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汉姆知道,他需要一点时间,一点点平复的时间,还有许多许多消化的时间,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亲情,但/母/体却是“时间”,通过亲情的碰撞和历险将时间的力量放大到了极致,制造出了无穷无尽的可能。
甚至比“盗梦空间”还要更加深刻也更加复杂。
第一遍观影都还没有完全结束幕后工作人员的字幕还没有放映完毕呢,但现在格拉汉姆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观看第二遍了,而且他有一种预感,自己可能需要观看第三遍乃至第四遍,因为脑海里的问号着实太多太多。
但区别在于,不是因为看不懂,事实上,“星际穿越”的核心理论知识没有那么错综复杂,即使没有完全吃透也不会影响电影的理解,这一点就比“盗梦空间”要更加接地气;恰恰是因为看懂了,这才需要更多时间和更多细节来帮助自己完成反思反复观影是为了自己的思考,也是为了真正地享受其中。
“时间”,仅仅是这一个主题,就可以衍生出无数旁支了;更何况,格拉汉姆还有一个必须再次走进电影院的理由
蓝礼…霍尔。
整个电影恢弘而磅礴、浩瀚而深邃,将时间与空间的力量推向了极致,每一帧画面都瑰丽而精致地令人惊叹,但格拉汉姆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的,却是蓝礼的眼神:
告别墨菲离开地球的时候,眼神里的不舍和悲伤;从米勒星球归来之后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二十三年光阴的时候,眼神里的悲恸和苦涩;屹立号被引爆后陷入高速旋转中即将被摧毁而不得不孤注一掷的时候,眼神里的坚毅和决然;游骑兵号从屹立号之上分离出去而永远告别布兰德的时候,眼神里的温柔和坚毅;还有结局来临之际再次离开空间站踏上旅程的时候,眼神里的孤独和希望……
所有的所有,一切都是关于眼神的。
那些错综复杂的情感,蓝礼没有使用太多的花哨技巧来修饰和演绎,仅仅只是通过一个眼神来完成传达,将内心深处的信念一点一点雕琢出来,无形之中就把角色的成长弧光勾勒在观众的脑海之中,感动和震撼就这样缓缓渗透出来。
即使画面再恢弘再磅礴,即使故事再震撼再动人,格拉汉姆却始终无法忘怀蓝礼的眼神,那是一个父亲的眼神、一个普通人的眼神、一个人类的眼神,不是什么英雄或者伟人,却能够轻而易举地击溃他的所有盔甲,狠狠地命中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
片尾字幕依旧在缓缓滚动着,格拉汉姆脑海里的思绪依旧在持续不断地涌动着,估计接下来四十八小时都不会停止了,但是当放映厅里的灯光徐徐亮起的时候,格拉汉姆终于从无数个问号的海洋之中挣脱了出来,重新意识到了这是“星际穿越”的首映式现场,而他们刚刚欣赏完了这部情感共鸣的难得杰作,那股亢奋和激动就这样井喷爆发了出来。
起立,鼓掌。
就是如此简单的两个动作,却把格拉汉姆胸腔里的所有雀跃和幸福酣畅淋漓地展现了出来,嘴角的笑容不由上扬起了一个大大的弧度,他喜欢这样的时刻准确来说,他热爱这样的时刻,因为电影让他感觉到无比得真实。
1922 反应迟钝()
“啪啪。啪啪。”
中/国剧院放映厅之中,孤独而落寞的掌声正在回荡着,视线纷纷朝着声音来源投射过去,然后就可以看到格拉汉姆…休斯孤零零的身影,在朦胧的奶黄色光晕之中,倔强而坚定地站立着,忘乎所以地鼓掌着。
瞬间冲动驱使之下做出的举动,现在回过神来之后,膝盖就不由微微发软起来,格拉汉姆显然没有预料到,自己居然是全场观众之中唯一一个起立鼓掌的,而其他观众似乎都没有反应,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电影不够出色?只有格拉汉姆一个人喜欢,甚至于,其他观众和影评人都讨厌得不行?这将成为蓝礼职业生涯的滑铁卢?还是说,电影太过深奥也太过磅礴,观众们需要更多时间沉淀情绪消化想法,短时间之内无法给出准确的感想,可能是喜欢也可能是讨厌?就好像当初内部试映结束的那些反应一般?
