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戏骨- 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不仅第一次跻身了公告牌单曲榜,而且高居第四十一名,成绩斐然。

    其次是“坚信不疑”,伴随着“爱疯了”的热映,这首单曲最高排名曾经来到第二名,这也是千禧年以来,民谣曲目的最高排名纪录。但单曲的续航能力则显得一般,到达第二名的巅峰之后,仅仅停留了三周,随后就慢慢地、慢慢地一路下滑。

    在格莱美之前的一周,“坚信不疑”暂时位列榜单那的第三十七名。比起“克里奥帕特拉”和“奥菲莉亚”匪夷所思的在榜周数能力,“坚信不疑”仅仅上榜第十五周而已,后劲着实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不过本周,“坚信不疑”重新跻身前二十,回到了第十四名,表现不俗。

    最后是“野兽”,这首从未进榜的单曲,得益于年度专辑得奖感言的经典时刻,一夕爆红,连续五天霸占了es即时下载排行榜的冠军宝座,而且在Spofy的收听次数也几何倍数地暴增,这也使得单曲成绩一飞冲天,直接空降公告牌单曲排行榜的第四名。

    一年前,民谣单曲在千禧年的最佳成绩仅仅是第六名;一年后,“坚信不疑和”野兽“两首单曲都先后打破了如此高度。

    仅仅是“堂吉诃德”这一张专辑,创造的记录和书写的辉煌,就足以载入史册了!

857 声势滔天() 
    第五十四届格莱美颁奖典礼落下了帷幕,毋庸置疑,阿黛尔成为了最大赢家,一夜之间跻身为新生代歌姬的代表人物;而蓝礼则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不仅仅是三座留声机奖杯而已,“堂吉诃德”的专辑销量和单曲热度都在直线攀升,取得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成绩,公告牌榜单的刷屏仅仅只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而已;网络论坛之上,民谣的讨论热度重新回暖,甚至还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年轻歌迷。

    更重要的是,以纽约、纳什维尔、孟菲斯为首的音乐城市,酒吧表演之中的民谣比例,呈现出了井喷式的上升。

    仅仅依靠蓝礼一个人的力量,试图扭转整个产业的颓势,这是不可能的;格莱美的嘉奖和颁奖典礼的感言,却在整个北美大陆播撒下了种子,静静等待着生根发芽。

    热热闹闹,熙熙攘攘,轰轰烈烈,一个颁奖典礼结束了,接下来还有无数个颁奖典礼,这就是颁奖季!格莱美的热潮还没有来得及完全沉淀消化,但所有的娱乐记者们就再次开始忙碌起来。

    本周美国演员工会奖将会举行颁奖典礼,这也是奥斯卡之前,最重要的风向标之一,对于最佳影片和演员四大部门的奖项走势都可以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

    在这一片繁忙喧闹的景象之中,“娱乐周刊”不声不响地再次抛出了重磅炸弹,康奈尔…麦格雷戈撰写了一篇专题报道,洋洋洒洒地足足有四页,惊悚的标题就强势地宣告了他们的存在感:

    “蓝礼…霍尔:那个欺骗了全世界的男人!”

    “2012年的当下,蓝礼…霍尔这个名字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对艺术、对创作、对梦想、对自由、对自我的坚持,鲜活生动的形象不仅仅代表了美国梦,也代表了艺术梦,凝聚了每一位艺术家对商业与艺术平衡的追求,也凝聚了每一位普通民众对梦想的憧憬。

    在过去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这位Y世代领军人物屡屡创造了奇迹:

    柏林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格莱美三座留声机奖杯。在这之外,’一个人的演唱会’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上演,座无虚席;’堂吉诃德’进入大众视线,销量爆发;还有’爱疯了’和’抗癌的我’,连续两部作品的北美票房破亿。

    有谁可以和他相媲美吗?有谁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吗?

    显然,没有。这个男人,代表了绅士和风度,代表了艺术和专业,也代表了未来和梦想。但,隐藏在这幅皮囊之下,却是一个弥天大谎,一个惊天骗局。他,欺骗了全世界。他是另外一个小弗兰克…威廉…阿巴内尔(Frk…ll…ble…Jr。)。”

    小弗兰克…威廉…阿巴内尔,FB历史上最年轻的通缉犯,后来他的个人经历改编成为电影“逍遥法外”,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联手汤姆…汉克斯主演。简单来说:他是有史以来最帅的诈骗犯。

    文章的开篇,康奈尔一一罗列了蓝礼在过去一段时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且将媒体的赞誉和肯定都列举了出来,但随后一个转折,就以骇人听闻的方式,强势而猛烈地将蓝礼钉在了耻辱柱上,用弗兰科…阿巴内尔作为类别,简单却有效,直接将蓝礼套入了角色形象之中。

