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贵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侯爷贵性-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白虎大街汤府……沭阳巷骆府?”袁氏沉思一下,皱眉问道:“老爷邀请的,可是刑部的汤尚书和吏部的骆尚书?”

    “夫人好记性,正是两位尚书大人。”

    袁氏更加狐疑惊讶了——一个参知政事、一个殿中侍御史、一个翰林学士,还有户、兵、工部三位尚书,如今还要邀刑部、吏部的尚书前来……

    这么些个朝堂大员,全聚在青藤轩,神神秘秘地不知道商谈些什么。

    她轻轻一抹额角的汗。

    若是让皇城司的人晓得,即便怀疑他们在密谋造反,也丝毫不为过呢。

    ……

    正午过后,空气渐渐冷凉。

    太后斜卧在榻上,接过白芷递来的汤婆子,目光柔柔地看向柴珏,听他绘声绘色地说着昨日发生的事情。

    言语间,柴珏毫不掩饰对好友的佩服。

    太后却也听得津津有味。

    “……乐琅说,司马大人与王先生的两种主张,有着明确的、互不相容的诉求。”

    “安国侯年少聪慧,事情确实如此。”太后微笑着赞同道,又问:“阿珏烦恼的是什么呢?”

    “我……”柴珏轻蹙眉头,暗暗吸了口气,回看着太后:“倘若孙儿非要分出对错呢?”

    “嗯?”

    “是如王先生说的那样,兼济天下、居者有其屋是公平;还是如司马大人的主张,能者多得,聪明勤奋的人住更大的宅子,懒惰愚昧的人住很小的屋子,甚至没地方住才公平?”

    “唔……”太后悠悠道:“哀家老了,糊涂了,许多事情也不大分得清对错……”她笑意不减,指了指柴珏身后:“不过,阿珏可以请教一下你二皇兄。”

    柴珏转头一看,柴琛不知何时坐到了他身后。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太后赐婚() 
“此二人分歧的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天生的差异……倘若无节制地任由有能力之人施展其才,其与无能之人便只能越差越远,永无平等之理;然而,倘若单纯强调所得平等,对有能之人而言便是不公……”

    柴琛说得一气呵成、不假思索,仿佛有人站在他身后,教他一字一句地道出一般。

    太后不眨一瞬地望着柴琛,眼神里有着意味不明的试探与考究。

    柴珏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这不正是他在“乐琅”那处听到过的道理么?

    “二皇兄,到底是谁对谁错?”他重复问道。

    柴琛弯唇而笑,说道:“对错并不重要。”

    “这个答案是不是太敷衍了些?”

    “不,并不是敷衍。世间的悖论那么多,并不是每桩事都要分出个是非对错不可。重要的是,决策的人要清楚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对什么人而言,才去选择谁才是对的一方。”

    柴琛顿了顿,不经意看到太后眼中不掩饰的赞许,他心头一热,但随即又感到难以抑制的失落。

    他说的并不是自己的想法。

    这是他曾经与“她”讨论过的话题,他如今,不过是复述“她”的观点而已。

    “我不懂。”柴珏直白地说:“对便是对,错便是错,即便你说双方都对或者双方都错也好,还算说得过去。但你如今说的这个是什么意思?”他看向柴琛,也看向太后。

    太后嘴角微翘,噙着浅浅的笑意。

    柴珏一怔,太后听懂了?是只有自己不懂吗?

    果然,太后对柴琛道:“阿琛,你细细解释给他听吧。”

    柴琛点头应是,道:“世间无能之辈总占着大多数,倘若只强调过程的公平,偏袒有能之人,久而久之,大多数之人必定心生怨怼。但无能之人,往往愚昧、无知、聒噪,朝廷的政令推行,江山永固、社稷长存,还是要依赖有能之士,若是一味重视结果的均等,必定让有志者、有能者心寒。”

    “那……”

    “在无能之辈的戾气与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之际,适时地颁布‘重视结果公平’的政令;但其余时候,保障有能者能得到足够的激励为重。”

    太后频频点头。

    柴珏依旧不赞同:“这样不是太投机取巧了么?”

