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影依旧愿意设立各式各样的赞助基金来支持此类艺术电影,而艺术电影登陆院线之后也总是能够寻找到自己的观众群体,实现收益,因此法国、意大利、德国以及北欧等等都常年可以看到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艺术电影。
美国电影则是以市场为导向,暑期档和颁奖季已经占据了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市场比例,乃至于更多,这使得其他电影几乎没有生存空间,电影产业的发展就渐渐陷入了死胡同迪士尼才能够越发一家独大起来。
现在,先是“地心引力”打破秋季档的桎梏;而后是“醉乡民谣”打破颁奖季的桎梏,业内人士怎么能够不关注呢?
1608 大开大合()
没有人预料到“醉乡民谣”即将成为一部打破局面桎梏的作品,就如同没有人预料到“地心引力”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般。
今年的“醉乡民谣”从方方面面来看,都让人联想起了“阳光小美女”和“朱诺”,但比起这两部作品来说,“醉乡民谣”正在创造的记录更加神奇也更加疯狂,真正地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点映第五周,单馆票房依旧维持在了五万美元的超高水平线之上,上映五周累积票房就已经强势突破了两千万美元,暂时撇开之后的扩映成绩不说,仅仅只是目前为止的数据就已经证明了电影的巨大成功。
从点映第一周到第五周,“醉乡民谣”的扩映步伐稳稳当当、力若千钧、扎实稳重,甚至有人吐槽着实太过保守了,但索尼经典还是我行我素,不可否认的是,电影口碑的发酵和酝酿呈现出了节节攀升的奇妙曲线。
其实,民谣的影响力主要还是集中在北美大陆的东西两条海岸线之上,即使在六十年代,民谣在中部地区的传唱度也始终不能算是顶尖,更多还是在“垮掉的一代”的年轻群体之间传播,而乡村和灵魂才是中部人民的心头挚爱。
“疯狂的心”、“与歌同行”等电影之中都可以窥探到那些历史。
不过,从民谣到摇滚,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疯狂确确实实曾经席卷整个北美大陆,并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现在“垮掉的一代”已经渐渐老去,而后代子孙们只能从图书馆、纪录片或者电视剧里捕捉到那些遥远的记忆。
当“醉乡民谣”出现的时候,中部地区的年轻一辈们根本就不感兴趣,对民谣不感兴趣,对蓝礼不敢兴趣,对电影也不感兴趣。
伴随着口碑的扩散,影响力开始层层渗透,尤其是当中部地区依旧看不到这部作品的时候,好奇心就进一步蔓延了开来。
一切的一切都正在悄无声息地为索尼经典接下来的全面扩映计划做铺垫。
2014年一月第二周,“醉乡民谣”正式从点映进入了公映阶段,不过暂时还不是全美大陆的全面公映,放映院线确定在了三百五十间,这也意味着主流城市已经全面覆盖,基本确保每一个城市至少都有一间院线进行放映。
换而言之,这就是全面公映之前的最后试水。
放映结束之后,索尼经典势必将第一时间收集单馆票房数据以及中部地区的口碑数据,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在中部地区的市场前景,为下一周的全面公映做准备——
两岸城市的院线数量应该如何安排?中部地区的重点上映城市到底是哪些?中部地区的院线数量又应该安排多少?宣传策略应该做出什么调整?他们应该进一步扩大宣传,还是节约成本收缩宣传阵势?
诸如此类等等。
三百五十间院线的扩映,可以说,这是索尼经典确定颁奖季目标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整个电影产业对于独立艺术电影票房市场潜力的最后观察。隐隐约约地,瞩目程度甚至超过了本周即将首映的商业大片。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有一部重头戏作品上映,狮门影业投资七千万打造制作而成的“大力神”,男主角选择了凭借“暮光之城”而走进人们视野的凯南…鲁兹(keln…tz),但狮门影业显然有些信心不足,否则也不会将电影安排在了清冷的一月上映了。
事实也证明了,不祥预感总是正确的。
“大力神”的口碑彻底血崩,首映周末票房也只有区区八百八十万美元,现在就可以基本确定电影亏损将超过五千万美元,狮门影业只能无奈立刻止损,放弃了后续展开宣传的计划,避免进一步投入宣传成本的耗损。
人们也着实难以分辨,到底是“大力神”的票房惨败更加值得讨论,还是“醉乡民谣”的点映成功更加值得关注?
