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这个桀骜不驯的天才演员,直言不讳地认为,“詹姆斯…迪恩不过是一个追求虚名的跟风者”,引起了媒体轩然大波;可是詹姆斯…迪恩始终也掩饰自己对马龙的崇拜,马龙三番两次拒绝了和后者的碰面,一直到詹姆斯因为车祸英年早逝,马龙才意识到了詹姆斯的天赋和才能,对于两个人的失之交臂也无比扼腕。
黄金时代的演员们,从来不介意表露刻薄、残酷和贪婪,甚至不在乎舆论的非议;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经纪人和公关人迅速崛起,每一个演员都是人精,绝对不会轻易在公开场合大放厥词。即使是西恩…潘这样的坏小子,还有詹姆斯…卡梅隆这样的狂妄自大,他们也很少会公开怒对同行。
盖文下意识地就抬头看向了站在旁边的安迪——如果安迪出来制止的话,他肯定也没有办法报道出去,但出人意料的是,安迪静静地站在旁边,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动静的模样,这……这又是怎么回事?
安迪其实也有些无奈,听到蓝礼的话,他立刻就反应过来了,祸从口出。但大脑转了一个圈,他也就明白了过来,平时蓝礼可不是这种随意针对别人、否定别人的个性,可是谈及专业信息的话,举手投足的自信和坚定却有着一股不可阻挡的气势。
无论是之前盖文提起表演的事,蓝礼的眼睛里闪烁着亢奋的光芒;还是现在盖文提起了詹姆斯…弗兰科,蓝礼直言不讳地发表了观点。归根结底,这就是蓝礼的底线,是他的坚持,也是他的闪光点。
当初安迪愿意三顾茅庐,不就是看上了蓝礼的这份特质吗?如果他扼杀掉的话,那么还不如不要签下蓝礼了。所以,即使他很想要上前劝阻蓝礼,但咬紧牙关,他还是停在了原地。
178 应对自如()
空气之中涌动着说不出的紧绷,盖文好不容易挖掘到了大新闻,反而紧张起来,手心再次开始出汗。
客观来说,蓝礼没有直接发表对詹姆斯的看法,更不要说批评对方了,仅仅只是提及了丹尼…鲍尔的功劳而已。和詹姆斯相比,丹尼是赢得了奥斯卡小金人的导演,他的实力也收到了诸多赞誉,这一次“127小时”也不例外。所以,蓝礼的话也没毛病。
但谈话的艺术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蓝礼似乎没有差距到盖文和安迪的暗潮汹涌,依旧继续说道,“当然,电影是一个整体,从导演到演员,再到剧本,还有灯光、配乐、后期等等,所有人齐心协力完成一部作品。’127小时’,在詹姆斯和丹尼等人的齐心协力之下,确实是一部值得称道的作品,整体来说,它比’活埋’更加优秀。”
盖文觉得,爆点有点多,他有些反应不过来:蓝礼如此简短的一番话里,似乎罗德里格和詹姆斯同时躺枪,更匪夷所思的是,“活埋”也跟着一起躺枪。一时间收获太多了,反而让盖文诚惶诚恐起来,“所以,你是说,比起’活埋’来说,你更加喜欢’127小时’?你和导演之间有什么不合吗?”
“哈哈。”蓝礼被这句话直接逗乐了,“不,我还是更加喜欢’活埋’。我只是认为,从客观角度来看,’127小时’确实是一部更加完整、更加成熟的作品。在拍摄’活埋’过程中,我和罗德里格都在不断学习摸索,我们的剧本框架更加窄小,可以发挥的空间也更加有限,所以留给我的发挥空间会更多一些。对我来说,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拍摄’活埋’的过程可是至今难忘;但对于作品整体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小小的遗憾。”
“……”这是盖文唯一的反应,站在旁边的安迪却是稍稍松了一口气。果然,在专业问题上,蓝礼保持了一贯的客观和认真,没有过多抬高,也没有过多贬低,一切事实就是。还好,他没有中途打断,否则蓝礼刚才的发言顿时就会变得奇怪起来了。
不过,蓝礼如此耿直的说话方式,在好莱坞估计会得罪不少人。比如说詹姆斯…弗兰科——即使大家都知道蓝礼说的是大实话,但当事人还是会心里不舒服,更重要的是,谁要听实话?
爆点太多了,盖文反而不知道先从哪里下手了,最后挑选了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那你觉得,你和詹姆斯,谁更加有希望提名奥斯卡呢?”
