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十(乙巳日),陪同的三公之一的诸飦(音犍,牛之犍〕向穆王献上美酒,穆王也赐予了他黄金之婴、贝带硃丹七十裹。诸飦乃膜拜而受。
四月十五日(庚辰日),穆王到达滔水,这里是浊繇氏所居之地。
四月十六日(辛巳日),穆王继续东行。
四月十八日(癸未日),穆王到达苏谷,这里是骨飦氏所居之地。穆王南行,随后,转向东行。
四月廿一日(丙戌日),穆王到达长山,重黎氏领地的西部边界。
四月廿二(丁亥日),穆王登上长山,随后继续东行。
四月廿五日(庚寅日),穆王到达重黎氏所居的黑水河畔(又称为弱水,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这里生有野麦、荅堇〔祇谨二音〕,特产有木禾〔木禾,谷类也。长五寻,大五围。见《山海经》〕。这些都是重黎氏所食用的植物。附近有采玉石之山,由重黎氏看守,出产的玉石品种分别被称为:枝斯,璿瑰〔旋回两音〕,殳瑶,琅彩,х鳎玻峦跏贝詈玫挠衿鞫汲鲎源松健S袷谥苁币驯徊删。韵衷谖薹ㄆ窘璨袷庖惶跫贫掀湎晗傅乩砦恢谩
四月廿八日(孟夏癸巳日),穆王命重黎氏为随行的臣属供应饮食。
五日初二(丁酉日),穆王登上采石之山,将采下的玉石取走,命重黎氏之民,在黑水之上,制作成精美的玉器。为了等待这些玉器制作完成,穆王命在采石之山休整一月。
五月廿八日(癸亥日),穆王见玉器制成,非常满意,为表嘉奖,赐给重黎氏黄金之婴十八,银乌一只,贝带五十,硃七百裹,(鬼)箭、桂姜百(篋),丝变雕官。重黎氏的首领乃膜拜而受。
五月三十日(乙丑日),穆王继续东行,重黎氏的首领为穆王送行,一直送到长沙之山(内蒙古境内的某山),穆王赐给重黎氏玉佩一只。
六月初一(丙寅日),穆王继续东行,并转向南。
六月初四(己巳日),穆王到达文山(内蒙古境内的某山),西膜之人在此定居,他们称文山为邢山,西膜首领向穆王进献礼物: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罚浊С担峦趺暇亟邮绽裎铩D峦踉谖纳接卫廊眨蛭⑾稚街杏杏袷谑敲丝桑⑽∶纳健
六月初七(壬申日),穆王在文山之下宴饮,文山人的首领归遗向穆王献上良马十驷〔四马为驷〕,用牛三百,守狗九十,牥牛二百(此牛能行流沙中〕。穆王命将豪马豪牛〔豪,犹髦也。《山海经》云“髦马如马,足四节皆有毛”〕,尨狗〔尨,尨茸,谓猛狗。或曰尨亦狗名〕,豪羊,以祭文山。又赐给归遗黄金之婴十八,贝带三十,硃三百裹,桂姜百(篋),归遗乃膜拜而受。
第五十七章 涂山大会()
六月初八(癸酉日),穆王命造父为御(驾车者),【】为车右,乘坐由八骏拉的马车。主车右服华骝,左服绿耳,右骖赤骥而左服白俄。副车,右服渠黄而左服踰轮,右骖盗骊,而左服山子,河宗柏夭主车,参百为御,奔戎为右。穆王向东南急驰,直到千里之外的巨蒐氏。
此前的文山等地大约在内蒙古与甘肃交界一带,而内蒙古境内大都为草原地带,适合穆王的马车通行,所以穆王一日之内跨越千里,到达内蒙古河套平原的西北一带。而巨蒐氏就生活在这一带。
巨蒐氏的首领凶奴,向穆王献上白鹄之血,请穆王饮用,同时献上牛马之乳,用来给穆王和柏夭洗足。
其首领名凶奴,则巨蒐氏可能就是后来的匈奴,此时尚未发迹。
六月初九(甲戌日),凶奴在焚留之山为穆王献礼:马三百,牛羊五千,秋麦千车,膜稷三十车。穆王命柏夭接收了凶奴的礼物。此外凶奴知穆王喜玉器,献上枝斯之英四十〔精者为英〕,璿瑰、殳瑶、珌佩百只,穆王命造父接收了这些礼物。作为回礼,穆王赐予凶奴银木(玉)采,黄金之婴十八,贝带四十,硃三百裹,桂姜百(篋)。凶奴乃膜拜而受。
六月初十(乙亥日),穆王离开焚留之谷,向南行到阳纡(内蒙古河套地区)一带的东尾山。
六月十四日(己卯日),穆王到达渠河北岸。柏夭介绍说这里有河伯的子孙渠溲建立的国家渠搜国,是河宗氏的支脉族人。这里有一座山,人们常在此山为穆王祈福。穆王听后很满意,赐柏夭佩玉一只,柏夭再拜稽首。
穆王在这里呆了一个多月,柏夭盛情款待穆王。
七月十八日(癸丑日),穆王继续东行,柏夭将穆王一行一直送到国。伯綮在澡泽之上的船上为穆王献上礼物。
澡泽,又称为汭〔汭,水涯,水之边缘〕,黄河水在这里急转向南行。穆王在澡泽之上的船中休息五日,以等待随行军队的来到。
七月廿三日(戊午日),穆王东行,进入山西境内,此后的路途,已经不需要柏夭的引导,穆王让柏夭回国(阳纡,河宗氏之都,内蒙古河套一带)。穆王称赞他:河宗氏是忠臣啊!柏夭再拜稽首后离开。穆王转向南行,到达并登上长松之隥。
七月廿七日(孟冬壬戌日),穆王到达雷首山(河东蒲坂县,山西运城永济市〕,犬戎胡人在此生活,其首领在雷首山的山脚向穆王献上礼物:食马二十四匹。穆王命孔牙接收礼物。穆王说:“雷首山的水都结冰了,你却能够为我献上犬马羊牛,尤其是其中竟然有黑羊,流出白色的血,真是奇异啊!”