毕竟,后者似乎已经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了。
选择三百五十间院线扩映之后,一月第二周,“醉乡民谣”的单馆票房直接折戟过半,交出了两万两千美元的数据,看起来触目惊心,但情况真的是如此吗?
“醉乡民谣”在两岸主要城市依旧是点映阶段,没有全面公映,这也意味着资深影迷的市场已经达到了瓶颈,现在就等待着全面公映之后,普罗大众也纷纷走进院线之中了;而在中部地区的各大城市之中,每一座城市的院线可能就只有一间或者两间而已,现在才是点映初级阶段。
换而言之,院线数量增加了、放映城市增加了,但本质来说,电影的放映范围依旧停留在资深影迷和专业影迷群体之中——连续第六周,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醉乡民谣”取得了两万两千美元的单馆数据,这已经不仅仅是惊人了,简直就是骇人!
成功了!
“醉乡民谣”的点映阶段取得了不可思议的巨大成功!
一月第二周,“醉乡民谣”的周末票房斩获七百七十万美元,并且将自己的累积票房推向了两千九百万美元!
索尼经典内部发布正式公告,接下来电影就将进入盈利阶段!
仅仅依靠点映阶段就回收制作成本的事情,不能说前所未闻,但制作成本高达一千一百万,这就显得匪夷所思了!甚至比“地心引力”的票房奇迹还要更加彪悍!毕竟,“地心引力”的票房曲线还是有迹可循的,“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的后续曲线都更加逆天;但“醉乡民谣”却堪称是目前北美市场的头一份。
整个北美都沸腾了!
顺势而为!索尼经典第一时间就正式宣布
一月第三周,“醉乡民谣”将进入全面公映阶段,在北美三千一百间院线举行放映。
哗然声一片!
三千一百间,虽然说人人都在等待着“醉乡民谣”扩映,但迈步着实太过夸张了,难道就不怕全面崩盘吗?对于艺术电影来说,两千间院线就已经是超大规模放映了,同期上映的“华尔街之狼”是两千五百间,“美国骗局”则是两千六百间,但“醉乡民谣”却直接进入三千级别,甚至比许多商业电影都更加豪迈。
这……
但业内人士们也只能闭上自己的嘴巴,因为“醉乡民谣”的点映曲线本来就充满了古怪,也因为目前为止的种种迹象确实正在支持索尼经典的做法,那些经验主义都已经不管用了,他们也只能选择静观其变。
客观来说,这才是索尼经典的风格!
之前六周时间的点映脚步着实太过谨慎也太过小心了,看起来更像是福克斯探照灯,但现在人们终于可以确定,的确是索尼经典了——大开大合的作风简直让人心脏病频频发病,要么就一举成神,要么就一泻千里。
从三百五十间院线到三千一百间院线,索尼经典这一步确实是惊世骇俗。
人人都好奇着“醉乡民谣”的票房数据到底能够奉献什么表现,不管是好是坏,这都是值得细细研究的一个案例,也许能够对其他艺术电影带来更多启发,反正索尼经典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电影公司完全可以根据他们的经验教训来总结出更多东西。
这才是真正的万众瞩目。
说来有些荒谬也有些搞笑,在凛冽寒冬的一月份之中,众人的视线却暂时集中在了一部艺术电影的票房数字之上——艺术电影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票房数字,如此奇景似乎是史无前例的,却真实发生了。
最奇妙的地方就在于,一月第三周恰恰迎来了新电影首映的一波小狂潮。
喜剧电影“佐州自救兄弟”、动画电影“抢劫坚果店”、动作电影“一触即发”,三部电影都将迎来全新首映。
其中,投资成本高达六千万的“一触即发”是一个特殊系列,男主角“杰克…莱恩(jack…ryan)”被称为是美国的007,来自惊悚小说家汤姆…克兰西(to…cy)创作的系列小说,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就被搬上大屏幕。
亚力克…鲍德温、哈里森…福特、本…阿弗莱克都曾经饰演过这个角色,其中哈里森在九十年代拍摄的两部杰克…莱恩分别是“爱国者游戏”和“燃眉追击”,这两部作品的票房都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巨大成功。
这一次,男主角则由克里斯…派恩出演,女主角则选择了凯拉…奈特莉,绝对是重头戏,但制作公司派拉蒙却始终缺少信心,数次调整档期,最终选择了一月份,现在也不确定这到底是不是一次正确的选择。
情况就顿时变得有些奇妙起来了,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正面对抗周末票房,如此场景着实称得上是难得一见,尽管没有人期待着“醉乡民谣”能够书写奇迹、实现逆袭——艺术属性还是严重拖了后腿,但……万一呢?万一真的出现了呢?