    “炒作”,这就是康奈尔的指责罪名,他谴责蓝礼恶意炒作,以一系列手段进行自我包装,打造出了一个大众渴望看到的形象,并且取得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成功,甚至为了炒作而不折手段。撰写这篇文章,康奈尔就是为了揭开事情的真相。

    文章的切入点是“一个人的演唱会”。

    康奈尔再一次地提出了对演唱会的质疑和批判,选择如此敏感特殊的时间点,举办演唱会,这本来就令人起疑;更疯狂的是,短短四天时间里,居然预约到了麦迪逊广场花园这样顶级之中的顶级场所,如果不是提前半年乃至一年计划,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一件事。

    “纽约时报”提及的海瑟…克罗斯,康奈尔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在演唱会之前,蓝礼和海瑟根本没有任何交集,脸书、推特、照片墙等社交网络之上,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痕迹,显示两个人曾经是朋友;更进一步,就连蓝礼和西奈山医院的联系都找不到。

    对于一名公众人物来说,致力于慈善事业,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绝佳机会,但过去三年时间里,却没有任何消息传出,蓝礼正在西奈山医院担任志愿者。这是绝对不正常的。

    “经历了’速度与激/情5’和’爱疯了’两部作品之后,怎么可能没有人认出蓝礼来呢?如果他真的经常前往西奈山医院的话。”这是康奈尔的原话,不仅对海瑟提出了质疑,甚至对西奈山医院的相关事情也提出了拷问,箭头直指“纽约时报”。

    随后,康奈尔又提出了一个“假设”,假设“一个人的演唱会”的确是为了海瑟而召开的,这场演唱会的确具有特殊意义。

    如此假设是成立的。现实生活中,不仅是艺人,每一位慈善的参与者都是如此,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坚守在那些需要帮助对象的身边;更多时候,是这些对象发出求救信号,慈善参与者们则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人。

    所以,康奈尔认为,蓝礼和海瑟从来不认识,但得知海瑟的情况和危机,他同意了演唱会的请求,实现海瑟的梦想。这是说得通的。但问题就在于——

    “海瑟…克罗斯于东岸时间二月二十日,周一,正式下葬。但乐于助人的主人公,蓝礼…霍尔却留在了洛杉矶,与两名小朋友前往了环球影城。不仅没有出席葬礼,甚至还在肆意狂欢。那么,蓝礼和海瑟之间的联系,真的存在吗?”

    康奈尔指出,如果蓝礼和海瑟的关系真的那么紧密,以蓝礼的个性,那是绝对不会错过葬礼的。毕竟,去年三月,蓝礼因为身体健康的缘故,就连奥斯卡都缺席了,更何况仅仅只是跨界玩票的格莱美呢?

    紧接着,康奈尔表示,缺席葬礼,这不是十恶不赦的动作。但问题就在于,“一个人的演唱会”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关于海瑟、关于西奈山医院、关于演唱会,蓝礼谎话连篇。现在,是时候提出疑问了:为什么?为什么要说谎呢?

    娱乐圈里类似的慈善活动数不胜数,艺人们前往医院,探望病重的孩子,带来温暖,实现愿望。后来,孩子离开人世,艺人根本没有必要出席葬礼,只需要在推特或者脸书之上表示哀悼,这就已经足够了。

    但,蓝礼却选择了声势浩大的演唱会。为什么?

    康奈尔没有做出解答,而是再次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演唱会结束之后,格莱美,年度专辑、年度新人、最佳另类专辑;公告牌专辑榜,’堂吉诃德’冠军;公告牌单曲榜,’野兽’第四名。接下来,美国演员工会奖,还有……奥斯卡。”

    不需要多余的解释,读者们就可以自行完成联想:恶意炒作,学院公关。

    之后康奈尔还补充了两个细节:

    第一,蓝礼选择了安妮和艾利克斯作为格莱美的红地毯搭档,而在此之前,蓝礼的红地毯从未选择过搭档,这两个小朋友也都得到了证实,他们是西奈山医院的病患。取代了海瑟,成为了子虚乌有的“慈善活动”的最好挡箭牌。

    第二,海瑟…克罗斯去世当晚,蓝礼先后参加了两场公关活动。一场是伍迪…艾伦,一场则是斯科特…鲁丁和布拉德…皮特。

    条理清晰、层层推进、抽丝剥茧,康奈尔的这篇报道可谓是有备而来,在“纽约时报”的基础上,也在自己上一篇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将“真相”展现在每一位读者面前,而且,面面俱到。

    但,这还不是结束。

    在文章的后半段,康奈尔再次列举了过去一年时间里,蓝礼疑似恶意炒作、制造形象的事件。

    “速度与激/情”续集的谈判事宜,开端是蓝礼要求更高的片酬,结尾是蓝礼选择了华纳兄弟的作品,而“速度与激/情”的续集筹备暂时搁置,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下一步动向。

