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演义-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恶煞正神。

    不过也有人认为,姜子牙表面上是徇私,但是马氏命里就是衰星(扫帚星)转世,所以姜子牙之前与她在一起的时候才不顺,而休妻之后八年,姜子牙就飞黄腾达了。姜子牙对马氏的封神实际早已注定。

    马氏千古留有笑名,实则是姜公社会学第一师傅,逼姜公学会了营运自立,磨砺了姜公的心性,可谓有恩于姜公,有功于周朝社稷,所以才能够得到封神的机会,虽然是恶神。

    而妲己,恩州遇难,幽魂渺渺,不曾享王宫一粒之餐,不曾受君王一席之爱,却落得千古骂名,三教广封群星列宿,依然榜上无名,无非就是內无三才,无功于天地,才不能得到超拔。

    上面的故事就是《封神榜》中对姜子牙生平的描述。但是如果故事为真,则姜子牙72岁才娶妻,根本没有生育能力,不可能还会留下孩子。而历史上姜子牙共有15子1女,都为其妻所生,所以,姜子牙根本不是72岁成婚。

    如果从男姓基本丧失生育能力的时间来推算,姜子牙的最后一个孩子的时间可能为50岁,如果以至少一年生一个孩子的效率来说的话,姜子牙的结婚年龄不低于34岁;而实际上一年生一个孩子几乎不可能,平均两年生一个孩子也是正常的,则结婚的年龄则可以推算到18岁。也就是说姜子牙结婚的年龄还算正常,没有《封神榜》那么夸张。

    实际历史上记载的真实的姜子牙的妻子名叫申姜,由申姓可知,其与姜子牙同为姜姓后裔,姜姓后裔的两个较著名的封国,一个为吕国,一个为申国,后人以国为姓。

    家庭成员

    妻

    申姜

    子女

    1儿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

    2女儿:邑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妃

    申姜,小名“桃花女”,16岁生邑姜,19岁生吕伋,而96岁生讳福(此处存疑,96岁太夸张,以生理常识而言,一般高龄产妇也就不到50岁了,或许是笔误)。

    申姜和太公共育有1女15子,享年101岁。

    申姜并不是她的本名,古代女子名讳史书上多是隐去的,以姓氏指代。申指的是氏,也就是她父亲的姓,姜指的是她的出身,宗族的姓(也有人认为是丈夫的姓)。

    姜子牙72岁之后的故事,基本为真。

    姜子牙可能之前一直到处打零工,由其拜师阐教的故事可知其可能还当过巫教祭司学徒,当时巫教祭司虽然经过武乙的改革,已经与王权脱钩,但是仍然在政治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在72岁之后,姜子牙才出头,当了商朝负责风水(钦天监)的官员,这是祭司阶层所能得到的最高职位了。姜子牙的本领有些类似于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

    甚至一度得到帝辛的宠幸,要取代费仲而为鹿台的督造,这是一个油水丰厚的职位,但是姜子牙不想压迫民众,建立实用价值不大,只为享乐的建筑。所以忍不住向帝辛进谏,结果惹恼了帝辛。

    费仲本来就忌妒姜子牙得到帝辛的看重,趁机向帝辛进谗言,帝辛决定要惩罚姜子牙,但是惩罚措施还没有出台,姜子牙得到消息,急忙返回家,弃官与妻子和儿女全家逃跑。

    姜子牙来到关中以后,隐居于渭水畔的蟠溪峡(陕西宝鸡陈仓区),并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而钓的奇妙方式去钓鱼。实际上是表示自己名虽垂钓,却其意不在鱼,而是用这种特异行为将自己的名声传到姬昌的耳中,吸引姬昌的注意。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尘翳而腾霄。这就是姜太公钓鱼: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

    一年之后,姬昌占卜一卦,卦辞说:“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要求群臣到处查访贤才。这一访就是七年。

    年,姬昌终于访得姜子牙,亲自来到蟠溪峡,见到姜太公在溪边以无钩的钓竿钓鱼,见此情形而问姜子牙,姜子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无钩垂钓离水三寸,愿者上钩,不愿者回头,这体现了姜子牙经过八年的等待,心境已经完全不是当初朝歌时的情况了,完全达到处变不惊,以不变应万变的境界,虽然姬昌一直是他想要投奔的明主,但姜子牙完全没有露怯。