    柴琛蓦然一僵,一瞬间,他仿似看到了当时的自己。

    那天,他也是这样问的“她”。

    “为君者,是非对错是最不要紧的东西。”柴琛一字一顿地重复着脑海中的,“她”曾说过的话:“甚至儒家所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说辞都是无用的。抓紧一切能抓紧的契机,以巩固君王的权力为重心,摒弃天真的幻想,面对重重陷阱,主动出击,才能命运成败牢牢掌握于手中。”

    他望向太后,目光坚毅决绝:“没有这个觉悟,是成不了事的。”

    太后沉吟不语,嘴角上,始终带着笑,彷佛在欣赏着、玩味着,世上最有趣的事物。

    良久,她轻唤道:“阿琛。”

    “孙儿在。”

    “你的外公早些时日来找过哀家,说是不太满意你舅公替你定下的亲事……”

    舅公,说的是太后的兄弟赵忨。

    柴琛自然明白太后说的是什么事情。自从他告知外公,那日在安国侯府的竹林被赵忨派人刺杀一事,王家与赵忨的联盟便破裂了。但外公忍到现在才向太后投诚,也是耐人寻味。

    太后说得这样轻描淡写,然而柴琛知道,外公是用了不得了的宝物来交换。

    一个六、七寸长方,紫檀木雕制的盒子。

    ——“此乃咱们王家自太祖朝传下来的珍宝,当日你母后在宫中失宠,我都不曾想过要动用它。然今日情非得已,犹赌博孤注,输赢在此一掷耳。”那天,外公这样对他说:“若然,连此物也无法打动太后……那,外公也没有法子了。”

    柴琛没有问盒里装的是什么。外公特意与他说这番话,一来是想要他记住这份人情;二来,他们需要太后的支援,外公是告诫自己千万不要再与太后计较母后被毒害的事情。

    后来,太后收了宝物,却没有给予王邈肯定的答复。

    柴琛丝毫不愕然。

    他是可以不计较,但太后会心无芥蒂吗?

    ……

    “赵府的女儿是怎样刁蛮的性子,哀家清楚得很,实在难以担当太子妃之职。”

    太后慢条斯理的喝了一口茶,悠悠道。

    柴琛双眼大亮,直愣愣地盯着太后看,难以置信地轻蹙着眉心——太后这话,是答应了?

    “哀家后来思索了许久,又细细问了不少世家大族的命妇,才想起石家的女子向来贤良淑德……待得过了年,官家闲一些的时候,哀家便与他说说。”

    石家!

    洛阳的石家。

    世代驻守与西夏、吐蕃交界的边境,手握兵权。最重要的是,石家两三代人都从不曾参与到宫中之事……

    最适合的婚配人选。

    柴琛心中陡然一紧。太后此举,并非看在那盒珍宝的份上。

    是他今日的答问,通过了太后的考验,她才答应的。

    “谢太后恩典!”

    柴琛跪了下来,对着太后重重叩了个头。

    也趁机低下头去,不让人看到他此刻茫然若失的神情。

    他的心里莫名的酸涩——外公出尽法宝也换不来的东西,偏偏是靠“她”阴差阳错留予自己的恩惠才得到的。

    思绪,开了头,便如撕下一道口子,蔓延倾泻,无法抑制。

    柴琛忍不住想,“她”……此刻在做什么呢?若果“她”知道自己即将被赐婚,会是怎样的表情呢?

    ……

    “哒哒,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铁蹄踏在石板上,也像是敲在骑马者的心上。

    策马走在出城唯一的林**上。

    日头快将偏西,空气愈渐寒冷起来。

    为首的两匹马上,骑者是两个蒙面打扮的青年人。

    “你确定他是往这个方向?”

    左边粗眉毛的青年问。

    右边皮肤黝黑的答道:“该是错不了的,客栈和城门的人都说那马车是往了郑州的方向去,陈留往郑州,只得这么一条路。”

    “他不是要往江宁府去的么?怎的一下子去陈留,一下子去郑州的?这是往西北的方向呀!会不会线报有误?”

    “嘿,幸亏咱们堂主想得周到,另一组的人都着了道,傻乎乎地跟着那人的替身到江宁府了吧!”

    “真是狡猾!”

    粗眉毛的青年狠狠地呸了一口,猛力扬鞭。

    八匹马组成的队伍,在小道上奔驰着,似要追赶不断西下的太阳。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并无差别() 
日光斜斜地,照到牡丹馆庭院东侧的那排白梅上。

    再过约莫两三刻钟,余晖便要被西侧的城墙挡住了。

    八宝楼的几名伙计,略有慌乱地为庭院布置烛火。

    没有人会预计到辩论赛竟然持续如此之久。

    ——“我诚恳地问反方辩友,也望你坦白作答:你既是认同人性本恶,那么你是否热衷于杀人放火?”

    苏轼急匆匆抿了一口茶水,朗声发问。

    如今进展中的,是正反双方交互答问的环节。

    与先前的展述观点和论据的环节不同,交互答问理性思辨的内容较少,更讲究问答者的口才与反应之快速。对观众而言,这个环节的可观性也更强。

    经过大半天的辩论,场上的学子们也渐渐有了各自的立场。

    ——“问得好!”

