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气候中,大西洋是主要的向高纬度的热输送器。北大西洋湾流冷、暖水在北大西洋高纬的转换,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据估算,在北纬24度处,大西洋的热输送为12pw,而该纬度上所有大洋的经向热输送总量为20pw,大气的热输送总量为30pw。在北大西洋,向高纬的热输送以及冬季的热释放,可以补充年日射的25%,盛行西风带将这些热量带至相临大陆,使得北欧气候保持温暖。
所以温盐环流活动的任何变化,都将给区域乃至全球气候造成可观的影响。而新仙女木事件恰恰是因为突然的热量增加导致全球海洋中的温盐环流关闭。
月,中国长江中下游以及江南地段急剧降温,其原因也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了温盐环流的运动。
第二章 史前大洪水()
年,“新仙女木”事件以在几十年内从冰天雪地迅速回升到接近现代的温度而结束。
由于温度升高,气候干燥,大陆上的冰川大规模消融,冰盖厚度开始变薄,内部开始不稳定。
大陆上的冰盖融化的时候,经常是冰盖表面的融水腐蚀整个冰盖,这些水渗入冰盖较温暖的下层,相当于在冰盖下层加了一层润滑油,使整个冰盖变得不稳定。
由于气候持续的变暖,当时的北美劳伦冰盖(体积相当于现在的南极冰盖),下层已经充满了水,只有边缘暴露在空气中的冰舌限制着这些下层水(大陆冰盖的下层,由于地热的原因,温度高于上层),这些外层冰,有的连接北美大陆和大西洋。
年,最糟糕的情况发生了:
随着气温的升高,锁住水的冰舌破裂了,洪水从北美劳伦冰盖底部汹涌喷出,带动整个冰盖迅速滑动,冰盖和大地之间发生巨大的相对位移,引发规模庞大数量频繁的冰盖地震(可以称“冰震”),整个冰盖迅速瓦解,并大块大块的坠入海洋。
冰盖坠入海洋时,激发海洋形成水波(如同石头坠入水塘)。另外,冰块和浅海底互相撞击也容易引发地震,这两个原因共同作用引发了巨大的海啸,这个海啸的波高达到数百米甚至上千米,远比冰盖均匀融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100米为高,而且来势凶猛,没有可能躲避。
冰盖入海激发海啸波,海啸波把北美大陆上剩下的冰盖以及其他地区的冰盖(例如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冰盖,部分的南极冰盖)冲下海,引起新的海啸,最终形成全球性的冰崩和海啸。
由于当时北半球冰盖面积和体积都很大,所以海啸影响最强的为北半球。之前在“新仙女木”事件的极端寒冷条件下移居到温暖湿润的现在的大陆架地区(当时的滨海和低地地区)的人类和动物遭遇灭顶之灾,主要毁灭于海啸,而实际海平面的上升程度是缓慢的,且远低于现在的海平面。
由于“新仙女木”事件地影响,现在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在当时相当寒冷,当时的人类多聚集在现在的沿海大陆架上(当时的滨海和低地地区),因为这些地方更靠近当时的海洋,气候更加温暖潮湿,所以在洪水发生的时候危害尤其巨大。
短时间内大量的冰坠入海中,使得洋流和气候混乱,造成海啸地震频繁的同时,天气也非常极端,即使没有受到海啸影响的地区也暴雨不止,山洪爆发,一样损失惨重。
《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岛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洪兴注曰:“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
《楚辞。天问》曰:“洪泉极深,何以填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圣经》中关于大洪水的摘要:“洪水泛滥地上40昼夜,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在地上极其浩大,山岭都淹了”;“5个月后,方舟停在拉腊山上;又过4个月后,诺亚离开了方舟,地已全干了。”
洪水的神话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有不同的版本。巴比伦最早的文献《吉勒伽美什》记载的历史,是从大洪水开始的,希伯来的名著《旧约创世纪》是从诺亚方舟开始的,希腊神话也有一个杜卡利翁方舟传说。印度、美洲印第安人,追溯人类历史,无不从大洪水始。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没有一个种族没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事实上,记录大洪水的并不限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世界各大陆上生活的民族中几乎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神话往往都有其现实依据,说明当时北半球很可能真的被来历不明的洪水包围,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万钧之势,咆哮着冲向陆地,吞没了平原谷地,吞没了这些地方的所有生灵。高山在波涛中颤抖,陆地在巨变中**……