蓝礼眼底流露出了满满笑意,嘴角不由也上扬了起来,“如果是你,你会投票给谁呢?”蓝礼反问了一句,不等盖文回答,他就接着说道,“现在仅仅是九月,我想奥斯卡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话题,多伦多电影节的组委会可不会喜欢我们现在的话题。”
盖文放声笑了起来,“不,恰恰相反,我觉得他们十分乐于看到这样的话题多多提起。”视线余光撇了撇手表,时间过得真快,因为他稍稍迟到了一小会,而且又打乱了计划,其实很多热点他都还没有询问到,比如说关于蓝礼的两首单曲,再比如说“太平洋战争”拍摄期间的趣事……但,这就是第一次专访了,他不能太过贪心。
“最后一个问题。”盖文连忙说道,“目前你对下一部作品有什么规划吗?”先是“太平洋战争”,而后是“活埋”,蓝礼目前为止的两部作品确实是别树一帜,这也让人对他的未来规划有更多兴趣,“传闻,已经有超级英雄电影开始和你接触了?”
蓝礼抿了抿嘴,笑容里的意味深长让盖文以为自己猜对了,没有想到,蓝礼却给出了一个意外的回答,“现在的消息都是这样传播的吗?由第三者来告诉当事人,事情已经发生了?”盖文愣了愣,“如果拿到了确切消息,欢迎你立刻前来告诉我。”
盖文被蓝礼那轻松调侃的语气逗乐了,还没有来得及回应,房间门就再次被敲响了,安迪去开门,盖文只能快速收拾起自己的东西,那敞开的公事包似乎和半个小时前没有任何差别,让人完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随便把东西塞进公事包里,抬起头就看见站起来的蓝礼,主动伸出了右手,盖文连忙握住了蓝礼的右手,“今天的采访十分愉快,谢谢。”
“我的荣幸。”蓝礼似乎又恢复了印象之中的绅士有礼,轻笑地调侃到,“希望下次还有专访的机会。”
如果蓝礼犹如流星般转瞬即逝,那自然是没有专访机会了。蓝礼这句话显然是一个小玩笑,盖文露出了大大的笑容,“顺便说一下,你,这是我的选择。”奥斯卡影帝提名,詹姆斯还是蓝礼,这就是他的答案。说完,盖文就迈开了步伐,转身离开,迎面就可以看到“纽约时报”的记者布莱德利…亚当斯。
布莱德利对着盖文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眼神里闪烁着惺惺相惜的光芒,盖文不太理解,但还是礼貌地点点头,而后就离开了酒店房间。
布莱德利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人和他一样,看好蓝礼的发展前景——他是在“活埋”首映之前预约专访的,没有想到居然还是慢了盖文半拍。“美国周刊”,在他们的加持之下,“蓝礼…霍尔”这个名字很快就会传遍美国了,且不说人们对他是否有关心,但至少从名字认知度上就会有重大突破,看来,以后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收回思绪,布莱德利快步走了上前,主动和蓝礼握了握手,做起了自我介绍,没有想到蓝礼却微笑地说道,“我认识你,在艾美奖的红地毯上,那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对吧?”
这下轮到布莱德利惊讶了,一时间居然有些反应不过来。好莱坞的记者着实太多了,数以万计,顶级记者凤毛麟角。所以,一般来说演员想要记住记者的脸孔,这是无比困难的,没有想到蓝礼居然全部都记得!
蓝礼却十分淡定,如果布莱德利到英国的贵族上流社会溜达一圈就知道这根本不算什么了,一个姓氏背后的家族动则就是上百人,有时候,就连这个家族世袭的管家、佣人、牧师等等也都必须记得名字和脸孔。
“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媒体的记者来着?”蓝礼的话语让布莱德利缓过神来,自信而沉着地说道,“‘纽约时报’。”
盖文顺手将酒店房间门关上,然后就看到视线之内所有人都齐刷刷看了过来,那错杂的目光几乎就要将他生吞活剥。
每一名记者都知道,在电影节如此特殊的场合,无论是普通采访还是专访,都是抢在越前面越有利。原因很简单,一名演员一个剧组可能一整天要接受数十个媒体的轮番轰炸,而且各家媒体询问的问题都大同小异,即使问题不同,可能答案也比较相似,即使是一个笑话,一天之内翻来覆去地重复说上三十遍,那也不好笑了。
在演员精神最饱满、情绪最积极的时候采访,往往能有意外收获;但是到了后半段,尤其是尾声的时候,演员可能都爱理不理,回答的句子越来越简短、越来越简单。
现在,今天的黄金机会就落在了盖文手中,谁知道他的录音笔里到底隐藏了多少好料?
康奈尔…麦格雷戈一路小跑着就迎了上来,勾住了盖文的肩膀,“兄弟,你在背后里干了这件大事,居然也不透露一点口风?上帝!真是有你的!”