    王下趋拜曰:“望公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尚立变名答曰:“望钓得玉璜,其文要曰:‘姬受命,昌来提,撰尔洛钤报在齐。’”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后人尊称姜子牙为姜太公、太公望。

    姬昌与姜子牙谈论后大喜,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即古公,姬昌的爷爷)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

    回去的时候,姜子牙让姬昌背着他走,姬昌虽然奇怪,但认为奇人的行为都是这样古怪,于是不顾自己已经68岁高龄,还是背着80岁的姜子牙向前走,走了48步,实在背不动了。

    姜子牙就说:“你背不动我,我还是坐车,不要用马拉,让你儿子们拉吧,姬昌的儿子们面面相觑,但是姬昌点头同意,无奈之下,儿子们套上了缰绳,拉着车子,走了808步,就叫苦不跌,坐在地上呼呼气喘,怎么也不肯再拉车了,姬昌也很不满意。

第九章 长安始为都() 
姜子牙这时才向文王父子宣称:“你周朝只能出四十八个帝王,有八百零八年的江山”。姬昌和儿子们目瞪口呆,后悔没有再走几百步。

    经此一事,姜子牙被尊为太师。

    这似乎说明姜子牙有预知能力。《乾坤万年歌》,传闻为姜子牙所著,凡770字,是“三大预言奇书”(其它两大预言是唐代李淳风的《推背图》和明代刘伯温的《烧饼歌》,三大预言中以《推背图》最为神异,甚至预言到当世)中最早出现的,它从宇宙起源开始,构架出万年之久的历史行进。

    姜子牙老年得志,为姬昌修文练武、励精图治,并策划推翻帝辛,以周代商。

    姬昌暗中和姜子牙策划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纣政权,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权谋和奇计。

    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

    姬昌发布“有亡荒阅”的律令,规定奴隶逃亡就搜逋,谁的奴隶归谁,不准藏匿逃亡奴隶。于是诸侯纷纷叛纣而往归姬昌。

    帝辛三十二年,五星连珠的气象出现,有红色的乌鸦出现在周国的祖先祠堂。

    有赤乌集于周社。

    密(甘肃灵台,西戎的一支)人入侵阮(甘肃平凉泾川县)国,阮国被消灭,阮人星散,后人以国为姓,为阮姓的来源。密人吞并阮国后实力大增,对位于关中的周国构成威胁,西伯姬昌帅师讨伐密人,这是姬昌首次亲征,而姜太公为谋主,也是姬昌对他的一次考验。

    帝辛三十三年,密人被周师击败。姬昌将周国的都城由岐(陕西宝鸡岐山县与扶风县)迁往程(陕西咸阳),之后姬昌没有顾及阮人复国的诉求,将阮地划入周国领土。

    此时帝辛的军队主力正在东南与东夷部落激战正酣,根本抽不出手来,而密(西戎一支)对于商的诸侯国阮的进攻被视为是对商的无视,正在帝辛着急的时候,姬昌将之及时剿灭,没有使商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

    帝辛为表嘉奖,也是因为先前姬昌的表现,赢得了帝辛的信任,可能也是因为暂时无力约束周国,所以命西伯姬昌(加九)锡,表示同意姬昌称王,并赐给弓矢(shi)斧钺(yuè),使姬昌得专征大权,这是姬昌的父亲季历曾经得到的权利,而姬昌再次得到,从此周可以不须先通知商王,就可以代商伐不臣的诸侯。可以说周在迈向成功的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步。而加九锡也就成了权臣成为帝王标志性的一个步骤。

    《史记·周本纪》记载,诸侯国虞国、芮国发生纠纷,闹得不可开交,没办法想请姬昌仲裁。及到周地,看到周国人相互谦让,长幼有礼,非常惭愧,说道:“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相互礼让,向周国表示臣服。诸侯听闻了这件事情,凡是有矛盾纠纷都来找姬昌评判。此时姬昌也还是一介诸侯西伯,却已成为天下诸侯们的道德楷模。

    姬昌为政清平,尤其在明断虞、芮二国的国土争讼后,被世人称道为膺受天命。西伯昌断虞、芮之讼,也成为一个标志**件,周人将这一年称为西伯昌受命元年。从这一年(1129)开始,西伯昌才正式称王,而各国诸侯也纷纷拥戴,称之为周文王。此时周文王已经83岁,姜尚82岁。