七月廿八日(癸亥日),穆王继续南行,到达并登上髭之隥。
八月初一(丙寅日),穆王命驾八骏之乘,赤骥之驷,造父为御,穿过翟道〔即先前穆王从河北到山西的小道〕,到达钘山(河北石家庄井陉县),登上三道之隥,并宿于两座山之间的平原。穆王命毛班、逄固先到宗周报信,说明穆王即将回朝,并在那里等待穆王的命令。
穆王向南渡过黄河,驰驱千里,
八月初八(癸酉日),穆王进入宗周(长安)。
八月十五日(庚辰日),穆王在宗周的太庙举行大朝会。在这次大会上,穆王命令将臣服的犬戎迁于太原一带,而此时穆王随行的六师正在犬戎的周边,形同兵临城下之势,这又使犬戎更加憎恨周朝的统治。
八月十九日(甲申日),吉日,穆王在宗周的太庙祭祀。这是周礼所规定,君王在外巡游,回朝必告之太庙。
八月二十日(乙酉日),穆王虽然疾驰回到宗周,但随行的军队(六师)还刚从山西,经河北,到达洛水一带,穆王命六师之人在洛水一带休整。
八月廿二日(丁亥日),穆王向北渡河,转向西北,登上河北的盟门山,随后转向西南。
八月廿七日(仲冬壬辰日),穆王登上隥山(河北石家庄井陉县)之上,奏广乐,三日才离开。
九月初二(丁酉日),吉日,穆王进入南郑。穆王回到南郑不久,据说西王母也到达宗周,这可能是因为穆王绕了一个大圈子巡游,而西王母则目标直指宗周。穆王非常高兴地与西王母共渡良宵,让西王母居住在宗周的昭宫。不久西王母归国。
年,周穆王十九年正月,穆王在都城南郑(河南郑州新密市)的祇宫居住,诸侯前来朝会。
年,周穆王二十一年,祭公去世。
年,周穆王三十五年,此时徐国因为此前被楚国偷袭,被迫在穆王的准许下迁都彭城,而楚国为了能够独霸南方,彻底消除徐国的威胁,楚国在经过多年准备之后,未向穆王请示,就入侵徐国,穆王恼怒楚国不经允许,就兴兵,一旦让楚国灭了徐国,则又一个南方霸权将要兴起,而这也是楚国的目的,所以穆王命毛(国)伯迁率六师,增援徐国,在泲水(丹江,楚国都城泲附近)一带击败楚**队。
年,周穆王三十七年,穆王大起九师(周朝中央全部军队),向东,进军到九江,超过长江,伐越(百越),一直到达纡地。
楚国遗使入贡,向穆王表示敬意。楚国重新赢得穆王的原谅。
年,周穆王三十九年,穆王在外出游,宿于黄竹,穆王读到鲁魏公杀兄篡政之事,忧心不已,当天晚上穆王梦见羿射于涂山〔即太康失国的故事〕。卜祝对这一梦境进行占卜,认为要想解决这一不祥之兆,必须离开这里,于是很快又改在曲山住宿。
十月初一日(丙寅日),周穆王召集各路诸侯,举行了涂山(河南洛阳嵩县)大会。
涂山大会,是一次肃政大会,在此次大会上,周穆王仿效夏禹,对一些有叛逆之心,不行周礼的诸侯,采取了严厉措施。穆王命令大臣伯臩向朝廷官员重申执政规范,并发布《臩命》。
第五十八章 华夏现存最早的法典《吕刑》()
年,周穆王四十五年,鲁侯ナ馈
西周初年即有刑法,应为文王所定,分“轻典”、“中典”、“重典”,合称“三典”,用以维护其统治和社会安定。
西周中期,阶级矛盾尖锐,甚至诸侯之间常有争执,祭公去世后的首席大臣吕侯向穆王进言修改刑法。
年,周穆王五十一年,穆王为了缓和社会的矛盾,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地位,接受了大臣吕侯(甫侯)的建议,废止了严酷的旧法,以“明德慎罚”为指导原则,“作修刑辟”,制定了一部重要法典。因为是吕侯主持修订,故称之为《吕刑》。
《吕刑》原本今已失传。今文《尚书》中现存《吕刑》一篇。《尚书·吕刑》篇是吕侯制定法律后遗存的官方档案文献,经后人整理保存在《尚书》中,成为其中的一篇。而作为法典的《吕刑》,其原件已失传,但其有关内容由于《尚书·吕刑》篇得以保存下来。
《吕刑》又被称为《甫刑),是西周的法典,也是现存华夏最早的法典,有墨、劓(yi,亦)、劊⒐⒋蟊傥逍蹋踩酢V饕鞘隽似涫钡姆稍蚝拖昃〉氖晷碳耙话闼痉ㄖ贫取T凇渡惺槁佬獭分校窃刈糯シ感谭ǖ娜丝梢陨辖灰欢ú莆锒獬欢ǖ男谭#词晷獭:罄捶⒄刮独窦恰で瘛返乃捣ǎ骸袄癫幌率耍滩簧洗蠓颉!焙罄吹耐持谓撞憬で厝ń准犊梢悦庥栊谭!