然后,一月第三周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火热出炉!惊喜,就这样出现了。轰!轰轰!
冠军,“醉乡民谣”。
亚军,“佐州自救兄弟”。
季军,“孤独的幸存者”。
殿军,“抢劫坚果店”。
等等,那么“一触即发”跑到哪儿去了?这……这似乎有些不太对劲吧?
。
1609 喜人票房()
2014年一月第三周,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火热出炉!
“醉乡民谣”强势登顶!
即使人们已经暗暗预料到了如此结果,即使人们正在期待着如此结果,但票房数据真正火热出炉的时候,所有人还是彻底惊呆了,就连惊呼声都发不出来,只能是瞠目结舌地注视着眼前这一幕的上演。
这,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前一周,“醉乡民谣”在三百五十间院线点映,单馆票房数据滑落到了两万两千美元,下滑趋势十分明显,但业内专家们都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如此趋势是正常的,而即使是如此趋势还是证明了“醉乡民谣”的强大市场潜力,但人们也无法确切地想象:所谓的潜力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这一周,“醉乡民谣”在三千一百间院线公映,单馆票房数据依旧高达一万八千美元!相较于此前一周的数据,下滑弧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秒就让人产生了错觉:难道这依旧是第一周和第二周的点映阶段?可重新看看放映院线的数据,然后就彻底惊呆了,真正地下巴脱臼。
从三百五十间院线到三千一百间院线,单馆票房几乎没有损失太多数据,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中部地区的扩映效果远远超出了预期;又或者是,两岸地区的艺术电影市场潜力远远超出了想象。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就堪称是一次重大发现,尤其是得益于索尼经典的特别点映方式,更是凸显出了这种变化来,成为了整个电影市场竞相研究的重点案例!
想象一下,如果“搏击俱乐部”、“穆赫兰道”、“记忆碎片”这样别具一格又精彩绝伦的作品都能够在艺术院线里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成功取得出色的票房数据,而不是寄希望于录像带市场的发光发热,那么电影公司又怎么可能不愿意投资制作这些作品呢?而大卫…芬奇又怎么可能会找不到愿意合作的投资商呢?
惊人!
绝对惊人!
如此单馆票房、如此扩映曲线甚至堪比暑期档的商业电影,而对于艺术电影来说几乎就是一场奇迹!“醉乡民谣”的案例无疑是特殊的,可能永远都无法复制,但可能也可以复制。现在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部作品势必将引发更多视线投射过来,就如同2008年的“老爷车”一般。
2008年,大名鼎鼎的老牛仔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了一部作品,“老爷车”,老爷子甚至还自己参与了原声带的创作,可谓是对这部作品投入了诸多心血。彼时,克林特凭借着“百万美元宝贝”第二次登顶奥斯卡最佳导演,随后却因为“父辈的旗帜”和“硫磺岛来信”而饱受质疑
这两部电影分别以美国和日本的视角来审视二战结束之前的硫磺岛战役,克林特希望以不同国家的不同立场来讨论战争的伤害,但显然野心太大,呈现出来的效果却远远低于预期,引发了一片批评。
尽管华纳兄弟及时采用了紧急公关手段,最后还是凭借着“硫磺岛来信”为克林特赢得了奥斯卡提名,但在那之后,克林特的想法和创意就受到了诸多挑战和科恩兄弟筹备“醉乡民谣”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2008年,克林特拍摄了“换子疑云”和“老爷车”两部作品,前者因为安吉丽娜…朱莉的加盟而引发了无数讨论,后者却干脆利落地无人问津。
从作品的题材、内容到方式和风格等等,“老爷车”都不是学院系的作品,不要说负责制作和发行的华纳兄弟了,就连克林特自己都不太重视,拍摄期间多次传出准备退出剧组的传闻,而且还花费了诸多经历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等人讨论其他作品的筹备。
其实,“老爷车”上映之后的口碑非常出色,在颁奖季之中赢得了日本电影学院奖、法国凯撒奖和意大利卫奖等颁奖典礼的最佳外语电影奖;但同样,华纳兄弟也没有花费太多心思在发行之上。
没有想到,电影却在不动声色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逆袭,最终北美票房高达一亿四千八百万,全球票房更是达到了两亿六千九百万,而电影的制作成本只有区区三千三百万而已。