    帝辛三十四年(周文王二年,),周师突然攻占耆(qi,又名黎,故旨方地,山西长治潞城市)国与邘(yu,刑丘,河南焦作沁阳市)国,随后挥师攻打曾经向帝辛告发姬昌的崇(陕西西安户县)国,崇国四面被周的势力包围,只是因为以前与帝辛的关系密切,才能够对周产生制约,但如今商的主力在东夷,无法再保护崇国。崇国最终投降。

    前面介绍过,西戎中的一支旨方被两代商王武丁和武乙先后击败而归化为诸侯国耆,耆自从归化之后,其首领甚至担任过商王朝的西史,参与征战,勤劳王事,深得重用,是商王朝的重要盟友之一。而在周崛起之后也成为商王布置在北方防备周的重要帮手。

    帝辛在崇国被吞并之后,才明白姬昌的狼子野心,但已经为时已晚,周国已经坐大,而商朝主力不在,帝辛也只能期待周不清楚商的内部空虚,只能无力地申斥几句,而文王以崇国国君无道,而另立崇国国君的弟弟当新的国王而轻易化解了帝辛的责难,而原本亲商的崇变成为周的忠实拥护者。而且解除了周国的心腹之患,为周的势力东进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而对耆和邘的吞并解除了周北面山西方向和东面河南方向的威胁,并从北面和西面直接对商王王畿产生威胁。

    同年冬十二月,昆夷(西戎的一支)再次强盛起来,侵入周境,双方展开了为期三年的战争。

    帝辛三十五年(周文王三年,),周国因为灾害,且由于昆夷的进犯影响收成,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引致******。

    为了保证朝廷的粮食供应,周文王决定将都城由程(陕西咸阳),迁往丰(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西岸),改名为丰邑,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这是西安成为古都的开端。

    帝辛三十六年(周文王四年,)春正月,诸侯齐来向周表示敬意,服从周的领导,周文王得到各路诸侯的支持,率领诸侯联军,再次讨伐昆夷。昆夷被击退,三年战争结束。

    周文王派世子姬发营建镐邑(陕西西安长安区沣河东岸)。

第十章 周文王的建国准备() 
定都丰京以后,周文王将周的势力向南扩展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这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

    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纣因此渐渐丧失了权势。王叔比干劝说纣,纣不听。商容是一个有才德的人,百姓们敬爱他,纣却黜免了他。

    实际上帝辛根本不喜欢听他们这些重臣们的话,他一直怀疑这些大臣与他不是一条心。在他看来,东夷才是大患,只需要将东夷击败之后,就可横扫周国和西戎势力,而周国的势力根本没有瞧在眼里,现在正可以利用周来打击西戎及其它分裂势力。

    帝辛三十七年(周文王五年,),周文王建立辟雍'piyong',即周时代的太学。

    辟雍,辟借作壁字,言其为一圆形。雍字当写作广字下面加一个邕。邕字乃四方有水,土在其中。广是高屋之形,即指学校的建筑,四面环水。此乃当时天子所辖政府之学校,如同今天的“国立大学”,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

    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

    男性贵族子弟在里面学习作为一个贵族所需要的各种技艺、如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在课程中还有性教育。贵族子弟从10岁开始就要寄宿于城内的“小学”,至15岁时进入郊外的“辟雍”,换言之,他们从10岁“出就外傅”至20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中间要有10年离家在外过集体生活。

    《小戴礼·王制篇》有云:“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此即言当时的学校。

    泮宫者,泮是半圆形之水。《诗·鲁颂·泮水》,又称泮宫,是为当时诸侯有泮宫之证。此为诸侯国中大学,即如今的地方大学。国立大学四面环水。地方大学三面环水。在形制上,表明了中央与地方的尊卑之分。此后历代,全国各省县,均有孔子庙。庙旁有明伦堂,堂前有泮水。即承古代泮宫遗制。清代秀才入学,即称入泮。(明伦堂,即明堂)

    ——《钱穆·国史新论·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平面正中的建筑坐落在直径62米的圆形夯土基台上,呈“亚(繁体亚)”字形台榭,每边长42米。中心建筑四周,由四面围墙、四向远门和四角曲尺形配房围成方院。围墙外环绕一圈环行水渠。整组建筑形成圜水方院和圆基方榭的双重外圆内方格局。中心建筑正中为17米见方的中心台体,四隅各有两个方形小夯土台。中心台体上建一大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