    奥斯卡缺席事件,开端是“抗癌的我”的宣传,结尾是学院表示了宽宏大量、影迷表示了钦佩体谅,而“抗癌的我”的北美票房也成功破亿。

    “抗癌的我”首映事件。开端是一部没有举办盛大首映式的小成本作品,结尾却成就了蓝礼与影迷之间的温情互动,而电影票房也取得了辉煌。

    娜塔莉…波特曼事件,开端是蓝礼和娜塔莉的绯闻,结尾是娜塔莉收获奥斯卡小金人,却依旧被媒体缠身,而蓝礼则一鼓作气打响了名号。

    最后的最后,康奈尔提出了一个疑问,又或者说假设。

    从“太平洋战争”以来,关于蓝礼…霍尔身家背景的讨论就不曾中断过,却也不曾寻觅到真相过。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安排?

    如果蓝礼真的是籍籍无名的普通家庭,那么他为什么拒绝公开?而且过去两年时间里的发展轨迹还如此顺利,几乎是一路顺风顺水,没有看到太多的努力,也没有看到太多的波折,一鼓作气就登上了巅峰?

    “没有人应该忘记,去年十一月,他才刚满二十二岁而已。”

    简短有力、意味深长的结语,康奈尔为这片干货十足的报道,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然后,等待炸裂。

858 四面楚歌() 
    康奈尔…麦格雷戈是一名出色的记者吗?是。

    在整篇报道之中,康奈尔巧妙地利用了事实与评论的错位,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引导舆论、引导读者的效果。

    首先,他在标题上采用了“欺骗”这样的字眼,并且用小弗兰克…阿巴内尔用作指代,潜台词就是在谴责蓝礼的恶意炒作。如此方式,足够轰动、足够惊悚、足够震撼,牢牢抓住每一位读者的视线,吸引大量关注,并且制造了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

    其次,他在内容之中避开了发表个人观点的做法,而是罗列出一大堆事实。但事实的摆放先后顺序却十分耐人寻味,类似于蒙太奇的剪辑方式,暗示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只是没有明白的说出来而已,继而让读者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判断。

    最后,他在文章的排版方面,用心地强调了格莱美以及颁奖季的影响,制造爆点;文章末尾则选择了一个具有“历史”的话题,再次唤醒人们内心的疑惑和好奇。进而整篇文章落脚于黑幕、炒作以及欺骗的核心思想,让人不由自主地猜测:这是权势滔天的结果。

    真正优秀的记者,其实和真正优秀的导演一样。他们不会直接告诉你,“这是对的”“这是错的”,而是通过大量心理暗示的堆砌,引导出一个指向性的趋势,剩下的思考和反思则交给读者和观众,由他们自行发挥。

    康奈尔做到了;于是,这篇报道炸锅了。

    整篇文章看起来证据确凿、思路清晰、干货满满,几乎没有留下太多的空间翻盘,不仅回应了“纽约时报”之前的报道,而且还更进一步展开了分析。真正做到了“面面俱到”,一记接着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在蓝礼的肩膀之上。

    正如康奈尔所说,过去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虽然蓝礼一直远离颁奖季主战场的硝烟,但关于他的讨论始终没有降温过——

    先是“爱疯了”和“抗癌的我”的票房出色表现,而后是金球奖双提名,再是伦敦电影拍摄现场的新闻,然后是奥斯卡提名,紧接着是柏林电影节,突然又杀出了演唱会,最后是格莱美。

    千禧年后历史最佳的一届格莱美。

    于是,焦点,焦点,还是焦点。

    聚集在蓝礼身上的焦点从来都不曾降温过,更何况,演唱会和格莱美的一前一后,双双创造了历史,双双书写了辉煌,短短一周时间之内,蓝礼更是一鼓作气地攀登上了一个全新高峰,再接下来的颁奖季之中,他无疑将朝着奥斯卡发起全力冲刺。

    “娱乐周刊”的这篇专题报道,就是在如此背景之下问世的。石破天惊地在整个北美市场引起了轰动,不仅仅是娱乐圈,甚至就连社会新闻和政/治新闻都参与了进来,渐渐演变成为了一起社会事件。

    首先,专题报道发布在了“娱乐周刊”的官方,在接下来十二个小时之内,蜂拥涌入的拜访游客,从平均每小时三万,一下暴增到平均每小时三百万,“娱乐周刊”的官方服务器直接当机,足足耗费了二十三分钟才重新启动。

    尽管如此,这一篇专题报道的点击率还是在十二个小时之内突破了四千万,这也创造了非门户网站的最高访问流量;同时,专题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