家代代单传,可不能就这么断了香火。要不太太跟老太太提一提。”
旧年,贾敏生了一个姐儿后,娘俩的身体就越发的不好。可是林家到现在却是连一个哥儿都没有落地。这件事情,王夫人既是幸灾乐祸,又有些个担忧。
亲姑姑这样,这很可能影响到自家闺女的亲事和前程。不过想到前儿自家哥哥和嫂子对自己的提议,王夫人又觉得,这对于他们家元春不是什么大事。
后年,便是三年一次的选秀。她们家元春正好在适龄之列。本来她是没有想那么多的,她还想着给给他们大丫头选个四角俱全的人家。但是恰巧东府出了丧事,按理,大丫头是要服孝一年,明年再开始议亲,但是既然已经耽误了,就不怕再等一年。
甄家当年还不如他们四大家族,可不就是出了个圣上奶娘,一个贵妃。才让家族迎头赶上,成为一代豪门。
她的元春那是大年初一的生日,是跟着荣国公一样的贵人生日。当年荣国公一无所有,还不是跟着太。祖打天下,才有了贾氏一族的荣华富贵。
想来都是同一日的生日,她的元春也差不了。更何况元春自幼被自己请来的人,精心教养长大,琴棋书画,不说样样都精,但是琴技却是当世大家都称赞过的。
进宫博个前程,总比以荣国公嫡长孙女,五品员外郎的嫡长女出嫁要好一些不是吗?
说起这个王夫人又想到了自家男人。自从恩得了这五品员外郎竟然至今天十余年都不曾升上一级半步的。可算是废物到家了。到是在女人方面。。。。。。
“周瑞家的,那赵姨娘怎么样了?最近还在闹腾吗?”得志便猖狂,说的就是赵姨娘这样的女人了,真真是无知粗鄙,人弃狗厌。可偏偏就入了她们家老爷的眼里。
“太太就是不问,老奴也是要回太太一声的。这赵姨娘越发的没了身份。今儿要吃燕窝,明儿要吃鱼翅的,就是她贫贱之身受得住,那肚子里的姐儿,也受不住。”
王夫人举杯喝了口茶,冷哼一声,“哼,咱们是什么样的人家,还怕吃穷了不成。谁她吃,可劲的吃。想吃多少吃多少。你回头吩咐灶上,赵姨娘生产前,想吃什么,就做什么。谁都不许怠慢了。”
赵姨娘都不害怕胎儿营养过剩不好生产,她怕什么。既能得个贤惠的名声,又能一举两得地。。。。。。
周瑞家的出嫁前便是王夫人的心腹陪嫁大丫头,这会儿也明白了自家主子话里的意思,虽然这招既狠又准,但是若不是那赵姨娘闹得太过,也不会这么巧的撞进来不是。
“太太说的是,一会儿老奴就吩咐下去。”
“兰哥儿那里前儿出痘,小孩子家家的,怪不容易的。你回头就说我说的,每日给兰哥那里送上一盏汤去。”王夫人想到长子留下的遗腹子,心中微酸。
“大奶奶是个妥当人,太太放心吧。”周瑞家的知道王夫人虽然面上冷着兰哥,但是心里还是惦记的,所以时常将兰哥的消息报上来。
其实也不怪王夫人会冷着李纨母子,毕竟一见到她们娘俩,就会想到早逝的儿子。哪一个母亲愿意看到呢。
所以,虽是冷着她们母子,却是绝不允许任何下人作贱了他们娘俩。
“宝玉这两日可好?”将一旁的念珠拿了起来,王夫人关切地问着自己唯一的儿子。
周瑞家的一笑,“宝二爷越发的出息了。前儿大姑娘教的东西,咱们二爷只念了两遍就都记住了。听说又会背好几首诗了呢。”
“他小孩子家家的,只要吃好玩好便罢了。回头可不能让元丫头再累着了他。”
“太太放心吧。咱们姑娘心里有数呢。”
王夫人听了,微一点头。她生的闺女,如何不好。
。。。。。。
时光如梭,岁月易逝。不知不觉间,惜春便满了周岁。只是因为母孝在身,所以周岁并没有大办。不过是老太太赏了一些东西,王夫人,邢夫人以及尤氏这个亲嫂子着人送了些礼物罢了。
“今天是咱们大姑娘的抓周,竟然如此冷清。别人也就罢了,怎么咱们大奶奶也不来一趟呢,好歹是咱们姑娘的亲嫂子。”
采枝一边整理焦大和焦福送进来的抓周之物,一边跟着柳儿抱怨。
“是这样说的。”柳儿是傀儡,但好在是有着一定智商和思维的傀儡。日常对话倒是难不到她。
“还有呀,你说说,咱们姑娘本来就是两府身份最高的,可是你看看,什么好东西都是可着这边的大姑娘,一点尊卑都不讲究。”
“是这样。”就那么点破东西,她家主子还看不上眼呢。
“大姑娘自幼不吃奶,都是喝着各类粥和汤水长大的。要不是焦福家的手艺好,咱们外面还有个铺子,就那么点月钱,姑娘至少要饿上半个月。好在姑娘一岁了,也吃正常的饭食了。不过这汤,却是不能断的。瞧咱们姑娘的小脸,多细嫩。身体多好。哪像那个宝二爷三天两天的这病那病的。”
“是这样。”
采枝被柳儿的这一句句是这样,弄得差点忘记下面的话。不过想到这个柳儿和杨嬷嬷都是个闷葫芦,也就只能忍耐了。
采枝当初在宁国府,那也是下人里的尖尖,可到了这荣国府,却是处处不得志。除了她提前跟着惜春外,之前小史氏屋子里的丫头都被尤氏打发出去了。相对于那些人,她还算是不错的。
只是到底是意难平。
意难平,说的就多了。可是惜春这屋里,就没有几个是善谈的。教养嬷嬷是宫里出来的,自是话最少。可是这史府出来的柳儿和杨嬷嬷那话就更少了。
除了她们三个,惜春屋里就只有两个五六岁的入画和茜雪了。那两个能懂什么,又能聊什么。
噢,忘记说了,还有直接入了老太太小厨房的焦福家的。不过那也是个锯了嘴的葫芦,三句不带吱一声的。
也不知道当初先太太是怎么挑的人,竟然能从满府的下人里,挑出这么多如此寡言的下人来。
“好了,采枝。时辰要到了。你去看看姑娘睡醒了没?”转头朝一旁一直默不出声的入画说道,“你去看看焦福家的,寿面可得了?若是得了,就端回来。”想了想又说道,“焦福家的,毕竟是姑娘屋里的人,一会儿就一起过来,给姑娘暖寿吧。”
入画五六岁的年纪,异常的机灵。将刘嬷嬷的话重复了一遍,见刘嬷嬷点头,又没了别的吩咐,便一溜小跑去了老太太的小厨房。
茜雪是焦福家的亲闺女,之所以不让茜雪去。自有刘嬷嬷的考虑在里面。
刘嬷嬷在惜春屋里也有一年的光景了。对于惜春屋里的事情,也有了九分理解。杨嬷嬷和柳儿两个从来都是不争不抢的,心中眼里都只有姑娘一个人。屋中的大小事情,几乎都是她在管。
但是她却不敢在这两人面前弄鬼。也不知道为什么,刘嬷嬷被这两人毫无波动的眼睛一看,就觉得浑身冒凉气。
她出来都不怀疑,若是她有什么坏心。这两人会发现不了。
至于其他的,如采枝,就更别提了。采枝知道自己将来是要嫁出去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