可能是前者,也可能是后者,还有可能是其他诸多不同的情况。格拉汉姆无从得知,因为他没有办法代替别人发表感想,他只能代表自己——
他喜欢,他非常喜欢,他疯狂的喜欢,足以堪比“爱疯了”和“醉乡民谣”在他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超过了“地心引力”。
因为“地心引力”所呈现的主题太过哲学也太过理智,在恢弘磅礴的格局之中带来了一种高级层面的思考;而“星际穿越”所展现的主题则更加感性也更加亲近,可以说是更加煽情也更加简单,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却更加动人。
全场观众瞩目下,格拉汉姆的膝盖稍稍有些打颤,他有种冲动坐下来,让自己从那些目光之中逃离;但最终格拉汉姆不仅没有坐下,反而还打直了膝盖、挺直了腰杆,以更加坚定也更加狂热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
你们不喜欢?没有关系,我喜欢,这就足够了,这也是唯一需要在意的事情。
电影和其他所有艺术都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品位,同样一部作品却能够在不同受众身上折射出截然不同的反应,因为别人喜欢而选择喜欢,那是跟风,甚至可能自己都说不出它的出色之处;因为自己喜欢而认定喜欢,那才是欣赏,可能只是因为自己与艺术品之间产生了共鸣,属于自己的共鸣,这才是最重要的。
艺术的欣赏就是如此,坚持自我,提炼自己,进化自我——有时候,自己喜欢的作品可能刚刚好触动到了主流大众的兴奋点;有时候,自己喜欢的作品可能全世界都没有人知道,就连创作者自己都已经遗忘了;有时候,自己喜欢的作品却恰恰遇到了另外一个人也喜欢,于是两个灵魂之间就产生了羁绊。
与主流和小众无关,与自己有关,这才是欣赏艺术的正确方式。
这太自私了?太主观了?太自我了?但艺术与审美、观念与品位、喜好与偏爱,这本来就是一个诞生于主观的意见,不是吗?就好像有人喜欢苹果而有人则喜欢香蕉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灵魂。
没有人需要为自己的艺术欣赏品味道歉,坚持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格拉汉姆的脊梁越发坚挺起来,那股狂热和躁动正在冲破胸膛的束缚,破茧成蝶,内心深处的感动与共鸣,此刻全部都通过掌声传递出来,堂堂正正地向所有人展示着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支持与热爱。
“啪啪。啪啪。”
即使他就是孤家寡人那又如何?堂吉诃德从来就不是主流大众,即使今天的中/国剧院只有他一个人,那也没有关系。
脑海之中不由再次浮现出了电影的最后一幕:
孤独而落寞的库珀离开了墨菲,在夜色之中独自来到了停机坪,带着TARS、坐上飞船,然后再次踏上一段未知的征程。那双深邃的眸子里带着淡淡的孤单却闪烁着微弱的希望光芒,就这样静静地讲述着那段惊心动魄的星际旅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百年故事,坚定地再次走向未知,开启了寻找布兰德的征程。
此刻,他也是如此。
嘴角的笑容就绽放了开来,格拉汉姆骄傲而自豪地扬起了下巴,真正地开始享受这一刻的孤独和寂寞。
保罗…沃克转头看向了身边的蓝礼,眼眶之中闪烁着莹莹泪光,满腔的错杂却找不到一个准确的语句来表达:
库珀和墨菲的羁绊,让他想起了梅朵,为了梅朵,他也愿意完成这段星际穿越;库珀和布兰德的友谊,让他想起了蓝礼,在好莱坞名利场的这段征程中,他们都是孤独的,但蓝礼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到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即使所有人都不理解,蓝礼也依旧没有放弃,这也让他愿意追随蓝礼的脚步,开拓自己的全新人生。
在库珀身上,保罗看到了太多太多的情感羁绊,就仿佛再次回到了那段昏睡的日子里,经历了多少黑暗又承受了多少痛苦,他才终于再次回到了梅朵和蓝礼的身边,他才终于再次触摸到了加利福尼亚的阳光。
当库珀选择独自踏上寻找布兰德的旅程时,保罗就已经被彻底击溃,从那个长长的梦境苏醒过来之后,所有积累的情绪所有压抑的情感所有遗忘的伤痛,在此刻全部都爆发出来——
当得知自己死里逃生的时候,他没有哭;当梅朵在自己面前分崩离析的时候,他没有哭;当重新站立当正式出院当回到家中的时候,他都没有哭。他只是庆幸着,庆幸着自己再次拥有了第二段生命,喜悦和幸福占据了胸膛和大脑的所有空间,他不断笑着,就那样灿烂地笑着。
一直到今天。
他就好像一个傻瓜般,呆坐在原地,脸颊深深地埋藏在双手的掌心里,失声痛哭,泪水根本停不下来,滚烫滚烫的温度几乎就要烫伤指尖,敞开所有防线和所有防备,就这样缴械投降,然后支离破碎。
他曾经那么那么接近死神,但他终究还是重新回来了,回到了梅朵身边,拥有了蓝礼陪伴,那些惊险那些恐惧和那些茫然,现在终于回过神来,狠狠地击中他的心灵,让所有情感都彻底决堤释放出来。
抬起头来,保罗就这样穿透泪光的朦胧,注视着蓝礼,一句“谢谢”萦绕在舌尖,却怎么都说不出来,但他又倔强地拒绝移开视线,然后就这样僵硬在了原地。
蓝礼察觉到了那双灼热的视线,转头就看到了保罗那无比狼狈的脸庞,笑容在嘴角绽放,轻轻拍了拍保罗的肩膀,“耶稣基督,不明所以的人还以为我拒绝了你的告白呢,瑞恩就在旁边,你确定这样没有关系吗?是不是需要提前和他打一声招呼?”