1975年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出土了一件西周中晚期青铜器………训匜,在其上铭文157字,记述了周王重臣伯阳父依据当时的刑法处理了一件案子,因诬告上级训,一位任牧牛的小官被判处鞭打1000、黥面、免职,也可按照当朝法典交金(铜)300鑀鞭打500处理。训最后收到了金制作了这件青铜器。整个事件用比较严格的诉讼程序,最后还要有结案书,说明当时的法律程序是相当完整的。
五刑,是由五行相克而产生的。“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劊匀テ涔墙冢荒灸芸送粒守嬉匀テ浔牵煌聊苋使远掀湟凰苊鸹穑蚀蟊僖跃渖!保ā兑葜苁橐菸摹罚
五刑包括墨,劓,劊ㄒ沧麟瑁蟊伲茨獭诙钔飞峡套滞磕妫▂i)刑…割鼻子,劊╢ei)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从夏代开始逐步确立,于西周时期写入吕侯编著的《吕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
而到了封建社会初期,五刑也有了一些变化,墨刑改为剃光头(由儒家的不能轻易毁伤发肤的说法而来),劊╢ei)刑改为膑刑,即挖掉膝盖骨。
此后,奴隶制肉刑开始逐渐被废除,从汉初的文景帝废除肉刑开始,以自由刑为主的封建五刑产生了,封建五刑分别为笞、杖、徒、流、死,最初在隋《开皇律》中作为刑罚体系得以体现,随后由唐朝律疏(《武德律》《永徽律》(唐律疏议))进一步完善,标志着中国刑罚制度的重大进步。
以上几种主刑都是针对男性犯人而言的,对于女性犯人,五刑则是指:刑舂,拶刑,杖刑,赐死,宫刑。
刑舂(chong),古代对妇女犯罪施用的五刑之一。在施以黥、劓等肉刑后押送官府或边境军营,服晒谷、舂米之劳役,为五刑中较轻的刑罚。
女子在中国古代地位的低下,常常使她们处于男性附属品的地位,深居简出。因此犯罪的机率较之男性,当是少之又少。不过,也不排除某些女性的过激行为惹怒了官府的事情。于是,如何给女人施以刑罚,成了一个颇让人伤脑筋的问题。
有的妇女犯了罪,可以不受惩罚,因为她们是男人的附属品,可以有自己的男人代为受刑。这应该算是对女子行刑的一个极端。古书中关于“妇人不著械”“妇人无肉刑”的说法也有很多,体现出法制的“德”的一面。就笞杖刑罚而言,对妇女也是有照顾的,而改用鞭背,对于犯罪的则采取脱裤留朡(内裤,读音:zong)的方法。而且,对这类不得不施以笞杖的女犯,行刑者也多半会比较宽容,怜香惜玉之心怕是天生的。
拶(zǎn)刑,又称拶指,是古代对女犯施用的一种酷刑。“拶”是夹犯人手指的刑罚,故又称拶指(用拶子套入手指,再用力紧收,是旧时的一种酷刑)。古语有云“十指痛归心”,而且正是因为古代女子的手很巧,如果把女子的手弄伤了或弄残了,会对女子的伤害很大。拶指旧时夹手指的刑具。唐宋明清各代,官府对女犯惯用此逼供。而以前的特务逼供也常用此刑。
杖刑,古代刑罚之一。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杖作为刑种始自东汉。南朝梁武帝定鞭杖之制,杖以荆条制成,分大杖﹑法杖﹑小杖三等。北齐北周,将杖刑列为五刑之一。其后相沿直至清末。参见“五刑“。
隋唐以来五刑之一。宋明清三代规定妇人犯了奸罪,必须“去衣受杖”,除造成皮肉之苦外,并达到凌辱之效。
骑木驴:这种刑具是专为因奸情杀夫的女人设置的,当然也包含与奸情有关的直接责任人。明末的骑木驴是这样的:先在一根木头上竖起一根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来,放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