多年来人类为寻找诺亚方舟进行不懈的努力。1883年,一次地震使亚拉腊山脉的一处地段开裂,露出了一艘大木船的部分船体。当时地震灾情考察和评估组织曾目睹过这艘船,估计船身有12—15米高,由于船大部分嵌在冰川里,无法估计它的长度。1916年,俄国飞行员罗斯克维斯基飞越亚拉腊山时,曾发现山顶有一巨大木船。1949年,土耳其飞行员曾在飞机上拍下了据说是方舟的照片,并据此估计其长度为年,法国探险家那巴拉曾在亚拉腊山顶找到一块木头,经鉴定,这块木头确属《圣经》中提到的歌斐木,并且是年前的古物。这块木头后来曾在德国、法国、埃及和西班牙展出。2002年8月30日,具备目前最高分辨率的商业卫星“快鸟”拍摄的照片,证实《圣经》中记载的诺亚方舟的搁浅地、今土耳其亚拉腊山顶上果真存在巨大的船形物体。
由北美冰盖引发海啸造成的洪水不仅摧毁了燧人氏开创的王朝,而且也将亚特兰蒂斯大陆最后剩下的几座岛屿淹没,直接摧毁了亚特兰蒂斯文明。至此仅有印度次大陆还保存着少数亚特兰蒂斯文明的火花。
大洪水来临也代表着全新世(~)开始,地球从第四纪冰期中的最近一次亚冰期,进入到现代的亚间冰期,人们也称之为冰后期。这一段时间大体上相当于人类进入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冰后期,不能排除下一次亚冰期到来的可能。
旧石器时代全球主要文明因这场洪水发生全面崩溃;新石器时代的曙光正是在旧石器时代的余烬中萌芽。
第三章 伏羲八卦()
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河洛一带,本为有娲氏的一员,生日为农历三月十八日。
相传有娲氏部落的华胥氏外出,在雷泽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生下伏羲和女娲。实际上华胥氏是走婚生下的两个孩子,不知道父亲是谁。伏羲长大之后嫁到了附近的另一个部落(男姓出嫁,在女方部落生活)。而伏羲的同母异父的妹妹,留在了有娲氏部落,后来成为有娲氏部落的族长。
汝水源于今河南嵩县龙池曼山西麓,流经汝阳、郏县、舞阳、汝南、起初新蔡至淮滨入淮河。“汝”本当做女,盖因是有娲族的居住地而得名。有娲氏部落的活动地域,大体是在以今洛阳为中心,南自汝水、北抵太行,西起潼关,东到今山东西部的广大地域。以主要食用的“螺”(蜗)为图腾。
伏羲氏从有娲氏分离出来,以与其母族图腾名称相通而又有区别的“天鼋”(即黄能)为图腾,后来演变成以“黄熊”为图腾。
伏羲氏后来以龙蛇为图腾。《文选·鲁灵光殿赋》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帝王世纪》也说伏羲氏“蛇身人面”。女娲族本以螺为图腾,盖因蛇在盘踞时与螺相类。螣蛇行进时能腾空飞行,古人视其为龙类神物。这可能就是伏羲氏以龙蛇为图腾的重要原因。
在浮戏山(在河南郑州新密市,古称密县)的东谷,因蛇类众多,故名“蛇谷”,浮戏与伏羲通假。这不仅是伏羲氏以蛇为图腾的直接原因,也是伏羲氏曾居住在这里的重要佐证。由此可见,伏羲氏本居住在洛阳、“浮戏山”一带的河洛地区。
依《山海经》、《国语》诸书的记载,有娲(蟜)氏居住在以今洛阳北邙山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伏羲氏居住在洛阳、“浮戏山”(今河南荥阳)一带的河洛地区。也就是说,女娲、伏羲氏最初的活动地域,应以河洛地区为中心。
伏羲时代的原始宗教已经发展到图腾崇拜阶段,是原始宗教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有一定的联系。它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第一个氏族成员,不管其性别如何,她或他都属于母亲所在的氏族,而不属于她或他父亲的氏族,甚至不知道父亲是谁。
人们开始认为自己氏族的祖先(父亲)是由某一种特定的动物、植物或其他无生物转化而来的,同该物之间有一种血缘亲属关系,它对本氏族有保护作用。于是便将该物作为自己氏族的族徽──图腾,有目的地加以崇拜。
《周易·系辞传下》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今洛阳市孟津县的黄河岸边有龙马负图寺,洛宁县西长水镇有洛出书处,相传这里就是伏羲氏依河图、洛书而“画八卦”的地方。