如此轻盈而幽默的打趣,让保罗破涕为笑,泪水却还是止不住,然后就笑不是笑哭不是哭,整个人看起来就好像白痴,最后只能无可奈何地连连摇头。
“什么?”坐在蓝礼和保罗身后的瑞恩…高斯林看到了手势,探头过来,努力把那双小小的眼睛瞪大起来,满脸好奇地询问到,“我刚刚听到了我的名字。”
瑞恩的反应让保罗越发哭笑不得起来,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就站立了起来,面对着蓝礼,送上了自己的掌声。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回应了。
瑞恩不明所以,朝着蓝礼投去了询问的视线,如同好奇宝宝一般,满头都是问号正在等待着回答,“嘿!到底怎么回事?”但蓝礼只是耸了耸肩,没有多说什么,瑞恩也无法进一步逼问,最后只能是跟着保罗站了起来,也鼓掌起来。
就瑞恩个人而言,他喜欢这部电影,但还没有到发狂的程度,他还是更加喜欢“地心引力”;即使是在诺兰的作品里,他也更加喜欢“蝙蝠侠:黑暗骑士”和“盗梦空间”——当然,瑞恩不会否认,“星际穿越”依旧是一部杰作,尤其是虫洞和黑洞的奇思妙想,确实带来了视觉的震撼体验,再加上蓝礼那细腻而饱含冲击力的表演,这也再次证明了电影应该属于大屏幕的这个事实。
有机会的话,他也希望能够再次走进电影院观看,只是为了单纯享受那种视觉效果与人类情感完美结合之后所带来的强大冲击力;不过,他此时更加好奇的是,蓝礼到底是如何挑选作品的?为什么剧本如此出色!但他当初却根本就不知道这个项目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格拉汉姆…休斯。
保罗…沃克。
瑞恩…高斯林。
然后还有布莱德利…亚当斯以及其他数不胜数的观众们——
事实证明,不是观众们讨厌憎恨这部作品,而是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好好消化这部作品,庞大而恢弘的主题在脑海里掀起了反思风暴,一个接着一个问号塞满了整个脑袋,几乎就要把脑门都挤爆了,那种滋味需要一点时间沉淀沉淀。
当激动和汹涌的情绪稍稍平复,耳边传来的掌声才唤醒了他们的意识,然后一个接着一个观众就开始站立了起来,最后,那浩浩荡荡的人海巨浪就把整个放映厅全部占据得满满当当,掌声海啸就这样来袭了!
格拉汉姆不是一个人。
1923 难掩雀跃()
轰轰轰。轰轰轰。
从孤单倔强的单个掌声到雷霆万钧的掌声狂潮,整个中/国剧院放映厅都陷入了海啸式轰动与共振之中,然后就这样心潮澎湃起来,掌声不仅没有减弱的趋势,而且还伴随着时间的推进,一步一步地攀登向全新巅峰。
浩浩荡荡地,轰轰烈烈地,那股音浪的涟漪就穿过了墙壁和空间的组合,层层叠叠地连绵到了剧院之外的好莱坞大道之上,癫狂而炙热的气浪让那些久久守候在剧院门口的影迷观众们都纷纷开始肆意欢呼庆祝起来。
漫长的等待让遗憾错过了首映式门票的影迷们和记者们都昏昏欲睡他们在门口足足等待了将近三个小时,电影的超长时长让不明所以的旁观者们吃尽苦头,百无聊赖之际几乎就要睁不开眼睛了,然后苦苦等待的尽头终于迎来了一股狂潮,瞬间就赶跑了所有瞌睡虫,集体振奋起来:难道真的又要大爆特爆吗?
继“美国队长2”之后,2014年暑期档的第二个爆款就要诞生了吗?
客观来说,首映式的掌声是包含不少水分的,真正的专业口碑还需要看媒体综评,而真正的市场反馈还需要看首映周末,现在只是完全依靠忠实影迷和狂热粉丝堆积起来的首映式而已,此时能够说明的情况相对有限。
这是绝对不能轻易忽略的要素。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聚集在中/国剧院门口的不少记者或者狗仔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油条,同样都是掌声,客套还是狂热,应付还是真心,或多或少还是可以品味出些许细微差异,这也是他们发布第一手消息的判断依据。
此时,侧耳倾听那山呼海啸的掌声,一波接着一波持续狂热、一浪接着一浪节节攀升,种种迹象都在暗示着一个结果:
蓝礼再次做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