盖文原本是想要反驳的,当初两个人一起看到了蓝礼,是康奈尔自己放弃这条线的。但转念一想,盖文却突然灵光一现,没有抵抗康奈尔的拉扯,在那锐利而炙热的视线之中离开了走廊,走到了安全楼梯里。
“伙计,怎么样?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快点和我分享一下,我不要求独家,边角料就好。”康奈尔压低声音商量着说道,“现在主编那里催得不行,都说,詹姆斯…弗兰科那边轻易地就排到了,可是蓝礼这里跟不上进度,我们就落后了。”反正今天不少媒体都将完成采访,独家估计是没戏了,通用新闻也是够用的——更何况,盖文是第一个采访的,肯定有更多好料。
盖文没有一口拒绝,他和康奈尔是大学同学,认识多年了,毕业之后一个去了“美国周刊”,一个则去了“娱乐周刊”,竞争过,当然也合作过,关系非比寻常,所以他也没有兜圈子,“你不是跟了娜塔莉那条线,说吧,你发现了什么。”
康奈尔愣了愣:盖文居然愿意用娜塔莉的新闻来交换蓝礼的新闻?这不是等价交换啊!可是,盖文肯定不会做亏本生意,那么这就意味着娜塔莉的新闻藏着他不知道的猫腻,瞬息万变之间,他就做出了判断,“最近这两天没有什么消息,娜塔莉和剧组一直在一起,然后他们的公关人邀请了剧组的所有群演、替身开了一次派对,其他时间,娜塔莉完全足不出户。”
盖文沉吟了片刻,回想一下蓝礼刚才的话语,一个大胆的想法就冒了出来,“娜塔莉和剧组一起行动的时候,本杰明在吗?”
“废话,当然在,本杰明是舞蹈总指导呢。”康奈尔理所当然地说道,然后他就看到了盖文那意味深长的神情,顿了顿,不可思议地说道,“不……不会吧?”
“为什么不会?”盖文的反驳让康奈尔噎住了,“现在的问题就在于,为什么娜塔莉愿意和蓝礼传绯闻,却不愿意曝光呢?”
179 双星闪耀()
转眼之间,第三十五届多伦多电影节就过去了三分之二,只剩下最后三天,一年一度的盛会就又要落下了帷幕。进入后半段之后,电影节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高/潮!
先是“活埋”意外地成为了热点话题,力压“城中大盗”成为了瞩目焦点,之后还引发了加场呼声的上扬,多伦多电影节组委会也立刻做出了回应,给予了加场一场的待遇,尽可能满足更多观众的观影需求。虽然仅仅只是一场,却是一个突破,尤其难能可贵。
而后是“127小时”吸引了整个北美的焦点——有观众在观影途中因为男主角用小刀自我截肢的血腥画面而导致了呕吐乃至昏厥的不良反应,而且不止是一、两名而已,这不仅让电影引发了热烈讨论,同时还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好奇。当然,更重要的是电影本身也收到了影评人一致的称赞,认为丹尼…鲍尔继“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后,再次奉献了奥斯卡级别的作品。
紧接着,丹麦电影“更美好的世界”全球首映,引爆了媒体的追捧狂潮,与之前上映的“焦土之城”一起构成了外语片联盟,瞬间成为今年颁奖季最佳外语片的头两号种子,备受瞩目。
似乎每一天都可以感受到全新热点的出现,一步一步地将多伦多电影节的气氛推向巅峰,今天,“黑天鹅”即将首映,人们更是集体动员起来。
这部电影从导演到演员都是绝对的重磅级,筹备阶段就吸引了不少火力,之前在威尼斯电影节又受到了一致肯定,剧组成员才刚刚抵达多伦多,就受到了最高级别的欢迎。观众们等待了又等待,总算是等到这部作品在北美首映的时刻,怎么可能不激动呢?
隐藏在“黑天鹅”首映仪式光辉之下的,却是对“活埋”和“127小时”两部作品的讨论,引爆了观众们的讨论热情。
两部电影着实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独立电影,都是绝境求生的故事,都是独角戏的舞台,都是导演与男主角闪耀的作品。
虽然整体而言,“127小时”都大了一号,独角戏的戏份差不多只是三分之二,其他出镜的演员着实不少;投资成本也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127小时”差不多是“活埋”的六倍左右;导演和主演的名气、声望也都高了好几个台阶……但,两部作品一前一后首映,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将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讨论。
尤其是关于詹姆斯…弗兰科的演技赞扬开始抬头之后。
在“127小时”的官方场刊评论之中,十家媒体给出了七个好评,两个中评和一个差评,整体口碑略胜“活埋”一筹。和蓝礼的意见不谋而合,影评人对丹尼…鲍尔的称赞声也不绝于耳,纷纷认为这位导演又一次交出了出色答卷,将一个几乎不可能改编成功的故事搬上了大屏幕;而对于詹姆斯表演的肯定也不少,但却是被导演以及剧本分走了不少视线。
“好莱坞报道者”认为,“鲍尔和弗兰科的才华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