伏羲仰观天上的云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闪,看地上会刮大风、起大雾又观察飞鸟走兽,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义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伏羲创立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蕴含的“天人谐和”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人奉之为神,尊其为八卦祖师。
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都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伏羲经常环顾四方,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他看到中原一带蓍草茂密,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里捕鱼,捉到一只白龟,他赶快挖了一个大水池,把白龟养了起来。一天,伏羲正在往白龟池里放食物,有人跑来说蔡河里出了怪物。他来到蔡河边一看,只见那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伏羲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老老实实地站那儿一动不动。伏羲仔细审视,见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节蓍草梗,在一片大树叶上照着龙马背上的花纹画下来。他刚画完,龙马大叫一声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大家围住伏羲问∶“这是个啥怪物呀?”伏羲说:“它像龙又像马,就叫它龙马吧。”
伏羲拿着那片树叶,琢磨上面的花纹,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妙。这天他坐在白龟池边思考,忽听池水哗哗作响,定睛一看,白龟从水底游到他面前,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他,接着向他点了三下头,脑袋往肚里一缩,卧在水边不动了。他面对白龟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渐渐地,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五块,周围八块,外圈儿十二块,最外圈儿二十四块,顿时心里亮堂了,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惟一阴一阳而已。伏羲画出了八种不同图案即八卦图。上面两种图画即被后世统称为“河图洛书”,意为在(黄)河、洛(河)得到的图。
当时燧人氏的后裔共工部落(信奉水神)和祝融部落(信奉火神)为争夺部落联盟的中心地位展开了战争。战争非常惨烈,共工部落几乎被灭族,获胜的祝融部落也是损失惨重,虽然取得了燧人氏部落联盟共主的地位。但是共工部落的族长逃走了。
祝融部落一直在追杀共工部落的残余势力。共工部落的大祭司向水神献祭祈求向祝融部落报复。不幸的是正好此时大洪水发生了。所以后世人们将此事件神化为: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发生大战,水神战败,怒撞天柱不周山,从此天倾西北,地降东南,天上不停地降雨,东南大片土地被淹没。后来有了女娲补天的传说。
为什么共工氏的献祭发挥了作用,老天呼应了他们的祈祷?
第四章 有娲氏()
这其实是碰巧了,因为此时正是全新世开始,即第四纪冰期的最后一次冰期结束不久。之前《史前大洪水》章节中详细介绍了前因后果。
这次由海啸引发的洪水之后,世界范围内海平面大幅上升,从此中国大陆与日本、台湾和印度尼西亚分隔开来。并且洪水将中国大陆的东南部淹没,即使华北地区也被淹没,只有蒙古高原和西北地区未被淹没。祝融氏的短暂统治结束,燧人氏开创的帝都灵台(河北徐水)也被淹没。史前时代中期结束,世界历史进入新石器时代。
伏羲因为领会了八卦,对天气的变化较普通人更加敏感,他预测到了即将发生空前的洪水灾难,于是号召族人们跟随他向西迁徙。由于平时人们发现他对天气的预测比较准确,所以纷纷呼应他的号召。而他也没有忘记通知他的母家有娲氏部落,他们对他也比较信任,于是两个部族结伴撤向西方。
在撤退的过程中,洪水果然发生了,两个部族加紧行动,终于在洪水到来之前,登上了六盘山。山上有很多猛兽,由于人类侵入到了猛兽聚居的地方,引起猛兽的攻击。虽然逃往山中的其它各族人类也不少,但是经过猛兽的侵袭,活下来的就很少了,抱团的伏羲部落和女娲部落幸存更多。他们以六盘山为主要防御洪水的前沿,主要分布在甘肃至青海一线。今天甘肃天水还存留有伏羲庙,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后经九次重修,形成古建筑群。
两个部落成为东部幸存的少数族群,于是开始互相通婚,结成部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