    ——“好!”

    苏轼的问题尖锐又直白,赞同人性本善的学子纷纷叫好。

    黎俐极快回答道:“当然不是!但并非我没有作恶的念想,而是因为我受过了教化,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

    “教化难道能够使你一生都不流露本性吗?万一哪天你不经意流露本性,那我们可是要遭殃了!”

    苏轼笑着反驳,略显诙谐风趣。

    按照辩论赛的规矩,交互答问本应该是由双方诸位辩手交错问答的。可是,每每苏轼或黎俐抛出来一个问题之后,总是另一人最快接住。

    交互答问,成了他们二人的交互问答。

    “故而,才要修身忍性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若是人性本善,还何须‘三省吾身’?我反倒是要请问正方辩友,既然人性本善,那么,恶果何来?如果恶都是由外在造成的,那外在的恶又是从何而来呢?”

    ——“好!说得好!”

    ——“答得妙!”

    支持反方的学子们助威般高声呼喊。

    黎俐引用曾子一句“吾日三省吾身”,便将苏轼的问题盖了过去,且还问了一个新的问题。

    正方其余两人顿时相看一眼,哑口无声。

    苏轼丝毫不惧。

    他早就看穿这是个无解的命题。

    解决之计,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那么我亦要反问:你既然坚持人性本恶,那善果又是何来?是谁第一个教导人要向善?他又是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

    在对方还在思考之际,苏轼又提问新的问题:“人性本恶的话,要律法何用?犯罪是顺性而为,那么罪犯为何要受到惩罚呢?”

    黎俐并不中计,反将一军:“你问的这问题,正好论证了我方观点呀!如果人性都是善的,那还要法律和规范何用?”

    ……

    二人唇枪舌剑,斗得难分难解。

    葛敏才看得兴致勃勃,正想与身旁的萧益秀谈论一番,转头一看,却发现对方似乎若有所思。

    “辩论的时间也忒长了些。”葛敏才贴心说道:“可要伙计传些食物过来?”

    萧益秀回过神,轻轻摇头道:“不,不必了,本座不饿。”

    “是略吵闹了些?”

    “不,不吵,很精彩。”

    气氛一时变得尴尬。

    片刻,萧益秀径自道:“我在想,若然能让大辽与宋国的学子来一场辩论,岂非极好?”

    葛敏才猛一拍椅子的扶手,赞曰:“妙,妙极!”

    转念一想,却脱口而出;“辽国也有懂经义策论的学子?”

    话说了出口,他惊觉自己此言实在无礼至极,唯恐对方责怪,他连忙颤颤地改口说:“下官,下官意思是贵国对学子定有与大宋不一样的期许……想必……想必不一定注重于经义策论之上……”

    然而,这话连他自己也说服不了。

    想不到的是,萧益秀竟然不恼,反而微笑道:“看来,葛大人不曾来过大辽?”

    “下官孤陋,望萧大人见谅。”

    “在本座看来,大辽与宋国并无太大区别。”

    萧益秀意味不明地说道这么一句。

    “嗯?”

    葛敏才不解——辽国与大宋怎会没有区别?区别可是大了去了。

    萧益秀也不解释,默默地望向讲台,专注于观赛中。

    ……

    青藤轩。

    烟熏茶绕,灯火通明。

    姚宏逸左手拿着一块吃了一半的桂花糕,右手忙不迭地在札记上写划。

    其余的人,也是如他一般,无声地做着最后的冲刺。

    片刻。

    ——“诸位!”

    刘沆理好手中寸余厚的稿件,宽慰地笑道:“初稿没有问题,就这么定下来吧!”

    “诺!”

    众人点头应是。

    虽已入夜,且当中不少人已经历一整日的商谈、笔耕,但想到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即将在自己手上诞生,疲劳顿时消失,心中只剩下激动与兴奋。

    “就这么散了吧,待诸位的二稿完成后,咱初二再聚!”

    刘沆说罢,正要从座椅上站起来。

    ——“慢!”

    叫住他的,是吏部尚书骆鼐。

    “此事……可要告知庞丞相?”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全都该死() 
没有了阳光,延福宫后院的湖畔顿变得寒气侵人。

    凉亭内,只剩下太后和柴琛,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

    空中悬挂着一轮满月。满月的光辉自西面斜照,月色如水。

    刷拉刷拉地,清劲的风吹动湖畔的树木。

    听着风声,二人默契地止语。

    良久。

    白芷捧着新泡好的茶壶上前,为他们斟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